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教育模式分析

时间:2022-04-15 10:09:12

导语: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教育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教育模式分析

摘要: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的创新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教育发展现状,针对如何加强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教育,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进行探索,提出并阐述了应用型本科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创新教育体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大学生创新团队管理等改革措施,从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关键词:电子信息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大力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应坚持创新引领创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电子信息类专业具有工程性、实践性较强,技术更新快等特点。要求学生应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由知识型人才向创新型转变,才能更好地符合为当代信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才需求[1]。因此。以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创新教育培养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电子信息类专业改革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教育培养模式的现状

欧美发达国家早在70年代就开始对本科专业创新教育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实验研究小组(ESG)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本科生的创新教育和科研制度化,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与国外高校创新教育相比,我国创新教育近十年才真正得到发展,尤其是卓越计划和万众创新的政策推动下,各层次高校在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和经验,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共性的问题[2]:如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模式定位不够准确,创新教育缺乏特色,创新培养体系及创新实践内容训练难以真正与创新培养目标符合,导致学生创新能力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个别院校创新实践平台不够完善,难以支撑学生各类创新实践活动;创新竞赛和创新活动还不够丰富,覆盖面十分有限,难以支持多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师队伍还有待优化建设,兼备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比例相对偏小,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普遍参与到创新实践获得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探索创新教育模式和提高创新教育质量,才能跟上日新月异发展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构建应用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创新教育模式

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构建创新教育教学体系,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投身创新活动为核心建立创新教育机制,形成教育体系完整、创新能力培养目标明确、创新能力培养显著的创新教育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的创新教育指导水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一)构建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教育体系,专业教育结合创新活动实施创新教育

结合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教育对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建立校、院两级大学生创新团队,建立创新实验室,依托实训中心、专业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基地,构建电子信息类创新教育体系,包含创新竞赛与创新实践、专业综合设计与创新任务驱动实践和实习与工程实训三部分,如图1所示。采取创新学分机制作为激励引导机制,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竞赛、嵌入式大赛、创新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创业项目等。完善实践环节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鼓励学生投身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创新团队,通过创新项目、创新竞赛和开放性实验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创新活动互相促进。结合创新活动中的创新培训和新技术培训,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点面辐射”推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建立校级与院级两级大学生创新团队,形成拥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良好创新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对参加团队创新活动的学生提供创新培训和技术指导。团队吸纳各年级优秀学生成员,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工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工程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的能力。(1)创新团队采取“梯队式”的创新团队工作模式通过团队负责人及骨干指导教师的带领,培养一批有能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学生创新活动指导工作。同时,团队中参加竞赛并获奖的优秀学生指导未参加过竞赛的学生,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的学生。使创新团队创新活动的成果以及经验一届一届传递下去,使缺少竞赛经历的的低年级学生能够尽快的成长起来,并不断循环下去。(2)采取集中培训和分组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新训练按阶段分层次对学生进行培训和竞赛选拔。以集中培训普遍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分组训练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以选拔促进培训,以参赛检验培训。通过竞赛培训与指导工作锻炼和提高团队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3)分层次、分阶段培养,循序渐进锻炼学生培养能力团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为启发阶段、普及阶段和提高阶段三个阶段培养,采取不同的创新活动方式:(1)在启发阶段针对于并未学得专业知识但富有创新激情的低年级学生。启发阶段以电路板的制作、焊接和初级单片机系统功能实现为内容,激发学生们对创新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识。(2)在普及阶段针对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大二、大三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指导他们参与创新计划训练项目、电子设计竞赛等创新活动。学生开展创新项目的研究工作或自拟题目设计制作电子作品,由团队指导教师定期技术指导。(3)提高阶段针对高年级学生,引领学生创新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开展创新计划项目和创新竞赛活动,以“创新项目+竞赛”驱动模式强化创新能力培养。针对具有不同技术特长的学生,指导教师加强针对性技术指导,吸收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潜能。

(三)加强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创新教育水平

为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创新教育教师不但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应用能力,才能将研发、设计、创新等知识和能力内化并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因此,需不断加强创新教育教师的培养与能力提升。一方面选派青年教师到大中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和科研开发项目合作,进行新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聘请企业高技能人才参与创新实践教学。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广泛参与指导全国电子大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博创杯嵌入式设计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大赛、挑战杯竞赛等本专业领域内的富有影响的学科竞赛,以赛代练,以赛促教,提高专业教师的创新教育教学水平。

三结语

创新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性环节,同时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也是我国全面推进人才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学生创新教育发展现状,就如何加强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教育和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进行探索,形成了创新教育体系和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结合创新团队管理模式和优化创新教育教师队伍以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措施。

作者:关维国 曹洪奎 马永红 王亚君 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任新敏,赵犁丰,崔国霖.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21):55-57.

[2] 张志伟.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5,1(1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