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法治思维培育分析
时间:2022-02-05 03:33:27
导语:高校大学生创业法治思维培育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理念的变化,很多大学生会主动选择自主创业。各高校都很重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业课程,来推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
一、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法律问题
大学生思维活跃,有较高的创业积极性。创业成功不仅需要强烈的创业意识和较高的创业能力,更需要极强的抗风险能力。大学生创业,可能会面临很多风险,其中法律红线、法律纠纷等风险可能直接关系到创业组织之生死。大学生要创业,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组织形态进入市场,该企业组织从设立、经营至解散的过程中,会面临许多法律问题。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同工商、税务、质监、环保、知识产权等行政机构打交道,如果大学生及其创业组织有违背行政强制法的行为,则面临承担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这属于公法层面的法律风险。大学生创业者及其组织在企业经营中,如果在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知识产权管理、企业融资等方面违反《合同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规定,则会承当违约或侵权的民事责任,这属于私法层面的法律风险。在实践中,私法层面的法律风险往往是导致大学生创业者创业终止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学生创业者需有法律风险防范意识,在企业经营中要确立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为企业防震。在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应该成为大学生法治素质培养的核心。
高校的创业教育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优秀的市场主体。市场经济的核心就是自由竞争,公平竞争,而公平竞争就必然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大学生创业者的一系列企业设立、经营、管理、企业解散等行为,都是法律行为,都必须依照法律规范,遵循法律程序,受到法律调整。创业离不开法治,创业教育与法治有着密切联系。目前,在法治中国背景下,法治思维的培育与创业教育的融合显得格外迫切。在高校创业教育阶段,为防范创业法律风险,让大学生创业者植入法治观念,养成法治思维习惯,以法治价值为指引,以法律规则和方法去创业创新,开拓市场,理应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将法治精神作为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成为高校创业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思考向度[1]。所谓法治思维,是以遵循法治价值,运用法律规则,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模式。它有如下内涵:1.法治思维强调合法性。合法性要求大学生创业者要树立法律至上的理念,在企业经营中本着公平、平等原则与他人进行经济往来;合法性思维还要求创业大学生树立规范意识,分析问题以是否合法为出发点,处理事务以法律为准绳来解决问题。2.法治思维重视权利义务。法治思维,强调从权利、义务角度着手,来分析与处理问题。创业大学生要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诚信履行义务以保障他人的合法权益,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3.法治思维强调程序正当。程序是理性而中立的。程序最大的功能是阻止人情、权势等法外因素,把争论双方带到中立、公正的程序中来,从而为实现实体正义提供制度性保障。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要遵守程序,尊重程序,为推进法治市场经济建设增添力量。4.法治思维遵循逻辑推理。法治思维按照“法治理念驱动-法律规范指引-对问题分析整理-做出合法合规的判断”的逻辑进行思维。大学生创业者需要学会用法治思维逻辑进行经营、管理决策,才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种纠纷,保证企业健康营运。通过对法治思维内涵的解读,让我们知道了法治思维的基础是法治价值和法治精神,它以合法与否作为标准来判断对错、处理问题,讲究逻辑推理。重要的是法治思维完全可以通过培育训练来形成,它一旦在主体大脑中形成,就具有相对独立性,会反过来指导、影响主体自身的行为。高校创业教育,须重视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法治思维教育,使大学生在创业中遵循法治原则,适用法律规范,按照法律逻辑,分析和解决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才能防范法律风险,化解其他风险,保障创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三、大学生创业法治思维培育的路径
高校要改变传统的创业教育方式,既要重视创新创业专业知识的授课,也不能忽视创业法治思维的培养。除了法学专业,大学期间,大多学生接触过的法律课程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该课程也只在第六章涉及法律,让大学生对法律知识有简单了解。虽然有些专业基于专业需要开设了《经济法》《电子商务法》《国际商法》等专业基础课程,但授课教师更注重对学生讲授专业法律知识,忽略了对大学生创业的法治思维培育。(一)健全创业法治教育体系。首先,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大学生在创业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很多,涉及的法律知识庞大繁杂。高校创业教育要形成以培养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为核心,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目标的创业法律教育机制[2]。要完善大学生创业法治教育课程的内容结构,需要充分利用普遍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职业规划指导课程、劳育课程、创业课程,进行创业法治思维教育,搭建一个由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通识课教师合力的创业法治教育体系,确保创业法治思维培育的普遍性和长期性。同时,在不同年级段,设置法律选修课,满足有创业需求的大学生需要。鼓励高校教师自编包含创业法律意识、法律知识、法律应用等内容的教材,通过普遍性和分层性教育,实现创业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探索多样化法治思维培育教学手段。大学生创业者只有通过法律实践,才能使所学的创业法律知识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得以验证,并经过亲历体验,成为自身认同体系中的一部分。高校教师要积极探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注重实践教学,努力训练大学生创业的法治思维。在课堂讲授时,采用扮演角色、模拟情景、案例分析法等形式,激发教师和学生学习、探讨法律理论知识的双主体积极性。在实践教学方面,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各种创业基地和大学生法律咨询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高校可以尝试与法律服务组织合作,定期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大学生活动中心多开展创业交流活动,收集学生的法律需求,与学校法律服务中心合作,答疑解惑;利用新媒体,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推送创业相关法律知识;专业法律教师指导学生成立法律服务社团,送法进社区、进工厂。只有在实践中学习探索,才能使抽象的法治理念和知识生动有趣,学生的理解与感受得到强化,从而达到养成创业法治思维的目的。(二)营造创业法治环境。一种思维模式的养成,单纯依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创业法治思维的养成同样如此。它需要学校多个部门合作,通过各种措施合力打造法治校园,更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才能使其深受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大学校园的法治环境直接熏陶大学生,因为校园不仅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空间,也是他们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学校领导应遵循法治思维进行校务管理,养成权利思维,尊重和保障学生的各种权利;遵循公平原则,建立公正的奖惩制度、评价制度;注重程序正义,将校园纠纷统一到理性的程序上来,用法律来解决双方诉求。高校教师要遵循平等原则,践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法律理论与社会热点案例相结合,发散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探讨与评析,让大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法治魅力,确立法律至上、法治优先的思维,进而自觉运用到创业实践中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创业法治环境更需要诚信市场。社会要加大诚实信用、契约精神、公平法治等机制的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道德市场环境。政府部门要有紧迫感,加紧建立并完善诚信机制。采取针对性的奖惩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者诚信经营,诚信履约。政府应积极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时高质量的经济信息、市场咨讯、数据资料,便于创业大学生随时掌握市场经营状态,做出高效正确的市场判断,规避风险。(三)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法治思维是权利义务思维。大学生创业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权益应当得到法律的保护。完善的创业法律制度,犹如定海神针,成为良好创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大学生创业成功起到重要防护作用。大学生走上社会后也属于普通劳动者,法律权益当然也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保护和约束。但就大学生创业者这个特殊群体来说,这些法律都不具备特定性和针对性,不能对还未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起到法律的激励和保护作用。国家可以以上述法律为基础,出台一部专门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的法律,将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写入法律,确立大学生创业者应享有的权利以及应承担的义务,建设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法律保障体系,达到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目标,促进大学生对法治信仰的树立、法治思维的培育和法治建设的积极参与。
四、结语
大学生创业已然成为符合当下大学生需求的一种新型的就业形式。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应更注重法治理念建立和法治思维培育,从而养成用法治思维来思考、处理、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高风险防御能力。政府机构要着力建构创业大学生的法律保障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社会各界应积极向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建设诚信道德的市场环境,由高校、社会各方合力,共同促进大学生创业信心,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陈小花.法治视域下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02):26-29.
[2]朱丽,夏斐.“大众创业”背景下大学生创业法律意识培养研究[J].新余学院学报,2018(02):124-127.
作者:邓巧蓉 单位:武汉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上一篇:高校公益创业教育的问题与路径
- 下一篇:畜牧兽医专业教育问题剖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