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与在做中学研究
时间:2022-12-23 03:52:16
导语:创业教育与在做中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创业与就业,不同实践的价值取向
职业教育,即生计教育,通俗来讲,是一种如何保障衣食、生活、生存的教育,此乃教育要培养人之社会化的重要内容。高等学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改革以后,国家在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以外,同时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并逐渐认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创业教育政策与文件。可以说,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是国家为了满足不同社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两种不同价值取向与教育目标的教育实践。创业,即开创基业,是创业者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过程。而创业教育,是相对就业教育来说的,又称企业家教育或者自我雇佣式教育,是一种培养和提高人的生存能力的教育。[2]创业是一项具有创造力的实践活动,它以积极、主动地搭建个体的事业,在社会中历练自己,在社会中检验自己的成败,自己为自己创造职位构建事业的行为实践,与就业的特征严格区别开来。相比创业者,就业者对于从业的选择就带有明显的被动色彩。“就”有顺着、跟随的含义,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就业,是工作岗位的追逐者,未来的工作与职位是根据当时劳动力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所决定的。这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个人其实是处于被动、不利的位置,这并不是否认个体能力的主观能动性,而是每年大批劳动力涌入人才市场,需求远远大于供给所必须要面临的社会现实。此外,毕业生就业的被动性不仅仅体现在外部市场环境,更与我国的就业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历来教导人们要学会顺从听信权威,这种文化传承演变到今天,则影响了我们国人的性格即敦厚老实、不擅改变、循规蹈矩、缺乏创新。另外,历史上的官民关系都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文化有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固然安分守己却过分依赖单位、政府。人们崇尚哪里需要哪里去,却排斥独立行事、追求自我表现。而后者却是恰恰能激发人的创造力之所在。[3]在当今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对高校毕业生仅实施就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职业岗位的需求与趋于饱和、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之间的矛盾。发达国家率先在高校积极倡导创业教育,鼓励学生创业行为,德国更是把高校视为“创业者的熔炉”。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创业教育,在国家进一步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下发的一系列相关政策下,创业教育的全面实施变得更加迫在眉睫。
二、创业教育实施的场所与手段:社会与实践
(一)学校与社会:推行创业教育所不能分割的一体
杜威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提到:“教育的方法和课程正在发生的变化如同工商业方式的变化一样,乃是社会情况改变的产物,是适应在形式中的新社会的需要的一种努力。”[4]我们的人才培养,正如杜威所言教育需要变革一样,也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形势下修改教育方针、教学内容、培养目标等。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需要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高校毕业生不仅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更要有相应的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其中,创业能力已经被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之上,它是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第三本教育护照”。然而,也正像杜威所说的那样,现在的教育活动都是为“静听”做准备的。“静听”的态度是被动的、吸收的,是学生的心理依附教师的心理的一种过时的旧教育。我国学术界把这种教育称之为灌输式、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是一种脱离社会与实际生活的书呆子式教育。对于毕业生未来职业的引导与培养,无论是创业教育或是就业教育,我们都不能脱离开社会来空谈。更不是仅仅提供类似创业原理或是职业规划的课程就能实现得了的。学校与社会,就像杜威所言“:学校与商业生活之间应当是有机联系的,但它的意思不是说要儿童预备从事某种特定的商业,而是说儿童的生活与他周围的商业环境之间应当有自然的联系”。如何做到自然的联系,那就是教育应该为之努力的事业,即国家在实施创业教育政策的过程中如何把高校与社会、市场有机的协同起来,为大学生创业创新创造的有力环境。创业教育,笼统地说,是通过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的教育,使学生具备从事创业实践活动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心理品质。具体地说,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自己整合身边所拥有的资源和擅长的技能投入到市场中去检验成败的一种实践活动。当今社会,大学之道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更要为学生将来进入社会进行生存打下成人之道。如何洞察市场的经济走势、如何发现市场的创业商机、怎样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企业等,这一系列内容都是需要政府、高校结合当前社会现状进行规划的具体创业教育内容。同时,创业教育的实施需要多方主体的协作才能得以实现,在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的创业教育实施模式下,社会上的其他组织也应给予大力支持与鼓励,例如各种慈善事业机构、企事业单位、党委团委,都可以为创业教育的实施与推广做宣传、策划。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对于创业教育来说应该是基本的行动指南。创业教育固然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创业知识与创业技能,然而就像陶行知所言,“我们对一群毫无机器工厂劳动经验的青年演讲八小时工作的道理,无异耳边风。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实在接不上去”。[5]拿就业教育来讲,大学生实习是为了进入社会做职前准备。而创业教育,则是为了个体迎接整个社会的检验而进行的勇敢尝试。声名遐迩的”雅虎“公司及其创业者杨致远,影响世界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还有我国著名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的创始者俞敏洪,他们都是那个年代大学生创业并成功的楷模。光鲜艳丽的背后我们仿佛很难注意到在创业初期,创业者们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艰难地开拓市场、在成功与失败之间总结经验教训,甚至是在企业发展遇到瓶颈时委曲求全。这一切经验与教训是我们在象牙塔里学不来的,创业教育的最后落脚点就是把重心放在实践上,只有让学生们真正走入社会、进入市场中,才能用理论结合实践来考量与检验自己的创业想法与活动。创业在今天已不仅仅是自我雇佣的代名词,它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观念中。对于创业教育,政府和高校应该给予关注。当今我国的创业教育发展水平还不高,与社会、市场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尤其是实践活动不到位,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创业教育只有让大学生真正付诸实践,经受社会与市场的检验,才能称之为发展成熟的创业教育。
本文作者:周淑怡工作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 上一篇:学校创业教育的意义及措施
- 下一篇: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