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创业教学对策

时间:2022-01-13 04:22:25

导语:试析大学生创业教学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试析大学生创业教学对策

1、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育部在相关文件中也积极推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新创业。这些都充分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功能的实现,以及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都离不开创新创业教育。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背景下不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职责。(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价值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是90后学生,他们生活在信息化、产业化高度发达的社会大背景下,他们注重个性的发展,他们的价值选择也更多样,更为包容开放,这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教育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发掘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能够一定程度上深度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宽松的社会氛围、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稳固的保证。(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择业,缓解就业压力在就业形势严峻的当下,大学生必须摆脱传统的就业观念,不能够仅仅“等、靠、要”工作岗位,要善于结合自身性格特征和家庭实际,大胆走出去,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鼓励大学生改变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创业光荣的全新就业理念,激发自身创新思维,以前瞻眼光看待事物发展,善于把握现实机遇,开拓就业视角,拓展就业机遇。当代的大学毕业生不仅仅应该是求职者,而更应该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在帮助他们更好择业就业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

2、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逐渐重视创新创业的教育,积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在师资建设、物质保障等方面都加大了投资培养力度。但是客观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研究较少,现在的一些做法很大程度上只是跟着西方发达国家依葫芦画瓢,并没有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更没有结合各大高校的实际状况。所以说,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模糊,未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很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部分,在课时安排和授课内容上,大部分教师侧重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教育引导,忽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创新创业这方面的实践经验,甚至将这部分内容一带而过,有些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针对少数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行为,忽略了创新思维的锻炼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一部分学生自主创业的积极性,也使他们无法获得更多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机会。许多高校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商务实践,仅限于创业实务层面,只重视创业教育中实务技能的训练而轻视创新素质的培养,缺乏上升到理念指导层面的教育。(二)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缺乏、力量薄弱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现有承担着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以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和辅导员为主。他们有一定的就业指导理论基础和学生教育管理能力,但是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讲解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没有较多案例和实践经验与学生分享。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不仅在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在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上也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所要求的相距甚远。(三)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不高部分高校不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不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资金、设备、人员、时间等方面没有提供相应的保障,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创新创业活动形式单一,设计粗糙,实际影响力不大。一些高校的创新创业活动仅仅停留在表面,创业讲坛、创业比赛等活动内容雷同,形式单一,毫无新意。另外,创新创业社团利用率不高,渴望创新创业的同学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平台,也造成了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缺失的问题。

3、完善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构建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抓好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仍然是一条重要途径。不仅如此,高校应该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地位来抓好课程的开设。要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高校育人目标,在课程内容选择上,可以考虑引入国际劳工组织有关创业教育的课程,融入经济学、法律学、企业管理、创业营销、风险投资和领导人科学等内容。在教学方式上,不再将教学局限于课堂,可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与实习、参加各类竞赛等方式来完成,构建基于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二)努力营造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校园环境高校必须意识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绝对不是就业指导部门一个部门的责任,高校各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必须统一思想,积极行动起来,形成互相联系、互相支持的工作格局,共同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有序开展。在思想高度统一的基础上,高校应在人员、时间、设备及经费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保障。除此之外,要通过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校园报刊等途径大力宣传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扶植政策,通过开展主题教育、参加竞赛、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等活动,拓宽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创新积极性,形成浓厚的创新学术氛围。通过学分奖励、树立创业典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三)打造高校创新创业专业师资队伍,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必要支撑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是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对于专兼职教师队伍的组成,笔者认为应该有效整合高校现有教师、成功创业校友、优秀企业家以及就业心理咨询人员四方面的资源。在校园内,除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教师和辅导员外,要鼓励专业教师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队伍中来,在这方面,需要高校在教学考核、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一定优先考虑。积极组织优秀校友和成功企业家作为兼职创新创业指导教师,他们行业经验丰富,在给学生做好指导的同时,也可以给校内的专职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弥补高校师资缺乏特别是创业实践经验欠缺的不足。组织教师到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较好的高校参观学习,做好为专兼职教师搭建企业实训、企业任职平台等工作。(四)丰富创新创业活动载体,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积极性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高校要进一步丰富活动载体,拓宽活动形式,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创新创业活动。活动开展前,可通过问卷调查、集体座谈等途径了解学生希望开展的活动形式,并做好活动设计,摆脱传统就业活动内容雷同、形式单一的弊病,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玩有所得、玩有所获。通过专业沙龙、专题讲座、创业大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创新意识和团队意识。高校要围绕创新创业教育,丰富创新创业活动的载体,使之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抓好其研究工作,积极打造品牌活动。(五)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建设,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序开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加强学生创业社团建设。首先加强对社团的指导,由专职教师负责做好相关社团的管理工作。其次,建立完善的社团管理制度,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吸收对创业真正有激情的同学成为社员。最后,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内容应该涉及创新思维训练、成功创业案例分享、创业心理疏导以及相关管理学、人力资源学、领导学等理论知识。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是学生思维碰撞、点子交流的重要平台,利用好这一平台,将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六)建立创新创业基地,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素质教育,因此,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践平台必不可少。高校要配合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市场、创业孵化和创新创业实训基地,解决大学生创业实践的空间问题。同时,高校可积极开拓社会资源,多渠道,广泛联系,推动企业联合搭建实践基地平台,组成创业载体,把校内外实践基地办成教师教学的示范性场所,同时也是学生动手实践的阵地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实体。创业基地必须坚持以项目带动活动,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创业项目中接受锻炼,体验真实的创业过程,提升学生自主创业能力和水平。五、结论虽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理论和实践上还面临诸多问题,但是只要在分析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问题并切实加以解决,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强研究探索和实践,建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就一定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

作者:李国虎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