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研究论文6篇

时间:2022-07-07 11:49:48

导语:创业教育研究论文6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业教育研究论文6篇

第一篇:本科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践

1、创业教育和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涵义

1.1创业教育的涵义

“创业教育”是由英语中“enterpriseeducation”翻译而来的,最早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个人的教育,因为用人机构除了要求受雇者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外,正越来越重视其首创精神、冒险精神、创业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技术、社交和管理能力。所谓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结合专业教育,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增强创业意识,培养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使大学生毕业后大胆走向社会,实现自主创业或在以后的工作中实现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

1.2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涵义

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是指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创业教育融入电子商务专业教育中,以能力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开创性和创业精神,利用电子商务作为工具的创业教育。电子商务创业教育需要融入并贯穿整个电子商务专业教育过程中,依托区域及行业经济发展平台,开发与利用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资源来有效实施。

2、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验实践体系存在的问题

2.1对创业教育实验实践体系的认知观念不正确

有些学者把创业教育等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也有学者认为创业教育就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因此,许多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也把创业教育理解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的一项内容,而不重视对毕业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对创业教育实验实践的认识存在更大的偏差,只是把实验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育补充”或“教学手段”,认为实验实践教学只是强化了专业技能的训练,甚至等同于“低层次”的熟悉业务流程。

2.2教学设计与创业教育目标脱离

许多院校对电子商务实验室加大投入,大力购买各类电子商务软件,但却没有构建起一套有效的创业教育实验实践体系,片面追求实验实践教学的技术手段、过分依赖实验实践平台或软件的功能、实验实践项目的设计简化为软件操作的训练、甚至是根据软件功能反过来设计实验教学内容、重实验实践教学项目数量规模而轻实验实践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重实验实践平台工具装备而轻实验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这些都会导致实验教学体系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能有机衔接,使实验实践教学设计脱离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

2.3实验体系建设跟不上时代步伐

首先是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这成为制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乃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瓶颈。实验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专职化和专业化实验实践教师严重缺乏,进而影响了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大部分电子商务实验课教师由上理论课的教师兼任,各理论课教师在指导实验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其他的基本放任不管,而且不同教师所用软件不一样,导致学生所接受的实验知识是碎片式的,无法连贯起来。再次是缺少符合人才培养需要的实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现有的实验实践教学评价指标,没有能够根据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基本实验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验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提出的需求去制定实验实践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难以确定实验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进而难以确保实验实践教学的质量。

3、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验实践模式比较分析

3.1纯实验室创业教育模式

由于受教学经费投入较少及教师精力有限的限制,目前很多高校采用纯实验室创业教育模式。此种模式是利用某种仿真创业软件,在实验室中模拟相应的社会环境,设定规定的参数,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进行“创业”。

3.2纯实践创业教育模式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创业教育采用了纯实践创业教育的模式,典型代表有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该校自2009年开始面向全省普高生招生7个创业班,以电子商务创业为突破口教授学生们创业实战演练,学习经营与管理的技巧。学院专门开辟5000平米左右的创业园,为每个创业班配备固定的教室和仓库,创业班各类评奖及学分替代都与创业挂钩。

3.3两种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模式的比较

根据电子商务本科培养目标,电子商务创业教育要求学生要适应网络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电子商务技术和交易方法,了解电子商务法律法规,掌握创业技能,才能符合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的标准。因此上面两种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模式都有其优缺点,见表1。

4、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验实践体系建设取向

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验实践体系的建设,应该借鉴前面两种模式的优缺点,结合学校的的具体情况具体实施。

4.1转变对创业教育实验实践体系的认知观念

(1)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并重。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对每个专业都非常重要,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既是同一教学活动的两个侧面,不可分割,也是同一教学活动周期的两个环节,相辅相成。实验实践教学不是纯粹的理论知识的补充,它还肩负着引导学生实现理性的抽象向理性的具体的飞跃,对知识意义进行科学的建构,对所学知识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把握与理解的任务,是理论教学的继续与深化,必须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的比重,才能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2)厘清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的目标。电子商务教育理念应由知识中心观向创新智慧观转变,由“知识+智力”模块向“智能+创新”模块转变,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成为电子商务教育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创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使受教育者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在深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具备高层次的创业能力,形成稳定的创业基本素质,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性,电子商务创业教育目标如图1所示。

4.2改革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实践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不能采用拔苗助长式,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首先在学生入校后,通过观摩录像,对社会上创业成功的例子进行宣讲,使学生对创业产生兴趣和意识。其次,通过对电子商务买卖流程的模拟实验,网上支付及认证的模拟实验,人力资源招聘模拟等,让学生掌握公司运转所需的各项知识。再次,通过竞争性对抗实验,使学生体验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增强对经营风险的敏感性,训练学生的商业计划制定能力和执行能力。最后,通过实验实践,让学生学会掌控情绪,提高应变能力,锻炼学生不放弃、不气馁的创业品质。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验实践课程设置表如表2所示。

4.3实验体系设计向平台化超市化发展

电子商务创业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多,加上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为了确保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验教学体系有效实施,必须搭建一个软硬件与相关教学条件互相匹配,课内与课外相互补充,校内与校外紧密结合,融入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鲜明特色的经管类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在此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类似在超市选购自己所需物品一样,自由选择实验内容和实验软件,有针对性学习自己所欠技能。另外,需要与其他专业相融合,取长补短,打破专业限制,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混合编组,学生按专业背景进行角色分工,组成模拟公司或市场组织。学生既是模拟市场环境的创立者,又是模拟企业的行为人,既是学习的主体,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同时锻炼创业训练中沟通协调技能。

4.4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积极参与创业大赛

实践证明创业设计大赛是一种见效快、收获大的方法,学生在创业作品的设计过程中,会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查阅大量资料,其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锻炼。创业教育竞赛是检验学生掌握创业知识程度的非常好的考核方式,按学生完成创业教育的进度,安排合适的竞赛活动,用以检验创业教育的活动效果:完成创业知识类实验实践课程的学习,可以参加校内“模拟企业注册”竞赛,电子商务操作技能大赛等;完成创业技能类实验实践课程的学习,可以参加省级“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大赛”或国家级“挑战杯创业大赛”等:电子商务专业实验实践体系注重管理基本素质的培养,个人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经历“外摄一内化一外化”的过程,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将最终反映在学生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参与创业大赛是“外化”的一种比较好的形式,不仅使学生敢于挑战困难,还可以形成梯队,使高年级和低年级实现无缝链接,在学生当中形成团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5选拔创业意愿强的学生,将实验实践体系建设触角延伸到社会

经过校内实验室的系统创业训练,选择创业意愿较强的学生深入社会,在市场上进行历练,积累实战经验,锻炼创业品性。电子商务创业教育实验实践体系可以拓展开来,利用社会资源来完善实验实践体系,当学生完成创业品质类实验实践课程的学习,可以在淘宝网开设网店,参与实际经营,或向风险投资公司进行申请投资资金,进行实际创业,或者与企业合作,以企业保证货源,开展校园电子商务等。

4.6引进专职创业教育教师,建立合理的实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很多学校并无配备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而是由其他专业教师兼职,创业教育缺乏系统性,因此创业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引进相应的创业教育专职教师,并对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进行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性,保证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对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实验实践教学的评价主要是对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和提高程度,以及其社会价值的实现等方面作出判断的过程。可以从教师提供的课程、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带队参加比赛获得的成绩,创业教育项目的立项、指导学生创建新企业情况等方面进行建立起合理的评价体系。

5、结语

电子商务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有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和实验实践体系的支撑,还需要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体系来配合,再加上强有力的执行保障。高校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理解培养创业型人才的深刻涵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培养大批高素质、创业型人才作为重要任务来抓,通过引进专职创业教育师资力量,改革教学模式,树立创业榜样,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业激情,训练学生在各种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和控制情绪能力,提高学生创业成功性。

作者:花均南史烽黄立新隋智勇工作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第二篇:创业教育冷思考

一、从教育理念看,创业教育不是针对少数精英的创业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

当前,多数高校编写了创业教育教材,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创设了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平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创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大学评价中包含对大学生参与各类竞赛活动及其获奖情况的评估指标,一些高校为提升学校美誉度,对少数优秀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而忽视多数人的“创业教育”。受社会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急功近利的不良倾向。个别学校学生的创业参赛作品由教师越俎代庖,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不强,创业教育在高校的普及率并不高。国内创业教育很多都是轰轰烈烈的创业活动,并未取得实实在在的教育效果。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鉴于此,正本必先清源,只有准确把握创业教育的内涵,才能真正开展好创业教育。按《辞海》释义,“创业”指“创立基业”。“创业”的本义是指开办企业,创造利润。Cole(1968)将创业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行为,创业者首创、保持并最终将这一行为发展成为一种有利润来源的生意。Gartner(1985)也认为创业其实就是创建新企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创业内涵也在不断丰富与拓展。很多人依然停留在狭义创业的层面上,这一狭隘观念不利于创业教育的深入推进。其实,创业教育的内涵比我们想象的要宽泛得多。创业不仅指创办企业,还包括开创事业。美国学者Pinchot(1985)在《创新者与企业革命》中首次提出“内创业者”(intrapreneur)概念。他将“内创业者”定义为:“能够在现行公司体制内,发挥创业精神和革新能力,敢冒风险来促成公司新事物的产生,从而使公司获得利益的管理者。”内创业理论启示我们,创业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少数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而应是全体大学生。《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对“创业教育”的解释是:“第一,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第二,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开展创业教育,既是为了让少数大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创业之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全体大学生的创业综合素质,成为一名成功的“内创业者”。因此,从教育理念看,创业教育不是少数人的创业教育,而是普惠式的创业教育;不是面向少数精英的创业活动,而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普及教育。

二、从教学内容看,创业教育不是功利性的创业技能培训,而是非功利性的创业素质教育

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重创业技能传授、轻创业素质培养的不良倾向。片面地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训大学毕业生创办公司或企业的技能,让他们成为大大小小的“老板”。不可否认,对于刚刚步入社会、准备创业的大学生而言,掌握创业技能对毕业后创业将发挥重要作用。向大学生传授创业心理、政策法规、金融知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基本创业技能,系统学习并熟练掌握创业各环节的基本知识,是大学生毕业后从容应对各方面挑战的必要条件。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这些“短平快”的创业技能只是创业教育的“冰山一角”,绝不是创业教育的全部。当前高校以传授创业技能为目标的功利性教学远没有形成系统深入的创业教学体系,这种急功近利的创业技能培训并不能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创业素质,不利于创业教育的长远发展。针对这一现状,教育部于2012年8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第一次对高校创业教育教学作出了规范,对于推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将起到积极作用。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为核心,以课程教学与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提高创业主体综合素质为终极目标的素质教育,旨在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主动精神、创新精神、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力及领导才能、组织才能、协作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强烈事业心的一种综合素质教育。美国创业教育之父、百森商学院蒂蒙斯教授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应该不同于社会上的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更不是一种企业家速成教育”。用揠苗助长的方式打造所谓的“创业者”,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其结果只能削弱创业教育的成效。真正的创业教育应着眼于为未来的几代人设定创业遗传代码,以造就最具革命性的创业一代作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因此,从教学内容看,创业教育绝不是简单地将营销、财务、融资、人力资源等教学内容“打包”压缩、填鸭式塞给学生的创业技能培训,而是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非功利性的创业素质教育。

三、从价值导向看,开展创业教育不是解决就业难的权宜之计,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之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社会的稳定程度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近年来,政府机构减员增效,国有大中型企业因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也难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未来几十年内我国将有4.5亿农业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根据创业倍增效应,1人成功创业,可拉动5人就业。党和国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部署,大学作为人才聚集的高地和创新创业的沃土,理应担负起自身的职责。大学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在培养创业者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成为创业者的摇篮,这对于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技能的毕业生,使其走上社会后积极投身创业热潮,由被动就业者转变为主动创业者,这不仅有利于社会腾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有利于社会创造新岗位,这就为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作出了积极贡献。诚然,创业教育勃兴的直接动因是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题,但绝非仅为解决就业难题而开展创业教育。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时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把创业与就业混为一谈,凡谈创业,必谈就业。从长远看,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时展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创业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教育,这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趋势。创业教育的价值导向不在于功利性地为学生毕业后创业作准备的教育,而在于促进大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为其毕业后创业(含“内创业”)奠定基础。创业教育是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绝不是高等教育中附加的、可有可无的临时性教学任务。开展创业教育,既是大学应对就业难问题的被动选择,更是大学主动适应时展需要而作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深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理念的具体体现。总之,开展创业教育,不是解决就业难的权宜之计,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长久之策。

作者:陈旭工作单位:正德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中外创业教育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一、中外合作办学中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中创业教育管理模式未形成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需要学校多个部门有效配合完善,目前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管理主体主要是国际学院,或者是学校交流中心。在多部门管理背景下,存在管理沟通和交流问题,同时因为规模原因,教学和管理人员的沟通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是联合办学,或者是外方独立办学,所以在合作办学的基础方面比较薄弱,要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明显存在一定的困难。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既需要满足基本教学大纲的要求,还需要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还需要切合于中外办学要求,所以创业教育开展缓慢。中外办学模式需要引进国际化教学理念,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人才,在此种情况下,中外合作教育课程不完备,完整创业教育体系还需要积极构建。因为在创业教育中多数是进行课堂集体辅导的,难以实现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2]。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创业教育的实践性不强

随着社会形势的急剧变革,创业教育面对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创业教育理论和创业教育内容也随着社会变革出现了明显变化,在此种情况下,中外合作办学创业教学并没有能够随着进行快速变革。课堂介绍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比如在网络创业中,因为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创业路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短期内可用的创业路径,可能因为涌入了过多的创业者,已经没有先发优势,创业已经不现实。在创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内容严重不足,一般情况下每一周到两周开设的创业教育实践课,教学以参观和看创业视频为主,起到的效果非常不明显[3]。在中外合作创业教育中国际化视野的创业教育引入比较少,尤其是中外合作办学需要在创业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和跟踪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确保在教学中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运作。目前在中外合作办学创业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创业教育管理方面的漏洞,需要完善解决。

(三)中外合作办学中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不足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外籍教师参与教学被认为是合作项目办学的特色之一,合作办学外方国家教学办学的水平一般比较高,在进行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并且可以将教学方法引入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中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果。但是也应该看到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创业精神的外籍教师还是比较少的,创业教学工作一般还是由中方教师完成,而且大多中方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创业教育培训,缺乏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基本上都没有经历过职业的创业生涯,致使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强,严重制约了中外办学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4]。

(四)中外合作办学中创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建构不全

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质量保证体系的建构不足,在中外合作办学中,创业和就业将是未来学生的必然路径。中外合作办学需要体现出良好的社会效益,提高学校的声誉,在此种情况的创业教育视野下,必然需要积极提高办学质量。但是目前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管理、教学实施和教学跟踪反馈环节中并没有能够实现有效的规范和监督,造成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缺乏规范化、科学化运作,创业教育细节依然有很多没有能够得到完善,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信誉和声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创业教育路径

(一)中外合作办学中建构全新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

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目前主要是采取融合式、嫁接式和松散式模式。融合式主要是中方的教学模式与外方的教学模式融合,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创业教育管理机构。在专门管理机构的管理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大纲,其中对于创业理论教育、创业实践教育、创业评估和反馈等形成明确的制度。嫁接式教育模式主要是中外合作的双方教育中对学生互相承认学分,在得到规定学分的基础上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在此种模式下中方教学创业管理部门可以对学生的创业教育进行管理,并且可以在创业教育过程中与外方进行积极沟通,形成互相协同的局面。松散式合作模式中,可以充分发挥外请教师的作用,在创业教育中积极借鉴和引入,促进形成全面接轨的创业教学管理。沈阳大学与美国俄勒冈大学、英国威尔士大学等开展的“2+2”、“3+1”的合作项目中,进行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取得了明显效果。

(二)中外合作办学中提高创业教育的实践性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提高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中外合作创业教育教学中可以充分地发挥语言、专业技能、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方面的特长,促进在未来的深造和就业过程中形成就业和创业方面的竞争优势。因为中外合作办学中毕业的学生主要是三条途径,即就业创业、出国深造和考研,所以说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求区别对待,对就业和创业的学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就业和创业实战演练。比如对SUPINFO毕业生就可以从初级工程师的层次进行锻炼,经过项目经理、生产经理、培训和通讯负责人等各个阶段的管理和培训,实现对学生职业生涯的预判性描绘。例如宁波诺丁汉大学开设的创业实践课程已经得到了诺丁汉学术委员会批准,目的是确保实践课程与诺丁汉大学本部开设的创业实践课程相互一致。并且对创业实践课程在每一个周期内都进行教学和教研质量的双向评估,不仅仅有教师参加评估,学生也可以参加评估,同时在创业实践教育中配备有一名课程主任,可以确保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三)中外合作办学中提升创业教育教师的素质

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主要是创业教育的专职教师缺乏,造成对学生进行创业和创新教育不能产生快速的推动作用。在创业教育师资培养过程中需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引进人才,因为在创业教育中,具有创业实践性经验是很关键的,在此种情况下可以积极引入人才,尤其是引入具有专业创业经验的人才,可以形成良好的创业教育推动作用。另外的一条路径是培养本土性人才,因为本土性人才可以对学校产生黏性,并且可以积极地发挥作用。在本土创新教育教师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其实践经验的培养。沈阳大学在提高中外办学师资队伍素质的过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积极地聘请外籍教师进行创业教育,教育中创业案例、互动和实践模式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积极吸引归国人员壮大教师队伍,同时派出访问学者进入海外高校进行学习,在创业教师师资队伍培养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四)中外合作办学中有效建构创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在中外合作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关键是建构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在对中外合作项目创业教育的质量保证过程中可以引入国外教学评估,结合合作办学中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创业教育形成良好对接,在制度建构过程中选择符合我国标准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在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要有效地提高管理和运行效率,尤其是在创业教育的质量控制过程中,要优化课程设置,动态性改革教材,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可持续化的创业和创新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进行创业教育,可以积极地引入政府和国际交流机制,从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出发,尤其是中方的院校可以借助各地的外事办公室和外国专家局,积极地邀请外部创业教育精英教师,对学校的学生进行精准性教育培训。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以及北京林业大学都在创业教学过程中引入了质量评估体系,质量评估的过程不仅促进了创业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总之,在创业教育的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在教学模式建构的过程中,需要从本校的创业教育实际情况出发,在教育过程中构建全新的管理模式,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提升创业教育的教师素质,建构有效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在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过程中提升创业教育,可以增强学校的综合实力,以及提升学校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时琳工作单位:天津商业大学教务处

第四篇: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1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培养模式,上世纪就已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了探索和实践,目前,欧美大多数国家都已经拥有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支持系统。广义上来说,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具有自主、积极的创立基业或事业的人才。而具体来说,创业教育主要是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来培养学生的进取心、事业心、开拓精神、冒险精神,从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它实质是通过树立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传授创业知识、形成创业能力,不仅包括创造基业和就业岗位的培养,还包括在求职、就业等方面的指导。创业教育既是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的升华,也是对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弘扬民族精神的沉淀,更是落实个人职业理想、实现职业生涯质的飞跃的培养手段,它最能充分调动和培养个人的人生价值观。

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历程还很短暂,1997年的“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是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萌芽,此后,创业教育在我国才开始推广、发展,也仅仅是15年时间。在1998年,清华大学为MBA班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这个方向,并且开设了《创业投资》、《创业管理》等8门课程,于此同时还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选修课。2002年初,教育部确定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等院校为创业教育试点学校。2003年下半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至2011年11月,已经开展了9期培训,全国共有100多所高校累计2000多名教师参加过了该培训课程。在创业基金方面,2006年8月,上海在全国第一个设立了面向大学生创业的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并设立了复旦大学等十四个分会及四个专项基金分会,构建了传播创业文化、培养创业人才的工作网络。2010年,大学生就业创业基金会成立,它是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发起设立的,并是全国工商联、教育部、团中央等6部位共同主办的“中国大学生创业大讲堂”公益行动的执行机构之一。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通过从社会各个方面募集资金对青年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创业培训,对大学生创业项目进行全面扶助,并探索大学生实习、就业、创业基地建设,整合创业资源。但是,从总体看,我国创业教育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并且存在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绝大多数高校对创业教育学科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其研究规律等方面研究不足。即使有的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也主要停留在举办一些创新大赛,举办几次创业讲座等层次上,根本没有计入正常教育过程。全国各个高校乃至最好的创业教育高校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也停留在摸索阶段,更没有专门的创业研究学术期刊。

2.2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开展创业教育较晚,高校的创业教育意识淡薄,目标功利性强。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来说,已经晚了一个世纪左右,同时由于起步晚,推进慢,创业教育特别是进课堂的工作还没有形成强大的声势,也没有引起各高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可以说,创业教育还处于开展讨论、提高认识、少数试点的阶段,根本不具备全面推开、普遍实施的气候和条件。同时,高校管理层在创业教育目标设定上还存在着很强的功利性,这种功利性表现在:一是认为在校期间大学生应该以学习专业、课本知识为主,创业教育等实践类教学则可有可无;二是对创业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将其归为实践教学中,并简单的认为只是对就业率提高有帮助;三是多数高校管理层认为大学创业教育是“企业家速成教育”,并且在较低的成功率下认为大学创业教育无用。其次是大学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专业、不完善。一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创业教育试点高校的创业课程数量非常有限,并且都没有纳入正常的必修课当中,几乎全部是以选修课、公选课的形式开设的;二是在创业教育试点高校中,管理层并没有在教学管理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课程设置比较混乱,更没有合理的安排。在课程体系上比较单一,在学科专业的适用性上非常差。课程设置上的缺陷导致创业教育课程与学科专业互不融合,对专业学科的渗透性较差;三是在课程的讲解上,缺乏创业的生存之道、发展之道、壮大之道,与大学生所处实际环境相差太远,没有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作为重点去培养,在实际的创业活动中几乎没有什么现实指导意义。再次是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教师专业技能欠缺。创业教育落实在教师,创业课程的开设也要靠教师,而高校的创业教育师资严重不足。教育部已经认识到在创业教育方面师资的不足,所以已经连续举办了数十期创业骨干教师培训。但是,至今也只培训了2000多名教师,对于我过众多高校来言无疑是杯水车薪。高校创业教育师资力量的严重缺乏,使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上面临很多困难,很多高校都是以聘请企业家、外校骨干创业教育老师以选修课或讲座的形式开设。此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教育,对师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从事教学的老师在具备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基础上还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讲解水平。最后是创业教育的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创业教育是实践性极强的一个系统工程,在高等学校重视的同时,也需要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大力支持。因为在创业的实践中,资金缺乏往往制约着大学生创业,在创业教育的先进国家,大学生创业大多能能获得风险投资资金,这个投资基金一般由高校和社会融资而来,但目前中国的创业融资则比较困难。虽然近年来,中央和地方政府为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税收等优惠政策,但创业教育和创业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配套的政策法规还需进一步健全。此外,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模拟演习、实习基地严重不足,而又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缺少锻炼和经验使大学生创业多以失败而告终,失败的结果影响着以后大学生创业的激情,会大大降低大学生的创业兴趣。

3完善高校创新教育的措施

3.1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增强创业教育意识

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是培养人的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等各种有关创业的综合素质,并且使被培养者最终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的教育。这个创业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实施教育来使被培养大学生的择业理念和就业观念向有利于创业方面发展,同时丰富被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被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和兴趣,使被培养大学生具有基本的创业素质,最终完善高校的培养模式和大学生的成才模式。创业教育在我国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才刚刚开始实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创业教育之间的联系。具体来说,创业教育是以国际化、大众化、现代化为背景的先进教育方式,其基本精神是个性化教育,其理论基础是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观,其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3.2设置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大学生能否创业以及创业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其创业思维方式和创业意识的优良,已经创业能力的大小,而大学生创业思维和意识的形成,以及创业所需要的各种创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与高校的创业教育是密不可分的。而课程建设是创业教育大厦的“根基”,是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载体,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和重点加强对象。首先,要重视创业活动的启蒙教育阶段课程建设。其次,在设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时,积极拓展创业教育理论课程体系,应把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引入创业教育课程,同时注意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的融合和渗透,并且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习时间、专业特点等选编不同版本的理论课程体系,突出其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形成简明的、多层次的、丰富涉面广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最后,加强非正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正规课程体系主要是在课堂上完成,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但要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就需要建立非正规课程体系的建设。如丰富创业教育资源,从图书馆、网络、电视等更多的渠道来获取创业方面知识;邀请一些从事创业研究的专家和有创业经历的企业家来学校举办创业知识讲座;强化创业实习环节;经常举办和鼓励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等。

3.3加强创业教育中的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教育发展的基石。创业教育要想使高校成为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基地,就必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的创业教育师资在创业教育层面可以分为创业教育理论型师资和创业教育实践型师资。理论型师资必须具备较高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技能知识。可选择企业管理学科、心理管理学科、金融经济学科、创业学习学科、社会学学科等专业教师作为理论型教师。并同时可以让这类理论型教师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进修学习,提高创业教育的讲授水平,促进创业教育知识的融合,进而提高教学水平。实践型师资在高校内部很难寻找,可以请一些已经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技术专家来出任高校创业教育老师,特别是一些毕业的、成功创业的校友,可以邀请回来做报告,对大学生们的创业启迪有很好的效果。在传授他们的社会经验、分享他们的创业历程和心得的同时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井绳。此外,高校也可以和企业进行联合去培养一批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创业教育教师。这就需要高校鼓励教师以挂职或者兼职的形式到企业去学习锻炼,以此来提高创业教育教师的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同时促进教师的创业教育水平。

3.4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构建创业实训平台

首先,学校要为被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相关服务,如利用学校优势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所,在校内建立自由的交易市场,允许大学生在高校内部进行经济活动等。同时,学校可以利用自身影响为那些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有计划的开展创业指导,聘请政府、金融机构、工商税务等部门的专业人士到学校讲解政府创业的优惠政策,金融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经营管理政策,可以为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打下坚实准备工作。其次,支持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高校的任务,它是一项社会工程,它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整个创业环境的支持。政府的政策导向不仅对大学生的创业非常重要,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很重要的调控作用。大学生的就业问题的解决一直是政府的一个难题,也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政府政策应该向有利于大学生创业方面倾斜,在融资、税收等方面针对大学生做出“特色”政策,并为大学生创业的整个过程提供金融和政策保障。企业可以大力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高校提供人才和先进技术,企业提供实践平台,实现校、企共赢的同时也培养了大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为自己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社会舆论应该破除传统的就业观念,社会媒体应大力宣扬创业理念,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精神支持。最后,高校和社会还应为大学生搭建实践训练平台。高校与企业应该建立“产、学、研”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社会实践机会,更可以让大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企业运作的详细过程,让大学生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真实平台。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是解决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重要手段和重要课题。因此,就目前高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去探索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业服务机制,是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创新就业机制,拓宽就业渠道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不仅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大有裨益,更能带来强大的辐射效应,为社会增加更多就业机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笔者认为,应该在研究现有问题和实际需求基础上,整合内外资源,疏通服务要素,建设有针对性的、结构健全、特色鲜明、高效运作的高校毕业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服务体系,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广阔舞台。

作者:冉晓丽工作单位:安阳工学院文法学院

第五篇:中国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分析

一、创业教育价值链的内涵分析

价值来源于“客体满足主体的一定需要”[2],因而,创业教育的价值也应体现在创业教育活动满足创业教育主体需求的过程中。创业教育活动以人为对象,以培养人的创业能力、品质等为内容,创业教育的主体是人,因此,创业教育价值的实现应以人的价值增长为条件。人的价值增长的实现从简单到复杂可以划分为:知识积累、技能增长、品质形成以及最终的能力提高,这是一个量变转为质变的漫长过程,不仅需要个体自身不断学习外部知识,而且更加需要个体自身不断修炼,将外部知识转变为内部的思维方式与行为动力。正如管理学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指出的,自我超越在于以创造的现实来面对自己的生活与生命,并在此创造的基础上,将自己融入整个世界,自我超越修炼是五项修炼的基础。创业教育价值链以人自身的价值增长过程为依据,我们可以将创业教育价值链分为3个价值增值过程,具体如图1所示。

1.学习创业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创业教育价值形成的基础

个人通过浅层次的脑力劳动掌握了创业的必备知识与技能,才能识别创业机会,判别创业风险,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应该如何创业,以及怎样创业。这一过程不仅可以通过自我学习方式,也可以通过他人传授知识与技能的方式而实现个人发展。该层次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个人在激励机制的影响下后天能够学习得到。但创业课程体系、学习或者教育方法、个人勤奋程度等因素将影响学习效果,从而影响个人发展的程度,故创业教育价值主要来源于学习过程。

2.创业品质、精神的形成是创业教育价值链的核心

只有当个人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具有创业精神,才能利用外部环境的资源优势,形成稳定的创业品质。汪宜丹研究了创业者的人格品质特征与创业成功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创业品质可以被理解为自发性地具有创业意识、创新思维,以及果敢的创业精神。[3]该过程的价值来源于人已经被深层次的激励,不断自我超越的思维将会支配大脑调用创业知识与技能从而开展创业活动。更确切地说,个人创业品质的内化需要经历长期的思维训练,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知识与技能得到考验,并在外部推动力作用下形成个人创业品质。

3.创业能力的实践过程是创业教育价值增长的最终阶段

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将创新思维实体化,创业知识、技能在此过程中得以运用。而且创业能力的高低将影响创业教育价值的高低。能力是综合体现个人发展程度的指标,谈判能力、社交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等都将是创业教育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一个人几乎不可能先天具有良好的实践创业能力的禀赋,创业能力的实践过程需要以前两阶段的价值形成为基础,同时借助团队发展。创业能力实践过程中,较好的结果是实现了价值载体的诞生,当然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此过程实现了社会发展,因为创业教育不仅推动个人发展,而且创业价值载体本身也推动社会发展。从创业教育价值链的3个过程中可以总结得到:第一,价值增长以形成创业品质为核心,科学地实现个人发展,对个人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基本价值形成过程具有指导作用,同时对创业能力的实践价值增长具有激励作用。第二,创业教育价值增长过程是推动个人发展,最终实现社会发展的多维度发展过程。由个人发展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社会道德水平提高、社会生态环境改良等都是基于人发展成为了真正的人。第三,创业教育的价值增值过程不仅需要个体自身的学习,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可以说,没有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创业教育价值难以增长。

二、国内外创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国内外对创业教育管理都非常重视,各国都形成了不同特色的管理形式,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中国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为构建适合我国的管理模式做参考。美国是创业教育的先行者,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创业教育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创业教育,校院级管理者都在创业教育体系中担任重要职务。(2)重视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不仅鼓励和选派教师从事创业及创业实践体验,而且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中必须有创业风险投资家、创业家、实业家和初创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并且吸收社会上一些既有创业经验又有学术背景的资深人士担任兼职教学和研究工作。(3)以创业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设计系统的教育计划及课程体系,如创业涉及的法律、新兴企业融资、商业计划书、创业领导艺术及教育、社会创业、成长性企业管理等几十门课程。(4)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多样化和科学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创业教育中心、创业家协会、智囊团、创业研究会和家庭企业研究所等。(5)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各学校都非常重视开展创业竞赛活动,吸收风险投资,真正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英国与法国主要依托创业项目,由政府创业基金资助,实现创业计划,因此创业投资基金有稳定来源,政府鼓励创业等外部环境非常有利于青年一代参与创业项目。德国创业投资机构属于市场化运作,政府不断完善投资创业环境,例如法律、税收、金融等相关政策,相比较美国的创业投资市场,德国显得有些保守。日本的创业教育与美国相比也有较大差距,高科技领域的校办企业是日本风险投资机构支持的对象。创业教育课程由必修学科群、选修学科群以及自由学科群形成综合学科群。我国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可以分为4类:(1)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侧重点的实践式创业教育模式,其特点是商业化运作,建立大学生创业园,教授学生如何创业,并为学生创业提供资金资助以及咨询服务。这种创业模式强调创业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综合素质”。(2)课堂式创业教育模式,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开展创业教育,体现了传统的教学理念。(3)综合式创业教育模式,在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同时还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侧重于对理工科创新发明的支持,对文科与商科等学科的创业研究相对较少。[4]国的创业教育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各高等院校主要通过开展创业计划大赛来有限地使大学生了解创业教育,同时功利性地希望在全国创业竞赛中获得名次,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这与国外开展创业竞赛的目的又有差别:国外创业竞赛中的好项目直接吸引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而且通过严格的评审,非常有可能在市场中开展;而我国大学生创业竞赛项目大多数质量不高,更关键的是缺少风险投资机构支持项目的开展,因此有些好的项目也只能在实验室成功,不能真正投产。以创业计划项目为依托,选择具有市场前景的创业计划项目也是可行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但是,对于中国这个缺少创业品质的教育体系而言,创业竞赛只能成为少数精英的专利,既无法真正提高创业教育的管理水平,也无法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创业意识和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三、模块化创业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受传统就业观念的束缚和影响,高校毕业生更倾向选择相对稳定、薪酬一般的工作,以此规避创业失败的风险,因此注重大学生创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的现行创业教育管理,很难激发受教育者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更难形成优秀的创业品质,实现创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如何克服和改变短视的创业教育管理,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探讨适合我国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富有针对性的新的创业教育管理方式,颇具现实性和紧迫性。

1.分阶段的创业教学模块

创业教育管理离不开教育部的支持,因此可以教育部为主导对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以及硕博士教育形成独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其中小学与中学阶段是创业教育启蒙阶段,创业教育思想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方式传播。例如,可鼓励中小学生阅读创业成功案例,然后写感想。创业教育教师更多地应鼓励中小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承担责任,以生动有趣的课堂模拟实验,激励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找寻商机。中小学教育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如果断勇敢、敢于承担、诚实守信等。高中阶段是创业教育管理的转折性阶段,但由于应试教育体制,创业教育管理应该采取灵活的方式,如鼓励学生参与寒暑假的创业项目。高中阶段的学生最具有创新思维和创业活力,创业项目可以来源于各高等学校的子项目,或者高中创业计划项目,这些项目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以了解创业基本知识为关键点。高中创业教育课程学习可以选修课的形式讲述创业成功者的故事,也可以请高等院校创业中心的教师来做讲座,形式可以多样化,但关键是培养高中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品质。大学创业教育管理一方面可开设创业专业,设定专业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可能是商学院的部分理论课程;另一方面要开展创业实践教学,如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创业项目,组成团队,参加校级省级创业计划大赛。大学创业教育侧重能力建设,即大学生通过整个项目的实施,运用知识,加强社交能力,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在创业教育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创业能力,完成创业项目中的相关工作。

2.分层次的创业教育组织结构模块

创业教育涉及跨部门的合作,以教育部门为主体,还需得到商务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等部门的支持。因为任何一个创业项目从创意点子到最终市场化运作,都需要不可缺少的资金支持、风险评估以及知识产权获得等等。因此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非常复杂,可以建立权威的国家创业教育机构,由该机构统一负责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创业教育机构的内部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国家创业教育中心作为最高管理部门统筹管理以下3个直属部门:国家创业教学实验中心,国家创业计划实践中心,国家创业基金管理中心。各部门之间并非完全独立,尤其是基金管理中心直接对其他2个部门提供资金支持。创业教学实验中心根据教育阶段细分为4个阶段教学实验基地,各基地主要负责创业教学的理论知识传授,侧重点在理论研究。创业计划实践中心侧重点在实践,以创业项目为依托,真正推进创业项目的市场化运作。其中项目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项目的审批、审核、备案等,而真正项目评估需要评估部门的专家进行,组织部门负责与其他行政部门沟通联系,对推动项目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小学、中学、高中、大学创业教学实验基地与国家创业计划实践可以通过创业项目的合作发生联系。尤其是以大学为代表的高科技创业项目应当成为国家创业实践中心管理的主要对象。社会青年的创业项目也可以参与实践中心的评估以及获得国家创业基金的支持。因为有志于创业的青年会有意识地在工作中积累人际关系、工作经验,更有可能创业成功。总之,创业教育实践中心应当公平、广泛地支持国家创业项目。

四、结论与建议

我国的创业教育总体上注重以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开展的实践教育,而忽略了基本的理论研究,这导致了创业教育仍然是急功近利的教学方式,似乎创业教育只是让少数精英成功地创业,然后作为典型代表,宣传创业教育的成功之处,同时增加创业成功学校的品牌知名度。这样短视的教育行为脱离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价值角度分析,单纯创业技能、知识的提高并不能提高国民的创业教育品质、精神,而恰恰是创业品质与精神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年轻一代进行创业实践,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从实践中真正找寻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创新项目。因此本文探讨的分阶段创业教育模块,以及分层次创业教育组织结构就是希望构建适应我国本土教育体制的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国家创业教育要重视中小学阶段的启蒙教育,因为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创业行为的激励是一致的,如果没有勇于创新、不怕失败的精神,就不可能有创业行为。第二,国家创业基金应当以有效的市场手段支持创业计划项目。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作为市场盈利主体,应当作为支持创业项目的资金来源,同时跟踪创业项目的后期发展,以保持自身主体的营利性与安全性。第三,创业教育是一个开放性的教育体系,应当鼓励商业界的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以及不同行政部门的负责人共同参与创业教育管理。因此以创业项目为平台的创业实践中心需要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为创业教育提供多方面的信息与政策支持。

作者:贾宗英工作单位:江苏开放大学公共基础课部

第六篇:民办本科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

目前,我国国内的高校院校主要通过利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等形式来开展创业知识普及教育,大部分的院校都是以选修课程为主。我国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从总的来说还处于初级和起步阶段,为了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取得更有效果的成绩,不少的重点院校结合了其院校自身的特色和实际建设的状况,不断探寻出一条符合院校自身发展需要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但对于国内的大部分高校而言,其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相比之下就显得较为浅层,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其目标定位以及教学模式也并不是十分明确,对于民办本科院校而言,探寻一条符合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二、民办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的不够明确

在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光是培养未来优秀的企业家,更多的是为了让在校学生从教育实践中学到创业精神和创新途径,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学会如何有效利用自己身边的各种优势资源,将自己所学知识发挥到最佳实用水平。但就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有相当多的高校管理者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大部分的高校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仅仅只是就业教育中的一部分,并且,大部分的院校也只是侧重对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以及技能上的教育。虽说大学生在学校所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难题,但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经过我国部分院校的实践证明,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也间接的说明了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缺失而最终导致学生在创业上的问题出现。

(二)目前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教学体系有待完善

首先,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其教材以及教学内容并没有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来进行,教学内容并不科学适用。对于大部分的院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材以及教学内容要做到全面、科学、合理和适用,由于难以得到有效的统一,其实现的难度大。其次,由于目前对于我国的大部分院校而言,由于缺乏一定的创新创业教育的体系,大部分的院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难以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相互有效的结合,最终致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脱轨,在一定程度上使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难以产生兴趣,降低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操作性。

(三)学生的创业实践平台难以实现

从社会的环境上看,在社会中,先进的创新创业文化并没有在社会中有效的形成。因此,对于大部分的院校来说,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主要还是依赖在校园内创立的各种创业模拟活动,真正有参考价值的社会实践平台少之又少。然而,仅仅依靠学校里开展的创业活动又往往容易产生很多不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发展的弊端,比如由于大部分的学生都是注重参赛成绩,而往往忽略了对创新创业相关比赛的最终目的,从而致使这样的创业实践平台难以到达实质性的效果。此外,对于我国的地方政府而言,对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还不够重视,对相关创业服务项目的宣传力度远远不够。信息宣传上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带来不利影响。

三、XX学院的XX系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确定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与任务

XX学院的XX系结合学生自身所学的专业的特点,将高等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服务工作进行相互有效的结合,利用创新创业的教学内容以及其精神传授于学生,并鼓励学生积极提高自身的创业精神和能力。学生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掌握了基本的创新理念和创业知识,成为潜在的社会创新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的全新教育理念,同时还是一种开发和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改变传统就业观念的教育。在这种教育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拥有全新的就业观念和强烈的创业精神,走向社会后会给整个社会带来一股全新的教育思想。

(二)创建完备的创新创业教育结构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教学体系,需要跨学科的课程设置,优化学科结构,突出不同学科的互补性,整合学科知识点和把创业综合素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一些社会焦点问题和经济热点来引导学生自我思考,从而他们对社会的洞察力和思辨能力。XX学院的XX系依托本校管理学等专业优势,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掌握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真正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利用不同专业的学生其自身所学的专业的特点,将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结构,并结合海峡西岸的建设的实际发展情况,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发展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的精神。参加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来自不同院系的不同专业,对于他们在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可以采用心理评估和团队游戏等方式来弥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具体了解创业者的基本特征和创业所需要基本素质。在创新创业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模拟商务活动、效仿电视台进行创业人物访谈、对相关案例进行探讨或展开辩论等生动直观课堂教学形式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三)充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

师资力量短缺是影响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效果的瓶颈之一。要建成培养合格创新创业人才教育基地,离不开一支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拥有一定学科背景、能够适应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XX学院的XX系通过组建了一支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包括拥有经济管理学科背景的教师、富有创业经验的校友、成功校友企业家,企业资深顾问,法律专家,风险投资商等,全角度充实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大大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要求,大多数教师具备一定的创业体验、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充分挖掘所教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因素,并积极引导学生。建立专业教师参与机制,同时,大力组织校内教师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以获得创新创业的真实体验;积极主动参与企业运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创新创业经验;使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步得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再创新高。

(四)大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民办本科院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不仅要开展多种教学方式,还要加强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宣传工作,通过举办各种创业活动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利用媒体手段对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种促进就业的路线、方针和具体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对于本校毕业的创业成功的案例可以作为典型在校内大力宣传,以身边的鲜活案例来引起学生们对于自主创业的憧憬,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

四、主要成果

自我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来,前后共有三千多名大学生在我校求学期间接受了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活动。为了夯实学生们的管理理论基础,所有专业都开设了基础的管理学相关课程,使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各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机结合。学生们通过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掌握了基本的创业素质和完备的创业知识。通过实践证明,我校学生的创业、创新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得到大幅提升。以XX学院的XX系为例,自开始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以来,该系应届毕业生的有了明显地提高,部分热门专业的毕业生总体就业率已经超过97%。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我校近几年的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满意率高达90%,远超国内同类院校。

五、结语

由于我国发展以及社会的因素制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我国的高校而言,仍需更多的努力。XX学院的XX系经过近几年在创新创业教育上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XX学院的XX系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创业实验园的模拟仿真教学平台仍需要不断的完善,对于学生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跟踪评价机制以及教学质量的评价制度亟待完善。对于XX学院而言,应该充分结合当地的海峡西岸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特色和需要,应该树立创业教育的理念、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尤其是民办本科院校,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而探寻出一条符合本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育模式。

作者:张敏工作单位:闽南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