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3篇

时间:2022-05-13 08:39:01

导语:高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职创业教育理论研究3篇

第一篇

一、创业教育的调查结果与特征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创业教育是一个涉及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参与的系统工程。欲搞好创业教育,必须准确弄清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需求及影响因素。为此,笔者选取襄阳、随州两个地区600名家长、社会和政府工作人员,一所普通高校和三所高职院校的2500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围绕学生的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等情况,从“你对创业教育的认识需求、培养方法认可、支持建议与自我创业准备”四个维度,设计了《政府、社会、家长、大学生对“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需求建议调查问卷》(表1),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详列表1。共发出3100份调查问卷,回收2970份,回收率为95.81%。删除82份数据不全答卷,有效率为93.16%。利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2888份调查问卷进行了信度分析,Alpha值为0.869,表明信度好,符合研究要求。为进一步验证可信度,又与陕西、武汉等地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比对,相同内容调查结果均呈正相关。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为便于对创业教育需求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先按“最需要(正确()5-4*)→不需要(正确()1-0*),依次递减记5→1分”的方法逐项记分(如:5档时,每档记1分:很需要(正确)(5*)5分,较需要(正确)(4*)4分,需要(正确)一点(3*)3分,不太需要(正确)(2*)2分,不需要(正确)(1-0*)1分;4档时,每档记1.25分:很需要(正确)(5*)5分,较需要(正确)(3-4*)3.75分,需要(正确)一点(2-1*)2.5分,不需要(正确)(0*)1.25分;3档时,每档记1.67分:很需要(正确)(5-4*)5分,需要(正确)(3-2*)3.33分,不需要(正确()1-0*)1.67分)。再按均值法(每题分值×权重系数×累计得分率%)计算全部调查结果的需求度分值,最后进行显著性检验统计分析,比较对创业教育的认知需求、培养方法认可、支持建议和自我创业准备的差异(见表1)。

1.对创业教育认知需求的差异比较

(1)萌生创业动机、产生创业兴趣、对自主创业的看法比较:受调查者均普遍认为“创业光荣,是学生能力的体现”。只是社会各界人员源于不同出发点,对创业教育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P<0.05)。(2)对创业知识和创业教育存在问题的了解程度比较:因各校已开展创业教育,学生主要了解创业政策和程序方面的知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创业教育方法和实训条件”。(3)需求创业教育的特征比较:社会和学生均一致认为创业教育“十分需要,建议必修”。只是源于就业压力的不同,有的需求欲望强烈些,有的需求欲望弱些(P<0.05)。(4)主要需求特征:男生高于女生(因生理和心理差别,男人胆识和勇气多胜于女人);文科生高于理科生(因理科较文科易于形成创业产品);临近毕业学生高于其他年级学生(迫于就业压力);不同地区(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会造成较大的人文素质差距,在认知创业和参与创业程度上产生显著性差异(P<0.05)。

2.创业能力与准备自我创业的差异比较

通过创业教育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创业知识、创业计划书设计和健康心理素质,有信心和勇气准备创业的学生达10%。但毕业后实际进行创业的不到2%,86%的学生仍选择了“先就业,后创业”。这说明学生的创业信心和承担风险的勇气还有待历练提高。以上研究内容与武汉、陕西地区的研究文献呈正相关。

3.提高创业能力的方法模式认可差异比较

现代大学生的政治责任心、文化素质与认知能力都较高。他们对问卷中列出的“组成创业教育的要素、提高创业能力的指标、怎样加大创业教育力度、你最喜欢的创业教育方法和应形成怎样的培养模式”等指标元素,95%以上均认可,呈高度正相关。说明所列因素可作为设计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参考。

4.对创业教育支持建议的差异比较

(1)支持学生自主创业的比较:社会各界都积极参与宣传支持大学生创业,98%的家长鼓励支持孩子创业,地方政府也行文支持大学生创业,减免有关创业手续、费用。因各自所处位置不同,支持的侧重点各不相同(P<0.05)。(2)推荐“提高创业能力的培养方法与模式”的比较:本院学生提出了15项建议,其它3所学校分别提出1~2项建议,说明现代大学生的素质和责任还是较强的。产生这种差异(P<0.05)的原因可能是非本校老师调研,未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二、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素质(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分析

65家用人单位对学生能力素质(满意度)的评价结果为:16项指标中,满意4项(敬业精神强89%,动手技能棒87%,思想品德好85%,遵纪守法好80%),占25%;较满意9项(身心健康71%,基础专业优67%,微机外语66%,适应应变强59%,团队意识强50%,合作精神好50%,协调能力强49%,争先创优好46%,就业创业快46%),占56.2%。总满意率达81.2%。说明学生通过创业教育,能力素质大有提高。同时也找到了3个薄弱环节(创新能力强18%,组织管理强16%,兴趣爱好广14%),占18.8%。创新能力、兴趣爱好和组织管理是影响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为今后加强完善这方面的创业教育培养找到了依据。

三、当前创业教育普遍现存的问题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创业教育缺乏准确定位

各校对创业教育的长期性、重要性和引领性认识不足,没有看到它是高职教育质量与市场经济建设人才竞争的突破口,而把它作为必修课纳入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整体育人体系中,与各学科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建立系统的课程标准与学科体系。使大多数学生未受到创业教育,致使学生的创业源动力不足,很少有人把创业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来选择。虽有创业冲动,但实际选择创业的很少。

(二)对创业教材缺乏统编权威

国外发达国家高校的创业教育早已形成比较成熟、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与教学评估标准(如美国1500所大学的创业教育,必修课程有《新生管理体验》、《新企业创立》、《成长型企业管理与创业企业融资》等教材;选修课程有《连锁经营、授权和分销途径》、《组织内部的创业》等教材)。我校使用的虽是省级统编教材,但仍缺失“如何激发创业激情,如何拥有成熟心态,如何组建创业团队,如何识别创业环境,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如何管理现代公司,如何赢在时代前沿”等内容。若能将其统编进国家级创业教材中,实现与国际接轨,就能体现中国特色,更具有权威性。

(三)对创业施教缺乏多样性

为实现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统一,应与地方企业联合建立“学生创业实训基地、学生创业俱乐部”等人人皆可参与的创业实践服务机构,让大部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挂职锻炼、企业见习与导师科研项目之类的创业实践活动。

(四)对创业意识缺乏激励手段

部分高职生认为:“创业是少数学习成绩优异、创新能力强的本科生崭露头角的机会,与己无关。”将毕业后找—份稳定工作视为第一目标。因而驻足观望的多,参与创业学习的少。可见,应建立创业教育长效育人机制,来端正学生创业动机意识,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还应建立激励机制,来鼓舞学生斗志,树立创业信心,鼓足拼搏动力,激发勇敢创业精神。

(五)对学生创业缺乏资金保障

因大部分学生来自普通家庭,不可能长期得到家里经济支撑;学校无专项资金支持大部分学生创业;社会金融机构和风险投资者对大学生团体不看好,不乐意为其投资,办理贷款,故使学生创业缺乏资金保障。可见,学校应请出地方政府———尚方宝剑,与国内外企业多向合作,建成“创业投资基金会”与“创业实训实践基地”,以解学生创业资金保障之困。

(六)对创业师资缺乏培训提高

教师的执教水平对创业教育影响甚大。目前多由缺乏创业经历的教学管理和就业指导老师任教,纸上谈兵式授课很难实现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的创新潜能、创业欲望。学校应将他们送到国内外知名企业挂职锻炼。同时聘请一批有创业投资经历和经营管理经验的知名企业家,兼职授课。组建一支多元化、富特色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以确保创业课程教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四、创新高职创业教育的对策

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独立工作、社交管理与创办实业能力的教育,使其能结合所学专业特长,根据社会需求和市场前景,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服务社会,创造出经济价值。如何创新发展高职创业教育,主要应抓好以下工作。

(一)准确弄清高职创业教育的地位、特点、内容、目标

我国教育方针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育人标准,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决定了高职创业教育的特殊地位、鲜明特点、课程内容、育人目标和施教方法。1.创业教育的地位:把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突破高职教育质量的瓶颈,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复合型人才,占领人才市场。以此拓宽学校招生生源,树立高职教育品牌,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地位。2.创业教育的总体目标:为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受教育者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应具有较高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发展潜力、竞争能力和社会适应性,形成稳定的创业素质和开拓型个性特征,能够用知识服务于社会,开创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3.创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创业教育是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大教育体系的整合。表现出教育主体鲜明性、教育培养连续性、教育方法系统性、教育策略递进性和教育对象逆反性等教育特点。4.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创业教育课程由创业意识教育、创业知识建构、创业心理品质塑造和创业能力培养组成。大一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的需要、动力、信念和世界观,追求社会进步和物质精神财富增长)和创业心理品质(创业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人格)。大二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建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经营知识、管理知识、交际知识、法律知识、财会知识、风险防范等综合知识)和创业能力培养(创业运作方式、创业计划设计、产品计划、机会识别与估价、团队组成与发展、开进市场的策略、如何管控企业成长)。大三参与“创业拓展训练、创业计划咨询评估、成立虚拟(模拟)公司、各级创业大赛、创业实训与项目孵化”等体验性创业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获得创业资源,规避创业风险,选择起步项目与成长模式,集聚创业能力。

(二)规范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创业教育应规范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携手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第一课堂注重引导学生分析、综合、想象、概括、联想、类比和推演问题,训练学生获取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纠正学生的创业动机,完善学生的创业知识构成。在各学科课程中渗透创业能力培养,如用政治、哲学、史学、文学内化学生人格、气质修养,增强学生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职业理想,端正对创业价值的理性认识,增强自主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第二、三课堂以社会活动为依托,竞赛活动为载体,寓教于乐地组织“创业教育讲座、创业名人报告会和企业家访谈”等创业教育活动,“创业竞赛、创业实训与挂职锻炼”等模拟创业实践活动,以此营造浓厚的创业环境氛围。让学生通过组队、选项目、培训、市场调查、完成创业计划书设计答辩,积累创业知识,获得模拟创业经历,形成创业能力。

(三)实现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实践的紧密结合,稳步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应围绕市场所需,贴近学生所求,体现学生所能。在校园建立“学生创业俱乐部”;在社区开辟“创业实验园”;在企业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吸纳国内外“创业机会识别、市场可行性分析、风险计划、营销管理、融资投资和产品、技术、服务、制度与管理创新设计”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环境条件。积极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创业计划大赛、素质拓展训练和国家大学生创新试验、挑战杯、SRT科技作品大赛”等创业竞赛与实践活动,将学生置身于充满创造力和模拟真实的创业环境中,锻造学生“自主性、主动性、适应性、创新性”等性格,培养学生“机会把握、环境识别、开拓竟争、思维创新、预测分析、评价判断、市场应变、经营管理、组织协调、战略决策、公关交际、团结协作、独立工作、心理承受和终身学习”等多种能力。让学生能整体把握创业过程的各个阶段,在更高层次和水平上深化自己的创业能力。一旦创业,就能敏锐地捕捉机会,果断地施展才干,有效地进行创业。

(四)将创业意识和价值观、心理品质融为一体

施教,长久保持学生的创业激情创业能否成功,关键取决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强烈的创业欲望。应通过课程教育、讲座活动、校园文化等,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心理品质、创业心智模式和创业人格特征”教育。端正大学生的创业认识,将自己的人生成功目标定位于服务人民、造福社会;将自己的创业需求同国家、民族需要相一致,树立经久不息的创业信念。还可通过知识丰富见解独到的专家、教授和企业家向学生授课,传递最新产业发展与科研信息,提供创业先机。激发学生的创业冲动,增强学生的创业热情,坚定学生的创业信心。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创业很少一帆风顺,必定会出现诸多困难,要有承受挫折的准备。当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于长辈安排生活,自立自强精神不足。故应着力加强“吃苦耐劳精神、团结服从意识、坚韧意志品质、和谐人脉观念、开拓创新能力和敢于承受担当”等6个方面的心理品质培养,养成“自主自信、坚韧不拔、诚实守信、胜勿骄败不馁”的健康心理品质。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五)建立健全创业咨询、评估、服务和激励机制,有效保障学生的创业活动

学校应全方位建立创业咨询、评估、服务和激励机制,支持保障学生的创业活动。

1.成立“创业咨询评估专家团”。负责认定、评估、引导、支持、帮助和扶持学生创业,解决学生创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技术问题。

2.建立“创就业指导服务机构”。负责日常创业项目申报与组织评估,创业资金申请与筹措落实,创业计划书评估,创业项目孵化安排,创业体验实践安排,创业课程教学安排,各项创业活动的组织协调。同时,对学生创业资金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3.建立“创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既考核教师的创业教学效果,又考核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和对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

4.成立“创业投资基金会”。与企业进行多种方式合作,为学生筹措创业资金。

5.实行“三大奖励制度”。一是“创业学分奖励制度”。根据学生创业的绩效评定,奖励相应学分。二是“创业成功奖学金”。奖励创业成效突出的学生。三是“科技创新基金”。资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与创业活动。

6.推行“三大保障制度”。一是“创业素质认证制度”。对学生创业计划书设计与创业实践效果,给予不同等级的认定。二是《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增强学生创就业竞争力。三是“创业保障制度”。学校出台“学生创业可抵公共选修课、实践课学分”,“学生取得科研成果可计入学分”,“创业项目与所学专业课程内容相近的可申请免修”,“实行弹性学制,创业期间允许学生提前或推迟毕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励支持保障学生创业。影响高职创业教育的因素虽多,但只要纳入必修课程,规范管理,采取科学的施教方法,就可显著提高创业教育质量,把大多数学生培养成为人格高尚、心理健康和素质过硬的创业者。

作者:杨哲肖尚军工作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1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育

会计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了创业所需的理论知识外,还参加了各种模拟实训,模拟处理了以后可能在企业中遇到的状况及问题,对账务的处理有了更深的理解,学以致用,对企业有了一定的认识。首先,会计专业属于纯文科性的学科,学生擅长于经济管理,但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能力却远远不如理工类的学生。其次,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教育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训练,使专业的学习缺乏创新,缺少想法,忽视了素质教育及实践教育,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的学生,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2会计专业实施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存在问题

2.1会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会计专业是社会认可度很高的专业,随着人才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会计队伍的壮大,已经使相关职位供过于求,毕业等于失业已经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难题,所以创业教育这个话题也被逐步提上日程,愈演愈烈。作为传统的专业,对于不同层次的中专、大专、本科,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会计这个专业,并且专科会计占据着很大的比例。而在就业应聘时,专科生相对本科生而言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高职会计专业的创业教育具有着重要的必要性以及长远的战略意义。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创业,加入创业,培养他们自主创业的意识,自谋职业的能力,放宽就业渠道,在很大一定的程度上减缓了高职生的就业压力。

2.2会计专业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2.1我国创业教育起步晚

很多人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充分,认为创业只是想开公司,想做老板,这种思想的错误认知使很多学生没有机会了解创业,尤其是会计财经类专业的学生,这样就使我国的创业路发展缓慢,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2.2创业所需要素的欠缺

会计创业课程的设置欠佳,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多是把企业的培训内容完全复制一份过来,或是以课外辅导的方式出现,并没有完全引起学生及老师的共鸣。

2.2.3创业形式单一化

各大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活动多是以讲座的形式为主,只有学校单方的参与,而没有与企业的合作,并不能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与积极性,不能完全了解创业的性质。

3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途径

3.1会计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相互结合

创业教育需要面向全体大学生,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应大力推进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许多创业成功的事例都表明,创业是和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息息相关的。因此,会计专业教育是创业的基础。会计,与市场经济的变动密切相关,作为一名会计创业者,必须对基本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扎实的了解。例如,懂得如何进行投资管理,如何进行利润核算,如何筹集资金与核算成本等。可见,高职会计专业实行创业教育的专业优势,可以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很多弯路,并且让学生在专业知识掌握的同时形成很好的创新意识以及创业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新型会计人员的需求。

3.2改变传统会计专业的教育理念

3.2.1“就业”到“创业”的思想变化

创业型经济管理人才应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改变传统观念,尤其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再仅仅拘束于课本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与意识为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使他们在走出校门创业时具备社会责任感,有组织能力,有胆识与创新精神,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和知识储备。在这种教育理想下,变“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就业”为“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创业”。不断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方法与途径,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与创业意识,将创业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

3.2.2修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在《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中,可以加入创业实践的教学,引导学生制作《企业计划创业书》或提交企业调查报告,进行相互的探讨与学习。《财务实训综合模拟》等实训课中,不再是单单的业务训练,而是渗透创业技能的培养。并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连接与渗透,形成内同丰富,涉及面广泛,能够拓宽专业口径,打开学生知识面的课程体系。其次,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高职院校中开设企业创业管理、创业风险、人力资源、ERP沙盘模拟实训等选修课。创业课程的增设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业潜力,培养创新式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

3.2.3加强创业师资队伍的建立

职业院校应组建一支有实践经验的创业团队,以经管类专业为核心,有充分的理论基础知识。团队的组成可以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或聘请创业团队来校担任兼职教师,尤其是创业活动的教学实践,更应该由企业管理者来担任。可以引领学生了解社会,积累社会经验:开展创业教育的专题报告,引领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创建学生公司,训练他们的职业经验。引导学生进行科研的尝试,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热情,培养创造性思维,以及团队精神。而不是单纯的限制于单调的专业课程,这样既节省了实践与精力,也提升了创业教育的水平与质量,使之成为学校创业教学的骨干力量。

3.3强化创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建设

3.3.1加强校内外创业空间的建设

为了加深学生对创业的直观感受,应为大学生创业团队建设“创业园”,让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的同时,亲身体会创业的过程,将学到的创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更能够增加经验,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3.3.2创造良好的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地位

高职院校应统一思想,考虑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等同地位和方向的一致性,给予大力支持,鼓励教师在用专业知识育人的同时,结合有关的创业思想,提高全体师生对两者的全面认识。并在校园专业知识的网络平台开设有关大学生创业的种种资源,为学生学习创业理论及创业资源提供信息,能够更好的融合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营造出浓郁的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学术氛围。

4总结

创业教育逐渐演变成职业院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我国职业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创业能力的结合,大大增加了创业的成功率。由此可见,会计专业全面开展的创业教育,将专业知识与创业教育融合在教学中,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创业核心能力的养成,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增强创新意识,打开毕业以后的就业之路,促进创业能力。

作者:孙晓庆工作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第三篇

一、社会创业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社会创业(SocialEntrepreneurship)指个人或组织在社会使命激励下采用创新方法、商业手段解决社会问题、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具有社会性、公益性、创新性和市场导向性等特征。①社会创业教育除具备创业教育基本特征和功能外,更突出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为出发点,是传统创业教育的新拓展、新趋势,也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视角。

(一)社会创业教育是传统创业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欧美国家纷纷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减少政府支出,降低社会福利投入,主张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公益组织为寻找出路只能通过市场化的操作手段解决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加剧了财富的分配不均,失业、犯罪、贫困及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单纯依靠国家福利政策无法一一解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社会创业应运而生。②社会创业及其教育拓展了传统创业概念,是对传统创业概念的继承与发展,其既专门针对传统的竞争市场,又拓宽了“市场”的概念,超越了新自由主义的私有市场交换价值,嵌入了公益性和社会性。③20世纪90年代末,哈佛大学格雷格•迪斯(GregDees)博士第一次将社会创业课程搬进课堂。社会创业逐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个人和组织参与到社会创业中来。

(二)社会创业教育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开展社会创业教育既是缓解学生就业难的一种有益探索,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随着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高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说明当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急需变革,而社会创业教育或许能给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提供一些启示。社会创业教育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导向,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拓展了创业教育类型,开发了新的职业方向。在教育特点上看,社会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融合,将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有利于明确高端技能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社会价值取向。更直接的是通过参与社会创业,高职学生能够直接地接触社会,这样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人生,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爱心,增长见识和本领,从而实现自我教育。

(三)社会创业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维度

社会创业及其教育体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高度统一,丰富了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教育环境日益多样和复杂,高职学生思想的独特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法和机制已难以适应,这就要求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而社会创业教育对于学生的思想、情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注意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高职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往往更多地与自身利益、自身需要联系在一起,社会创业教育应该重视和关注这些需求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新趋势,行为新变化。

二、社会创业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社会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将价值导向与社会利益相结合,社会理想与职业准则相结合,道德规范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人的价值与社会贡献相结合,有助推进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创新,更符合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求,有助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高,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一)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统一

社会创业是高职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信仰的重要媒介,只有当高职学生具有社会使命感时才会有创业激情,而创业激情会驱使高职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创业活动。众所周知,物质利益是人的思想行为产生变化的经济根源和物质基础,人的任何行为都同他的利益追求密不可分,行为与利益之间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性。④社会创业的出发点是社会价值实现和企业经济价值共同兼顾,以社会价值实现为主,体现和谐社会发展的本质要求。社会创业教育不仅要求高职学生善于学习而且要努力实践,不仅具有创业精神而且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不仅可以创造物质财富更应该创造丰富的精神财富,不仅要实现个人价值而且还能为他人和社会创造价值。⑤因此,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高度统一,有利于教育引导高职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同生共促,共同发展。

(二)思想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

社会创业教育可以与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技术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与综合素质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乃至文化传承相结合。社会创业是传统商业创业模式的创新和变革,将公益理念延伸至创业领域,拓宽了公益的实践范围,其教育不仅能发挥品德教育的功能,还能让高职学生通过富有创造性的项目设计与操作,理解与践行社会责任意识、公共参与意识,培养现代公民意识,还能够为他们提供创业知识教育与技能实训,提升其适应社会的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公益意识,助力青年创业。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较多薄弱的环节,如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心理素质欠佳等,这些都给新时期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高职学生在社会创业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服务和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开阔视野,增进对国情民情的了解,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有助于培养和树立高职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

社会创业教育是从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入手,帮助高职学生提前完成职业生涯设计、职业发展准备和职业目标选择,高职学生通过校内学习、校外实践,依据自身兴趣、爱好、专业、特长等对自身的职业性向、禀赋能力和学习实践方向做出较切实的判断评价,进行从宽泛的缺少目标性到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探索和设计,探索和实践自己各种可能的职业道路。施恩认为,随着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演进,以自己的职业性为基础的关于职业态度和价值观、职业动机和需要、职业特长和技能等与职业有关的自我判断,逐渐明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路径。⑥就高职学生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而言,社会创业教育集合了道德教育和职业教育多方面的要素,是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胸怀天下、关注民生,能够创新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系统性教育过程。

三、社会创业教育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在创业教育日益成为高等教育新理念的今天,社会创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必将成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问题和公共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社会创业作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新模式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一)社会创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自身角色定位

高职院校社会创业教育以社会责任意识为出发点,以社会公共利益为导向,培养学生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价值。与商业创业相比,社会创业还是一个新兴的概念,是传统创业形式的延伸和拓展,是一种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更高层次的创业活动。开展高职学生社会创业教育是高校贯彻创新型国家建设方针,突破现有教育资源限制,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思路的一种公益创业行为,不仅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路径,还需准确把握高职院校在社会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创业的创新性、市场导向性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专业教育、思想教育以及创业教育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业品质,丰富创业知识,增强创业能力。二是社会创业的公益性、社会性特征决定了高职学生社会创业及其教育必须体现公益性的本质。

(二)社会创业教育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心理学观点认为,高职学生不同的心理结构、生活阅历、思维方式、先天条件和后天习性造成了个体或群体在社会创业过程中的诸多差异。同时,个体必须要为个人的发展构建目标和标准,必须能够通过这些自我引导来评价当前的情境,并且个体必须已经获得关于未来发展的可能过程的知识,尤其是关于获得个人和社会所期望的结果而采取的手段和策略的知识。⑦社会创业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现有的思想政治基础,确立教育的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实际而非空泛、真实而非虚拟、基本而非超然、可望而又可及的社会化过程,让学生感同身受,自觉接受社会创业的规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基本价值标准,承担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因此,社会创业教育必须全面了解高职学生参与社会创业的心理动机,主动满足其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育的各个环节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学生学习、发展和成长的客观规律;必须遵循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用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专业知识,对高职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进行社会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品质和能力。⑧

(三)社会创业教育必须构建完善的教育支撑体系

一种理念要成功转化为实践必须依托有效的载体。构建社会创业教育的支撑体系就是要把社会创业教育的新理念通过一定的载体转化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实践,推进与高职学生社会创业教育密切相关的系统要素,主要包括:健全社会创业教育目标,建立社会创业教育机制,完善社会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社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拓展社会创业教育实践项目,设立社会创业教育研究机构等。社会创业教育在国外已经有20多年历史,并进入了西方著名大学课堂。但在我国开展社会创业教育和实践的学校还不是很多,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等几所高校。完善的社会创业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学生创业品质,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增强学生创业能力。

(四)社会创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志愿公益活动

社会创业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尤其是高职学生社会创业及其教育还相当滞后,政府支持有限,学生关注不多,成功案例甚少。与之相反,公益事业的另一种生态志愿服务是高职学生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最常见的形式,在我国经过数10年的发展,已经走过孕育、启动、发展和深化阶段,虽然发展时间不长,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志愿服务以其广泛的参与度构成社会创业发展的良好基础,为社会创业职业化发展的奠定了基础。首先,社会创业教育刚刚起步,教育资源严重不足,需要整合包括志愿服务在内的各类资源。从志愿服务的发展趋势看,志愿服务终究是要从满足归属需求、丰富人生阅历、锻炼劳动能力、提升知识能力需要,逐渐转向追求人性更高层次的需求,满足个人自我成长、就业创业的生存发展需要。其次,从社会创业的发展路径看,志愿服务是社会创业最原始的形态,最初始的发端,具备转向社会创业的条件和基础。在社会创业教育阶段就将志愿服务纳入社会创业范畴更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克服高职学生社会创业的曲高和寡与志愿服务的无序性,实现高职学生社会创业与志愿服务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四、结束语

开展高职学生社会创业教育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内涵,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尝试。如果高职学生在接受创业教育的时候就能建立公益意识、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的理念,那么他们已经在精神上站上了一个制高点。社会创业教育是创业教育的新拓展,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因其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高度统一,思想教育与创业教育、道德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合,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本文来自于《当代职业教育》杂志。《当代职业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张健工作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