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教育发展对策
时间:2022-08-20 02:54:49
导语:研究生创新教育发展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通过教育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能力得到提升,自由个性得到充分发挥。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核心,研究生创新教育中“人”的因素理应被高扬、放大。坚持“以研究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取向,就是要充分考虑研究生的个性特征,给他们以足够的个性发展空间和宽松的学术环境,以保障学术自由,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前提与最为重要的基础。由此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应着力加强对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实行“以人为本”的差别化教育,转变过去那种过分强调教育统一性的陈旧理念,真正使研究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充分实现“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基本前提是学术自由。学术自由曾是许多发达国家的研究生教育所普遍遵循的理念。学术自由涵括了许多层面的意涵,但对于研究生而言,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保护他们的学习自由,允许他们在不同的学术领域里自由地、无拘束地思考、学习,鼓励他们尽可能地根据自己的爱好,拓宽知识面,培养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说,学习自由既是个性创新的重要源泉,也是对研究生主体性的充分尊重。没有学习自由,研究生的自主性、独特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就不可能充分体现出来,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也就无法造就出来。要之,开展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始终坚持“以研究生为中心”,崇尚学术自由,这既为培养研究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和质疑精神创造了条件,也为繁荣学校学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
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具体化与深入化,研究生创新教育的主要目标着眼于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创新复归、融入研究生教育本位,从而真正实现从学历教育到能力本位的战略转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担负着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日益彰显出来,当下的研究生教育决不是象牙塔里的自我生产体系,而应是一种面向市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教育模式,它早已从传统的纯学术高楼走向社会。因此,我们所开展的创新教育应该是一种开放型教育,应该努力与社会、市场、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流,要进一步凸显研究生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中的作用,有意识地把研究生的学术创新活动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真正建立起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研究生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广泛建立与社会、市场的外部联系外,还要注重系统内部诸多要素的纵横关联。这其中,一个颇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科技创新与人才全面发展的辩证统一。我们在实践研究生创新教育时,应要求研究生把学和做结合起来,既学课程、钻研理论,又进行课题研究、实践设计,通过不间断的科研实践来提升其理论水平,从而使研究生教育较好地顺应时代科技发展的要求。然而,无论是理论学习还是科研实践,拥有开阔的理论视野与精专的学术储备甚为重要。当下社会对研究生的要求与传统社会相比已发生重要改变,当下的研究生教育更加强调对“T”型结构人才的培养,即既专又博的人才,而随着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各学科交叉、渗透、综合已成为必然,因此,对研究生实施创新教育必须注重强化基础、拓宽专业,开阔创新思路,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关注知识结构关联
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体系中,基础理论的学习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为此,我们应针对研究生基础理论的薄弱环节开展课程,但课程的设置并非是本科课程的简单延续、甚至重复,应突出其创新性、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鼓励他们打破常规,勇于标新立异,对创新中的失误要给予足够的宽容。同时应积极开展讨论式、演讲式、辩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为研究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尤其是案例式教学法应该大力提倡,此种教学法以科学发展的实例或科学家的发明思路来引导研究生获取知识,更易于激发研究生的创造力。如此的思维训练与教学方式着力突出了研究生的主体作用,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展现,它将会使研究生教学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双向的学习交流。除了加强基础理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外,研究生创新教育还应关注知识结构的关联,强调对宽广基础理论与丰富人文知识的掌握。从某种意义上讲,研究生的创新型培养正是学科交叉的结合点,“不同学科间的渗透、交叉和融合将更为深刻和广泛地影响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产生。”因此,学校应鼓励学有余力的研究生跨专业选课,这也是学习自由乃至学术自由理念的一种体现,其目的就是使研究生可以积累丰富的人文知识,为创新能力的获取奠定较为坚实的学术基础与文化底蕴。目前各高校研究生招生规模日益扩大,招收专业也将在未来几年内予以大幅度扩充,可以设想:俟时机成熟,可以尝试多学科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着力突出教学内容的交叉性、前沿性和启发性,在此模式的导引下,研究生必将会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融会贯通的能力。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并完善导师指导小组制度
无可否认,一种教育模式究竟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也取决于处在这个教育体制下的教育者自身的素质。具体到研究生教育,导师即是决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常言道,名师出高徒,导师的学术水平和科研水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实施研究生创新教育,要特别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努力建立起一支不但拥有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具备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创新型的导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和造就出创新型人才。为了不断提升导师的学术、科研水平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更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方面,学校应投入财力加强对导师的不间断培训,建立健全导师继续教育的进修培训网络,加大支持导师参加各种学术交流的力度,通过在职进修和脱产进修等形式,使导师队伍加速知识更新,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另一方面,应着眼于导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相对动态的导师队伍构建机制,实施不同高校间的导师共享,以此来提升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由于每个导师的知识面都有相对局限性,因此,建立导师指导小组制度,采取个别指导与集体培养相结合模式,就可以发挥每个导师的专长,使不同知识结构的导师共同合作,一起带好研究生。在导师小组成员的构成上,除了同学科的导师外,还可以考虑不同学科导师的介入,此种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渗透将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复合性知识结构,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为研究生构建创新平台
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都已经表明: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教育主体主动性的发挥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研究生培养中,亦应将创新能力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列入综合考核之中,并在学校经费中设立专项研究生科研基金或奖励基金,如设立创新基金、发展基金等项目。立项的标准就是必须代表学术前沿并具有一定创新性,以此来激发研究生的创新热情并积极投身创新实践之中。同时要大张旗鼓地宣扬创新典型,使创新成果突出的研究生得到奖励和重用,这不仅有助于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也有利于在研究生群体内部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从而有效地促进我校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只是为研究生创新提供了制度上的支持,若想真正实现创新成果的现实转化,还需积极构建创新平台,为研究生创新提供外部条件。因此,我们应千方百计为研究生创新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与科研平台,从学校的软件与硬件两个方面扩大研究生学习训练时空,在多层次,特别是较高层次的科研实践中活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研究生从传统的知识获取型向现代的能力发展型过渡。此外,创新思想需要浓厚的学术氛围去孕育,需要通过交流和借鉴来产生,为此,学校应定期组织学术沙龙活动以加强导师与研究生间的学术探讨;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通过这些学术活动可以使研究生了解学科前沿与研究热点,拓展他们的学术视野,激发他们的灵感与创新思维。
(四)积极推动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强化其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诚如顾建民先生所言:“科研活动的性质和类型,以及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的方式和程度,是影响科研活动的创新教育价值的主要因素。”若想真正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使其真正具有创新能力,就必须积极为研究生提供参与科研活动的机会,在这方面,学校、研究生导师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研究生而言,既要有学术自由,也要有催促成果的沉重压力,让研究生在实战中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创新的能力。但是一个科研项目,有时可以由研究生个体来完成,但更多的情况却是需要研究生跨学科合作来完成,尤其是在当下的学术背景下就更是如此。因此,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应着力强调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鼓励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参与到同一个大型的科研项目之中,用他们各自不同的知识经验创造科研成果。由于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会带来新的学术生长点,因此这样的成果往往蕴涵着创新因子。显然,目前能够积极开展多学科研究生联合科研攻关的高校还少之又少,因此,在未来的研究生创新教育中应大力强化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综上所述,深入实践研究生创新教育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必由之路,是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高层次专门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研究生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式发展。在未来的实践中,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创新性教育发展观,坚持开放性、民主性、多样性的教育原则,积极探索适合不同高校校情的研究生创新教育路径,为中国研究生创新教育抒写新的篇章!
作者:龚德全 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 上一篇: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路径选择
- 下一篇: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方案7篇
精品范文
10研究性学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