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瓶颈及对策
时间:2022-02-17 03:07:35
导语:高校创业教育瓶颈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确科技创新是核心地位。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和落脚点,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意义、瓶颈和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六方联动”措施。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成功率和资源整合能力,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发展;创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前,创业教育受到了我国政府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通道渐明的扶植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对推动社会产业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国际教育竞争能力,拓展大学生就业渠道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新业态和新常态,破解创业教育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成为我国高校整合新的社会教育资源的契机和责任。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创业教育”的概念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9年北京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的:“主要是指青年的事业心、进取心、冒险精神的培养与激发”。创业教育的首倡者柯林.博尔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可见,把创业教育、学术教育、职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并重点强调了创业教育的核心内驱力。突出培养发展学生的创业能力。国外早把创业教育作为独立应用型学科纳入了教学体系中。我国创业教育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创业教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创业教育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给高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因此,借鉴吸取世界先进的创业教育新理念,并与中国实际特色相结合,推动拓宽我国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顺应国际创业教育发展新趋势是一件刻不容缓的社会责任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瓶颈及原因分析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滞后,不给力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符合中国特色的成功经验积累,部分高校管理者用功利思想片面理解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划缺乏长远的智慧的顶层设计,突出表现为对社会教育资源缺乏实质性的整合,创业教育理念落后于时展。二是一些专业课教师在对创业教育认识不到位,把创业文化素养教育与技能教育片面理解为就是创业教育。缺乏创业的意识和创新能力。三是创业课程内容与现实的实践环节脱沟,没有针对性的把专业课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理念培养计划衔接融合,对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对象、层次和功能定位等缺乏全面性、创新性和互动性等元素。四是作为创业课教师也没有创业实践经历,对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的更新落后社会发展需求。五是创业教材混乱和教学方法陈旧,只限于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教育,缺乏严肃的商业创新实践平台。
(二)学校与企业互动性深度不够,企业接纳不给力
首先大多数企业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支持力度敷衍淡漠,具体表现在既不热情也不受欢迎;更缺乏对大学生提供物理空间和资本支持,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政府和学校的责任和义务。其次大学生创业教育不能够给企业带来实惠的经济效益,但会消耗企业的财务、物质和人力资源。给企业造成了看不见的压力和经济负担。甚至碍于社会敏感度被迫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方法,但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整个生产流程和核心技术的创新及实践也不会传授给学生。担心泄露商业机密造成直接经济损害,因此,学校如何与企业实行资源共享与互补,调动企业积极参与关心大学生创业。营造社会良好的生态和谐智慧环境。
三、推动“六方联动”汇聚培养合力,破解创业教育的难题
(一)政府推动,完善法规政策
实践创新发展战略新常态背景下,政府部门需要对社会需求下大学生创业观的研究、完善创业的政策导向和创业的渠道和策略,健全政策和激励机制,结合现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第一,及时调整完善符合实践创新发展战略的制度和政策,比如,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学科学位制度、大学生投融资绿色通道制度、创业实用宝典宣传手册,发挥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第二,构建高校大学生智慧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比如,创办市场主体所需的基本流程、创业优惠政策、知识产权交易、社会市场信息等指导帮扶信息对接到创业智慧平台。
(二)学校带动,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应转变创业教育落后观念,摆脱对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旧阻碍。建立一个新的多层次、立体化和开放性共享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一是教学目标的定位为分层次或分类递进式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比如,研究型大学在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分两个层次,本科阶段创业教育覆盖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综合文化素养。研究生阶段对有意创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帮扶培养。一般性大学创业教育以全体学生为对象进行创业教育,并突出区域化的特点。二是学校也可以根据各个年级分层进行创业教育。第一层次,在新生入学后进行必修课学习,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新业态的实效性教育。让学生初步学习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国内外创业的发展趋势、创业基础知识、创业的相关的法规策略、职业目标发展方向、心理准备等。第二层次,面向有创业激情和意向的学生,把创业课程行业发展研发成果与专业课程进行动态融合对接,打破院系间的束缚,进行跨院系、跨学科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资源共享的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实现高校学分共享认证制度,把金融知识、法律知识、电商、互联网+、物联网+等知识体系渗透到专业课程体系。
四、企业互动,学校与企业、校友深度合作机会
高校职能部门应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统筹各方面与创新企业完善衔接,建立良好的创业资源对接机制,目前,校企合作有四种方式:一是趋避就利从企业吸收创新技术精华和社会资本,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资金,共同协商双方共赢的合作形式。二是共同研发高新技术创新项目,学校应利用人才资源和实验实训条件,为企业提高技术推广、产品研发和品牌推广等服务,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创业合作研发中心,加快成果的转化利益的链条,搭建学校和企业智慧交流创业基地,为创业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三是企业人才定向培养计划,企业在学校选拔优秀创业人才,通过定向培养方式,把企业的文化素养和创业技能和技巧传授学生。四是有效挖掘整合校友企业家资源,建立“校友企业家创业智慧研究会”与其进行广泛深度的合作,从中寻求创业所需的技术指导和资本助力。切实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共同营造校企合作创业教育新途径。
五、教师主动,强化教师业务提高
建立一支切实可行符合本校创业教育实际,专业化和正规化的教师梯队。一是创业教师教学方法应从数字化教学过渡带智慧创业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和抗压能力,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二是通过到优秀企业对接交流学习等路径,掌握先进核心技术元素,强化提高实践能力,深化理解创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创业教育教学水平。三是加快“双师”教育的角色的转换和考评机制的更新,鼓励创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激发他们理论和创新实践教学水准的全面升华。四是对接创投公司聘请优秀的企业家到高校担任创业导师,充实师资力量。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领悟创业成功的真谛,满足不同阶段创业者的社会需求。
六、街道社区协助提供创业渠道
挖掘学生创业的内在驱动精神:一是街道社区应主动参与,以居民会议的形式,从物质和精神方面给予大学生有力支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社区应主动拓宽实践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对接生态共享渠道。营造一个和谐、宽松、融洽、创新的社区智慧创业平台。比如,北京某个街道率先建立了街道级服务站,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对接服务。使创业更贴近基层,满足创业者的需要。三是利用微信等网络科技手段与创业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帮助大学生解读宣传地方政府制定的创业教育的红利政策。尤其是对税收、融资等红利进行有效的指导。帮助大学生与街道社区附近的企业进行动态对接,对接风投机构,拓宽融资环境和渠道,培育出街道社区智慧创业文化氛围,提供全方位的合作开放生态支持系统。
七、家庭支持,营造和谐、宽松的家庭创业教育环境
由于受传统思想的禁锢和多元经济发展变化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学生创业持保守思想和固有的偏见,因此,扭转家庭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主流。政府通过媒体进行创业创新宣传,帮助他们树立大教育观,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时代需求。家长的主动支持和潜移默化的对孩子的创业教育进行熏陶,有效地解决了孩子的后顾之忧,对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创业,把挑战转化为动机,把动机转化为机会,不断的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卢志兴 单位:北京联合大学
参考文献:
[1]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中国大学教学,2015(4).
[2]谢云锋.新兴产业背景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实施策略中国成人教育,2015(9).
[3]王辉,陆志荣.提高高校创业时效性浅析中国成人教育,2010(2).
- 上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措施
-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探讨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