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探讨

时间:2022-01-02 03:26:39

导语:高校创业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创业教育队伍建设的途径探讨

一、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

(一)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清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创业者还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这一问题关涉到创业教育的全局。当前,我国高等学校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普遍开展创业教育。这对于加强高校内涵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创业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什么呢?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创业带动就业”。2007年8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标志着我国将鼓励创业纳入到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整体框架中,创业活动在政策层面被赋予了“带动就业”的新使命。201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指出创业教育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2]。侧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理念。但是,当前很多高校创业教育的自我定位仍深陷就业的辅助地位无法自拔。例如,当前很多高校,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一部分,既无专门的师资,也无专门的管理和引导。赋予创业教育准确的目标定位和身份归属是激发创业教育师资动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搞好创业教育的基础。

(二)对创业教育开展的紧迫性认识不足

将就业教育纳入了教学计划,而对创业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开开讲座、搞搞活动、可有可无的认知上,或者简单的纳入就业指导的范畴。有相当部分专业教师没有明确的创业教育认识,认为创业教育就是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的事情,与专业教育相违背,搞创业教育是额外增加的工作量和负担。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呈现“两层皮”现象[4]。可以说,当前的高校中,具备紧迫创业教育意识并且能胜任这一工作的教师非常少。这与我国创业教育机构的不健全、师资队伍的不完善有很大的关系。

(三)现有创业师资先天不足,基础薄弱

创业教育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是集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能力的复杂学科,需要教师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讲授技巧和职业实践指导能力。这种特点决定了创业教育需要理论和实践都很过硬的师资。但是高校创业师资队伍却面临基础薄弱、先天不足的困境。目前的创业师资多是就业指导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兼职教学,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也少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因为创业教师多是兼职创业教学,本身有自己的院系归属,创业教学也只能是附属性的工作,是不能推卸的任务。创业知识欠缺、创业教育规律把握不够、应付了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现有创业师资自身面临的困境也有很多。例如,现有师资受传统教育观念和自身能力影响,习惯于灌输式教学,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兴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忽略学生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提高创业师资水平,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改变这种传统教学观念,变灌输式为互动式,让学生动起来。再如,很多学校把学校与企业的联络仅仅视为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的任务,没有把创业师资的培养放在校企合作的框架内考虑。创业师资本身就缺乏实战经验,又少有机会参与与企业的交流,创业实践教学难免空对空。学校应该探索灵活机动、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机制。

(四)缺乏有力的组织保障

创业教育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需要教师投入很大的精力去实践。但是,创业教育目前多没有自己的教研室归属,而是隶属于就业指导中心。此外,创业教育的开展缺乏像就业指导、两课教学一样强有力的制度认同和保障。创业教育对就业率提升的帮助非常有限,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不到激励,这样既不利于创业师资队伍的形成,更谈不上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

(五)创业教育效果评价不科学

创业教育课程包含理论和实践两部分。但是在对教师进行考核的时候,往往过于强调对教学时数、论文数量及科研经费等方面的量化考核,而对教学理念、教学效果、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产业化等方面的考核不太重视。创业教育课程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教师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教好教坏差不多”的消极心理,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缺乏积极性,创业教育满足于干完而不是干好,教学钻研动力不足。二是创业教育科研立项少,质量低。创业教师多为兼职,往往承担多门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管理工作,任务繁重,缺乏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训练和创业研究中去。

二、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组织保障

1.加强教研室基础建设

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组织和科研单位。成立专门的创业教育教研室有利于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探究合适的教学方法,有效推进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

2.实施校系一把手工程

与两课教育不同,当前的创业教育是在缺乏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教育模式下进行的,而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又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比如针对学生创办企业的个体行为,如何进行引导和扶持,就涉及到学校系部各方面资源配置和关系的协调。因此创业教育的实施应该首先建立一把手工程[4],校领导挂帅,系部一把手参与协调,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创业工作的行政领导,推动和保障创业教育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与协调。系部层面要有效发挥专业教师、辅导员的力量和积极性,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融合发展。通过不断理顺创业教育的工作关系,提高全校广泛参与创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创业教育的工作合力。

3.强调创业教育师资在创业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

重视教师在开展创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重视师资队伍的思想建设。要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选择,引导教师自觉参与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强调创业教育师资在创业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5],是推动学校创业教育顺利开展的生力军,引导教师确立创业教育的荣誉感和责任意识,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实践中来,普遍形成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教学意识,壮大、优化创业师资队伍。

(二)拓展高校创业师资的选聘和培养渠道

创业教育作为新的教育方式和手段,短时间内很难找到完全合适的教师来开展工作,这就需要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发展平台,强化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应本着边学习、边实践、边培养的原则,在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中,抓紧对专任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有意识的拓展师资队伍,打造专兼职多元师资结构,有计划的安排相互学习和外出专业培训,建立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通道,逐步提升创业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创业教育具有全面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需要充分调动各类师资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

1.建立专职教师为主导、兼职教师为主体的选聘渠道

高校应该着力打造以创业教育专职教师为主导、兼职教师为主体的模式[6],拓宽师资来源渠道。专职教师应该纳入学校创业教育专门机构统一管理,主要负责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及实践教学活动组织,并兼具一定行政职能。兼职教师主要由本土企业家、创业校友、政府人员及各系热心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等专门人员组成,负责对学生创业实践过程中的经营管理、政策咨询、行业技术等创业实操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尤其注重吸纳、培养系部热心创业教育的专业教师。

2.要建立创业教师专业成长的可持续培养渠

道,形成“自培+外培”长效机制创业教育涉及学科很广,包括市场营销、战略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等多学科知识,对教师的综合型要求颇高。因此创业教育团队的知识结构和学历结构非常重要。目前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主要由单一学科的年轻教师担任,缺少跨学科和综合型教师。加强教研室建设,建立学习型创业教育教研室,鼓励相互学习,跨学科进修深造,启发内在学习动力,符合创业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规律。推进创业教师专业化建设的另一途径是健全创业师资培养机制。创业教育师资应该从创业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参加相关的法律知识、财务知识、管理知识和营销知识的培训,或参与经验交流会、SYB、KAB等创业模拟实践训练等活动,激发教师潜能,进一步完善教师知识体系,让教师掌握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及其意义,掌握培养创业能力的方法。此外,以创业园为依托,打造创业师资指导的实践平台,增强创业师资的自培能力。加大校企之间的交流,鼓励创业教育师资到企业顶岗,增加其管理实践经验,力争外培内养一批创业型学者。

(三)完善高校创业教育考核机制,提升创业工作动力

赋予并强化创业教育的顶层定位,将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评估指标,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制定专门教学计划[2],不断强化教学系(部)、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动力。建立利益驱动机制,赋予相关师资必要的从业动力。为激发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有必要制定符合创业教育教师劳动投入的报酬标准、工作量计算标准,使创业教育教师在组织专题讲座、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开展创业咨询等工作时,教学工作量折算有章可循。此外,对开展创业教育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个人及团队还应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给予表扬、鼓励和肯定。

本文作者:张龙秀工作单位:泰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