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3篇

时间:2022-05-13 09:26:29

导语: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3篇

第一篇

1教育培训支持体系

1.1重构创业计划大赛

在当前的国内各大高校教育体系中,提到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立刻想到的就是各类、各级别的创业计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又称为商业计划大赛,1983年起源于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在中国,创业计划大赛始于1997年清华大学的学生所发起的第一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此后,该项赛事受到全国其他各大高校的欢迎并迅速推广。该项赛事旨在向社会推荐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创业计划大赛在国外高校的开展,所取得的成果丰硕,许多知名的高新企业均诞生于创业计划大赛,如大家耳熟能详的yahoo、youtube等。与之相对是创业计划大赛在国内发展的10多年时间内,虽然其影响力基本覆盖全国,且成为一项重要的赛事,但是目前却处于一种“只开花、不结果”的尴尬境界,国内大多高校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只限于一项赛事,即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没有进一步进行推广和付诸现实。国内高校的创业计划大赛往往是花费大量的精力去发动、鼓励学生参赛,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撰写创业计划书,最后通过一群所谓的评委对学生所撰写的创业计划书进行遴选并答辩,最后产生一、二、三等奖若干名,颁发证书或奖金,赛事就全部结束。根本没有发挥该项赛事最初的宗旨,更有甚者是高校为了彰显自身的办学水平,为了能够在国家级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奖,不惜发动教师撰写创业计划书,冠以学生的名义参赛,完全违背了创业计划大赛的本质精神。基于此,本文认为重构高校创业计划大赛迫在眉睫。首先是要重新定位创业计划大赛的作用,通过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欲望,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系统地对自己或团队进行职业规划,进而在此基础上将创业梦想一步步地实现。学生参加创业计划大赛绝非是为了获奖或者是获得素质学分,参赛是为了推销自己的创业想法,让志同道合者加入自己的创业团队,让投资者愿意融资,最终成就自己的创业之梦。

1.2因需施教、分类培训

对于大多数普通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上对创业不甚了解,甚至不感兴趣,因此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重点是培养他们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尽量使得他们萌起创业的想法,再次基础上再进行一些创业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讲解,从而增强他们的创业欲望。这部分学生,不能要求或指望他们人人都创业,这是不现实的,但是通过创业教育与培训,使得他们具备创业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创业的欲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毕业生创业率,同时也是为他们今后毕业时多增加了另一个去向。对于已经有了创业设想但又尚未起步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抱有较强的创业欲望,但是却不知从何做起,因此对于他们来说,急需有人指导他们实现从0到1的突破。针对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当给予他们一些实操性的培训和指导,如创业启动资金如何筹集、创业团队如何组件、如何选址与取名、如何注册一个法律意义上的企业等相关知识,带领他们走出创业的第一步。目前在全国各大高校中,存在一小部分活跃的学生群体,他们已经开启了创业之路,如从事电话卡销售、家教中介、电脑组装、夜市摆地摊等,他们需不需要接受创业培训和指导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对他们的创业培训的内容应当有所不同,因为他们自己已经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和自身能力的发挥,实现了创业欲望向创业操作的成功转变,他们当前迫切需要的是如何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做大做强,此时应当给予他们创业培训的内容可以包括销售能力、市场营销能力、成本控制能力、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等相关企业管理知识,从而使得他们所创的业能够保持健康的发展壮大。

1.3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从事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的师资与其他专业师资不同,其他专业师资基本上只需具备本专业领域系统知识结构和一定的授课方式即可,然而从事大学生创业培训的师资不仅要掌握创业相关理论知识,而且最好还得有过创业经验或企业管理经验,因此说创业教育师资是学者与企业家的结合体。在美国,百森商学院早在1980年就设置了创业学讲席教授职位,且要求从事创业学教育的师资必须是具备创业经验的风险投资家、创业实业家、初创企业的管理人员等。由于创业教育和培训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还不是太长,再加上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尚未设置创业相关专业,导致创业教育与培训师资及其匮乏。当前国内从事创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师基本上是“半路出家”,他们大多是在集中经历了相关创业专项师资培训之后,分散各高校从事相关教育与培训工作,现状是创业教育与培训师资自身对创业的认识和理解不到位,更重要的是他们基本不具备创业实战经历,这就使得他们很难胜任创业相关教育与培训工作。曾有相关研究学者指出,在此种情形下,应该大力提倡成功企业家进高校从事创业教育与培训工作,以解燃眉之急。该种想法和出发点是好的,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能起到成效,但是现实的问题也一并而来,那就是成功的企业家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从事商业活动以及自己的企业管理任务,他们很难会有大量空余时间进高校授课,处于种种原因,他们会进高校,但也只是局限于做一场创业讲座,仅此而已。企业家进高校所做的创业讲座,确实能够极大鼓舞大学生创业的欲望和激情,但是却解决不了大学生如何创业的问题,对于通过成功企业家进高校从事创业教育与培训这一途径来解决创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只能是杯水车薪。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校创业师资短缺的问题,本文认为高校只有从自身出发,不断发掘和培养已有教师。通过挂职锻炼、深入企业定岗实习等多途径解决教师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的问题,鼓励在编、在岗教师经商,甚至可以尝试停薪留岗的方式鼓励教师脱产经商,以丰富教师自身的阅历和累积创业经验。与此同时,有志于从事创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师也要从自身出发,积极寻求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教育与培训水平。网络资源日益丰富甚至可以说是爆炸的今天,教师应该积极有效地吸取网络相关资源,特别是那些大学生创业成功案例、各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法规、比较成熟的招商加盟创业项目推荐等网络资源,在这值得一提的是网络公开课,国外很多名校将自己的优势资源以公开课的形式免费服务于所有网民,这些公开课中不乏一些创业精品课程,特别值得国内教师的关注。此外,目前从事创业教育与培训的教师应该以类似教学沙龙的形式共享授课经验、畅谈教学心得,相互扶持、共同提高。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共同实施,相信创业师资短缺的问题终究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1.4教材内容的重构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总体部署背景下,国内各大出版社抓住契机,目前教材市场已经出版了各种不同版本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培训类教材,数量不下百本。目前已有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教学与研究空白,预示着创业教育在国内的兴起,并日益受到国家、高校以及学者的重视并加以研究。现有的大学生创业相关教材共同特点是介绍了创业者该具备的素质、企业注册的流程、企业团队的建设、企业的融资、创业计划书的撰写、企业的选址与命名等一系列内容,基本涵盖了企业创立的各个阶段所涉及的内容,对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参考价值。然而对当前现有的大学生创业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后,不难发现国内目前出版的教材类大学生创业相关书籍,大多以美国杰弗里?蒂蒙斯的《创业学》为思想源头和参考蓝本,研究的是在新企业诞生之后以盈利为目的的持续久远的发展过程,而非研究企业从无到有的孕育过程,其本质是创业管理学,因此更多的是与企业管理学的整合。创业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他们第一步面临的是从零开始创办一个企业,而非是经营一个已经存在的企业,大学生需要学习和了解的创业规律,需要解决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问题,然而蒂蒙斯却得出“创业无规律”的结论。基于此,当前的创业学教材很难适合大学生学习,更是难以满足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需要。本文认为针对大学生创业,其培训与教育的内容应当在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加入更多大学生自身所欠缺的东西,例如,大学生如何寻找创业项目和把握创业机会;大学生如何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创业能力;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该如何面对;如何面对创业失败,特别是连续多次失败的现象;创业成功学中的“名人现象”是不是值得大学生学习等诸多内容,以期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成功率。

1.5创业教育与培训时段的延展

创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培养过程,这个培养过程可以是通过自主学习,或是亲戚朋友的言传身教,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更多的是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来完成这个培养过程的。当前在中国,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已经得到广泛的传播,并且在国内各大高校,创业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力和社会促进作用。然而我们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当前的创业教育,特别是在高校内的创业教育方式非常的单一,仅限于举办一两场创业计划大赛、开设一两门创业教育相关选修课程,并没有引起该有的重视。其他途径的创业教育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更是极度缺失,当前大多数中国人或多或少的还是会受到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是中国家庭里的孩子唯一要做的事情,至于创业或者说是经商,家庭几乎从不鼓励,哪怕是经商世家。极少数孩子尝试创业,一旦失败会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不理解甚至是奚落和嘲笑,就算是创业成功,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和帮扶。与之不同的是,在日本,企业家的培养是一个过程教育,倡导从小学到大学的连贯培养体系,以企业家精神教育为主线,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发展,进行创业能力的培养,日本家庭也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好顽强毅力,从小就开始渗透创业的启蒙教育。创业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过程。基于此,本文认为在现有的创业教育模式中,应当适当地延展学习的时间,在创业教育的完整过程中,可以分为三个大的时段,分别是少年时期的家庭教育、青年时期的大学教育以及成年时期的社会教育。其中少年时期的家庭教育主要负责创业意识的启蒙教育,内容包括向孩子渗透创造财富的喜悦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等;青年时期的大学教育主要负责创业能力的传授,内容主要是一些创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年时期的社会教育主要负责创业实践能力的形成,内容主要是如何面对失败、如何经营企业、如何寻求社会帮助和政府支持等。

2结束语

中国大学生创业表现出“双低局面”,即创业率低(5%)和成功率低(3%),创业率低说明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不够,不愿冒创业风险;成功率低说明大学生创业资源和能力准备不足,特别是没有掌握很好的成功创业的方法。造成“双低局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缺乏一个完善的创业教育培训体系是关键制约因素之一,本文从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培训对象与内容选择、师资、教材和培训时段等5个方面深度剖析其本质原因,并相应给出一些具体的对策与建议,从未期望能够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营造出良好的环境,促使大学生创业早日呈现“双高局面”。(本文来自于《榆林学院学报》杂志。《榆林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方兴林工作单位:黄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第二篇

一、引言

目前,学生满意度调查已成为高校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改善学校和学生之间关系的重要手段。高校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创业教育更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精神的培养以及创业能力与素质的生成,而创业活动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实践性也客观上要求学生满意度在高校创业教育绩效评价中应占更大权重。作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高校创业教育如果得不到学生认可,学生对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吸收和掌握程度将大打折扣,其将所学付诸于实践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分析和探讨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对全面探索创业教育规律、提高创业教育水平、促进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扬州大学是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设有26个学院(另有1个民办二级学院),110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自2008年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之后,学校就成立了创业教育教研室,并与锦程教育集团联合开发了创业教育网络教学平台,以此为基础组织了包括国内200余位权威学者、知名企业家、资深职业指导师、人力资源高级经理、高校一线优秀就业指导教师在内的网络课程专家团队,在突破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充分利用了网络共享的优质创业教育资源。目前,学校已形成“网络自学+实训辅导”,并且本科生全员必修创业教育课程的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即以学生自学网络课程为主,辅以教师全面及个性化辅导、组织实训和学习评价。其中辅导重点在于通过课堂师生互动为学生引入创业教育的整体背景、学习框架、重点、难点和自学要求,提升学生对创业教育学习的兴趣;实训重点在于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创业技能培养游戏、创业技能竞赛、创业实务培训以及创业实训基地参观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综合素质。学科的综合性、创业教育体系的完整性和创业教育课程的全员必修性也增强了以本科生为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其研究结论也能为其他兄弟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活动提供借鉴。为此,本文拟以已修完全部创业教育课程的扬州大学2010级本科生为例,通过实证分析了解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评价,以及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因素。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测量指标选择

根据已有文献对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概念的解释,本文认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满意度是指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后对其期望和要求满足程度的主观评价。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程度的高低与高校创业教育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测量指标可参照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进行确定。学者们对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问题进行了大量探讨。陈浩凯等根据创业教育理论,提出了包括核心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师背景、教师科研能力、创业教育软硬环境、学生背景、学生个性等在内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4]陈虎等借鉴国内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将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分为直接评价指标和间接质量指标两类,直接评价指标包括通过考试、创业计划书的设计、学生创业意识的改变、创业知识的掌握、整体素质的提高、创业能力的提高等;间接质量指标包括教师背景、教学方法、创业教育软环境、创业教育硬环境、创业教育课程开设等,并增加了学生满意度这一指标。[5]舒福灵等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创业氛围、基础平台建设和培养效果等3个指标[7],由此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使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应用于实际的定量测度,陶丹、陈德慧运用专家意见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确定了包括课程体系环节、课程教学环节、非课程教育环节等3个一级指标,课程设置总体状况、创业课程理论教学、创业课程实践教学、师资背景、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组织提升、创业环境氛围塑造、创业经验交流、创业实践机会、创业实践支持等二级指标在内的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6]总体而言,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强调评价的系统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完整性,该体系主要基于教育学理论,并参照专家意见而建立,力求对高校创业教育质量进行合理评估。相比而言,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对创业教育质量自上而下的评价,而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评价则是从大学生角度对创业教育自下而上的评价。两者虽然评价角度不同但评价对象一致。然而,本文认为创业教育的特殊性使从大学生角度的评价更为重要,因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评价是大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后对其期望和要求满足程度的真实评价,不仅能体现创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也呈现出创业教育的真实实施效果,而提升创业教育的实践效果正是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为此,本文在参照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评价的特点和扬州大学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确定了大学生对课程设置(包括课程进度安排、课程设计的系统性、课程种类丰富性),课程教学(授课教师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教师教学方法),课外实践(相关学术报告、成功创业者与学生的创业经验交流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咨询)等环节的评价作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满意度的测量指标。

三、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选取上文归纳出的反映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和课外实践环节的8项指标,以及学生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等作为测量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的测量题项,并选择Likert七点量表法请被测大学生根据自身的创业教育课程体验对各题项进行评价(1表示评价最低,7表示评价最高)。由于本文的调查对象是已修完全部创业教育课程的扬州大学2010级本科生,因此在大学生个人特征方面只设置了专业、性别和生源等3个题项。本文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法,根据各学科门类的实际在校人数比例分配问卷。调查于2012年10月在扬州大学创业教育教研室的协作下实施并完成,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69份,有效问卷885份,样本构成如表1所示。

四、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各环节评价的对比分析

为从大学生评价角度探寻创业教育的薄弱环节,本文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创业教育各测量题项学生评价的差异性进行了方差分析。在Levene检验中方差齐性假设被接受(p=0.431),因此本文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2)。从表2的多重比较结果看,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咨询、相关学术报告、授课教师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教师教学方法之间的学生评价差异性;教师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教师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成功创业者与学生的创业经验交流和课程种类丰富性之间的学生评价差异性;以及成功创业者与学生的创业经验交流、课程种类丰富性和课程进度安排之间的学生评价差异性都不显著。但从评价等级看,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咨询与相关学术报告的学生评价等级较高,表明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创业相关活动有较高的评价和较好的口碑,也说明学生更关注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而成功创业者与学生的创业经验交流、课程种类丰富性和课程进度安排的学生评价等级最低则反映出创业者与学生的经验交流、课程种类的丰富性和课程进度安排等方面与学生的期望和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五、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般而言,大学生对课程进度安排、课程设计的系统性、课程种类丰富性、授课教师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教师教学方法、相关学术报告、成功创业者与学生的创业经验交流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咨询的评价越高则其对学校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越高。但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总体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及其显著性仍需实证检验。考虑到调查数据的性质,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Y=α+βiXi+εi(i=1,2,…k)(1)其中Y表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Xi表示影响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的各影响因素,除上文中各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的测量指标外,本文又加入了性别(0=男、1=女),生源(0=农村、1=城镇)两个虚拟变量,α为常数项,βi为各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εi为随机干扰项。本文利用SPSS16.0对多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了估计,为防止各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对估计结果正确性的影响,采用方差膨胀因子对多重共线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方差膨胀因子(VIF值)都小于4,符合VIF值不应大于5的标准[13]。模型检验以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为因变量,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采用Enter法进行回归估计,结果见表3。从回归估计结果看:第一,在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评价的3个测量指标中,课程种类丰富性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大学生感知的创业教育课程种类越丰富,其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程度越高。而课程进度安排和课程设计的系统性两个指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可能是因为网络教学中学生听课时间安排的自主性与学生已习惯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之间的差异造成。此外,网络教学中课程选择的自主性也影响到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系统性的评价。第二,在大学生对课程教学环节评价的各测量指标中,教师教学方法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接受和认可程度越高,其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越高。但教师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也与预期不符。究其原因,这与教师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在向学生传递的过程中无法引起共鸣有关。一般而言,在校大学生基本没有实际企业经营管理的经历,其对实际企业经营管理的认知度较低,因而造成教师的相关经验无法有效地传授于学生。第三,大学生对课外实践环节评价的3个测量指标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这说明大学生对学校组织的相关学术报告、成功创业者与学生的创业经验交流活动、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咨询等的评价越高,其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越高。第四,在大学生的个人特征变量中,生源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大学生生源差异并不显著影响其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性别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的符号为负,这说明相对女生而言,男生对创业教育有较高的总体满意度,这也与女生的创业意向较低有关。徐小洲等的研究发现,男生在获得助力、企业知识、创业机警性及创业信念方面得分均高于女生。[14]崔彬对扬州大学本科毕业生创业行为的实证研究也显示,男生更倾向于毕业后创业。[15]因此,女生较低的创业意向会影响到其对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与实践以及课外相关活动的兴趣,并最终影响其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

六、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选取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测量指标的基础上,利用扬州大学2010级本科生的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更关注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大学生对课程种类丰富性、教师教学方法、相关学术报告、创业者与学生的经验交流、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咨询等的评价显著正向影响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因此,在进一步增加创业教育课程种类和教师教学方法丰富性,强化课外实践环节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对创业教育满意度水平,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应有机结合。在网络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其在学习上享有较高的自由度,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但网络教学的作用发挥还要以学生较高自觉性和较强协作性为基础。从本文的实证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课程进度的评价较低,并且学生对课程进度与课程设计系统性的评价未能显著影响学生对创业教育的总体满意度。这说明长期处在传统教学环境下大学生的自觉性和协作性还未能满足网络教学方式的要求。因此,提升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仍需发挥传统教学方式在课堂管理、实时教学和答疑、教师能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采取相应教学方式等方面的优势,将网络教学与教师教学方法创新进行有机结合。

2.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必须与大学生创业实践紧密结合。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传授创业知识,而是通过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意志和创业能力,并将其落实到大学生的情感体验、观察反思和实际操作过程中。高校创业教育虽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但创业所具有的社会性和实践性客观上要求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大学生创业实践进行更紧密的结合。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教师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在向学生传递的过程中未能引起学生共鸣,也反映出大学生对实际企业经营管理的较低认知度影响了创业教育的实际成效,而学生对成功创业者与学生的创业经验交流活动及学校组织相关学术报告的评价正向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实证结果说明,大学生在创业教育中更渴望感性的认识与实践。因此,创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创业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将是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满意度和创业教育实际成效的必要途径。基于此,在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中可以考虑平衡大学生创业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投入比重与协同管理,使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交相呼应,相得益彰。

3.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应受到重视。受传统思想和女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女大学生创业意向普遍偏低,而创业意向的偏低又会影响其对创业教育相关活动的兴趣。因此,应更多关注大学女生群体的创业教育,根据女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过举办专门针对女生的创业专题报告、专题训练,邀请女企业家走进校园现身说法,配备专门的女性创业指导教师等方式激发女生的创业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业教育增强女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本文来自于《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杂志。《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崔彬张亚维工作单位:扬州大学商学院

第三篇

一、大学生创业教育定位问题的提出

在《市场营销学》及《国际市场营销学》等营销类课程中,可实施“虚拟公司实战教学法”,突出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创新及创业能力。主要思路是:将每班大学生按5-7人为一组组建创业团队,投入“虚拟资金”,创建“虚拟公司”,开展“虚拟”生产经营。“虚拟公司”内的每个成员分配不同的职务,分别负责管理不同的部门。遵循“选择主营业务、进行环境分析、制定营销战略、策划营销策略”四大模块的流程撰写创业策划文案。期末召开投资会,由“风险基金”决定每个创业项目的资金投入,由业内专业人士评价该创业项目的价值。“虚拟公司实战教学模式”突出培养了大学生的“三创”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在“虚拟公司实战教学法”创业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定位”是目前大学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1.创业主体存在“先天”不足。创业强调创业主体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要求潜在的创业主体能将自己的创业设想成功转变为现实。据调查,在笔者任教的2218名大学生中,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245人(占总人数的11.1%),已成功创业的大学生37人(占有创业意愿总人数的15.1%)。为什么大部分大学生不愿意或者不敢创业呢?原因在于,大学生具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但由于长年生活在校园、对社会缺乏了解,因此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对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缺乏应有的准备,心理承受能力差。因此,很多大学生缺乏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创业决心,创业条件不具备或“学而仕则优”的传统观念,导致他们不敢或不愿创业。因此,对于大学的创业教育,要界定大学生创业能力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群体的基本定位来设置大学生的创业教育。

2.创业选型的局限性。从教学过程中大学生组建的“虚拟公司”以及毕业后创业选型来看,我国大学生选择的创业选型主要有三种:自雇型创业、专业型创业和产品创新型创业。创业选型不仅决定着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方法,而且决定着现代大学能否“批量生产”出成千上万个既满足个人意愿,又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企业和创业者,使大学生创业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一是自雇型创业。是指大学生创办一个自雇型企业,成为自雇型企业主。该类企业的业务与大学生所学专业一般没有必然的联系,是一种适合于经验与资金不足的大学生生存型创业的模式。二是专业型创业。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其一、大学毕业生创办一个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公司,进行供、产、销和服务性的商务活动。其二、面对最终消费者提供专业性较强的服务性业务。如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办社区心理咨询所等。显然,该类型创业都具有一定的专业综合知识和技术门槛,未经专业训练或不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很难进入。其三、产品创新型创业是指大学毕业生拥有某一产品或技术的独立知识产权、专利或发掘到新的商机,以开发、生产和销售该产品的方式创办企业。

3.创业模式的低效性。“2000年以来全国内资企业生存时间分析报告”显示,企业成立后的3-7年内,死亡率较高,随后渐趋平稳。另外,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三类行业竞争最为惨烈,企业死亡率高达63%。归纳起来,从大学生创业的角度来看,数量较大的生存型创业者聚集在门槛较低的消费服务行业,使该行业过渡竞争;数量较少的机会型创业者向创业门槛较高的企业服务业聚集。显然,B2B型企业数量少、水平低,这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大学生创业教育,除了要培养其创业能力,更重要的是尽可能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因此,还需定位大学生创业行业选择问题。

二、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定位研究

1.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定位。创业能力的高低关系到大学生创业是否能够成功,而对创业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创业教育的发展。创业教育在机会识别、创业融资、创业企业的成长管理等方面确实能够为创业者带来一定的指导和借鉴。虽然创业者能力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仍是:一是善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对内能凝聚团队协同作战,对外能妥善处理与公众的关系。二是组织指挥才能。具有一定的管理方法,能统筹兼顾,合理调度。善于抓住决策时机,准确下达决策指令,使下属能行动一致。三是灵活应变能力。这就要求创业者能顺势而变,及时、沉着地做出正确的抉择。四是创新能力。创业者要对新生事物高度敏感,能根据客观事物的变化提出新目标、新方案。可以说,不断创新是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关键能力。当然,成功的创业者仅具备基本的创业能力还不够,还常常与诚信、开创、雄心、坚持等词语联系在一起,将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正轨的课程教育体系之中。

2.大学生创业选型的定位。大学生创业是个体行为,而创业教育是社会活动,所以创业选型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要从社会角度评价大学生创业选型。二是要把可行性做为评价的必要条件。根据上述原则:从可行性角度看,自雇型创业适宜大学生,但社会性评价不理想;产品创新型创业的社会性评价非常理想,但从可行性角度看,不适宜大学生;专业型创业则对大学生既适宜又较理想。如何将社会评价和可行性有机结合呢?因为创业资金不足,自雇型创业在大学生创业初期是相当普遍的。大学生做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创业群体,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专业理论知识扎实,适合专业型创业。由此,如果将自雇型创业与专业型创业结合,一种适宜于大学生创业的新型创业模式就诞生了,即专业自雇型创业。专业自雇型创业的市场竞争强度在中等至偏高之间,创业难度在偏低至中等之间,投资额度从2万元起步,一般不超过30万元。这既是一个具有一定门槛和进入壁垒的专业性创业领域,又解决了大学生缺乏创业经验和创业资金难于启动的困难。因此,从创业选型上来看,一般大学生创业选型可定位于专业自雇型创业。具体操作上,将培养专业型创业者做为大学专业教育的目标之一。在专业教育中,以“学专业为创业”实施创业为导向的专业教育,在“学专业找商机”中发掘商机,开创“专业性”创业讲座,组织“专业性”创业实践活动,鼓励、指导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创办那种只有懂专业的人才能做得好的、有“有专业门槛”的企业。

3.大学生创业方向的选择与定位。据《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2013年报告显示,我国高学历创业者少,较多集中于低技术行业,以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为主。尽管能够创造一定的就业机会,但对长期的经济增长和出口的贡献相对不足。解决这一瓶颈问题的出路是:把社会(包括国家和地区两个层次)、高校和个人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做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定位创业行业的选择。一是选择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创业方向。要密切关注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把握宏观政策趋势,选择国家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服务业、海洋经济等做为未来创业方向;要综合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选择为支柱产业提供延伸产品或服务的创业方向,以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的集群效应,或者选择区域经济发展的市场空白点以填补市场空白,并避开激烈的市场竞争。二是各高校要扬长避短,选择最具特色或关联最为密切的行业开展创业教育。一方面高校对于行业所涉及的专业理论研究程度较高,可增强大学生在该行业创业的专业竞争力;另一方面,高校能利用该行业的人脉资源和实习基地资源,为创业教育提供更优质、更广泛的创业导师和创业实践平台。三是从创业者个人角度上要找准切入点,开展专业自雇型创业。选择创业者熟悉的行业或专业入手,整合地缘及亲缘优势,整合成功校友、专业导师和朋友等人脉资源,实行专业自雇型创业。(本文来自于《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杂志。《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廖可贵工作单位:武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