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2-02-17 10:54:28
导语: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光荣传统,也是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中培养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生命态度的源动力。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素材、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各个环节、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中,可以解决创新创业教育人文素养培育缺位的问题,从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教育;融合
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既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的体现,又是大学生展示和锻炼自我的舞台,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利器。高校双创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启迪创新创造思维、孕育创业实践行为,从而树立积极进取的形象。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工作进展缓慢,亟待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其中。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双创教育,有利于改进高校双创教育教学工作,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转型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进而促进制造强国战略的实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2016—2019年,“工匠精神”连续四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足见其重要性。工匠精神的内涵涉及范围广泛且带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其特点具有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工匠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一)工匠精神的传统内涵。工匠精神涉及的行业十分广泛,遍及社会生产诸多方面,其渊源始于也分化发展于农业生产活动,形成于以手工业为生的手艺人。匠人用娴熟精准的手工技艺,打造精湛的手工艺品并以此作为谋生手段。其内涵包括匠人们在打造手工艺品的过程中不断精雕细琢和追求精益求精所领悟出“道”的真谛,包含匠人们专业的职业技能,对产品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道技合一”的职业追求及尊师重道的传承模式,而“技艺合一”是匠人们对产品理念的无上追求。“道、技、艺”是工匠精神传统内涵的体现。(二)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时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我国大力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工匠精神也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主要包括传承文化与坚守品牌的民族精神、不断革新与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与质量至上的品质精神、一丝不苟和不遗余力的服务精神,目标是追求“道技艺合一”最高精神境界。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具体体现,蕴含了创新创业所必备的人文精神、家国情怀和生命态度,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发展进程的动力源泉。
二、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双创教育的必要性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的时念和发展战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就现状而言,大学生所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与此同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两大方面的问题:其一,专业技能培养缺项,包括理论知识匮乏、课程形式单调,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劳而无功,师资薄弱、急需进行补给;其二,人文素养培育缺位,包括科学精神缺乏倡导、家国情怀意识淡泊,生命价值认识欠妥。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工匠精神本身能与时俱进地拓展其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生命态度,能帮助学生完善自我,可以补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从而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实现转型发展,还有助于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助其实现人生价值,也有助于切实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强国梦。(一)工匠精神是科学精神的内在维度。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创造精神、品质精神、服务精神与科学精神所蕴含的全民精神、探索精神、攀登精神、奉献精神有严密契合点。工匠精神培育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生活观念的确立,促进其良好职业理念的树立,引领其人生方向及价值观的确立。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有利于营造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新时代新风尚,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还有利于科学精神的树立和维护。可见,工匠精神能对科学精神的内涵进行充盈,呈现了科学精神的内在维度。(二)工匠精神是家国情怀的重要体现。培育工匠精神就是涵养家国情怀。“人才是精神的承载者,精神是人才的引导力,保障集体利益,培育工匠精神,从人才出发,从教育出发是基础”[1]。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起步晚,监管机制尚不完善,低品质商品、质量差的服务仍充盈市场,消费者自身利益和集体利益受到损害,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大受影响。工匠精神的培育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生产者的职业素养,提升制造行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在制造源头追求优效、高质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价值,从而助推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提升综合国力。培育工匠精神,可以激励大学生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信念,自觉把个人的创新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把远大创业抱负落实到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中。由此可见,工匠精神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培育工匠精神正是涵养家国情怀。(三)工匠精神是生命态度的美好愿景。人类因为追求文明而文明,生命因为态度不同而不同。美丽的生命应当拥有平等、尊重、珍惜、奉献的生命态度,唯有如此,方可获得充实而精彩的生命旅程。生命态度可以解读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待生命及生命价值的态度,即对生命是否平等对待、是否尊重和珍视;二是对职业的态度,即对自己及他人所从事的职业、付出努力和获得成果等是否认同。正确的生命态度建立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之上。弘扬工匠精神可以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在喧嚣浮躁的现代都市中做好“人生舞台”的设计师,并就此磨砺心智、雕琢人生,进而正确认识生命态度。培育工匠精神,不仅是新时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必然需要,也是促进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甚至是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2]。在新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应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不断优化教育教学环境,采取有效对策,着力对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加强建设,促进大学生具备积极的生命态度,为促进其健康成长并实现自身价值保驾护航,最终走出校园融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必将影响甚至引领所在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新时展的必然选择,是生命态度的美好愿景。工匠精神是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不竭动力,是提升大学生个人精神品质的重要指引,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更是启迪大学生就业创业梦想的精神源泉。培育工匠精神,可以引导大学生坚守人生理想,纯洁道德情操,坚持敬业精神,严谨职业态度,重塑生命态度,进而引领社会风尚,打造中国未来民族性格,服务我党治国理政,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双创教育的策略
(一)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双创教育的学习素材。高校双创教育之所以呈现出实效性不足的问题,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单一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目前,供学生学习的资源有限、素材不足,学习形式简单并且缺乏趣味性,素材主要以创新创业理论教材为主。为此,开发培育工匠精神与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高度融合的双创新型学习素材至关重要。1.调整蕴含工匠精神培育的双创教育教材。调整蕴含工匠精神培育元素的创新创业新型教材,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传统双创教材单一性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双创教育和创新创业的学习兴趣。目前,多数高校所使用的创新创业教材都是大众化读本,其特点是课程内容简单,基本都是对创新创业相关理论的抽象罗列和对创业流程的大致说明,学生对一些知识点的理解较为困难。改版传统教材编订模式,科学调整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与实操的课时比例,在教材中增加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内容,适当添加微成功案例,有助于有效实施双创教育。事实上,在大学生身边有很多就业创业微成功的案例,挖掘微成功案例主人公身上的闪光点和正能量,以身边人、身边事作为引领,给人以榜样和示范作用,这往往是学生容易接受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微成功案例写进双创教育教材,本身就是把工匠精神培育与双创相结合的重要体现,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潜移默化地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2.开发蕴含工匠精神培育的双创教育网络资源。创建蕴含工匠精神的双创教育网络交流平台,着力搭建大学生、创业导师、企业家、创业家及优秀校友之间的新型沟通交流渠道。建立创新创业官方门户网站,开通以网络授听课、在线就业创业日常问题咨询、开创商机共同研讨、线上组织创新创业网络活动等服务,着力传递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以培育爱思考、勤学习、爱操作的工匠达人为目标。一方面,发挥平台的榜样引领作用,可以促进大学生与相关优秀人员交流,学习其优秀品质,从而培育大学生的工匠精神;另一方面,发挥平台的实战教育功能,“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战教育和指导,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厘清创新创业战略的本质,满足相关利益者的不同利益需求,避免创新长远战略价值与创业短期利益冲突”[3]。(二)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双创教育教学各环节。高校应解读创业教育课程的深层内涵,紧密结合本校实际,把双创教育置于高校发展战略规划顶层设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双创教育课程与学生的专业课程相互融合,将双创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因此,高校创建双创教育课程要以培育具备工匠精神以及双创能力为核心,以工匠精神培育为先导,以提升双创教育有效性为目的。1.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双创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在把专业特征和行业发展前景相结合的基础上,可通过剖析工匠精神内涵各要素诸如追求卓越、坚守品牌、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生命态度等,构建高校新型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此,“工匠精神的培育就有了可靠的载体,通过严格的教学实施、教学反馈、教学考核、教学评估,工匠精神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得到了切实的保障”[4]。同时,通过举办校企合作系列活动,有针对性地邀请本专业及相关行业中的能工巧匠、创业先锋给学生作专题报告并现场答疑,展现工匠形象和双创价值,传递工匠精神,使大学生受到激励和感染。学校应对理论知识传授、人文精神教育、道德法治教育进行重构,把工匠精神打造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引领角色,不断引导学生对创新创业和创造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养成爱岗敬业、专注执着的工匠素养。2.转变双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方式。相比传统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方式,双创教育的教学方式更应突出学生的参与度,创建一种实践性、体验性较强的教育模式。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根据课程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案例式、问题式、专题式、讨论式、对话式、情境式教学等,增强教育教学的亲和力与吸引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实效性。教师还可以利用“智慧树”“雨课堂”等智慧课堂新手段,推进课堂教学革命,弥补本校双创教育课程资源单一的问题。3.营造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大学校园文化注入工匠精神的新活力,紧密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以及将来可能步入的行业因地制宜地培育其工匠精神。蕴含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营造:其一,制作工匠精神专题宣传展板或宣传栏,“在校园内展示一些能工巧匠的生平事迹和专业素质”[5];其二,在本专业实验实训室悬挂行业领军人物的工作照,并介绍其先进事迹;其三,在校园内定期举办培育工匠精神的相关活动,或者在橱窗中展览大国工匠的先进事迹。这些举措可以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学习修炼,培养工匠人所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练就工匠匠心。(三)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高校双创教育的师资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影响高校双创教育成效的重要因素,当前高校双创教育发展进入窘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正确引导。学生职业精神的双创往往来源于教师职业素养的示范作用,换句话说,培养学生职业精神也是教师对职业精神的更高追求,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不断学习,而且可以将此为模范。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可以对学生职业精神进行有效培养。因此,把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双创教育的师资建设,就具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1.建设具备工匠精神的双创教育师资团队。高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需要配备一支具有强烈工匠意识并掌握丰富创新创业知识的高质量专业化师资团队。各高校“需要对教授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予以严格把关,对授课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尽可能将教师引入大型企业等创新创业基地进行学习,加强内部交流,不断充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新生力量,实现师资队伍的良性增长”[6]。高校要尽力解决由承担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创新创业课程的问题,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定期不定期地派遣双创教育专职教师进入合作企业参观、交流、学习,将理论知识与行业中的实际应用对接,让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理论知识,以及学习和塑造匠人们所具备的工匠精神和品质,切实加强教师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唯有如此,教师才可能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切实感知以及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工匠精神培育,将知识素养、行为方式进行传递,在生活中用严谨、踏实、科学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言传身教影响和要求学生。2.建立富有工匠精神的双创教育双导师制。加强校企合作,建设富有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教育专兼结合、校企联合型的双导师队伍。在校内,甄选一批具有工匠精神、具备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并立志于双创教育的教师,进行全面、专业的系统培训后,成为双创教育的专职教师队伍和校内理论导师;在校外,切实根据学校教学要求和行业能工巧匠自身特点,挑选一批企业一线优秀工作者,成为双创教育的兼职教师和校外实践导师,结合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菜单式、订单式培训。一方面,企业加强了理论研究,企业员工的能力也得以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动手能力,“教师可以保质保量完成理论教学任务”[7]。此外,高校还可以安排双创教育专业教师和实践导师共同牵头设立并指导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交流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分享创新创业经验和心得。(四)工匠精神培育根植于高校学生双创实践活动工匠精神培育根植于双创教育,不仅要从双创教育的教学、教师、教材等入手,而且要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进行检验。工匠精神培育要切实进入创新创业的相关实践,并且让学生在具体现实岗位中不断去践行工匠精神,体会工匠精神所蕴含和承载的职业精神,有利于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工匠精神的内在维度与现实意义。在双创教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不断增加和丰富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学生严谨、敬业、追求极致的职业情操,还要因地制宜地进行创业实训和实践实战,使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断地去感知、体验乃至挑战与创新,进一步提升自我,逐渐形成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1.树立工匠意识是双创实践的前提。思维和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怀有开拓进取的意识是创新创业能力得以提高的前提。把创新创业付诸实践,首先应该树立工匠意识。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世界各国广泛倡导“高、精、尖”理念,“工匠精神重新融入了人们的视野”[8]。高校和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大众传媒正面宣传创新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在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全面树立强烈的工匠意识和浓烈积极的创新创业氛围,从而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意识。同时,加强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让充满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念和教风学风渗透到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让工匠精神培育与双创教育相融合,成为教育理念的一种文化自觉和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一种教育方式。2.加强工匠精神实训是重要手段。实训是大学生学习的必备环节,也是培育其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训是人们学习任何事物必不可少的环节和行为,不管是自身素质的培养还是综合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实训。高校在日常课程设置中注重技能实训的同时,还应重视精神升华,可以专门设置工匠形象和工匠精神的感知板块,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工匠精神的学习和专门实训,增强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思想意识,不断提高应对行业风险、创业困难、创业失败以及人生坎坷等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分培养和磨砺尚德、敬业、严谨、认真、耐心、专注、勤奋、坚持、毅力等工匠品格。以便于大学生在今后真正的创新创业实践中能够充分认识项目现状、特性和发展前景,能够正确分析自身优缺点和思想意识,准确进行人生定位,把握机遇,战胜困难,获取成功。3.践行工匠精神是双创教育的根本目的。在工匠精神与双创教育同时被提到显著位置的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对双创教育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更好地践行工匠精神是双创教育的根本目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是双创教育的落脚点,积极推动实验实训室、科技孵化中心、创新创业园、实习实践基地等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的搭建,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竞赛、“互联网+”比赛、创新项目研究、创业实践项目等训练活动和实际创业项目运营,通过创新创业实践来践行工匠精神,并切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强化实践意识,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产学结合”[9]。加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的创建,不仅有利于提高双创教育的有效性,而且有利于培育师生的工匠精神。在管理方式上,可以采取学生自我管理与学校健全的管理制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摸索出属于自己的创新创业模式,不断地进行完善并且加以总结,为日后步入职场打下坚实基础,为培养高水平的双创人才提供政策支撑。培育师生工匠精神,不仅能弥补双创教育人文素养培育的缺位与短板,而且能促进高校充盈双创教育素材,合理调整双创教育环节,有效补给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增强学生在双创教育中的实践体验感和获得感,对双创教育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和助攻意义。在双创教育中贯彻落实工匠精神内在品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双创教育的缺陷,提高双创教育的实效性,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落实在以强技能、重道技艺为核心的新时代“工匠”培养上,这是高校双创教育的理性回归,也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价值的正确体现。
作者:秦 波 姚正秀 单位:1.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2.重庆市大渡口区钢花小学
-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措施
- 下一篇:小学汉服教育特色分析
精品范文
3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