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时间:2022-08-17 11:40:04

导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摘要:产教融合的发展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满足新时代赋予的新要求。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模式与实际相脱节、专职教师匮乏、实训基地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融合现代信息技术,让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企业的发展需求,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走向专业化、科学化和系统化,以服务区域产业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探索新路径。

关键词:产教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路径;高等院校

随着产教融合概念的逐渐推广,近年来,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精神,各级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这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无疑是带来了机遇,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发展路径[1]。2019年7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这对深化产教融合,发挥企业重要的主体作用,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应是如何的走向?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制度规范、服务创新、项目培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所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用人单位的要求,这是一个瓶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充分抓住此次产教融合所带来的机遇,理应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实现内涵式发展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一、产教融合的内涵

2013年“产教融合”出现在教育部的文件中,“产”是指产业,“教”是指教育。“产教融合”与以往的“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的区别。“校企合作”的主体是学校和企业,而“产教融合”的主体则是产业、企业、教育。“融合”也更能反映出合作主体是合为一体的关系[2]。在合作主体方面,产业、企业人才培养的作用定位与院校是平等的,不再是配合和支持的地位。通过政府搭台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3]。产教融合的目的并不是本身,而是为了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和人才的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是资源之间全方位与全要素的集成整合和一体化的合作,相互补充与融合,是利益与发展的共同体[4]。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新时代里,高校的创业教育也应打造产教融合的教育新态势。目前,产教融合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互联网+”的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VR、AI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日益更迭,人类已经不再局限于享受工业革命时代所带来的效能,而是在技术革命的时代里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相对应地对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计划提出了新的要求[5]。高校的创新实践、科研活动和人才培养计划需要让校企合作达到新的高度,需要以整个产业和整个行业的发展需求为目标,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解决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高等教育系统之间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推进转变教育和产业的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系统与高等教育系统的系统性变革[6]。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意义

教育部在2015年将创业教育更名为创新创业教育,并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强调:“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为了适应经济的新常态,在产教融合的推动下,高校应快速转变教育理念,补齐创新创业教育的短板,为地方及国家建设培养出更多的专业型、创新创业型人才,让“走出去”发展战略更加持久[7]。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发展、国家创新型人才需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育发展、不断完善教育体系的新阶段,如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迫切要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走在时代的前端,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创新性,教育方法尽可能地体现多样性和实践性,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综上所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无疑对于社会、国家、高校、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人才的能力不能达到相关行业的要求,理论知识与实践不匹配,技术运用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可以说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瓶颈。而在产教融合背景下探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对高校创新创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际相脱节

高等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与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地方院校培养的大学生应该具备区域企业所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而在现实中,大多数高校制定的学生培养方案不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也没有从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导致学生只是为了取得学分而失去了学习新知识、接受新鲜事物的兴趣;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注重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实践的演练操作,课程体系不规范且不统一,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需要培养的专业技能相脱节;学生课程的实验内容过于注重完成任务却与企业不接轨,学生学习的内容无法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加以运用。教学模式单一,习惯采取传统教学模式,2020年肺炎疫情的暴发确实助推了线上教育的发展,线上的微课、翻转课堂、MOOC等掀起了热潮。但也伴随着许多问题的出现,如线上内容繁杂没有重点,教师线上授课能力差,学生纯粹打卡签到,课程内容多但学而不精等。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毕业生就业难、企业劝退率高等问题。总而言之,目前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和教学还没有与产教融合发展体系相融合,教学模式与手段还不符合新时代的新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二)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匮乏

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专职教师资源可以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存在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匮乏的问题,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很大一部分是由高校的辅导员或行政人员担任,缺乏传授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的经验;教师没有亲身到企业中去体验与锻炼的经历,缺乏实践经验,也没有具体去了解行业发展的状况和前景,对学生授课泛泛而谈,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甚至从未指导过学生科研及创新型项目,无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无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

(三)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平台建设不完善

高校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平台是学生的一个实践平台,对学生在校期间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创新能力,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平台基础设施不完善,基本的实验器材无法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学校在基础设施方面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第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没有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照搬其他学校的管理机制,不考虑本校的实际情况,没有从本校学生出发,忽视了学生的需求;第三,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无法实时提供创业动态信息和知识,或提供的只是浮于表面、司空见惯的创业案例,无法成为一个创新创业的交流平台;第四,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没有实现高校与企业的资源整合,没有注重开展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路径

(一)教学模式从用人单位出发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与实际相脱节,而这些问题要想得到合理的解决,高校应该从用人单位的需求出发,制定符合企业用人需求的学生培养方案,当其应用效果不显的时候更不能操之过急,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学效果并不能立竿见影,应该及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其方案及时定期进行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实验内容要注重质量的提高,学生必须自主完成实践操作,不能带有只为了完成任务取得学分的思想。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模式应与时俱进,融入信息技术,创新线上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让创业名师走进大家的视野,让创业经验植入学生的心中,让学生开阔视野,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但不能把线下的传统教学模式照搬到线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要有所创新,更要突出重点地讲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学校教学设计、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等,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以企业、产业的需求为导向,培养高水平与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服务企业、产业,拉动经济的增长。

(二)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师队伍

在多媒体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师队伍有了更高的要求。缺乏实践经验的辅导员和行政人员去担任创新创业专职教师,不符合岗位职能的要求,反而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高校应实施专职教师优胜劣汰的机制,增强专职教师的核心竞争力,改革质量评价监督机制,并设置奖励机制让教师在名誉和地位上有所提高,切实让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位。高校可让教师走进创业孵化基地,去亲身体验感受实践所带来的冲击,开展产学研合作,让教师走进企业,学习经验并传授给学生,对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等级的教师予以奖励或补贴,以调动积极性。对于高校存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可从企业入手,在产教融合的作用下,让企业导师真正地走进校园。

(三)完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平台

首先,开展产教融合,与企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企业提供的资金可以很好地解决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也可对其进行改革重组以满足需求。其次,应建立符合本校实际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方案,如与企业合作开办特色班,请企业专家走进校园授课,企业导师与学生交流经验与想法,让实训基地成为一个创新创业的交流平台,学生可到企业去进行实训、实习等,这也会让毕业生就业率得以提高,注重开展产教融合与企业共建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最后,特色班的培养计划、教材开发或选用、实训实习、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均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双方共同协商、联合指导。

(四)共建创新创业数据共享平台

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的教育体系中,多媒体教学、实验培训、人工智能、校园进出管理智能监控等都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高校与企业可共同打造数据共享平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专业化的开放共享产教融合共享平台。依托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各类供求信息,为高校规划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高校与企业间可通过共建数据共享平台分享优质的创新创业资源,高校之间可互相开放实验室、网络教学平台与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学习,通过线上观摩学习创业竞赛路演活动与企业实训活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载体及内容,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五)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与评价体系的完善

学生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指学生利用专业知识研发新产品或新技术完成知识和技术的转换。成果转化能锻炼学生更强的创业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有助于优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首先,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以企业为主体推进协同创新,推进科研成果技术的转化。高校可以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的课题,并与企业签订成果转化方案,让企业给予指导,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其次,要注重完善科研评价体系。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科研评价体系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应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让评价体系质量得到提升,也更加公平公正。支持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产教融合效能评价,注重质量,完善评价体系。强化监测评价结果的运用,作为绩效考核与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

五、结束语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推动人才培养面向产业需求的创新创业型转变,解决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矛盾。及时找出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瓶颈,听取各行各业专业人士的建议,试点推行,有针对性地探索出新的路径,以培养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娟.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J].中国成人教育,2019(22):58—61.

[2]石伟平,郝天聪.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我国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思维转向[J].教育发展研究,2019,39(1):1—9.

[3]刘建平,宋霞,杨植,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4):230—232.

[4]陈年友,周常青,吴祝平.产教融合的内涵与实现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4(8):40—42.

[5]谢家建.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系统的内在逻辑与建设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2019(5):108—114.

[6]周丽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产教融合路径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8):56—59.

[7]蔡云.产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9(7):92—96.

作者:杨晓婷 张宝生 姜红梅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