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下的成教论文

时间:2022-09-30 09:22:53

导语:校企合作下的成教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校企合作下的成教论文

1成教本科IT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许多高校成教IT专业实施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已取得很好的成绩,但是,从我校近几届成教本科毕业生接受市场检验的结果来看,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大多数地方性本科院校所在城市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很少有大中型以上规模的IT企业,因此与学校合作的基本上是服务和培训公司,这些公司也有自己的产品研发部门,但是基本上不可能全部吸收在本公司培训的学生,而是通过及时和充分研究分析当前的IT市场和企业需求,开设紧密与市场接轨,可以直接投入产品设计和开发的课程,培训结束后就可以无缝地将这些学生推向市场和企业。由于学习起来可以立即看到成果,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对我校多年合作企业的课程体系的研究,我们发现有很多实验课程属于很基础的内容,例如Unix/Linux的基本操作,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操作,An-driod系统开发的基础知识,这些市场上正在广泛使用的,可以说是最实用的开发平台和工具,在学校的实验课程体系中却较少涉及,甚至根本没有。由于公司培训的时间和强度都非常高,成教学生本来基础就相对薄弱,如果没有一点基础知识,学习的压力和难度会大大增加,可能会影响他们按时结业,甚至对学校的教育会产生一些怨言;另外,进入这些培训公司学生都需要缴纳一定的培训费用,因此把时间和金钱花费在这些学校完全可以开设的课程上,是很不经济的。

其次,在实习环节中企业和学校的需求是有矛盾的,学校希望在企业的实习能够按照专业规划的教学大纲进行,弥补学生在校内的工程设计、应用技术、项目开发能力的欠缺;而企业希望实习的学生可以直接参与生产,到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带来效益。由于学生的能力和企业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往往会被分配去一些与本专业不太相关的工作岗位,把大量时间花费在非专业的任务上面。学校方面会认为学生在企业的实习不能达到专业教学目标,企业方面则认为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企业的资源,这样一来,校企双方存在矛盾,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全面合作。

第三,在毕业设计方面,因为毕业设计的工作都是放在最后一年进行。由于地域限制,地方性高校成教IT类本科专业学生最后一年大多在“北上广”等大城市企业中进行培训、实习;同时成教学生的就业压力比之全日制学生也要大一些,大多数学生采取了“笨鸟先飞”的策略,争取尽早找到工作,因此很难再重新召集回到学校完成6~8周的毕业设计。这样一来,指导教师不能直接面对面地指导学生,很难监控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难以把握毕业论文的质量,答辩也很难把学生重新召集回来统一进行,而是采取安排教师到学生所在城市的办法,由于时间仓促,工作量大,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和教师交流,修改也难以达到导师的要求,导致近几年毕业论文质量的下滑。如何解决以上近几年在校企合作培养成教IT类本科人才实践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出与市场、企业无缝连接的IT人才,提高成教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十分艰巨但又紧迫的课题。

2“课程云”实践教学研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高校必须改革现有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提取成教本科学生在校内所必需掌握的课程和知识,建立“课程云”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实习”模式。

2.1“课程云”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分析研究企业和市场需求,建立校内的实践教学资源库,根据近几年与企业的合作,我们发现目前市场需求集中在Java编程、Windows编程、嵌入式开发、Andriod项目开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方面,而这些不同的方向所需的知识有些是交叉的,有些是有先后顺序的,可以将这些方向所需要的基础课程分离出来,成为实践教学资源库中的一部分,然后派送教师到企业进行专门的课程培训,并要求编写相关教材,这样教师、教材和相关实验室就构成“云滴”,系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组合若干“云滴”构成模块进行实践教学。实施“课程云”实践教学,根据企业、市场最新需求,建立并不断充实相应的教学资源库,根据学生不同兴趣和方向组合课程模块,为今后的企业培训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

2.2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实习”模式

传统的学生先到企业实习,然后回到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然后又要另外找企业就业。这种实习模式的顺序是不合理的,改革现有实习实训模式,实施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实习”,通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通过在校的实践课程教学、培训企业的项目实践,学生已经可以达到IT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要求,因此“实习”也就相当于“就业”。由于学生在校内有了“课程云”实践课程的基础,在培训企业中就能完成真实的IT企业岗位所必须的岗前培训,使得学生不经过实习期就能够直接胜任岗位需求,这样减少了企业的培训开支,缩短了学生和企业的适应期,大大提高学生的一次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2.3“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模式

校企合作的“3+1”模式下,学生第四学年会在企业进行就业实习,而国内大部分高校的毕业设计环节都是放在第四学年的,这样在时间安排上产生很大矛盾,因此,我们提出“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模式。通过三年校内“课程云”的教学,学生对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有了基本了解,可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在大三结束前在校内选择自己的导师。导师在学生离校前要召开毕业设计见面会,初步确定学生毕业设计的方向;学生在校外企业实习的时候,都会有项目开发环节,每个学生都会加入一个项目组,项目组的指导老师就成为学生的企业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学生毕业设计的选题可以根据自己在项目组所承担的项目任务来展开,这样学生既在企业完成了项目开发,又可以完成毕业设计。

3结语

通过几年的校企合作培养成教本科IT人才的经验发现,校企合作培养的核心和难点在于高校企业培养方案的实施完成。因此,高校应继续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探讨完善教学模式的改革。

作者:尹向东黄文李文单位:湖南科技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