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化”班会为载体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时间:2022-03-09 10:53:28

导语:以“三化”班会为载体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以“三化”班会为载体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摘要:国家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倡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创业具有多维度性,其内容广泛、复杂,高校应注重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国家政策和创业理论课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创新创业为指导思想开展规范化、系列化、创新化(“三化”)主题班会,对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三化;主题班会;创新创业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重要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1],因此,将创新创业纳入到高校教育体系,可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培养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成为当今学生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但当前各高校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并不显著,这与高校创业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培养模式单一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关系。为进一步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充分挖掘在德育教育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载体。主题班会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将创新创业培养思想融入到规范化、系列化、创新化主题班会中,有利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1高校创新创业现状

1.1教学和课程体系不完善

虽然多数高校均配置了创新创业课程,但教育效果并不显著。一方面,其主要形式为选修课和辅助课,学生的重视程度不佳。另一方面,辅助学科开展的不到位,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扎实的心理学、管理学、社会科学、营销学、职业生涯规划、软件等与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且各相关专业课教师之间沟通较少,使创新创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度较大[2]。

1.2缺乏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条件。各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有效的激发出来,从根本上解决创新创业成功率低的问题[3]。但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较少,且创造力的培养体系尚不健全;同时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开创性人格的培养也不够系统和全面。使学生开拓、创新意识淡薄,不能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挖掘出来。

1.3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近几年来,大多数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师均由经济学和管理学老师承担,而这些教师没有经过创新创业系统的培训,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入和系统。致使在授课过程中针对性不强,不能有效的激发出学生创新创业的潜能[2]。另外,对于一些有创新创业想法的学生,教师对其的指导能力有限,不能较好的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创业观。

1.4培养模式单一

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创新创业的培养模式主要以集体讲座和“挑战杯”科技活动为主,缺少以不同学生个性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培养模式。“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具有一定的成效[4],参赛学生也在逐年增加[5]。但多数高校对其以赛事的态度应对,而没有将其转化为学生持久的创新创业发展的培养模式。使参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出现阶段性的限制[6]。因此,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2创建“三化”主题班会创新创业体系

主题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的对某一主题深度理解的集体活动[7]。主题班会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可有利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理论指导,将主题班会在内容上系列化、过程中规范化、形式上创新化,可有效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1主题班会系列化

主题班会系列化是指以整体创业能力为培养目标,在教育内容上进行整合,总结创业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及能力,使之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内容体系。如: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团队意识教育、人际交往教育、挫折教育、职场教育、自省教育;力求通过一系列内容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策划能力、战略能力、机会把握能力、运营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冒险能力、抗压能力和总结能力等(如表1所示)。

2.2主题班会规范化

主题班会规范化是指在主题班会的教育过程上进行规范,辅导员或班主任在经过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后对每个主题班会的主题、课时、目的和意义、准备工作、主要环节的设计予以明确。将主题班会纳入教学安排中,制定教学任务,设计教学方式,设计系统的评价体系。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创造思维的培养贯穿于主题班会的全过程,形成一个鼓励、支持、保护创造性行为的氛围。

2.3主题班会创新化

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为目标,将不同内容的主题班会设计不同的形式。班会模式可打破传统的以讲座及授课为主的模式,而以讨论会、拓展训练、心理剧、情景模拟、模拟面试成果汇报等形式召开主题班会。模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不仅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在不同的环境和氛围中思维得到较好的发散和激发。主题班会形式创新化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浓缩的、有逻辑关联的高质量主题班会,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三化”主题班会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3.1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

每个学生均具备创业能力,只是创业能力的领域和层次不同。创业能力由分析、总结能力,机会识别、开拓、冒险、首创、及组织能力,关系和战略能力等诸多分解因素组成。规范化、系列化、创新化主题班会的开展可较好的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分解因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机会的把握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使学生具备创业的综合素质。加之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在创业课的理论指导下,即可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全方面有效改善创业成功率低的问题。

3.2加强与第一课堂的衔接作用

创业理论课程有助于学生掌握企业的筹划、创建、组织、管理、运行等理论知识。但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进行创业是远远不够的,高校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体系的构建,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平台,而衔接理论与实践的载体即为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主题班会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模式高于课程的灵活度,使学生在无意识、无目的、轻松氛围中锻炼了思维的活跃度,弥补了理论课的不足,并对学生将理论有效的应用于实际创业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营造校园创业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能给师生创造一个利于学生成长的“磁场”环境,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彰显教育的魅力。“三化”主题班会作为一种潜在的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人际关系、集体舆论、校园群体观点、理想信念等均具有良好的渗透作用,将创新创业文化植入到主题班会中并在不同的情景中表达,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对于整个校园的创业氛围具积极的影响和渲染作用。

4小结

我国正处于创新创业经济转型阶段,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来形成创新、开拓的力量。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不仅仅是高校创新创业教师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作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的辅导员也应该抓住德育教育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渲染和熏陶,将创新创业培养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全过程,让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成为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作者:董玉晶 黄海涛 王 坤 王慧玉 陈 颂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孙利.树立科学的人才观[J].奋斗,2015,4:37-38

[2]谈丹.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价值观引导研究[J].高等教育,2015,4:88-89

[3]刘畅.创造力投资理论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3:68-72

[4]张延娇.基于广东医学院“挑战杯”活动分析在校大学生的科研现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60-661

[5]王佃冰.关于建立高校挑战杯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J].大学教育,2013,23:159-160

[6]张宗涛.以”挑战杯"科技活动为载体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5,24(3):70-73

[7]尚圣虎.大学主题班会内涵及管理[J].世界华裔经济年会•科学教育家,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