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业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多元推动

时间:2022-01-25 08:53:11

导语:微创业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多元推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微创业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多元推动

[摘要]微创业是拓展大学生就业空间的有益探索和尝试。本文从微创业的产生及发展入手,分析得出微创业是契合大学生需求的创业方式。在基于对大学生微创业情况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政府、学校、学生三个层面提出推动微创业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微创业;对策

一、微创业的产生背景和发展

大学生是就业需求相当大的群体,同样也是最具有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但由于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等原因,创业成功率还比较低。据统计,“2013届江苏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2.8%,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为1.6%”。探寻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新模式,突破大学生创业瓶颈显得尤为关键,而微创业的到来,正是契合时代需求和大学生特点的创业模式,是有效提高创业成功率、拓展就业渠道的有益尝试。2011年,创业网站“创业邦”启动“中国互联网微创业计划”,首次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微创业概念,并推出了所有项目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营销手段相结合以实现成效最大化的“微创业”原则。近年来,国家对创业工作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我国创新创业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和优化。江苏省举办的“创业微计划大赛”、湖南省举办的“大学生微创业大赛”、吉林省举办的“全省首届大学生微商创业大赛”、KAB全国推广办公室举办的“2015年大学生微创业行动”等各类微创业比赛层出不穷。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被视为中国经济发展“双引擎”之一,凸显了政府对创业工作愈来愈重视和支持。微创业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指规模微小、成本微小的创业,或是指在细微的领域开展的创业活动。它包括创办小微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微平台如微博、微信平台进行的创业活动、个体经营或兼职经营。它有着投资小、规模小、风险低、见效快、灵活性强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如今微创业多被特指为利用网络进行的新项目开发的创业活动,其主要以网络为平台,与实体相结合,可移动性地实现销售渠道新突破的小型个体行为。

二、微创业是契合大学生需求的创业方式

微创业作为新型创业模式,有其自身优势,和大学生缺乏创业资金、社会实践少但创新能力强的特点非常契合,是最适合大学生的创业模式之一。

(一)符合时代潮流

微创业是具有相当灵活性的新创业模式,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开展创业活动,运用网络媒体进行营销。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时代和手机媒体的到来成长起来的一代,在网络运用上得心应手。现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微媒介盛行,微传播方便快捷,为大学生微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简单易操作

微创业拥有着启动资金小、对经营场所要求少、方式方法简单、经营模式易复制等特点,正好能破解大学生创业中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缺少场地等难题。低成本、低风险、低门槛使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能顺利加入微创业的队伍。

(三)创新创造性强

成功的微创业不仅仅是简单重复别人的模式,更强调的是点子和创意,也就是需要创业者紧跟社会潮流,提出新颖的创业模式。而大学生是最具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的群体,他们容易接受新奇、个性的事物,大学生的青春和激情也让他们能迸发出无数新内容,发现无数新商机。

三、大学生微创业情况调查

为了解大学生微创业的具体情况,笔者在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大学、扬州大学,随机选取大一至大四的学生200名,专业涉及理科、文科、工科。另外,随机调查常熟理工学院已毕业学生100名。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有效问卷率98%。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大学生对微创业的认知,对创业政策的了解以及微创业开展情况、影响微创业进展的因素等展开。

(一)微创业认知情况

调查显示,64.6%的学生了解微创业,仅有4.9%的学生完全没听说过微创业;76.5%的学生认为微创业有着良好的前景,仅有11.2%的学生对微创业持悲观态度;17.1%的学生尝试过微创业,35.4%的学生有想法或正积极准备开展微创业,26.5%的学生身边人正在进行微创业,仅有19.8%的学对微创业完全没有兴趣;67.5%的学生表示可以很好地兼顾微创业和学业,仅有15.9%的学生表示开展微创业会影响学业。数据表明,微创业在大学生中知名度高、影响力广,是学生群体普遍认可的创业方式。

(二)创业政策了解情况

34.2%的学生表示对国家创业政策不了解,熟悉创业政策的学生仅占到12.8%;45.2%的学生没有接受过创业培训,仅有29.7%的学生参加过专题创业课程或创业大赛。这说明,创业政策的普及以及创业培训的开展还不够。

(三)微创业开展情况

在有想法和尝试过微创业的学生中,坚持下来的仅有2.3%,82.3%的学生中途放弃了微创业。对于微创业的失败,37.7%的学生认为缺乏相关创业经验,22.5%的学生表示父母不支持,希望有稳定的工作,19.8%的学生表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14.5%的学生表示没有良好的政策支持,5.5%的学生表示没有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在“政府最应加强哪方面的创业支持”的回答中,51.4%的学生选择了“资金支持”,19.1%的学生选择了“专业机构服务支持”,17.5%的学生选择了“政策扶持”,12%的学生选择了“指导培训”。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微创业开展还不够理想,亟待资金、政策、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引领。

四、推动大学生微创业的建议和对策

大学生微创业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和高校扮演好自身角色,搭建各种平台,整合多种资源,持久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大学生早日实现成功创业铺好路、搭好桥,也需要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创优创新能力,坚定理想信念,早日踏上微创业成功之路。

(一)政府:完善创业政策,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1.进一步完善微创业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在注册登记、贷款融资、税费减免、创业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制定针对大学生群体的优惠政策,与其他创业群体区别开来,将这种区别体现在享受优惠的门槛、范围、力度等诸多方面,逐步建立普惠性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体系。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减少微创业者因互联网风险带来的各种损失,为主要以网络媒体开展微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便捷的网上工商注册服务、网上税收服务等,同时规范其经营行为。

2.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整合财政和社会资金,为创业者提供场地支持、创业资助、融资支持、税费优惠、培训补贴、房租补贴等资金支持,延长税收减免年限,提高政策的普惠率和资金的扶持度。特别是设立大学生创业风险基金和大学生创业启动专项扶持资金,为创业失败的大学生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开始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金支持。

3.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政府要投入专项资金,建好大学生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如大学生创业科技园、集中创业区域、创业孵化基地等,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就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推介、独立办公场所等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可以配备一定数量具有相应专业知识、技能的管理服务人员,提供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等“一条龙”全方位创业服务。同时,还可依托互联网营销专家、创业指导专家和企业高管等专业人士,根据创业不同阶段的需要,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规划、产品选型、网络开店、网络营销、企业管理等创业技能培训和指导。

(二)高校:加强创业指导,提供优质创业服务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根据创业教育要求开设专业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必修课,为学生讲解新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及创业知识。同时,开设市场信息咨询、金融支持、风险预警、创业心理疏导等同步配套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其创业基本技能。

2.培育优秀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拥有一支业务强、素质高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是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的强大的催化剂,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专门机构,明确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组织教师参加相应的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践,强化教师创业能力建设,并吸纳创业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大学生创业指导老师。同时,主动与政府和企业对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优秀创业者、企业单位负责人、优秀校友等前来授课或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指导教师,用现身说法和实践经验引导学生积极创业,并为正在创业或有意向创业的学生选定一对一创业导师,强化学生创业活动指导,避免学生走不必要的弯路、错路。

3.强化创新创业实践。以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为导向,鼓励开展以移动互联网络技术为依托的特色专业化创业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校等各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和创业培训,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参加社会实践,熟悉了解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方式等,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个性的服务、教育引导,积累创业实践能力,还为企业提供了人才资源和科技成果等,将企业需求与学生条件进行快速配对,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成果的快速转化,提高他们创业的成功率。

4.重视创业心理引导。创业教育的目的并不是简单的培养商人、创业者,更不是教育追求财富的最大化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培养唯利是图的人,而是以带动学业、促进就业、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己任,以培养人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立足点。因此,在把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的同时,应重视对大学生的创业心理辅导,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或成立心理辅导室,特别重视创业者面对的心理压力问题,让大学生端正创业观念,缓解心理压力,保持较为乐观、正确的创业心态。

(三)学生:树立正确理念,用创新点亮创业梦

1.转变创业观念。大学生要始终坚持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不要悲观认为创业只是少数“精英”的专利,而应提高自身自谋职业、自食其力的生存能力,秉承吃苦耐劳的精神,主动深入城乡基层、艰苦边远地区、中小微企业,通过创业学习和不断实践,积极寻找商机,敏锐发现市场,找寻适合自己的创业模式,不断提升创业能力,从而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2.坚持创新理念。微创业就是利用最小的资源,找到独特的、最容易切入的点,把创意和商机匹配,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改变商品供给和消费方式,开发更多商业模式。因此,大学生需要时刻保持创新的头脑,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微”字、“新”字上下功夫,不断拓展创业形式,点亮创业梦想。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191-193.

[2]吴晓义.微创业:概念、作用与扶持机制[J].广东科技,2014(13):46.

[3]夏春雨.试论高校校园创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功能[J].教育探索,2010(10):34-35.

[4]刘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视阈中的政府职能转变[J].中国会议,2010:50-51.

作者:颜井平 梁秀生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