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观研究3篇

时间:2022-05-12 04:12:26

导语: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观研究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创业教育价值观研究3篇

第一篇

一、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价值研究

(一)创业教育是师范生创业必须接受的课程,师范生的创业离不开高质量的创业教育

我国社会发展到当前阶段,学生的就业选择多种多样,中小学面临着教师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少的现状,因而越来越多的师范学生找不到工作岗位。2010年,我国所有师范类大学一共送出了六十万名师范学生,然而教育系统却没有创造最大的生源。很明显,毕业的师范生大部分没有直接进入教育岗位任职,而是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与自己专业无关的岗位,其中就有一部分学生选择了毕业之后直接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师范学生不一定要拘泥于自己的本专业不放,可以考虑毕业之后创业,也能创造自我价值[1]。经过调查发现,高校当中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偏向于创业的,学校应当抓住这一点,用高质量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让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充分培养,使其毕业之后更好地创造自己的价值。所以师范学校在完成日常教学之后,应当适当重视创业教育的开展,才能确保学生有独立进行创业的能力,踏入社会之后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大的自我价值。

(二)创业教育能让师范生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同时进行创业

当前,我国的创业教育仅仅在大学教育阶段实施,这种方法有一定的弊端,而在国外,从中学甚至是小学阶段就开始了创业教育。我国教育界应当充分重视这一点,从学生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以便于学生在有创业机会的时候快速做出反应。即便是没有创业想法的师范生,也应当对其开展创业教育,以便于踏上教学岗位之后能够将创业的思维较好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也能在小的时候就接受到创业教育,正确地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从学生的中小学阶段就开展创业教育,教师也要有开展创业教育的水平,最好自身就有良好的创业经历,更加熟悉创业的步骤,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创业知识。

(三)师范生接受创业教育具有重大意义与价值

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系中,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创造以及创新能力。200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该法案明确规定了教学应当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此作为突破口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新的《义务教育法》充分重视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这也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进步,而全面素质、能力都很高的学生正是创业教育所需要的。学生只有在校学习期间接受了系统的创业教育,才能在毕业踏入工作岗位之后传授给学生创业理念,才能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高质量的教学成果。

二、高等师范院校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

(一)将正确的创业理论传达给学生

作为一种新进入学生与教师视野的教学手段,创业教育对大多数人还是陌生的。由于我国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创业教育开展较为迟缓,并且没有形成我国独特的教育方式,因此教学质量较低。我国社会情况复杂,社会文化多元化的特点也决定了许多人对创业还存在偏见与误解,有关各方开展教育事业的步伐很难迈开。我国拥有大量的师范院校作为基础,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开展创业教育。国家是充分重视教育的,在教育事业当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因此对待教育要有良好的态度,才能从各个方面支持国家的工作,为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应有的力量。一直以来,我国的教育都以培养并输送人才为目的,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性人才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对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提出了要求。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只有培养了人,才能创造出合格的社会人[2]。所以,我们的教育应当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现短处,发扬长处,才能百战百胜。在学生毕业之前,对其开展良好的创业培养,以便在工作岗位紧缺的时候学生有养活自己、创造价值的能力。对高等院校来说,日常的教学工作就应当渗透入一定的创业指导,才能“教学育人放在中心,以人为本开展教育”。

(二)细致的步骤方法是创业教育必须完善的

当前,我国的高师院校虽然已经开展了一定规模的创业教育活动,却没有深入开展,而是伴随在学生的日常活动当中,并且一般以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进行。上述方法不能较好地深入创业教学步骤,学生对创业的印象很快就淡忘了。教职员工要想深化教学效果,就应当细化教育的内容,制定出规范化的创业课程。要想培养出合格的创业型人才,就应当按照上述方法实施。高等师范院校一般拥有完善的教学体系,但是要想高效地完成创业教学,就应当在学生的中小学阶段对这方面进行培养,这就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创业教学实施时间不长,因此很多专业的创业教学课程缺乏有效规划,学生踏入社会之后便会发现自己缺乏相关的知识。当下,有的师范院校缺乏相关创业课程,因此也缺乏相关专业性课程。首先,应当肯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高校一般较重视专业教育,对于创业教育也是十分重视的。作为专业教育的有效延伸,创业教育应当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合适的创业教育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并且提升其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解放出来,进而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甚至自行设置课程[3]。除此之外,高师院校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应当突出重点,专业课程这个重点还应当保留而不是被忽略。寻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契合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确保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创业课程的必需性就在于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教职员工必须把创业与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两者的优势。所以,高校应当重视创业课程的设置与执行。其次,创业课程可以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高校的日常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这也是教师日常所最擅长的部分。在高校的理论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将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两者之间形成专业互补,发挥各自的功能。由于专业教材的内容很多,并且独立性较强,因此实际教学中应适当地将创业教学渗入到专业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选择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内容,建立起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进而在学生创业的时候提供支持,避免学生走弯路。最后,创业教育应当建立在实践课程的基础上[4]。

(三)教师群体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

第一,只有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确保学生真正学到内容。作为学生的指导,教师的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拥有创新意识。只有给学生灌输创业的思想,才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创业教育所重视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所以教师应当重视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能够较好地让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毕业之后自行创业也更有优势。因此高校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以便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5]。第二,教师也应当有适当的创业经验。创业教育主要关注学生本身,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为最终目标。但是对学生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保障。所以不仅教师要有一定的素质,学生也要随之做出改变。高校在选择教师的时候,应当选择有经验,最好是有实际创业经验的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学校应当定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以便于不断告诉学生们创业的重要性。

三、结语

大学毕业就业难早已不是什么新问题,而且也不是某个地区的局部问题,而是全球的大问题,至今也没有谁能够拿出更好的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在我国,曾经就业相对较有保障的师范类毕业生,而今也早已被打破了铁饭碗。就业不如创业。时代在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投资创业已不再是那些企业精英的专利。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发展,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创业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雏鸟养大是要飞翔的,但要飞翔,首先就要学会飞翔的本领。大学阶段的学习,不仅要学到高深的知识技能,还要学会生存的本领。因此,加强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本文来自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李雪吕静波工作单位:沈阳大学

第二篇

一、研究背景

创业教育(EnterpriseEducation)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并在八、九十年代获得迅速发展。目前,全球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关注点。随着各教育组织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创业教育做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其中,国外创业教育研究中,美、德、英等国家的创业教育已发展比较成熟,特别美国,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都比较深入,研究内容集中在创业教育的含义、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学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大学创业教育的评估与未来发展等方面。如美国著名创业教育家蒂蒙斯《创业学》,内容包括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五部分;英国哈里•迈特雷和凯罗特•加里《从纵向的角度看英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对创业教育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得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观点。哈里•迈特雷《英国商学院的创业教育研究》对英国商学院创业教育的概念、课程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得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评价;美国的KarlVesper教授在创业教育评价方面,提出从课程数量、社会影响力等7个方面进行评价。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我国创业教育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起步比较晚,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界。2002年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确定为创业教育试点院校,至此高校创业教育研究蓬勃发展起来,研究创业教育的文章数量猛增,学术专著不断涌现,如欧阳峣、蒋璟萍主编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讲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李时椿等编著的《大学生创业与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等。综观这些成果,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创业教育国际比较研究;②创业教育作用与意义研究;③创业教育模式研究;④创业教育具体方法与途径研究;⑤关于创业教育的反思研究。纵观前国内外创业教育研究,从理论成果来看,主要围绕创业教育现状和意义进行论述,且大部分还停留在表层分析与阐述层面;从实践来看,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仍处于较低层次和较低水平,中国创业教育实践探索远没有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

二、实然: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时间上的短暂,实践与理论上的不成熟,这就使得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效不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创业成为解决目前就业困境的一大途径。对高校而言,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它的完善发展对我国的教育乃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并通过对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实证调研,认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不足

创业教育的口号虽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大多数人都认为是培养少数人的"创业"能力,让这极少数人去开办公司和企业。其实,通过创业教育的陶冶能够创办出成功的企业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创业教育在每个人心中都播下"创新"的种子,让受教育者有意识的开动思维,让"种子"发芽、开花、结果。

2.缺乏完整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是创业教育的核心环节,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创业性人才的整体水平。但目前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一般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少量的创业教育课程,诸如《创业教育》、《企业文化》等;另一类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讲座。这两类课程共同的弱点就是通过教师的讲授未能系统地要传送给大学生创业必备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未能通过互动式的实践教学和深入行业了解,从观念上深入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从行为上调动他们的潜能去开展创业活动。

3.缺乏高水平、专业化的创业教师队伍

教学工作是一所高校办学的核心,而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创业教育的成功开展与创业教师队伍的水平有着密切关系。笔者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仅由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负责,每年仅对新生进行大学生生涯规划,其中涉及到创业教育内容微乎其微,大学生只能在类似"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比赛中体会创业教育。纵观其中,地方本科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中更多的是由学生就业工作指导老师来进行指导,而此类教师自身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在为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时,理论知识的讲授多于实践经验,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4.对国外学者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学习和借鉴不够

近几年来虽然大量优秀的创业教育理论和科研成果在教育界呈现,但我国大学创业教育对此并没有很好的学习和借鉴。虽然最近几年来,已有学者开始分析国外学者的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成果,并也在不断的引进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来指导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但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创业教育经验并没有成为大家的共识。

三、应然:促使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有效策略

2010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实现突破性进展。针对我国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成功的创业教育不但应该为创业者提供初始的动力,更应该从长远角度培养创业者持续创业的潜质。如何突破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困境,使之有效的为地方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教育理念、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这需要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提高地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的有效性。

1.大学创业教育的开展是时展的必然选择

自1990年联合国提出"知识经济"这个概念后,世界各国开始重视知识的经济效用。我国尚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国家的一切发展都是围绕着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高等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是担当着重要的任务,因为它直接为国家的建设输送人才。时代在不断的变化,它对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的变化。如今,我国要想在世界各国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培养有着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以及创业知识等综合性创业型人才。而创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目标正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所以,我国大力发展创业教育正是21世纪新时展的必然选择。

2.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完善的课程体系

2010年《意见》指出,加强创新建设,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由于课程是创业教育思想和观念转化为具体教育实践的桥梁,是创业教育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中介。而课程体系结构是课程的核心所在,一个合理、优化的创业学课程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整体功能,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创业教育的目标。这种课程结构较好地统涉了已有的各种课程模式,有机系统地结合、交叉各项科目的教学,它灵活地把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课程形态融合统一起来,能较好地满足我国创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3.创业教育的开展必须有一定的条件支持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创业教育实施成功的保证。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要开展创业教育,除了对创业革命和创业教育课程及模式有一定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优秀的创业教育教师,不仅要热心创业教育,更应注重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要求教师能有高新技术企业见习或参与创业过程的亲身体验,具备一定的创业体验、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大量的案例分析,帮助大学生从经验中学习,激发他们的创新与创业思维。

(2)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为了达到培养创业型人才的创业教育目标,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政府和社会以及学校就必须为创业者营造一个好的创业环境。政府方面,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这一报告的提出为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建立相对完善的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同时,社会应为创业者提供相应的优惠措施,如提供无息或低息资金贷款等。对高校而言,我国地方本科院校除了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外,还应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宣传,教育和引导,鼓励大学生合理的创业,并定期的举办一些创业论坛和创业计划大赛,锻炼大学生的创业思维和能力。由此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浓厚的创业气氛,进而促进了我国创业教育的发展。

作者:李慈章尹文芬工作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第三篇

一、困难和问题

(一)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扶持体系不够成熟

发达国家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逐渐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系统的、合理的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为本国高校大学生的创业提供了充足的国家创业教学基金来解决创业者在创业初始阶段创业资金匮乏的问题,也提供了充足的税收优惠和低息贷款来支持创业初始阶段的微小企业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来加强高校、地方以及当地商业支持伙伴之间的联系,并且鼓励高校大学生从专业出发提升自己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素养和实践水平。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配合高校创业活动逐步兴起的,以1998年“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为起点。我国的创业政策体系还处于试验阶段该现状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一般高校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力度不够

1.高校对创业理论教育体系不健全。高校创业教育的体系还不成熟,创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系统的课程,即使有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也不够完善,学校并未提供给大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业理论知识,从而导致了学生没有掌握创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发展规律,理论的缺失也同时导致高校创业大学生的实践水平和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我国大多数高校针对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缺乏,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经历的熏陶和创业热情的培养。还有目前以大学生就业率作为评判大学排名的一个重要指标,导致高校为了提高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多倾向于提供就业实习机会而忽略了在校创业训练和实践平台的建设。

2.高校创业实训平台匮乏。目前,我国国内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同企业的创业实践联系得很不够,该情况使得创业教育缺乏实践性和有效性。与国外成熟系统完备的创业环境相比,我国目前的创业环境仍有待改善。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我国高校缺少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和保障体系。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大部分高校仅仅关注少数人的创业活动和取得业绩,并没有将创业孵化或者是理念的培养和环境的造就作为一项长效工作。另外,高校鼓励大学生创业缺乏多样性、系统性与层次性,这影响了学生创业活动的实际效果。譬如,在杭州市的高校虽然都在学校内开辟了大学生创业园,提供免租金等优惠政策,但创业园毕竟还是少数人的创业平台,多数学生难以参与其中。另外,大学生也很难得到系统的创业专业知识的培训。

(三)大学生创业意识薄弱以及创业素质欠缺

大学生创业意识和素质不高具体表现为:第一,缺乏系统的创业知识,对我国现有的创业政策不够了解;第二,大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较低,面对压力和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够;第三,对创业这项工作的精神缺乏深刻的解读。创业者需要具备敏感地感觉市场机遇,捕捉市场信息变动的能力,经营团队的管理能力及理财集资能力,发现人才和使用留住人才的能力等。大学生没有从根本上树立创业的意识,通过笔者调查,在杭州市的高校兼职中介机构的数量远远大于大学生创业园内创业企业的数量,且从事兼职工作的大学生数量远远超过从事过创业的大学生。且通过访问,不少大学生表示与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园里创业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在闲暇时间来从事兼职工作赚取外块,因为做兼职赚钱途径更加快捷。在家庭层面,创业能力发展获得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家长普遍希望子女在毕业后选择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支持子女通过创业来作为人生的发展的家长并不多。大学生创业初始的资金主要源于父母,而父母的态度及其支持力度就成了创业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另外,以家庭为单位,提供的创业金额还是较为有限的。

(四)没有建设较为完备的社会扶持体系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围绕着引导、支持和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主题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但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却存在上下级政策矛盾、执行不力、时间拖延以及保障不足等问题。目前,有不少银行私自抬高贷款的门槛,不愿给大学生提供初始的创业资金贷款;不少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办理创业时所需的人事、托管档案等文件照样收取相关费用,加大了他们的资金压力;另外,我国固有的传统就业观念深入人心,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我国市场趋于完善,许多产业的准入门槛较高,社会暗箱操作现象较多,导致众多的创业成果和产权得不到保护。

二、解决办法和对策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政策和扶持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指出:世界各国应将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本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推动高校毕业生从单纯的求职者到成为新兴工作岗位创造者的转变。各级政府须了解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做好全局性的统筹规划,完善我国政策支持系统,减免创业初级阶段的税收,在全社会范围内调动一切可利用的创业资源,形成覆盖面广、覆盖率高的切实的有效的创业支持体系。我国政府还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还要监督各项政策的执行状况和实施力度,并做出相应的有效的改进,避免出现有令不行的现象。

(二)完善高校创业理论教育体系,加强对大学生创业的教育和扶持力度

1.高校应该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实践。通过模拟创业活动和创业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创业的过程,通过活动来体会创业的过程和总结创业的经验。

2.高校需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充分发挥人才及技术优势,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在科技、信息的获取、设备等方面的支持,让学生乃至包括教师在内的科研成果能和创业活动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高校要广泛利用海报、喷绘、校刊、校内网络阵地宣传媒介大力宣传创业对于自身发展、经济发展、国家复兴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高校可以邀请本校创业成功的校友举办切合实际的创业经验的分享大会,宣传朋辈之间成功创业的典型,为广大大学生树立勇于创业的榜样,这有利于在高校中形成积极创业的良好校园舆论氛围,促进鼓励创新、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校园创业文化氛围的形成。

(三)积极构建高校创业实训平台,营造积极的创业氛围

高校要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实施一批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计划项目,成立学生创业、创新的兴趣小组以及创业协会、KAB俱乐部等创业创新类社团,并以社团为主体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比拼大赛、校内大学生淘宝市场、大学生创业论坛等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活动,鼓励并支持学生参与各种创新实践活动,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水平。另外,高校还需制定各种鼓励支持引导和推进大学生创业的规章制度,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定量的资金扶持和技术指导。高校可请相关专家对政府扶持政策进行充分解读,同时学校还要积极利用政府的政策创办或扩大高校创业园的规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各种优惠和便利。

(四)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养

1.高校对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要求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进行改良,设立系统合理的创业课程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可以借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设的系统的17门创业课程,创建包括“企业融资、利用资源、招聘员工”等主题在内的创业教学体系,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创业的现实状况作为基本面,把创业典型案例的分析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切实感悟真正的创业理念、创业规律和创业能力,并将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富有启发的案例分析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激发灵感。高校可以减少专业课程的设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高校应该倡导大学生淡化学科界限,拓宽自己课程的选择面,增加选修课比重,鼓励在校学生进行跨专业、跨院系的多样化学习,使学生具备综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高校或者社会举行的各种实践性活动,增强对创业的理解,积累创业经验和能力,并且不断锻炼人际交往和领导沟通能力,增强吃苦耐劳精神和善于思考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3.创业大学生的长辈要进一步转换寻求安逸生活的传统观念,理性地、坚持地、充满信心地支持子女的创业活动,为其创业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缓解他们的后顾之忧,向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子女提供后勤服务设施,为子女的创业活动在智力、资金和经验上提供帮助等。

(五)建设完备的社会创业扶持体系,加强创业成功的典型宣传

社会要坚持创业的舆论宣传和政策讲解,努力营造支持、引导、鼓励创业的良好的舆论氛围,激发广大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许多国外的公司都和高校的研究室进行了合作,高校为公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作为回报,公司支持高校的科研、实践和创业项目。我国的高校也应加强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争取资金为高校举办各种创业实践项目,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另外,高校也可以邀请社会成功创业人士来为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进行培训或开展专题讲座,使大学生从不同渠道接受创业教育。同时,社会和企业也应把提供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一部分。

总之,促进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需要政府、社会、高校、家长和大学生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强化优惠政策支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社会环境;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创业实践锻炼,提供有利于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平台;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让教学形式和内容与时俱进,明确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家长应给予创业大学生更多地支持和鼓励;大学生创业者也应该设立创业目标和规划,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来应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挑战。(本文来自于《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继续教育研究》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曹中成胡哲工作单位:浙江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