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探讨

时间:2022-03-03 10:11:38

导语:初中地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初中地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探讨

摘要:对于初中德育课程的实施,教师可基于教育传播学理论,选择符合教学实际的教育传播媒体,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认同,最终达成德育目标。文章基于教育传播学理论构建了地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模型,并以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为例,整合了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资源,确定了地理德育目标,探讨了德育媒体资源的选择与整合策略。

关键词:教育传播学;德育课程;课程资源开发;初中地理课程

一、德育的内容

2017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规定了中小学德育的内容,分别是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指出“历史、地理等课要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具有生活性和思想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将生活性与思想性有效融合并付诸教学实践,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地理课程中蕴含的德育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地理的视角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又培养了学生关注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意识与责任担当。

二、教育传播学

1.基本观点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体和教育信息四个基本要素构成”[4]。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伴随着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传递,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依据受教育者的认知特征和学习需求,将特定的教育信息通过多样的教育媒体传递给受教育者。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3]。因此,在教育传播学的视角下设计和开展德育课程,教育者必须处理好德育信息和教育媒体之间的关系。依据感官的不同,可将教育媒体划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和视听媒体。笔者对蕴含德育内容的时政媒体和资源类别进行了梳理,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般而言,教育信息的传播是在多种媒体共同作用下实现的。有研究指出,通过视听媒体传播的信息能够更好地被受教育者接受。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以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认同为根本目标的德育课程,应基于德育内容的有效传播,综合设计与选择符合教学要求的德育课程媒体资源类型,要既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又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实践,促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2.基于教育传播学的地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模型基于教育传播学的地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模型(如图1所示),一方面为教师提供了选择德育媒体资源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另一方面能够为德育常态化实施提供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参照。结合《指南》与课程标准进行中学地理德育内容的整合开发,是中学地理德育课程开发的前提。在分析整合了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课程资源后,教师需要从权威媒体平台(如官方网页,以及“抖音”“快手”等APP中的“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闻联播”官方账号等)选择不同类型的媒体资源,通过分析与整合德育课时目标与媒体资源中蕴含的认知内容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实施,最后通过教学效果分析与反馈,评价德育课时目标的达成度。

三、基于教育传播学的地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

以教育传播学为理论指导的地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需要注意三个基本点:整合初中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德育资源、确定地理德育课程目标、明确德育课程媒体资源的选择与整合策略。1.初中地理教材中薇含的德育资源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指南》的相关要求,对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进行深人挖掘,形成如表2所示的地理德育课程资源体系。从表2中可以看出,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的德育课程资源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方面。其中,生态文明教育的目标取向与地理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协调观相呼应,是开展初中地理德育课程的主要“抓手”,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则是开展课程的必备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在各个方面,贯穿教育过程的始终。2.初中地理德育课程目标德育课程目标是德育课程的实践方向和德育媒体资源的选择依据,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价值判断力,促进其养成相应的行为和习惯,适应和处理相应的社会化问题。依据《指南》与课标的相关要求,结合湘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德育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如表3所示的初中地理德育课程目标。3.德育媒体资源的选择与整合策略不同类型德育媒体资源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素材叠加和无认知意义的素材展示。无论是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还是视听媒体,教师均要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具体的德育课时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基于德育媒体资源的认知内容或认知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接受不同类型媒体资源传递的信息,以加深情感体验。在进行德育媒体资源的选择与整合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注重媒体内容与德育内容、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性。将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学科教学内容则成为德育课程实施的载体。因此,教师开展德育课程和选择媒体资源的前提,是分析并梳理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内容,进而制订具体的德育课时目标。在此基础上,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任务,并整合出符合教学需求的德育媒体资源。正如前文所述,媒体资源的选择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必须要走出“展示”这一单一功能的误区,教师要明确媒体资源在德育课程实践中的重要意义和认知导向,注重媒体资源“展示前”的导人,“展示中”的情感体验,“展示后”的讨论和发自学生内心的思想碰撞、情感认同。(2)紧密联系时事热点和学生生活经验。德育课程的设计、实施均指向生活。德育目标的达成不能停留在书面表达,否则学生形成的道德观念就会像“空中楼阁”,要以生活为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生活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因此,体现生活性的德育课程媒体资源必定是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发现生活中德育媒体资源的眼睛、收集德育媒体资源的习惯、整合德育媒体资源的技能,进而引导学生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树立远大的理想。

四、结语

德育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需要教师在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认同的基础上,逐渐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和建构。基于教育传播学视角的初中地理德育课程资源开发,可为德育课程的常态化实施提供支撑。

作者:李旺军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