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
时间:2022-01-13 03:48:24
导语:试议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数据和方法
1.样本与数据本研究以福建省内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闽江学院、福建广播电视大学4所高校为研究样本展开调研。此次调研于2013年1月至2013年3月展开,组织访问员奔赴上述4所高校展开调研。调研对象为在校有接受过相关创业教育课程教育的大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26份,回收率87.7%,其中有效问卷458份,占回收问卷有效率87.1%。调查样本男女生比例为58%和42%,独生子女36.87%,年龄20岁以下的占17.1%、21~25岁占78.6%、26~30岁的3.6%、30岁以上的0.7%。来自城镇和乡村的学生分别占35.94%和64.08%。从专业构成来看,经济和管理类占29.75%,其它文科类占21.61%,理科类占17.35%,工科类占32.29%。其中,21.8%的学生父母曾经创业或者正在创业。2.变量测量本研究主要变量均采取Likert五点量表形式(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考察。创业意愿从意向表达、受限制时的职业偏好两个维度考察;创业教育课程从对模拟试验型、社会实践型、参观观察型、调查访问型、创业计划竞赛型、创业基础课型和创业专业课型等七维度考察大学生选修上述课程的数量、对课程形成、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方式等的认知和满意。3.方法本文以SPSS19.0为统计分析工具,结合方差分析、信效度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问卷调研获取的一手数据,探索并验证前文模型中变量间相互关系。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信效度检验问卷主体由大学生基本情况、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意愿三部分组成。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a系数)、分半信度(GuttmanSplit-Half系数)作为信度指标。信度系数越大,表明测量的可信程度越大。整张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7,分半信度系数为0.753,均大于0.7,具有较高的信度,通过信度检验。其次,对问卷进行效度检验,心理学家Turker指出,一个良好的问卷结构要求指标与测验总体的相关系数在0.3~0.8之间,各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0.6之间。根据检验结果,各指标相关系数大部分数据呈中度相关,整张问卷各指标与总体之间相关系数在0.326~0.681之间,具有良好的效度。2.方差分析本研究分别对性别、年龄、专业、父母是否创业这4个控制变量与因变量创业意愿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方差齐性检验。一般认为,方差齐性检验显著值大于0.05视为不存在显著差异,符合方差分析前提条件,而方差分析显著水平若低于0.05这一显著水平,则说明控制变量将对因变量产生显著性影响。表2显示,年龄、性别、父母是否创业显著影响大学生创业意愿。被调研对象均为在校大学生年龄主要集中在21~25岁,以往的研究证明了这个年龄段处于创业的活跃期;男生的创业意愿强于女性,这可能与男女两性的社会角色认知有一定的关系,男生更倾向于从事开拓性、风险性较高的行业,而女生求稳意向更为强烈些;父母曾经创业或者正在创业的学生创业意愿普遍较高,以往的研究也证明来自创业家庭的孩子更容易选择创业,这也印证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有着很深刻的影响,如何从家庭教育方面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创业浪潮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专业产生的创业意愿差异不大,这可能是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修读过创业教育课程的学生,该群体通过相关创业教育课程学习强化了对创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原有专业的影响。3.多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旨在找出创业意愿的最关键影响因素。数据结果如表3所示,在创业教育课程七个维度中,社会实践型和创业计划竞赛型与创业意愿在0.00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假设1b、2c通过检验;模拟实验型、参观观察型、调查访问型、创业专业课与创业意愿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显著相关,假设1a、2a、2b、3b得到证实;而创业基础课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假设3a被拒绝。整个模型的样本决定系数,即R2值为0.428,表示模型对创业意愿的解释率在42.8%左右。但是,还有将近58.2%的部分无法用这些变量解释,也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创业意愿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除了本项研究提炼的解释变量外,必然还包含其他许多有待发现的解释因素。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社会实践型和创业计划竞赛型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创业过程可以分为准备成为创业者、选择创业机会、分析创业机会、组建创业团队、制订创业计划、拟订创业行动、创业中的运营和成长、取得创业的成功8个阶段,然而身处象牙塔内的学生对于创业该从何入手、什么阶段该做什么事情都是缺乏感知的。修读社会实践型课程使得大学生有机会深入创业企业,参与创业的某个阶段的某些活动,进而直观了解创业过程,甚至可以带着自己的商业计划到企业去检验可操作性,进而强化理论知识和积累实践经验。创业计划竞赛使得创业教育变得富有激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虚拟过程中获得的创业体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提高创业能力。模拟实验型、参观观察型、调查访问型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较前两者弱,这表明“模仿型”、“走马观花型”的创业教育的效果明显弱于“亲历型”,这也给教育工作者如何更好地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提供了启示。学科课程是课程设置中的基础构成部分,到底应该开设什么学科课程才能有效地提升创业意愿?本研究发现,创业专业课对创业意愿有影响,而创业基础课对创业意愿影响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管理学》等创业基础课多是介绍已经成立的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知识,而创业是“白手起家”、“无中生有”,创业者迫切需要了解实现从“0”到“1”这个过程的相关知识,创业专业课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创业专业课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强于创业基础课。
三、研究结论与教育启示
1.的影响。采用广义课程设置理念,创新性地将创业教育课程分为三类型七维度:创业实践课程:模拟试验型、社会实践型;活动课程:参观观察型、调查访问型、创业计划竞赛型;学科课程:创业基础课型和创业专业课型,这一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在实证中得到较好的验证。大学生创业意愿受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影响,但是不同维度创业教育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强弱、性质均存在差异,主要表现:社会实践型和创业计划竞赛型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模拟实验型、参观观察型、调查访问型、创业专业课的影响次之;创业基础课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不显著。2.教育启示《创业教育中国报告(2011)》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属“业余教育”,师资匮乏、创业课程不完整。本文从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入手,探讨了创业教育课程不同维度对创业意愿的影响,获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结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启示性:(1)创新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育课程设置要培养学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尤其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和能力。鉴于此,笔者认为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条轴线来创新课程设置。首先,在内容方面,采用“知识包”与“工具包”的设计思路来展开,所谓的“知识包”是指企业管理相关的知识集合、创业相关的知识集合;所谓的“工具包”是指企业管理相关的方法、管理工具的集合、创业相关的方法和工具的集合。我们拟提炼创业型人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等,设置企业管理知识包、企业管理工具包、创业知识包、创业工具包,所设置的课程要能包容上述两大知识包和两大工具包。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建立起宽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又能具备创业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在明确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课程的形式设置:一是采用模块式,可包括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创业学》《新企业创立》《创造学》《创业心理学》《风险投资》等可根据是实际需要纳入相应的课程模块中。二是采用渗透式,将创业教育的内容和因素渗透到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中,四大知识包、工具包相互交融,联动教学,形成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实践课程相结合,必修课、选修课相统一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能系统学习创业理论、技能和方法,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创业知识有机结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基于社会实践型、创业计划竞赛型课程对创业意愿的影响最大,要以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政府、高校、企业三者联动,协同作用,共同构建并运行大学生“亲历”创业实践和“虚拟”创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平台,让学生真切感知创业、喜欢创业、投身创业。(2)依托开放教育,扩大创业教育受益面供大于求依然是未来中国就业格局的主要特征,“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劳动人口处于高峰期,人口将达到13.7亿,经济活动人口达到8.3亿,城镇需就业的劳动力年均2500万人,比“十一五”期间多100万人。面对着庞大的待就业人口,如何培养自主创业的创业者,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创业教育最终目的是培养大批社会急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创业教育最终应当是面向全社会的系统性的育人工程。目前,我国的创业教育主要在高校内展开,面向的仅仅是在校大学生群体,辐射度和受益面较窄。事实上,社会上存在着大量“难就业”、“想创业却无从入手”的人,他们往往没有机会接受创业教育。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体的开放式教育恰恰能担负起将创业教育辐射社会普通大众的使命,这类大学可结合自身的特色,依托开放教育平台,构建面向社会普通阶层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使社会公众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创业管理相关知识,形成创业意愿、提升创业能力,从而让更多的人有意愿、有能力投身创业浪潮,进而推动创业型经济的发展。
作者:张玲单位:福建广播电视大学
- 上一篇:社保制度经验浅析
- 下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方式略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