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戏曲创新型教育体系研究
时间:2022-03-20 10:53:05
导语:戏剧戏曲创新型教育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戏剧戏曲艺术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在表演形式与风格方面取得长远的发展,并获得一定的成就。而教育作为推动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其重要目的是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戏剧戏曲教育同样秉承着这一要求,在发展历程中积累丰富的教育经验,确立现代戏剧戏曲教育体系,赋予戏剧戏曲教育全新的活力与生命力。本文分析戏剧戏曲教育体系发展现状,并提出戏剧戏曲创新型教育体系的构建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戏剧戏曲;教育创新;教育体系
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继承传统传承历史的重要方式。而戏剧戏曲教育则是戏剧戏曲艺术繁荣的根本,利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达到继承与发扬的目的,使戏剧戏曲文化成为我国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坚信在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戏剧戏曲艺术一定会换发生机与活力,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得到健康长远的发展。
一、当代戏剧戏曲教育的传承历史
戏剧戏曲教育是指以戏曲知识和戏曲唱法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育,其目的是培养更多戏剧戏曲艺术人才,是我国戏剧戏曲艺术长远发展的根本。当代戏剧戏曲教育的发展,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初期,唐玄宗以朝廷的名义设置教坊,用于传统乐曲的排练与演出,这是我国政府最早设立的有关戏剧戏曲的艺术机构。随着戏剧戏曲的发展,其教育的发展重心逐渐从政府转向地方,在民间出现由师傅传艺的个体培训方式,表明我国戏剧戏曲教育得到充分普及。这种教育形式一直延续到明代,在明代出现的以盈利为目的的戏班,进一步推动戏剧戏曲的发展。虽然这种教育形式丰富了戏曲的演唱技巧,提升表演者的表演技艺,但由于这种教育方式的规模较小,且很难满足中下层阶级平民百姓的需求,于是科班教育应运而生。科班教育主要以系统化培养为主,并在传统教育模式上开展实践教育,虽然这种培养方式还存在师徒传授的性质,但在具体讲授内容与教育形式方面发生重大转变。这种重视实践演出的教育形式,使许多科班学员成为具备丰富演出经验的著名演员。甚至部分演员独立门户开创了我国最为早期的戏剧戏曲表演流派,使戏剧戏曲演员不再是地位低下的戏子,而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表演艺术家。戏剧戏曲教育也不再是人们消遣的工具,而是传承我国文化的手段。我国戏剧戏曲教育的传承与发展历史,深刻表明戏剧戏曲教育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根据时展要求进行改革创新,赋予戏剧戏曲全新的活力与生命力,促进戏剧戏曲教育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二、戏剧戏曲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将戏剧戏曲纳入我国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并在全新教育理念的引导下,提出戏剧戏曲改制和更改内容的要求,并不断提升我国戏剧戏曲艺术表演者的从业地位,比如废除戏剧戏曲教育师徒制、养女制等,实现在艺术领域的平等。而戏剧戏曲教育学校的创办,为我国戏剧戏曲教育增添更多发展动力,戏剧戏曲教育培养的方向也从传统艺术表演者,转化为高水平高素养的专业人才,使戏剧戏曲教育向更具规模化和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就目前戏剧戏曲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来看,虽然取得一定的改革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完善我国时期戏剧戏曲教育发展带来的滞后性问题,建立戏剧戏曲教育创新型体系,在传承与发展戏剧戏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使戏剧戏曲艺术焕发全新活力与生机。
三、构建戏剧戏曲创新型教育体系
(一)课程理念的创新与超越。戏剧戏曲不仅是普通的文本课程,还是动态变化的实践课程。课程理念的创新与超越,要求戏剧戏曲教师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认识到戏剧戏曲学习是文化的传承,同样也是艺术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作力,完成对戏剧戏曲艺术表现风格的创新。教师应在戏剧戏曲教学内容中添加更多地方戏曲,让戏剧戏曲艺术走进校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反映戏剧戏曲的魅力。戏剧戏曲教材中的样板戏唱段,并不能代表我国戏剧戏曲艺术的全部,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风格独特的地方戏曲,更能准确的反映出我国戏剧戏曲文化的特征与内涵。其中作为我国戏剧戏曲艺术根源的京剧,是汉剧与徽剧的整合形式,不但具有地方戏曲的特色,还最能表现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将其融入到戏剧戏曲教学内容中,能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更好地体现我国戏剧戏曲艺术的完整性,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其次,教师作为戏剧戏曲文化的传承者,肩负着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使命,只有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才能够保障传统文化不在全新一代人的身上消失。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对戏剧戏曲文化的研究,并进行大胆的尝试与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构建创新课程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艺术创作与表现思路,使我国戏剧戏曲艺术始终处在创新发展的动态之中,保持戏剧戏曲的鲜活生命力。(二)戏曲音乐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戏剧戏曲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在数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丰富其文化内容与人文思想。对于教育层面而言,具有众多可以借鉴的价值,但对于学生而言,过于抽象的理论性内容具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且容易产生长期学习的疲惫感,为更好的完成对戏剧戏曲文化的传输,戏剧戏曲教育体系应在传统课程内容基础上,增设实践活动课程,使戏剧戏曲能够更加直接和亲切的走进学生群体,帮助学生感受戏剧戏曲文化之美,体会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一方面,院校可建立戏剧戏曲资源共享平台,学校作为戏剧戏曲潜在观众群体最多的场所,可通过邀请专业戏剧戏曲表演艺术家进入校园为学生普及戏剧戏曲知识,解决戏剧戏曲教育体系中专业知识缺失的问题,同时进一步扩大戏剧戏曲的影响力,培养学生成为戏剧戏曲的爱好者。另一方面,院校可开设戏曲评弹鉴赏选修课程,让学生近距离的欣赏和感受戏剧戏曲的魅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还可解决学生存在的表演问题,通过表演者的倾情授艺,提升学生的表演技艺和经验,使学生能够重新认识戏剧戏曲艺术,为戏剧戏曲艺术的发展铺垫基础。(三)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指出要推动教学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促进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在全新的教育环境中,要求教师不但要能够在戏剧戏曲教学中完成对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还要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戏剧戏曲课程,完成戏剧戏曲教育体系内容的创新。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为更好的传承戏剧戏曲文化提供渠道,也为戏剧戏曲教师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提供基础支撑。第一,教师能够利用网络视频、图片、音乐等元素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补充,还可利用教学课件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带给学生多感官的冲击和全新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为学生播放戏剧戏曲的经典选段,还可结合学生学习需求为学生播放感兴趣的戏剧戏曲电影,增加课堂教学的丰富性与趣味性。第二,教师可将所有教学内容都通过网络技术进行记录,学生可通过下载的方式进行反复学习,以完成对知识的巩固。第三,教师可利用网络模拟空间,针对学生兴趣爱好为学生制订学习方案,并在模拟空间中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四)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在戏剧戏曲不断发展的历程中,中国的戏剧戏曲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尤其是近几年在大量新编辑的创作下,传统文化的价值日益凸显。为了更好的培养戏剧戏曲人才,戏剧戏曲教育必须重视这一变化,调整教育体系内容与课程结构,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让学生能够通过戏剧戏曲的学习,完成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戏剧戏曲作为最为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今时展下必定会受到网络技术的冲击,年轻一代对戏剧戏曲的不重视,使戏剧戏曲教育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成为必然。以郑州大学为例,该校在公共选修类课程中设立河南戏剧文化课程,并邀请小香玉担任教学顾问,为学生进行专场表演,同时为学生传授更多戏剧戏曲文化知识,使戏剧戏曲教育与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更好地融合。利用这种方式来提升学生对戏剧戏曲文化的关注度,使戏剧戏曲能够在年轻一代中传承与发展。
四、结语
我国传统戏剧戏曲艺术在现代面临着发展危机,需要高等教育发挥自身的优势,将戏剧戏曲融入到高校教育体系中,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与人文精神,完成高素质艺术型人才的培养。只有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戏剧戏曲教育构建创新型的教育体系,才能够提升其自身的文化品质,更好地发挥戏剧戏曲文化的促进作用,在戏剧戏曲文化传承基础上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戏剧戏曲教育健康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萍倩,张亚锋.地方戏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对策[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9,18(5):53-55.
[2]沈佳文.地方高校戏曲通识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越剧鉴赏”课程为例[J].文教资料,2018(26):73-75.
[3]邓斯博.戏曲进校园政策背景下普通高校戏曲课程建设研究[J].人文论坛,2018(1):441-445.
[4]刘卫红,雒佳.推进“戏曲进校园”之川剧数字化教育服务平台的设计调研与思考[J].艺术评鉴,2019(8):175-177+180.
[5]伍婷婷.释义学视域中地方戏曲的“传”与“承”——兼论戏曲传承的继承、发展与创新[J].四川戏剧,2015(5):35-37.
作者:丁雅琴 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大学
- 上一篇: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实践教育探索
- 下一篇:本科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