茶道思想在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运用
时间:2022-04-03 11:38:13
导语:茶道思想在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已经从物质文化生活向精神文化生活发生了转变。人们对一些高雅的、具有文化特色形式的活动日渐产生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更要能适应时代的变化,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注入新的内涵,开创教育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茶文化;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模式
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包含儒、佛、道三家主流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主要的哲学思想,并在中国茶文化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茶文化是人类在发展、生产利用茶的过程中,以茶为载体,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文化与情感的总和。茶文化的含义包括茶叶的生产、流通、品饮的物质和精神内涵两方面的意思。廉、美、和、敬是中国茶道精神,意思就是“廉俭育德、美真康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1]
1中国茶道
从广义来讲,“茶道”是人类从上古时期发现了茶到利用茶逐步推广各类茶叶制作,以及通过饮茶、品茶培养个人情操的集合;从狭义而言,“茶道”就是如何喝好茶以及喝茶的环境、器具、茶类等,达到美的享受的同时折射出的价值观。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2中国茶道的五大思想
中国茶道的五大思想包括:儒、禅、怡、真、静。中国的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家思想主张沟通,创造和谐氛围,增进感情,茶道文化也需要茶人之间的沟通,在祥和安宁的环境中,品茶交流。茶道文化精神有清醒、达观、热情、亲和、包容,这是中国茶文化的主调。佛教思想对茶道文化进行了深化,是之为禅茶一味。中国茶道是雅俗共赏的乐事,不讲形式,不拘一格。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地位的人虽然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但都追求茶道中心思想。无论喝茶是为炫耀权势,附庸风雅,参禅悟道,养生颐年,解渴去腻,都是和悦的茶道,精神上的舒畅。茶道之真,不仅包括真茶、真香、真味,茶具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茶人还要有一颗真心,敬茶有真情,说话要真诚。
3茶道思想在高校教育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1改善工作的氛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高校越来越重视教育改革,所以将茶道思想融入到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对于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茶道思想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更注重创造氛围,主张沟通,这恰恰对于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们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与老师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都少不了要沟通,沟通的顺畅,决定着事情的进展,更决定着人们之间的友好氛围。既能增进同事、师生间的感情,又能有效提升教育管理的环境与成效。将茶道思想贯穿到教育改革中,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素养以及综合素质,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氛围好了,就能减少学生上课迟到、玩手机、睡觉等情况的发生。也能让老师增加教学成就感和使命感。3.2提升素质教育,拓宽视野范围。高职类院校不是传统文化课学校,它更注重职业技术的学习,当今社会信息量大,变数大,需要能适应这个社会并能迎合上社会发展速度的人才。学生的理论学习已经不能够满足行业的需求,所以现在的高职类院校也在与企业对接,希望能有企业的人带来最新的市场行情,让学生们能吸收到最前沿的资讯。除了完成一些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外,学生的素质拓展课程也是现在高职类院校所缺少的。开设的一些素质拓展课程由于不是主要课程,也会被学生忽视。开设一些传统文化课程,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利远远大于弊。比如茶文化类的课程,在泡茶、品茶、饮茶的过程中,渗透茶道思想与内涵。在泡茶过程中体会人生真谛,既拓展了知识,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又提升了个人素养。对于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更好地融入社会,提供了保障。3.3陶冶情操,培养奉献精神。通过茶道精神的影响,修身养性,让自己的性情得以改善乃至升华。在学校里,老师和学生是这个学校的主体。学生们每天除了上课,其他时间都没有被合理地利用。这时候更需要一些拓展类课程来打开学生的知识面,陶冶学生的情操。习茶课程能让学生重拾茶人精神,在制茶、泡茶、喝茶的过程中体会人生真谛。也许平时的学生生活特别容易让自己浮躁。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聊聊学习,聊聊生活,让自己浮躁的心慢慢沉淀下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这就是茶人精神在学生中起到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既能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茶文化知识,又能在饮茶的氛围中,提升自身文化修养。大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相互学习,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更好地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做好规划。
4制约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4.1学生管理方面的问题。学生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主体,现阶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很多不足,尤其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着互相推卸责任的情况。老师们认为,自己上好课就好了,学生上课的违纪现象应该由学生管理部门来管,如果一边上课一边强调纪律,会影响老师上课进度和效果;学生管理部门认为,老师有责任纠正学生上课违纪情况,如果在上课期间,学生管理部门进入教室管理学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会影响整个课程的进展。笔者认为无论是老师本人还是学生管理部门都有管理好学生的责任。老师要从教学方法上找原因,管理部门要从制度上完善。谁都不能袖手旁观,如果互相推脱,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4.2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管理人员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角色,基本素质的高低也对教育管理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高校教育管理队伍专业知识较为匮乏、对高校发展战略不明确等问题,都成为了制约教育管理队伍发展的问题。高校系部多,专业也多,老师们经常会有机会参加培训、交流等活动,但是教育管理人员,学校并没有开出便利条件。作为管理者更应该与时俱进,多了解相关的专业知识,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更好地了解每个专业最前沿的资讯,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系部建设、专业发展献计献策,从而为学院整体发展做出贡献。4.3主体不明确,服务意识不强。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要理解服务与管理的客观联系,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概念,是一种模式。服务则是管理的细化与完善。高校基本是实行逐级管理的模式,自上而下形成逐级管理,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中,要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则要求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学会服务和管理。不断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在服务中规范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但是现在的管理人员,没有明确服务的主体是谁,每天都在忙于各个部门交给的行政事务性的工作。教育管理工作的核心是服务,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没有服务也就失去了它最核心的意义。作为一名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不断加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才能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到位。
5.1教育管理工作要。“以人文本”“以学生为本”教育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明确我们的服务对象是学生。这恰恰就是茶道思想中禅的体现。禅茶一味:“吃茶去”就是“以人为本”。“吃茶去”是从谂禅师的禅言法语。具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和禅宗底蕴,寓意深刻,博大精深,高深莫测,体现了禅与茶的完美结合。而吃茶要用壶去泡,离不开盛茶的器皿。美妙绝伦的茶具又使茶艺茶道平添了很多色彩。禅茶壶“三位一体”体现在禅茶一味,德治双修,以茶悟禅,净化人心的功能。学校、老师、学生也可谓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学校就好像茶壶,老师就好像是水,而学生就是茶。缺一样都泡不出一壶好茶。不同的茶类需要搭配不一样的茶壶,不同的茶类有不一样的加工工艺。泡茶主体是茶,那么学校的主体当然就是学生了,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5.2本真教育,不忘初心。茶道之真,不仅包括真茶、真香、真味,茶具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茶人还要有一颗真心,敬茶有真情,说话要真诚。茶道之真贯通本真教育,寻找真心。教育之本是育人,学校之本就是教师和学生。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是学校发展诸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善待教师就是善待学校、善待教育。教师之本就是责任心,即对社会、家庭、学生未来负责任之心,以及为人师表所必需的品德节操。学生之本就是除了有健康的体魄,还要具备好奇心和理性思考能力,学校的教育应该以生命的自然健康成长为本、以人性的塑造为本,以人格的完善为本。立德树人是教育之本,必须纳入本真教育的体系中,要抓内涵,促提升,凝聚人心,引领学校发展。现在高校面临招生难、难招生、生源基础差等问题,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学生减少、院校多;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文化层次差距大、走极端。所以提倡本真教育迫在眉睫,不容忽视。5.3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茶是一种共融的文化,茶的字型是一个人站在天地之中,这便是茶之道。人处天地,调和为道。身处在学校,也应该有一颗真心。宽容待人,感恩一切,三人行必有我师,人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才能交到真朋友。宽容似海足以包容一切。要成就事业都离不开“和”,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应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深入教师心中,每一位教师都应用心教育,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每位老师都喜教、乐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师生和谐才能取得家长的信任,家长都来关心孩子的发展、关心学校的建设,才能促进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
6结论
生活,更多的时候是在希望与失望之间患得患失,焦虑成了这个时代出现最频繁的词语,也是很多人的现实状况。人的一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每天看着排满事情的时间表,每天都在忙碌,却忘记了身边的美丽的风景。人生如泡茶,茶在水中翻腾,时而在上时而在下,就好像人的一生,起起伏伏。作为一名教育管理的工作者,在讲求改革创新的年代,把茶道思想带入到教育管理工作过程中也是一种创新,营造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社会和谐的教育环境,保证教育管理工作正常进行,从而提高院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钱惠.茶学视角下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路径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11):
作者:李翠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 上一篇:CDIO理念电气专业综合实训改革探索
- 下一篇: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