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对策分析
时间:2022-08-16 10:25:23
导语: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对策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
创新教育要注意个性化教育,要营造一个使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的氛围。因为人与人之间不论是在智力水平上还是在非智力因素上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承认这种差异,鼓励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长。因为压抑个性自由就是压抑创造欲望,就要埋没创造人才。因此高校应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上逐步改变整齐划一的陈式,深入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实行多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发现和创造。
2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创新环境
大学的创新环境、创新教育、创新机制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开创性的工作,对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强化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明确阐述了创新环境的重要性:“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察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3适应市场需求,不断重组相关专业及课程
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直接从事生产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在进行创新教育时,不能仅仅关注教师如何安排教学,更重要的在于从整体上能够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需求,不断重组相关专业及课程,形成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构建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这就意味着社会发展中紧缺什么职业技术人才,针对市场需求设置相关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通过对工作岗位的分析,确定专业所需要的能力要素体系,进而确定与此相对应的课程体系。针对高职院校的职教特色,在确定课程体系时,应本着精、宽、安、活的原则,突破传统的墓础、专业、实习三段制模式和统一模式,统一计划去铸造各类专业人才的传统方法,加强技能性课程,新增拓宽性课程,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基础,拓宽口径,突出学科前沿内容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使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对各类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需求。同时,要加快以创新教育为中心的教材建设,一是教材内容要新,要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的学术动态;二是要使学生在掌握前沿动态的同时,了解该学科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教师队伍的创新素质
创新教育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没有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创新教育只能停留于口号,没有任何价值。这就要求现代教师必需具备培养人才的墓本素质和能力,如心理教育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教学设计管理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实施和研究能力,尤其是适应教育实践的创新能力。作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现代教师,应当具有创造性的教育观、知识结构、个性特征、动手能力、教学管理艺术和教学方法。而且这种创新能力还必须适应教育实践,并具有较强的再生和辐射能力。高素质的教师应该是教研型的,能够及时捕捉最新的教育成果,研究教育发展的动态和趋势,选准自己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课题并作出创造性业绩,这是培养创造性学生的重要条件。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培训。高校教师对自身有较高的业务要求,有自己的科学研究领域,要随时了解关注本学科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教育研究者和有关部门应对那些对教育科学确实不够了解,不能及时获取教育领域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的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专门指导,为他们提供进行教育改革所必须的明确的评价标准和程序,有效的策略和技能,帮助教师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任务。
5开展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的创新教育体系
重视教学实践,大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把高等教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到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致力于培养既有创新思维又有实践技能的人才,将是教育从量的增加到质的提高的新突破。为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把教学与研究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把高校办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基地。学生通过在工厂车间、商业企业、工程现场的亲身实践,学生在融入生产的过程中,更能深刻体会到知识的作用和价值,找到理论和实践的契合点,从而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此外通过杜会实践有助于检验学生创新教育的成果,不断检验人才的质量,这不仅有助于推广新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机制、方法,而且有助于促进创新教育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校内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或工业培训中心,使学生受到严格的工业技能方面的专门训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在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及管理的能力。强化毕业设计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于藕 单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职业院校创业创新教育实践机制探讨
- 下一篇:体育教学课创新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