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途径分析3篇
时间:2022-05-13 09:13:23
导语: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途径分析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1树立科学创业教育观,营造良好创业育人环境
大学创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大学生创办各项事业所应具备的综合能力。必须尽快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就业教育转向“融入式”创新创业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专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树立创业不仅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成长成才重要模式的新观念。独立学院要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政府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为师生创业提供相关服务,制定鼓励师生创业的激励机制,使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创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要建立大学生创业中心、创业园区等增加学生创业实践机会,为学生提供实战场所。通过开展创业设计大赛、企业家论坛、创业项目成果展等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体会创业的艰辛与成就,弘扬创新精神,充分激发和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2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与内容建设,优化调整教学方法与手段
独立学院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按照人才市场供求信号进行学科、专业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建立新型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建立通识教育类、专业教育类“融入式”的创业教育系统课程,结构实现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同时,开展“补充式”的SIYB、KAB等创业培训。教学内容体现增强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普及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注重贴近实际、贴近实战需要,实施宽口径专业教育并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基础厚、专业精、技能强、素质高的应用型创新人才。通过采取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向引导、咨询、服务转变。建立学生是主体地位,教师是主导地位的新型师生关系。注重因材施教,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运用破冰教学、实践参与、头脑风暴、模拟游戏等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如白板、彩色卡片、活页挂纸等直观教学用具,突出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参与教学研究主动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教育
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要多渠道搭建课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如创新创业实验室、校内职业培训点、校外创业就业实践基地等。这些平台的建设是强化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提升他们创新、创造、创业能力的物质条件保障。学生可结合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拟定科技创新实验项目,在创新创业实验室实践训练,验证项目可行性。成功的项目可申报入创业园进行孵化,得到更大的平台支持。可针对各专业学科特点,建立校内职业培训点,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与国家职业标准相链接的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学生对专业及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结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坚持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创业就业实践基地。基地既承担实践教学任务,负责学生的技能训练和实践、实战能力的提高;又不断吸纳学校创业园区孵化好的创业项目,推进完善创业课程与教学体系,促进学生自身创业素质、知识、能力结构合理化,使其创业、就业更加具有优势。
4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教学-管理联动机制
教学质量评价是落实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学质量与监督管理部门要对学生、教师建立系统、完善的考评机制。针对创业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形成以课程、创业实践活动、创业项目成果等纳入学分界定范筹,建立多元的创业学分制,使学生多途径完成创业教育学习任务,最后报教学管理部门认定学分成绩,充分体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机制。针对学生课程的考评,要采取平时考核与课程结业考核按一定比例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内容为出勤、课堂表现、笔记、测验、作业等,结课考核以考试或考查方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评价。针对教师的考评,从教师职业道德、学科研究、课堂教学、讲授教果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教师要本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为理念,加强对本学科前沿知识的研究与探索,创新教学风格与形式。授课前备好学生、备好教材、备好教法,授课中采取互动参与性教学,加强提高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有效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建立由专家、同行、领导、教师本人、学生按不同权重形成对教师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体系。
5加强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深入创业理论研究
提高教师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优化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创业学习、培训、锻炼,对创业教育的态度、理念、知识、经验系统掌握。同时,应尽量创造条件引进高素质、高学历、创业实战技能强的教师,吸引企业专家和成功人士,以专、兼职形式充实到现有教师团队之中,加快教师队伍的成长,推动实施创业教育步伐。创业教育教师要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结合独立学院实际及学生特点,研究实施创业教育的有效方法,加强与各学科专业教师的研讨,吸纳与创业学结合紧密的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等学科观点,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失败案例的分析,进行科技创新创业的研究,形成系统的创业教育学科。将研究理论运用教学实践,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推动独立学院形成良性循环及可持续发展。
作者:高洪工作单位: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
第二篇
1、创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1.1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各成体系,没有深度融合
创业教育应该融合在专业教学体系中,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实践应该与专业教育的内容和实践紧密结合,否则创业教育就是无本之木,空中楼阁。而目前大多高校的创业教育都有专门的部门负责,单独运营,看上去好像很重视,创业教育的地位也很高,但与专业教育脱钩,实际的效果并不显著。
1.2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有待改善
目前,各大高校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大多是就业教育,仅仅限于信息的提供、政策法规的解释以及具体的开设公司流程的讲解等,另外课程实施大多停留在课外环节,处于随意性较强和不规范的状态。
1.3师资队伍建设薄弱
目前进行创业教育的一般由企业和校内教师组成,主要以讲座形式进行创业教育。但是企业老师会做不会说,校内老师会说不会做,缺乏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带实践活动的真正的“双师型”老师来从事创业教育。另外缺乏持续的跟踪和指导,学生往往刚开始热情澎湃,但转化为创业行动的寥寥无几。
1.4创业氛围不浓
目前众多高校利用学校网站、广播、宣传窗等宣传媒体进行创业宣传,支持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竞赛,评选创业之星,等来营造创业氛围,有一定的效果,但总的来说创业氛围还是不浓。究其原因,一方面学生的评价体系没有改变,学生从事创业也只能利用业余时间来进行,另一方面,目前创业的榜样离学生太远,学生想创业这些案例不具备模仿性。
2、创业教育实施的探索与实践
2.1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
创业教育不仅仅只有创业精神就可以,如果无法系统的掌握创业必须的专业知识,就无法解决创业中产生的各种问题。但是简单的设置几门创业教育课,是很难达到创业教育的目标的。因此,如何在教学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本专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专业教育:考虑专业课程的起承次序以及学生创业教育的进度,适当安排专业课程的开设学期。创业教育:采取模块化设计,根据创业的不同方向,组合成不同的创业套餐,以选修课的形式,向学生开放,并且充分利用工商管理大类的师资,在每个学期均开设此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创业过程中运到问题,在创业教育课程中选择相应的课程进行选修。实践教育:根据专业的特点,开设各种项目,支撑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
2.2多种教学手段,为创业教育提供保障
在教学中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分析引导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市场调研与分析”,“电子商务网站技术”、“网络营销”等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安排学习行为,需要把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来解决在处理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在“电子商务基础”、“消费者行为分析”等课程中采用问题分析引导教学法,通过问题分析引导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查阅文献,总结归纳,同时通过团队组织互相研讨,互相启发,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扩展学生看待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的创新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子商务模式”、“经济法”等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创业的流程,还可以遇到创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分析和解决的过程中,可以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
2.3成立创业实践小组,为创业教育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学生创业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教育才能形成,而且电子商务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加深,还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扩展与补充。通过参与各种真实的企业项目,在企业的具体的任务和考核要求下,进行项目调研、项目实践和管理,让学生在职场化的氛围中,不断增强市场敏感度、提高沟通合作能力、从而掌握创业知识和提升创业能力。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本专业与企业合作,分别在第一和第三学期开设了“双十一活动”实践课程。其中在第一学期以网络客服为主,一方面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电子商务操作流程,另一方面通过售前客服和售后客服的实践,学生接触了社会,增加了客户资源,提升了沟通能力和促销能力。在第三学期的“双十一活动”实践课程中,主要以学生的策划、运作为主。通过实践,学生掌握了整个活动的策划、运作、备货、发货,提升了整体的专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另外,利用本院的数字园区资源,探索“校园融合”,与园区企业合作,开展各种电子商务的项目运行,通过实践项目的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扩展创业知识,提升创业能力。
2.4举办创业竞赛,为开展创业教育提供有力载体
创业能力的培养应该更多来自学生的主动性,学生通过参加创业竞赛,可以激发创业学习的内驱力,发现自己在管理、财务、运营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短板,然后有针对性的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或者通过建立团队来取长补短。通过创业竞赛项目的操练,学生提高了从全局出发来判断、分析、决策、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团队合作中自然而然的掌握了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提高了创业的综合素质。本专业不但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还积极与本地企业和创业协会合作,组织各种譬如北仑区创业竞赛、“新农哥”创业竞赛等地方政府和企业大学生的创业竞赛,并且对于获得优异成绩的团队给与学分的奖励,鼓励学生在创业竞赛中学生创业知识,提升创业技能。
2.5树立创业楷模,提升创业意识
具备了创业知识和能力并不一定能转化为创业行动,它受到诸如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创业团队等因素的影响。如何提升学生创业意识,使创业成为其内在的、自发的行为,通过树立创业楷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本专业与数字园区合作,利用园区的企业资源,组织企业家定期开办各种讲座;成功企业家的自信、经历、风采感染、激励着他们,潜移默化的培养其创业意识。不定期的邀请成功的校友回来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由于教育背景相同,其创业经历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增强创业的信心。在学生内部挖掘“创业明星”,其创业经历不但学生能亲身体会,并且还具有榜样性和模仿性,能更好的带动学生将创业付诸于行动。
2.6建“双师型”队伍,保障创业教育的实施
创业教育跟高校教育最大不同就在于它是一种实践经验与亲身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如何加强创业教育老师的实践经验,关系到创业教育的质量以及成功与否。本专业老师一方面通过校内“青骨班”培训,掌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法,另外还鼓励老师通过下企业锻炼和访问工程师等各种途径去加强自己的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求老师要全程参与学生的创业活动中。指导老师在学生创业活动中不仅仅指导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时常对学生进行鼓励,激励,以保证学生能持续的进行创业,而不是半途而废。
3.结束语
学生通过电子商务创业的成本较低,因此,电子商务专业被大多院校认为是创业教育实施的突破口。但由于电子商务的特点是跨地域的,低成本的同时带来了比传统创业更激烈的竞争,这对于刚刚接触社会的学生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创业成功的概率也大大降低。只有坚持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提升创业教育质量,中国的创业教育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作者:韩剑鸣工作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一、创业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及目前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的创业教育缺乏计划性系统性
大多数的地方高校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师资,没有专门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没有专门的创业教材,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实训基地。
(二)创业教育师资匮乏
大部分的地方高校没有配置专门的创业教育教师。即使有教师,大部分的教师也没有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指导没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社会支持保障力度不够
对于大学生最需要的创业资金、创业场地,目前高校还没能力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需要当地的政府、社会给予多方面的支持。
(四)学生创业意识淡薄
虽然创业教育在我国已经兴起,但是大部分高校的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仅限于初级层面,没有深刻的理解,更不具备创业的素质和能力。因此,无论从学校还是社会,都应该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应积极搭建平台,为毕业生的就业创造新的机遇。
二、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创业教育情况的调查
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就业趋向,大多的是社会型和文艺型的。他们擅长沟通、策划,对于技术性的工作没有兴趣或缺少必要的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业。笔者针对某地方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2012级313人做了比较深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一)学生创业意识的调查
在对创业的理解中,313人中有47.0%的人认为只要“开创事业”就可以称之为创业,20.1%的人认为创业是“开公司”,有11.5%的人认为“创业就是开发前沿的科技项目”。可见大部分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比较简单,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150人认为创业是实现理想的一个途径。这占总数的48.0%;有91人认为“创业应该是解决就业的一个不错的选择”,这占总数的29.1%;有46人认为“依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去创业”。反对创业的只有26人。由此可见,大学生不是不想创业,是对创业没有完全和足够的了解。
(二)学生创业动机及方向的调查
在是否考虑过创业的调查中,有创业想法的人有35人,占总人数11.2%;而有创业想法但不知道怎么操作的有156人,占总数的49.8%;选择没有考虑过创业的有54人,选择“正在选择创业项目的24人。在这些大学生中,大多数学生创业目的是为了赚钱和解决当前的就业问题。在313人创业方向调查中“开办培训学校”的占33.5%,“创办娱乐会所”的占7.7%“,开办家政公司”的占9.9%,“网络开店”的占43.1%,其它方式的占5.8%。此项调查充分反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业的局限性。
(三)对学生创业心理的调查
许多大学生在创业初期有着极大的热情和冲动,梦想有一天能够成为大老板,拥有大公司和企业。对自己太过自信,是目前高校学生的“通病”尤其是90后的学生,他们习惯依赖别人,有远大的志向,脑子灵活但却经受不起任何的挫折和挑战。大部分学生创业意志不强,而且缺少吃苦耐劳的坚韧毅力和决心。所谓的创业意志就是在创业过程中,为了实现创业目的而具有坚定不移、果断勇敢的品质。因此,笔者认为,没有坚强的创业意志,大学生想要创业成功是不可能的。
三、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创业指导方法和途径
(一)加强学生创业心理的培养
对于地方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受文学氛围的熏陶,相较工科学生而言,多一份多愁善感。遇到挫折时候,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交弱,这对于创业中的大学生而言,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心理品质,勇于面对挑战、战胜困难和挫折,同时还要树立大胆创新的能力,不断寻求改变和创新,这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地方高校的心理咨询中心,也应该针对学生创业教育,积极开展创业过程中的心理培训和辅导。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热情、创业勇气的辅导,培养他们较强的创业信心,以推动大学生创业。与此同时,还可以邀请当地企业成功人事分享成功经验、创业辛酸等方式,让大学生充分体会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和前辈进行交流,学到比较实际的应对方法。例如:2013年4月18日黑龙江省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上哈尔滨哈以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哈尔滨亿时代数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结合自身多年创业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创业体会,并鼓励大学生深入企业、市场实习调研,善于观察生活,学会在逆境中成长,就是成功的先例。
(二)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强化
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充分条件。创业者除了具备一定的创业知识外,还要具有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基本的社会活动能力等创业能力,而作为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最弱的环节应该是将自己的创新思想转化为现实的科研、管理和实践的能力上。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充分利用实习这个宝贵的时间段,将师范生送到学校,非师范生送到企业、事业单位实习。师范生可以将自己平时研究的教学方法、班级管理新模式在班级进行应用。而非师范生也可以在实习单位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利用实习期为自己的创业打下能力基础。
(三)积极开展创业大赛,养成良好的创业氛围
在黑龙江省首届创业大赛进入复赛的150支创业队伍的调查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能参与的仅有20左右,仅占到总数的13%。这说明汉语言文学专业创业面窄,创业项目少、核心技术和优势项目欠缺。正因为如此,应该多开办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创新思维与方法。同时更应该加大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创业的投入。举办形式多样的创业大赛。例如:师范生可以开办文化培训学校、文化传播公司、一对一课堂辅导;非师范生可以进行文案企划设计、摄影公司。通过评比计划,分周期、分月按盈利多少,企业运营效果来进行评比。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高广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尤其是像汉语言文学这样的老牌专业。调动全校、全员创业热忱。
1.加强师资队伍培养,提高专业教师的创业指导水平
创业教育对师资要求特别高,而现实中,大多数教师都缺乏创业经历和创业实践能力,创业课程也是由就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和辅导员等教师兼职,高校教师师资匮乏的情况,已经影响到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创业实践的指导。针对这种情况,一是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建立兼职人员。创业知识由在校教师进行讲授,具体的创业实践可以和地方的企业、单位联系,选配富有创业经验和创业能力的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来担任指导教师。双方面合作,建立一支地方高校相结合的专业型教育教学团队。二是对在校的创业教师进行创业培训,走出去,多学习,多交流。不断提高创业教师的能力和素质。
2.建立地方创业园,设立校企联合专项创业资金
高校创业园是大学生创业的有利保障,而地方高校更应该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本着为地方服务的原则,全方位的搜集创业资讯、引导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创业项目,更专业的促进和规范项目运营过程,减少和降低学生在创业初期的风险。同时,高校应该设立创业资金,资金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瓶颈,作为在校大学生,除了家庭、朋友之外,很少有更多的资金支持,从社会得到的创业资金支持更少。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拓宽资金渠道,为大学生的创业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本文来自于《绥化学院学报》杂志。《绥化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张岩工作单位:绥化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 上一篇:审计局党的群众路线学习计划3篇
-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价值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