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的创新分析

时间:2022-03-05 04:58:47

导语:创业教育的创新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创业教育的创新分析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瓶颈分析

(一)创业者创新创业能力普遍不高

当前,高职学生创业热情高涨,然而,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创业能力欠缺。创业项目技术含量低,多是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且成功率低。

1.从众心理激发创业热情。

随着我国高新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比尔•盖茨等“创业英雄”和杨致远、张朝阳等的“创业神话”在大学生中产生了广泛的“明星效应”和很强的示范作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创业的冲动和热情,但真正具有创业意识,成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的大学生却很少见,大学生创业存在着盲目性和从众现象。

2.家庭因素影响创业选择。

我国就业人口多数习惯于依赖政府或社会实现就业,大多数学生家长也没有做好支持成年孩子自主创业的思想准备,“求稳”是很多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心态。大学生自主创业很难得到家庭的支持。

3.能力危机导致创新创业成功率低。

创业能力包括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它是创业成功的必备条件。事实上,由于能力和素质的欠缺使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率大打折扣。一方面,高职院和高职学生只把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技能培养上,大多数学生仅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掌握,缺乏财务、税法和市场经济等相关知识和经验,缺乏成熟的企业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守规有序的行业文化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两个方面素质缺陷造成学生能力危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学生的创业成效。

(二)社会保障机制滞后,创业市场技术含量低

总体上看,地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缺少统筹、规范、衔接和系统性,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创业扶持、服务体系链条,弱化了有关资源的充分利用。

1.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贷款、注册、税费、场地、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主管部门设定的审批手续比较烦琐,政策设限条件较多,政策导向的层次上存在偏低或偏高现象,大学生创业的风险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这与大学生实施创业的实际需要还有较大差距,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思想顾虑而裹足不前,急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2.创业市场技术含量低,竞争压力大。

在当前产业优化升级和企业重组、技术创新条件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市场选择空间相对狭窄。从市场情况和近年来高职学生创业情况看,商品经营、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比较适宜大学生自主创业,其基本特点是资金投入少,容易起步。但这些领域又往往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社会竞争激烈,新进入的小规模的创业项目缺乏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可见,大学生可自主创业的市场空间相对狭窄,竞争压力较大。

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探析

大学生创新创业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学生、政府、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需要高校、政府和社会形成有机结合的联动机制和社会环境。

(一)转变创新创业教育思路,拓宽创新创业教育路径。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从“就业教育”向“就业与创业教育并重”转变,从“培养服务型、技术型人才”向“培养服务型、技术型、创业型人才并重”转变。

1.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创新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境界,是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对人才培养、素质教育的新任务、新要求。所以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充分挖掘高职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普及性教育。

2.创新创业教育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专业教育,依托教学工作,融入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很多大学生的就业观、价值观发生了较大变化,尤其是职业院校的学生,八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不再是做个打工者,而是成为“老板”。然而,这种人生理想并非人人都能实现,因为个人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等因素起关键作用。创业教育实质就在于让受教育者成长为创业者,使他们“愿创”“敢创”“会创”,使谋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因此高职院校要开展切合学生实际的创业教育,为学生将来开办和从事小企业管理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创业教育要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群,分类分层,突出特色,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层面。

1.嵌入专业教育。

将创业教育教学纳入专业教学计划与课程框架内,在课堂教学中,在完成专业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完成创业教育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基于专业知识的创业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必须紧紧依托教学工作,利用教学各个环节所能提供的契机,渗透创新创业意识,促进教学模式、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的改变;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增加实践性强的教育课程和科技活动,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融入学生的品格之中。

2.融入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说到底,就是要使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这也是学生创新创业的基本素质。高职院校要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不仅要具备面向未来的前瞻性,而且要根据国情和自身特点正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对其进行系统的改革和创新。重点在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品质教育。

3.分层分类指导。

高职院的创业教育要从我国“创业革命”的需要和学习者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设计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系统化的内容结构以及鲜活的教学过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育教学特点和职业特点设计创业教育课程,结合专业特点开设有特色的贴近创业实际需求的课程。要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升专业技能着眼,着力打造核心专业课程,及时将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纳入教学,提升学生创业的核心竞争力,使创业教育课程真正收到实效。Ⅵ

(三)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在学生创业教育实践过程中要以扶持大学生创业为核心目标,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条件。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建设集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学院创业实践基地优先创业;利用科研基地平台,争取科研推广项目。通过研究、开发使其转化为产业,为学生自主创业开发创业项目和提供创业经费;积极争取所在地区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和各行业协会的支持,发挥专业优势,深化创业基地建设。Ⅵ

1.校企联合搭建新型创业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要在现有校企合作平台的基础上,走校企联合的创业教学模式,依据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规划,建立包含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在内的四方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高职学生联合搭建新型创业教学平台。在该机制下进行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创业团队的管理与服务等,实现课程教学与创业实践的无缝对接。

2.校企合作建立“小企业孵化器”。

学校、创业团队可与相关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合作,建立小企业孵化器,为有创业理想、优质创业项目的人才提供配套的、相关的创业团队的管理、支持,提供配套的资金,以及相关的业务模式的管理支持,为他们搭建一个全方位的培养平台。逐步形成了“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三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3.建立创业园区。

高职院校要开辟较为集中的场地作为学生的创业园区,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至少12个月的房租减免。同时,还将提供法律、工商、税务、财务、人事、管理咨询、项目推荐、项目融资等方面的创业咨询和服务,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创业初期的各种难题。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开办一些校内公司或门店,也可由学校组织开办模拟公司,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的平台。

4.扶持公益创业。

高职院应致力于联合政府、企业、公益组织、高校、媒体等多方资源创建大学生公益创业的支持平台,通过提供启动资金、培训、指导、咨询、评估、资源链接、社会传播等多方面支持,让大学生更多地了解公益、参与公益,甚至使有公益理想者以公益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志向。恒源祥与KAB创业教育联手构建的一个旨在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服务青年创业的公益平台——“青年恒好”项目就是一个成功范例。5.设立创业基金,健全创业保障机制。高职院校可以从自身教育经费当中,每年划拨一定比例的经费作为初始投入,通过向国家申请低息免息贷款、国家就业经费安排投入、校友赞助投入等多种方式扩大创业基金的规模。Ⅵ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基金的规模制约了创业扶持、支助的发展,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显得尤为必要;此外要灵活运用创业基金。高职院校设立的创业基金,按奖励、投资、借贷等方式来利用,发挥其最大效益。

(四)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评价激励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建立是大力推进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关键点,也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的建立依据。

1.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2.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激励机制。

公平、公正的激励政策,能最大程度地调动教师与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广泛开展。3.建立学生创业信息跟踪系统。

收集反馈信息,建立数据库,把未来创业成功率和创业质量作为评价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建立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体系。

4.建立创新创业项目指导系统。

完善的学生创业项目指导体系既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必然延伸,也是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重要保障。一方面,高职院校应建立了一支大学生创业指导教师团队,为创业实践和到基层创业的大学生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创业项目论证、业务咨询和决策参考等。另一方面,高职院还应建立了大学生创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相关政策、校友创业情况、市场行情等方面的服务。

作者:王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