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教育论文4篇
时间:2022-07-07 10:59:59
导语:高职创业教育论文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1问题的提出
中国大学对创业教育不可谓不重视,几乎每一所高校都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大学创业教育如火如荼,但大学创业教育成效微乎其微,在就业异常艰难的背景下走自主创业道路的学生仍然少得不成比例”,这句话道出了中国现阶段大学创业教育的问题所在。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基本都开设单独一门创业教育课程,课程过分迷信“说教、讲授”的力量,学生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获得似乎都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事实上,创业能力不是靠“教”而主要靠“练”才能形成。被誉为创业“教父”的义乌工商学院贾少华教授在其博客中提出“创业能力不是教出来,而是练出来的”,道出了创业教育中症结所在以及解决出路。创业人才成长具有其特有规律,传统教育无法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并不能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就造成了我国现阶段高职创业教育的困境:创业教育轰轰烈烈,创业人才成长凤毛麟角;创业教材汗牛充栋,创业行动偃旗息鼓。有投入,没产出;有课时,没成效。创业教育强调的是“做”,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听”。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培养体系,彼此排斥,难以相容[1]。因此,创新高职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1.2国际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简介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默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该教育模式是以工程产品/系统的全生命周期为背景的教育理念为载体,以CDIO教学大纲和标准为基础,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和获取工程能力,包括个人的科学和技术知识、终身学习能力、交流和团队工作能力,以及在社会及企业环境下建造产品和系统的能力。此模式符合工程人才的培养规律。[2]
2高职创业教育引入CDIO模式的可行性
CDIO初期的合作者来自于机械工程、汽车、航空及电力工程,现已经逐步应用到工程教育各专业。根据CDIO发起者的研究,工商管理是另一个潜在的应用者。高职创业教育绝大部分内容属于工商管理类教育培养范畴,应用和引入CDIO模式具有可行性。高职创业教育应该“以教授创业知识为基础,以锻炼创业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创业精神为核心”,创业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课程和理论知识层面,关键在于创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这与CDIO的培养理念极其相似,工程教育不仅仅是教授工程专业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成功的工程师,即具备技术知识、社会意识并具有创造性倾向的工程师”。二者在教育理念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创业教育重在“强化实践”,CDIO工程教育模式关键在于通过设计/实施的经验积累提高实践能力。创业教育倡导和推广“教、学、做”一体化、“做中学”以及项目式教学方法,与CDIO倡导的主动学习和经验学习、一体化学习的课程设计、课程开发理念相一致。在师资要求上,根据CDIO标准第9条,要求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其基本作法是:(1)聘请有工程经验的教师或让新任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先在企业实践一年以获取实践经验;(2)为现有教师提供教育活动或允许现任教师休假到企业进行实践;(3)招聘具有工业经验的资深教师来教授和辅导其他教师,或者从企业引入实践工程师,安排他们到大学讲课。[2]高职创业教育要求的师资应该是具有创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高职创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教育,与CDIO培养模式在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师资要求等诸多关键因素上具有一致性,CDIO引入创业教育具有可以操作的基础条件。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入创业教育,可以保证创业教育效果的可持续性。
3创业教育不应仅仅是一门课程,应该是一种小型人才培养方案
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创业必须的能力,为将来创业做好准备。现在大部分院校开设一门创业教育课程,但是培养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实质,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一门课程无法达到能力培养的综合目标。在这方面CDIO工程教育模式可能会为我国现阶段高职创业教育带来新的思路。要达到创业教育的能力培养目标,就不能仅仅凭借一门课程进行培养,而是应该借鉴CDIO培养模式倡导的“课程之间具有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高职创业教育课程应该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单一课程观念,建立、开发具有有机联系的多环节、多模块构成的、与现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相契合的一套小型人才培养方案。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了解创业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借鉴CDIO培养模式中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思路,构建模块化创业教育方案,可以摆脱以往创业教育只注重理论而忽视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弊端,达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4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创业教育中CDIO模式应用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借鉴国际劳工组织SYB培训经验,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与探索,开发出了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多门课程整合而成的模块化课程———《SYB-小微企业创业实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4.1《SYB-小微企业创业实务》教学设计
本课程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借鉴国际劳工组织SYB培训经验,基于高职教育规律,重视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关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创业能力。本课程设计指向创业工作需要而不是学科系统;创业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过程分析是课程设计的基础;根据创业能力培养要求进行课程内容选择,基于创业工作过程序化知识内容,侧重于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等过程性知识,加强项目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创业素养的养成[3]。在CDIO工程教育模式中,设计/实现经验积累和工程实践场所和条件至关重要,本课程按照这一思路,运用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室(暨创业孵化基地),利用校企合作提供的真实企业任务,建设基于真实情境的实训场所,满足创业教育中D(Design设计)/I(Implement实践)经验积累的需要,达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4]CDIO教学模式见图1。本课程不是培养熟背理论的应试者,而是培养具备创业基本能力的实践者。以创业过程所需能力、素质、知识要求为依据,借鉴国际先进的CDIO工程教育培养理念,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把原来的多门课程整合成为一体化的模块化课程。
4.2《SYB-小微企业创业实务》教学内容组织
本课程从创业构思阶段,到创业设计/实现阶段,直至学生创业后的运营阶段,共分为三个主要模块,包含CDIO四个环节,对学生进行创业全程教育指导。模块一是参照国际劳工组织“创办你的企业”(StartYourBusiness,简称SYB)培训项目培训方法和教材,结合中国创业实际,学习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分析实际创业可行性,完成创业计划书[5],借助拓展训练改变学生的观念,通过举办创业大赛培育创业文化。此模块旨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与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创业构思(Conceive)。模块二是通过创业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经验积累,提升创业能力。通过已有的市场营销模拟公司(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实训条件,由学生自我管理,鼓励学生动手参与实际企业项目,使学生完成从简单设计/实现经验到复杂设计/实现经验的积累,方便学生锻炼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小组交流,将创业课堂理论专业知识进一步理解、运用和内化,提升商业分析能力,对前一阶段形成的创业计划进行进一步筛选,确定部分可行项目进行创业孵化。该课程与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淘宝网上零售培训内容引入课堂,鼓励学生运用淘宝等电子商务模式探索创业之路。模块三是学生开始创业后,对学生提供后续指导和支持,降低经营风险,提高成功率。CDIO培养模式的引入,使得《SYB-小微企业创业实务》课程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上课积极性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且积极参与创业设计/实现经验积累阶段,创业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近几年多名学生成功创业,企业运营良好。
5结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实践证明,CDIO教育模式引入高职创业教育,解决了困扰高职创业教育的能力培养问题,CDIO的12项核心标准为今后的持续改革指引了方向。国际流行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不仅仅适用于工程人才的培养,正如其研究者提出的那样,CDIO理念可在更多领域进行应用。
作者:付宜新工作单位: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
第二篇
1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背景
1.1大学生创业的比例和创业成功率都很低
虽然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开展了十多年,但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其表现主要在于大学生创业的比例还很低,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也很低。一般发达国家受高等教育学生直接创业人数占总受高等教育人数的38%,而中国只有1%。为什么过去洗脚上田、下岗失业、社会闲散人群都能创业,但现在我们具备知识和能力的大学生,却反而不想、不敢创业呢?至于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那是因为大部分高校不仅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更缺乏统一协调有效运作的组织机构,缺乏从事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缺乏符合创业人才需要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没有形成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也是造成大学生不愿不敢创业的主要原因。
1.2课程体系建设是成功推行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
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已进行创业教育,但不少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更多的是以就业指导、就业咨询等充当。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要想避免主观随意性,必须融入到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之中,形成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同轨实施的完整教育体系,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教育内容,完成教育过程。而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工作可以使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同步养成,以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成功推行创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职业教育在本质上不单是“找饭碗教育”,还是“造饭碗教育”,其明显的区域和行业特色可以为创业提供有利条件。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成为重要突破口,加强和改进高校创业教育。
2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思路
2.1设立“自主创业”专业、方向或系列选修课程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关于创业的公选课程是难以真正解决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问题,必须要打造一整套的课程体系,全面系统地进行创业人才的培养。在此有三种方式可以选择。一是申请单独设置“自主创业”专业,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已于2011年申办“创业与管理”专业,按照教育部关于国家示范院校专业设置的相关政策,今年可望获得教育部的批准并正式招生。该校该专业的三年课程体系的建设已经完成并上报有关部门。二是适合创业的相关专业可以设置自主创业方向,这相对容易操作,学校即可决定。该专业不同方向前三个学期可开设同样课程,后三个学期按“就业”和“创业”分不同方向,要为“自主创业”方向设置三个学期的课程体系。三是给出一个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模块,可以面向所有学生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全校公选课来选。这个模块在一定程度上既要解决创业精神的培养也要解决创业能力培养的问题。
2.2推行校园化的创业项目驱动课程
创业教育的根本是教育、核心是创业、载体是项目。创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找到可以成就创业梦想且有能力驾驭的创业项目。因而要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进行创业实践,体验创业过程,提升进行创业的基本素养、基本技能。目前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利用的项目可以为通过互联网开设网购店铺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开发学生DIY手工创业产业产品的商业化操作进行创业;在学校创业产业园引入小型的连锁店进行加盟创业;为其他理工科专业的学生的技术项目、发明创造制定创业方案和市场推广方案;以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和课外作品大赛作为激发学生参与商业调研活动和商业方案策划活动的平台,通过彼此竞争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2.3提供面向民营企业继任子女特色教育
对于大量的民营企业而言,他们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普遍已经进入创业成熟期。尤其是江浙、广东等地的家族控制的民营企业,马上面临家族成员、子女进入企业管理层进行继任工作的压力。这些民营企业的领导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创业教育,能够以较为扎实的实践技能参与企业的运营并承担持续创业的使命。对于具有家族从事企业创业活动以及家长具备让入学子女继任需求背景的学生,可以考虑融入家族企业治理结构、股权控制与控制权分配、家族持续创业的机制以及经营与管理的方法等特色的课程,将家族企业管理作为一个专门课程强化准备接班的学生的商业意识,管理技能和运营视野。在课堂上重点探讨家族企业的成功和失败案例,通过实践考察活动进入一些民营家族企业进行访谈调研和顶岗实习活动。
2.4实施系统化的任务导向课程
创业教育既要通过课堂教学和氛围熏陶,更要通过实践熟悉创业有关实务,在政策法规、项目选择财务运作、技术转让、经营管理等方面为学生成功进行创业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实际上以上各个环节是彼此关联的,每一门课程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课程布置的任务连接起来,实现任务导向的系统化,可以仿照当前流行的创业教育模式如CCTV“赢在中国”商业实战竞赛的形式,要求学生完成一系列的课程任务,如短时间融资任务、分阶段销售业绩公关任务、专业产品开发创新任务等,然后在这些分别属于财务、销售、技术创新等任务当中,要求学生同时完成团队组建和领导、绩效评估和反馈、领导沟通反馈、财务报表编制和报告等工作,以实现商业能力和素质的系统化的培养模式。
2.5坚持政校企合作开发创业教育课程
充分利用和依托当地政府、各类企业以及科技园、软件园、产业园、产学研基地以及工程中心、实训中心等现有条件,帮助学生开展创业实践。联系建立创业项目孵化基地的定点实训单位。对进入基地的学生给予技术、资金、智力等方面的扶持,配备或聘请校内外创业导师,提供经常性的咨询、指导和跟踪服务。并将校企合作开发的创业课程(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精品课“工商模拟市场实训”)打造成一个制度化、体系化、规范化的课程,让学生大一到大三年年都参与此项实训活动,并要求他们通过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规模和类高职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型,不同的产权结构和治理模式的实践来全方位体验企业创业过程。同时引导一些条件成熟的学生在大学期间开始创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让一些学生自发形成的创业项目成为带动其他学生进入实训活动的平台;也引导一些具有家庭产业的家长接受学生整体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可以通过兼职性的销售活动、策划活动等进入课堂体系,由教师进行指导和评价。总之,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一项制度化、规范化的训练体系,并使得学生能够在一整套工学结合的体系中提高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
3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框架与范例
笔者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的课程体系为例,介绍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框架与范例。该校工商系于2009年设立了“创业与管理”专业方向,并申请设置“创业与管理”专业,故已确立了适合创业专业或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为了让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该校工商系还将其它专业的专业选修课分成四个系列,让学生在第五学期任选一个系列。这四个系列分别是:专业纵深发展系列、专业拓展发展系列、自主创业系列和企业订单培养系列。也就是各专业都会给学生一个系列的创业教育课程让学生来选,这样也就有了一个适合所有学生的创业教育的模块课程。
3.1自主创业专业或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创业与管理”专业方向是隶属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群的,因而它与群内相关专业开设了共享的职业通用能力平台课。如果其它学校开设自主创业这个方向可根据实际放在相关专业群中,当然它的课程体系中肯定有一部分是与其它专业共享的平台课。这里主要介绍该校创业与管理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课程,全校必开的公共课省略。职业能力课程包括三类:一是职业通用能力课程、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自主创业专业或方向的学生要和专业群中的其它学生一样学习职业通用课程;要学习自主创业的核心能力课程;要根据自己的创业方向学习能力拓展课程。
3.1.1职业通用能力课程介绍
(1)职业规划与成功素质训练(培养职业规划与实施的能力)。能对自己的价值观、职业兴趣、个人条件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在对周围环境状况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所学专业和社会现实,做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为了实现职业规划要具有强烈的个人进取心、积极的心态、较强的自信心、时间管理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职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成功素质。(2)经济学基础(培养经济分析及预测能力)。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并能运用经济学相关原理及方法对市场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做出基本合理的判断。(3)管理基础与实务(培养基础管理能力)。掌握管理学基础知识,树立现代管理思想与理念,具备一定的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领导协调能力、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等基本管理能力。(4)财务会计基础(培养经济业务核算能力)。能运用财务会计的核算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较为基本核算,并通过核算理解各项经济业务之间、会计账户之间、会计核算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5)市场营销(培养市场营销能力)。能识别和分析市场机会,选择目标市场,并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具备基本的营销调研能力、商品销售能力、营销策划与管理能力。(6)经济法(培养经济法律应用能力)。能掌握基本的经济法律法规,在市场经济中做到遵纪守法、合规经营,并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及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3.1.2职业核心能力课程
(1)工商模拟市场实训(培养创建企业与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了解企业基本运作的程序以及企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能借助于真实的项目,完成一个小企业从企业组建、市场调研到经营管理以及经济效益分析等企业经营全过程的管理活动。(2)ERP沙盘模拟实训(培养对企业资源的计划管理能力)。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和计算机系统,能对企业经营过程的各环节进行合理的资源计划与调配,能进行有效的资源使用及资源监控,并能对企业经营决策过程中资源使用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价。(3)KAB创业基础(培养基本的创业管理的能力)。让学生具备基本的商业机会识别的能力及资源整合能力,能寻找合适的创业途径,能组建合理有效的创业团队,能对创业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4)创业案例分析(培养创业案例分析的能力)。能有效运用调查方法对新创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能运用创业投资和风险控制理论来分析创业企业投融资过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能应用团队组建原理分析创业企业团队的优劣势,能通过营销分析找到创业企业营销的经验和教训,能运用创新和生产管理知识去分析创业企业运营和创新策略等。(5)创业项目选择与实施(培养创业项目选择与实施的能力)。能通过环境分析识别和选择真实的创业项目,能树立项目管理意识并建立创业项目团队,能使用项目管理软件制定项目计划,能对项目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能对项目进度、成本等要素进行控制,能确保创业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6)商业模式(培养构建创业商业模式的能力)。具备创业商业模式策划、设计、完善与持续变革的能力,能从投资的角度对商业模式进行分析,具备整合价值链的能力和合作伙伴网络构建能力,具备成本收益计算和分配能力以及关系网络构建能力等。(7)投资与风险管理(培养创业投资与风险管理的能力)。能运用净现值等动态指标对单个投资项目进行评价,能根据差额收益率等指标对多个互斥投资项目进行评价,能有效运用多种筹资方式对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进行筹措,能对投资项目的风险进行度量,能积极采取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和分散。
3.1.3职业拓展能力
(1)连锁加盟管理(培养连锁加盟经营管理的能力)。能根据自身优势及市场状况选择合适的加盟品牌,能有效处理与连锁加盟总部之间的关系,能对自己加盟的店面或企业进行有效的经营与管理。(2)网店经营管理(培养网店经营管理能力)。能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技术,能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网上开店,并具备较强的网店日常管理、网店交易管理、网店客户服务与信用管理等方面的能力。(3)商业计划书(培养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能力)。能够掌握商业计划书的撰写格式与要素,能对创业项目进行正确的分析,并撰写相应的商业计划书,具备向投资者或其它人员全面展示创业项目目前概况及未来发展潜力的能力。(4)企业家才能(培养一定的企业家才能)。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冒险精神、胆识、眼光、敬业、诚信、学习、勇于承担责任、团结协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企业家才能。(5)战略管理(培养一定的战略管理能力)。能对创业项目面临的环境进行正确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项目运营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与规划。(6)跳蚤市场实训(培养二手市场经营管理能力)。树立资源可以循环利用的意识,能选择合适的二手商品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经营与管理,以获得相应的利润。
3.2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模块介绍
如果开设自主创业专业或方向的条件还不成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创业教育的系列课程模块,作为专业选修课或全校公选课来推行创业教育。这个模块可以包括以下七门课程:
3.2.1KAB创业基础
该课程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其核心内容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中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的课程。围绕该课程,学生还可以参加KAB创业俱乐部、创业大讲堂等课外实践活动。通过教授和操练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和体验,切实提高其基本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培养有创业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3.2.2企业家才能
该课程前面已提到,这一课程非常重要,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冒险精神、胆识、眼光、敬业、诚信、学习、勇于承担责任、团结协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精神和能力。
3.2.3连锁加盟管理
该课程前面已提到,其目的是帮助有志于通过以连锁加盟方式进行创业的学生学习连锁加盟方面的经营与管理。
3.2.4网店经营管理
该课程前面已提到,其目的是帮助学生能选择合适的项目成功进行网上开店,并进行有效的经营与管理。
3.2.5家族企业经营与管理
该课程会涉及家族企业治理结构、股权控制与控制权分配、家族持续创业的机制与经营管理的方法等内容,以此强化准备家庭企业接班的学生的商业意识,管理技能和运营经验。
3.2.6ERP沙盘模拟实训
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和计算机系统,模拟企业实际资源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它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企业经营决策的过程中,体验得失、总结成败,对企业的运作有一个感性认识。
3.2.7工商模拟市场实训
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模拟企业的人员组合、市场调查、企业注册、摊位的招投标、资金筹集、采购进货、摊位的策划、装饰布置、营销方案的制定、广告宣传、市场开业、商品经营、企业管理、财务核算和照章纳税、总结完善等全过程的深入实训。
作者:阚雅玲占挺工作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关于公益创业与公益创业教育的理解
(一)公益创业的概念
公益创业通常也译为社会创业,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是西方国家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的产物。1980年,美国人比尔•德雷顿(BillDrayton)就开始了公益创业的实践活动,创办了第一个全球性的非营利性组织———阿苏迦(Ashoka)。1998年,美国人迪兹(Dees)在《公益创业的意义》一文中开始了公益创业的理论研究。公益创业,属于高层次的创业活动,是运用商业化原则去创造性地解决和管理社会问题,将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有机融合的过程,它既包括非营利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完成社会使命所进行的商业运作,也包括营利企业开展社会福利性质的商业活动。公益创业有着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商业创业的基本特征:公益性、创新性和效益性,其核心是创业时兼顾社会公众利益及社会价值(而不仅仅是个人价值)。目前,已形成四种较为成熟的模式:志愿公益模式、非盈利组织模式、社会企业模式和产学研混合模式。
(二)公益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心理意识、创业技能、专业知识等全方位、多领域素质的“系统整合性”教育活动,它注重创业精神和开拓技能的培养,通过培养具有开创性个性的人,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更好地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提高发挥作用。公益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继承和发展,它强调社会使命感的培养,是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导向型的教育。早在1947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率先开设创业课程,2002年,公益创业的培训教材《创业培训课程》一书获得美国教育图书出版界最高荣誉“金灯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目前,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大学都已经开展创业教育,创业课程已经覆盖了美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包括研究生院)。很多大学如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以及牛津大学等都开设了相关的研究中心,开展公益创业研究,实施公益创业计划,如范德堡大学的欧文管理学院于2006年推出的金字塔全球扶贫计划。另外,西方许多公益基金会也开始设置公益创业或公益创业者相关训练和服务项目。
二、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有益性分析
开展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是基于转型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就业渠道不足、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政府管理体制创新等都加快了这种需求。
(一)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是营造和谐社会,解决社会问题的有益探索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引起社会公共需求不断扩大,政府的精力和财力有限,无法满足广泛的社会公共需求,由于受益群体的多元化,从而引发了社会问题,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面对着这些社会问题,政府无法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普通商业企业嫌弃社会服务和公益项目的利润低微,不屑于加入,这样就为兼顾经济利润与社会责任的公益创业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使学生肩负社会责任,以创造社会价值作为自我实现的途径,培养学生公益创业意识。学生毕业以后如果能从事公益创业项目,不仅能解决很多政府解决不了的社会问题,同时又创造了经济财富,这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是贯彻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体现教育本质和趋势的有益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纲要》从战略高度肯定了创业对就业的重要性,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与创业教育。在社会多元化思潮泛滥的背景下,一部分高职学生出现社会责任感淡化、家庭责任观念淡薄的现象。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有效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方针政策,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趋势,将社会责任感和公共利益的基因注入学生群体,有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三)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是拓宽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的有益探索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高职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近年来国家解决高职学生就业难的一种典型思路。学生公益创业是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自主创业的背景下兴起的,他们的创业,不仅能带动就业,促进技术转化和创新,而且能够提高产业素质,促进产业高度化。这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的发展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益探索
目前的高职学生主要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成长于信息丰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但又自私、好高骛远、意志脆弱、自我约束力不强。而高职院校开展的公益创业教育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善于发现机会的意识。这样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独立生存的本领。这对传统体制下的高职教育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有利于高职学生提高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我国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2002年,创业教育才在我国正式启动,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2007年4月16日,湖南大学成立了我国首个公益创业研究中心。2009年,国内第一部《公益创业学概论》教材正式出版。但从总体上看,系统的公益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还基本处于缺失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高职院校对公益创业的理解不到位
高职院校受固有思维制约,对公益创业认知模糊,把公益创业定位于传统的以人力服务为主的志愿性活动,认为公益就是帮助弱势群体捐款捐物、参与志愿者活动之类的,觉得公益活动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无偿性、非盈利性的行为。事实上公益创业并不排斥经济效益,获利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推动事业更好更快地壮大。正是因为没有建立公益创业教育的观念和意识,理解的错误性和片面性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对公益创业教育不主动、不积极,留于形式,从而阻碍了公益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顺利开展。
(二)公益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能够胜任公益创业教育的教师极为稀少,这成为阻碍公益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广泛开展的瓶颈。目前有少数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公益创业教育,担任公益创业教学任务的主要是从事公益创业研究的管理系科的教师和学校政工队伍、行政系统人员,师资质量远远不能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虽然从2005年起,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引进KAB创业教育课程,培训公益创业的专业师资,但单一项目培训的人数有限,高职院校的师资仍处于杯水车薪的状态。笔者认为培养专业的公益创业教育教师队伍是公益创业教育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
(三)公益创业教育课堂教育单薄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高职院校开设了《公益创业》课,但大都把它作为就业指导课的辅修教程来安排,课程集中在学生毕业前一学期,学时在20课时左右,课堂教学普遍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授课方式和考试方法比较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课程效果无法凸现。事实上,公益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包括教学、研究、实践等环节在内的系统工程,需要形成一个开放、互动的网络,不能单纯停留在管理职能的讲解和个别案例的分析等传统教学方法上,要针对学生的特点,树立“意识本位”,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广泛认同和接受,公益创业教育才能顺利地开展下去。
(四)公益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尚未形成
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公益创业的良性氛围,高职学生公益创业的经典成功案例还不多见。很多高职院校还处于好奇和观望的状态,更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及激励机制,从而导致公益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缺失,难以以氛围感染人,更不可能有潜移默化的效果。
四、高职院校开展公益创业教育的路径分析
(一)转变思想观念,充分认识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对创新人才培养的作用
高职院校应当改变公益观念,拓宽公益事业的思路,重新梳理公益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把教育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社会使命感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中重点进行公益创业意识的培养,重视公益创业教育这个创新工作载体。一方面,鼓励准备投身创业的管理类专业学生尝试性地在公益事业中寻找创业方向;另一方面,帮助已经有意向从事公益事业的学生,学习国家在公益创业方面的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教授学生相关管理技能。
(二)加强高职院校公益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复合型、高层次的师资队伍
要培养出有创业意识的学生,高职院校光靠几位《公益创业》课程的任课教师是远远不够的,急需一支既懂创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高职院校可以依托国内开设了创业教育专业的高校,培养具有专业化水平的公益创业教育教师;定期聘请一些有丰富创业管理经验的社会活动家、企业家、成功创业者等到学校来给全体教师进行讲学、培训,强化全体教师的创业教育意识,完善教师创业教育知识结构;制定各种激励措施,创造各种机会,大力提升教师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教育能力。
(三)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有特色的公益创业教育课程培养体系
各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高素质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本校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基本需求,集国内外公益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已有的就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制定完善的公益创业课程培养计划。该计划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统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协调的原则。
(四)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搭建全方位的公益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公益创业教育的教育效果属于隐性效果、间接效果和远期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单凭一门课程、一位老师、一堂讲座是远远达不到应有效果的。各高职院校应大力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搭建公益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一是在学校开展实践教学,利用一些计算机软件项目,假定在某种特定的环境里开展公益创业活动。二是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学生撰写调研报告。三是大力扶持公益性社团,开展志愿公益活动,鼓励校园公益实践,将公益创业的种子播撒在大学生心中,发挥其对高职学生公益创业实践的基础性作用。四是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公益创业教育目标,利用社会力量,成立专门的创业孵化中心,搭建导师制的孵化平台,进行专业性的孵化支持,提供力所能及的软硬件服务。五是筹建公益创业基金,对校内师生的公益创业给予资金上的扶持。
(五)积极营造公益创业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应积极营造有利于学生公益创业的校园环境,废除那些束缚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条条框框,营造一个宽松、积极的校园氛围。大力宣传公益创业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和择业观,建立公益创业观;经常邀请成功的创业者、校友开设系列公益创业教育讲座,介绍自己的创业历程,开阔学生的视野;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公益创业大赛,在比赛中锻炼学生。
作者:何晓民朱晓华工作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四篇
一、创业理论课程
创业理论课程指的是根据创业教育目标而设置的、为学生创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创业知识课程。高校通过对这些基础理论课程的合理设置,让学生掌握创业基础知识,进而去了解、发现、分析和解决与创业方面有关的问题,这些基础理论的课程设置以注重创业社会知识和创业经验的传授为主,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校内以第一课堂的形式开展。
1.理论专业课程。创业理论专业课程以创业精神培育为宗旨,通过校际互动与交流和校企合作,探索多种类型的培养模式,进而培养出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娴熟的外语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竞争能力较强的管理高层次人才。课程通过把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以高校现有的各种学科课程为载体进行创业教育,实现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该类课程主要有创业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运作管理、企业项目管理、管理学、市场营销等。
2.理论强化课程。创业理论强化课程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为中心思想,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创业专业基础的创业管理、较高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素质及创新创业技能的高科技行业经营管理创业型人才。该类课程主要有创业投资、创业财务、企业法、知识产权管理、管理与经济学等。
3.创业KAB课程。KAB课程是2006年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与国际劳工组织合作推出的一项创业教育项目,英文全称是KnowAboutBusiness,意思为“了解企业”。该项目通过教授有关企业和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对创业树立全面认识,普及创业意识和创业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青年人才。KAB课程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先让学员去体验,体验之后再回来讨论,而不是先学习若干理论知识。KAB课程实施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喜爱,目前已经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展。大学生KAB创业基础和大学生KAB创业教育是KAB课程在高校中运行的主要课程之一。
二、创业观摩课程
创业观摩课程指的是课程管理者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以观摩活动为载体,主要通过设置“创新”、“创业”以及“社会实践与调研”等活动的专题课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类似创业活动的模式,深入现实社会,去了解创业的一种教育课程。该类课程在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创业知识,训练创业能力和培养创业意识等方面有着极大帮助,当然只有通过多样化课程形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所需的团队协作精神、实践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等。
1.创业SYB课程。SYB课程是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为有愿望开办自己中小企业的朋友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英文全称是STARTYOURBUSINESS,意思为“创办你的企业”,它是“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系列培训教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设置目标是让在校学生还没有实实在在进入社会创业前就有机会领会到创业的真正情境,使得这些学生从毕业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能够更好更快地实现自我创业。SYB课程的授课内容是以个体正处于实际创业的现实情境需要了解和处理的问题为主,主要包含创业适应性分析;创业项目的构思与选择;企业产品、客户、竞争对手的市场评估;企业人员组织;企业法律形态;企业启动资金和企业生存计划等内容。SYB课程不仅内容丰富贴切,授课教师也是由国际劳工组织、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培训和认证的SYB/SIYB创业培训讲师,同时课程中还包含着很充足的调研课程内容,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体环境,切实安排自身想了解和掌握有关企业创办和运行中的计划盲点,增强了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学生学习的倾向性。
2.创业孵化课程。创业孵化课程是创业观摩课程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程通过针对一些有志于进行自主创业、沟通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较强且具备一定创业者素质和条件的学生进行有关创业技能训练的培训。课程主要传授的是创业者进行创业所必须的品质、创意、价值评估、团队组建与拓展训练、新企业的融资与理财等,主要包含野外素质拓展、校外企业实践、创业技能训练和创业名家谈创业等课程内容。开展野外素质拓展培训,通过各种野外活动内容,意在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校外企业实践课程是组织学生到集团、企业进行访问调研,通过企业领导人向学生详细讲解企业的起源、发展与壮大历程,来充实学生的创业情境。例如,美国柏森商学院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利用学院的创业机构,聘请麦当劳和肯德基的总裁来给学生在课堂上讲授创业经历。北京大学的创业教育课中通过北大的创业中心,聘请“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到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讲授创业经历,分享创业经验和经验理念。
三、创业模拟课程
如果说创业理论课程和观摩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品质、技能等而设立的基础性创业教育,那么,创业模拟课程则是为了那些接受过基础性创业教育且希望把创业付诸行动的学生提供一种以研究创业问题、开展创业模拟训练为主的课程模式。创业模拟课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撰写商业计划书、课堂模拟商业运作、参加各类创业计划竞赛[7]等形式而开展的课程形式。学习此类课程,学生可以获得更多丰富的创业经验,积累创业相关知识,培养企业运作中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有一点是更为至关重要的,那就是以模拟课程为寄托平台,充分发挥学生自身专业的特点与优势,把这些特点和优势加以市场化应用。商业计划书是企业或项目单位为了达到招商融资和其他发展目标的目的,在经过对项目调研,分析以及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格式和内容的具体要求,向投资商及其他相关人员全面展示企业或者项目目前的状况及其未来发展潜力的书面报告材料。一般来说,商业计划书主要用于项目融资、项目沟通、项目管理和项目承诺的目的。创业模拟课程培养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能力,同时还需要着重培养创业学生对创业计划书的重视,一些优质的项目和前景无限的行业有时候往往会因为商业计划书撰写得不到位,从而失去了投资商或者政府等有关人员的投资兴趣,最终导致创业者遗失了获取资助的机会。现任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北航科技园建设发展中心主任张竹筠研究员曾多次赴美国实地考察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他在总结美国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时特别强调,创业教育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能力。目前,创业模拟课程在普通高校运用最多的形式是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各类级别的创业计划大赛,从国家、省以及教育厅再到高校,分别由各主管部门举办了相应级别的创业计划大赛,其中以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这些竞赛中赛事级别最高、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深远的竞赛之一。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是学生应用所学的有关基础创业理论知识和创业基本原理以及从创业观摩课程中获取的各种创业经验等来综合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各项具体问题,通过训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于商机的识别、各类资源的整理、创业团队的构建和创业方案的制定。由于参加全国比赛的人数有限,因此在省级校级比赛中,都会举办相应的淘汰赛,这样最初参赛的学生涉及面很广,使得创业教育课程的普及率得到很大的提高。目前,各大高校不仅参与国家、省、市的一些常规性比赛,而且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设立了各具色彩的创业计划比赛,例如,浙江大学的蒲公英创业计划大赛、浙江理工大学每年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和“创富大赛”、浙江工业大学的“运河杯”创业计划大赛等。对于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的学生来说,创业模拟课程是他们通往实际创业的重要一环,也是他们获取成功所必须经历的一步。
四、创业实践课程
创业实践课程指的是学生或者学生团队应用创业理论知识、创业观摩经验和创业模拟技能,在社会中实实在在地经营一个小企业,从小企业的运行做起,逐步发展壮大的创业课程。在这类课程中,从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到提高学生对创业活动的理性认识,最后到达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使学生对创业的感性认知到理性操作,从而达到创业教育的升华阶段。在创业教育课程中,创业实践课程是一类最复杂的创业课程,也是最难开展和最难实践的课程。但是,它对于学生进行创业能力的锻炼比其他课程更具有操作性和社会现实性,同时它所能涉及的各类创业资源和社会支持方面也相当丰富。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拿出有创意和市场前景的创业项目,在学校内部广泛创建创业强化班,建立创业导师制度,在创业启动资金、企业运行制度和企业合作团队等方面为学生创业提供重要的保障。有些高校还为学生的创业建立了专门的资助基金会,这些资助基金主要用于手握市场潜力项目的学生,作为他们创业的启动资金。同时,从国家、省、市、区等各级政府对于高校学生(有些已经是毕业的学生)进行创业都有一定量的资助,高校为实践创业的学生能获得各级政府的资助建立相应的申请平台,使学生获得创业资助更加便利。另外,各地所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园都已经投入使用,通过利用高校这个平台,创业学生也能够很好地在创业科技园中实施自己的创业计划,甚至有些高校为创业学生提供一定企业场地,为他们创办企业提供各类公关,为他们的企业免费做销售、教育培训、宣传策划、电子商务等活动。国家倡导科技成果转化,很多大学生都有科技发明与创新,只是他们缺乏如何把这些发明创新与社会中的企业联系起来的能力,高校可以为他们与企业商和投资商建立联系,利用各种形式让商人们对这些科技发明与创新进行投资。现实的案例证明,参与创业实践课程的学生不仅扩大了创业知识面,积累了创业经验,而且因为学生把创业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知识连接起来,使得实战水平得到了巨大的提高。通过与企业建立科技成果互动联系,让学生有机会进驻现实的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亲身体验企业的运作过程,从学生增长创业知识和才干到学校增强校企合作机制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创业实践课程在加强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扩大高校创业教育课程的影响、提高大众对创业实践课程的认识、增强学生与市场的联系、吸引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和转化高校的科技成果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对鼓励学生毕业后真正走上创业之路而少走弯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创业教育课程从理论课程、观摩课程、模拟课程再到实践课程是一种体系化的课程模式,在每个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丰富多样的授课形式,每个课程都有着它们自身的课程特色。这些系统化的课程实施从开始到最后是一环紧扣一环,相辅相成且密不可分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按部就班,从学习创业理论课程到自己亲身体验经营一个企业,这样才能使得在创业过程中获取更大的成功可能性。基于创业对国家和个体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我国高校应把鼓励创业作为政策取向而加以重视和关注,纷纷采取措施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人才[8]。同时,高校、区、市、省、国家等各级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学生创业的资助,为学生的创业真正提供有力的保障体系。
作者:刘兵张智靓工作单位: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城建系
- 上一篇:民政局初步工作思路2篇
- 下一篇:高校创业教育论文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