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时间:2022-03-20 03:53:10
导语: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方法与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及社会,已成为其自身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文章结合当前高职教育现状,分析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必要性,并以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为例,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全过程的方法与途径,总结并提出整改措施。努力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完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赋予高职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创新创业;专业教学;融入途径
2014年9月,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中发表讲话,首次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全新理念,这也使我国迎来了“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全新局面,标志着“双创”时代的正式来临。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高等学校要将双创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在政策精神的指引下,2016年起,我国高职院校积极开展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探索,这使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离预期目标的差距还很远。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偏重知识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创新能力稍显不足。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社会服务,已成为其自身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教育部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纲要(2015-2018)》中强调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就要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和思维养成融入专业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如何在专业教学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目前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
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创新力越来越成为国家间竞争的核心要素。我国要想在国际事务中赢得主动权,必须加大创新的力度。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创业能推动新发明、新产品、新服务的产生,创造出新的市场需求,起到引领创新的作用,而高校创新体系的建立,能有效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助推经济增长。近年来,由于高校百万扩招,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多,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此期间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就业压力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意味着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提供创业就业机会,也意味着创新突破,甚至将会开创一个全新的世界,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竞争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既能为自己解决就业问题,创造财富;还能为社会衍生出新的就业岗位,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为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对构建创新型经济以及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等均有积极意义。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有助于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对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重要作用。(二)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提高内涵建设的迫切需求。创新创业教育已然成为我国当下高校工作的重点之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大学发展转型的一次挑战,也是提升高等教育整体实力的一次考验。高校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主体,必须通过创新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和育人模式,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的内涵建设中明确指出专业建设是关键,一流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一流的人才,培养既有一定技术运用和革新能力,又有很强专业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服务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进程中,高职院校承担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大责任。有责任开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社会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贡献力量,这也是加快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迫切需求。(三)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学生自身发展的有效途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开展自主创业,而是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头脑思维和能力素质。其中,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是核心。所谓创新创业精神,集中表现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这种精神本质上是对自我的挑战,即要求大学生不沉迷于安逸的现状,对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进行主动规划与探索,养成负责任、能受挫的心理素质。在具有浓厚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中,教师大力鼓励学生探索与冒险。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客观判断的能力,以积极的、锲而不舍的精神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当学生通过不断的探索、尝试与合作,发挥个人的无穷潜力后,其能力得以提升,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让他们不再是就业市场中的被挑选者,并为其人生职业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二、创新创业教育在复材专业的探索途径
高职院校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方位地进行深度融合,培养出既有一定技术运用和革新能力,又有很强专业技能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呢?我们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团队努力探索不同的途径,重在通过培育创新创业的精神、培养创新创业的意识、积累创新创业的知识、探索创新创业的实践、孵化创新创业的项目等层面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一)创新教育全方位融入专业课程教育。要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门专业课程中,经研讨,我们教学团队决定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入手。首先是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新规定了从人才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再到毕业标准全方位的内容。系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对各专业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进。例如,在《玻璃钢原材料》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首先是依据企业中的原材料具体应用设计案例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在真实的应用研发与技术服务中提高学生对合成树脂、纤维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真正做到探索式、启发式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程内容中,采用线形结构体系,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结合在一起,根据学生能力形成的不同阶段和认知发展的规律,以体现不同能力要求的教学活动为模块,进行层级化教学内容设计,以此构成层层任务分解的模块化诱导教学过程。在每一个模块的学习中,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课堂讨论形式,增加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提高其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在互动中形成认知和融入,完成对本课程知识的构建。考核评价是学生能力培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本课程中采用过程考核与总结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考核强调对非智力因素的重视,主要是针对学生对每一模块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做出评价,通过对短暂阶段学习结果的评价及时调整教与学的过程,从而达到学习效果最佳化。总结考核是通过对该课程各模块知识的综合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相关项目开发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项目,演练了创业产品开发全过程。(二)以大创项目为载体,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材料工程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为依托,复材专业学生每年都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截至2019年,我系仅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顺利结题大创项目39项,其中省级20项。以此,参加复合材料协会“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获三等奖、全国建材行业创新技能大赛获二等奖。学生通过项目选题、实施、结题各环节的训练,能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全面系统地融合在一起,提高了动手实践的能力。以“复合材料SMC模压料的制备及制品性能研究”“耐磨橡胶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等项目为例,学生在开展项目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力和沟通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学习,提高了专业技能,提升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表明,参加了大创项目的学生在创新思维及技能操作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三)创办专业社团,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我教学团队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并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2015年成立全系第一个以专业为基础的学生社团———“新元素”协会。学生加入专业社团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转化为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在增强专业能力的前提下,志同道合的团队成员凝聚在一起,通过社团组织开展的头脑风暴、技术沙龙、项目路演、专业竞赛等各类实践活动,实现成员之间的充分交流、观点碰撞及交叉融合,培养大家拓展学习、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以专业社团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结合,融入实践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之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容易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注入新鲜活力。(四)借力产教融合,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产教融合是深化创新创业协同育人机制的关键途径。复合材料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团队深入行业、企业、市场充分调研,结合绵阳地方区域经济特色及社会需求,与绵阳云端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在校内成立复合材料无人机制造试验基地,平时教师可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知识技能学习与沟通,学生也可进行实地观摩与操作,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可将新型无人机的制作作为典型教学案例,让学生直接参与项目的开发、管理、运作等各个工作环节,以此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通过行业企业先进技术,信息资源、市场动向与企业共同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从近两年的探索中发现,虽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过程有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的融入尚未涉及所有专业课程,创新创业教师团队与专业教师团队不能有机融合,创新创业融入专业教学中的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不能面向专业全体学生有效开展等问题。本教研团队将针对以上问题将继续探索,在专业课程内容中寻找切入点,切实做到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创新创业教育目标、通识能力与技能要求分解到每一节课堂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内容,优化评价体系。建立一支由双创理论教师、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践导师组成的教学团队,争取带动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专业共同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双创教育。
总之,创新创业教育应以专业教育为依托,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寻找适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利用本专业所学知识去激发潜能,通过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完善学生的创业素养,让学生成为合格的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完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赋予高职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夏燕兰,陈加国,等.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职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探究[J].河北职业教育,2018,2(4):5-8.
[2]吴光明.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问题与解决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19-24.
[3]李艳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与路径研究.温州大学硕士论文,2016.
[4]王洪才,刘隽颖.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核心.难点.突破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7,(7):61-63.
[5]黎青青,王珍珍.创新创业教育综述:内涵、模式、问题与解决路径[J].创新创业教育,2019,(2):14-18.
[6]柳杨,周群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9):4-6.
[7]梁卿.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6):19-24.
[8]郭玉贤.全方位融入式创新教育模式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字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观察,2017,6(21):72-74.
[9]赵峻天.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素质拓展,2019,(8):67-69.
[10]郝宇,史艳翠.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35):48-51.
[11]丁丹.依托专业社团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路径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6):196-198.
[12]付荣华.基于产教融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教育,2018,(9):191-192.
作者:杨娟 单位: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艺术设计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提升思考
- 下一篇:高校大众创业教育方法及启示
精品范文
9创新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