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的应用

时间:2022-07-14 10:22:22

导语:绩效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的应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绩效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的应用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各项政策的推进都需要落实到班级管理工作之中。由于生源等方面的原因,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呈现出不一样的特点,也呈现出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的管理问题。为了解决这类问题,不少学者进行了探讨,将绩效管理方法引入班级管理之中,但是在适用绩效管理方法的同时,还存在着理论探讨不够深入,实践适用流于表面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两类问题,文章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索,一是从理论层面分析绩效管理思想和班级管理工作结合的可能性;二是从实践层面探讨绩效管理思想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以期改善班级管理的效率,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绩效管理;高职院校;班级管理

1问题的提出

高等职业教育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特别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实施之后,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变得非常明朗,百万扩招,1+X证书试点,双高计划实施,都对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级是高校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都需要落实到具体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级管理工作的成功与否关乎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探讨班级管理问题关系重大,意义深远。高职院校的班级管理又和普通高等院校的班级管理呈现出不一样的情况,其一,因为招生的原因,有中职和社会考生,这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年龄跨度更大,再者因为考生来源的不同,也让学生在形成班级愿景上更为困难;其二,由于文化知识水平的差异,高职院校学生对各类规章制度的认同也明显弱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特别在学校实行了扩招以后,高职学校的学生群体来源变得更加广泛,这使得原本复杂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变得更富于挑战。所以不少研究者也提出了高职院校管理中存在的难题,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缺乏明确的团体目标,存在自我中心和个人主义的现象,更加注重个人价值和目标的实现;第二,制度设计不够完善。如何在惩罚制度和激励制度之间形成一个平衡,在传统的学生手册中,以惩罚性的管理制度较多,激励性管制制度不够,会给学生营造一种被管理的现象,不符合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要求。在解决班级管理的难题上,理论研究者和实践管理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管理方法就是将绩效管理的思想引入了班级管理之中。例如黄琴琴将绩效管理中KPI考核制度引入班级管理,建立班级绩效评价体系,从而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陈爽把绩效管理的思想引入班级的考评之中,运用项目质量管理理论,使得学生个人的发展的目标能和班级的发展目标一致,促进班级和学生个人共同发。肖云将记分卡运用到了班级管理的实践之中,运用实证的方法,将记分卡方法运用到五年制的技工学校在校班,并对管理内容和管理经验进行了总结。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几个问题。其一,理论探讨不够深入,绩效管理的有关方法是否可以引用到班级管理过程之中,大部分学者都是一笔带过,没有从理论的视角探讨双方结合的可能性。其二,实践适用流于表面,对绩效管理方法的引用陷于皮毛,大部分的引入停留着考评打分的层次,对绩效管理的方法适用的不够。本文研究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从理论层面探讨绩效管理方法和班级管理结合的合理性,二是从实践层面分析如何将绩效管理的有关思想引入班级管理过程之中,使班级建设更加系统有条理,同时减轻班主任的管理负担,促进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在技能增长的同时,也能够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

2绩效管理思想和班级管理结合的理论合理性

管理的思想是否可以运用到班级过程之中,已经有研究者进行了探讨,持反对意见的研究者将这称之为班级的管理主义倾向。这种倾向的主要特征有,将班级管理绝对化,忽视班级的育人功能;工具主义倾向明显,大量引入冰冷的管理工具;强调自上而下的控制,重管理轻指导;制度至上,忽略了班级该有的人文关怀。从论据中可以看到,这些研究者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学生能被当作一个受尊重的独立个体看待,而不是被当成显示管理成效的工具。其实管理科学有着丰富的体系,领域内自然有着教育活动可以吸收的内容,也存在教育领域不能吸收的内容,不能因噎废食;再者管理和育人本身就不是对立的概念,合理有序的管理恰恰是人才培养的最大支撑。那么,管理科学中的绩效管理思想是否可以运用到班级管理过程中呢?绩效管理的思想大部分运用于企业的实践之中,因为企业为了盈利要追求更高的管理效率,在20世纪的八十年代,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共管理部门也开始采用绩效管理的思想,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作为政府资助的高职院校也积极地参与到这个运动之中,事实证明,绩效管理的思想对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有着积极影响。在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之中,比较排斥绩效管理思想,因为可能会造成功利性思维和不公平的现象。在传统的理念下,大学应该是象牙塔,以效益为主的绩效管理思想与教育的理念是相悖的,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是学校更应该考虑的问题,也就是要做到雨露均沾。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有它的好处,在伦理道德层面也更容易获得人们的青睐。但是在国家和社会迫切对高等职业教育寻求质量的契机下,引入可以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绩效管理模式有其合理性。

2.1学校即社会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的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教育应该给学生提供一种社会生活的环境,把社会中的一些重要的要素引入学校之中。在现实的语境之下,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不少用人单位出现的用工荒呈现了强烈的反差,这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失衡的原因不在数量方面,而是在结构层面,简单说来,高校人才培养的输出规格和用人单位的输入规格出现了偏差。这个偏差可能是技术技能层面,也可能存在于思想行为层面。最理想的状态在于学生从学校毕业之后可以无缝对接到企业,但是现实总是残酷的,不少企业反映招聘的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岗前培训,其中重要的培训内容就是企业的文化和管理模式。如果在校期间能够用比较接近企业的管理模式和文化来进行管理,是否可以减少这种偏差的出现,这个非常值得一试。

2.2效益和质量是当前高职院校的主流

为了实现教育公平,国家实施了大规模的扩招,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经过了20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也成为了世界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最高的国家,这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体现了国家在教育扶贫上的信心。但是从客观上来说扩招也造成了教育质量的下滑。众所周知,国家的指导思想是质量型扩招,要保障质量,必须在班级管理上下功夫,将绩效管理的思想引入班级管理之中非常必要。绩效管理思想中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优胜劣汰,虽然在学校中不可能实现,但是可以依据这个理念进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如果实行平均主义,人人都可分一杯羹,便会出现优等生不太优,差等生也不太好的现象,而现实的情况是,学校的声誉可能是由那一小部分优等生赢得,根据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教育资源需要一定量的集中,在保障基本公平的前提下,最优的实现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2.3工学结合的一次重要尝试

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早已在高职院校推行已久,前期推行的重心在于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典型的做法就有“订单班”和“顶岗实习”,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适应转变能力。这种能力不仅体现在技术技能的适应转变上,还体现在认知和思想的适应转变。当前将绩效管理思想融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就是工学结合一次新的尝试。以前的结合主要关注了学生的技能提升,强调让学生学校的所学融入具体的工作之中,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当然这无可厚非,只是学生初入社会不仅仅在技术技能层面需要适应,还要对企业的管理文化适应。企业的管理文化本身就带着绩效管理的思想,强调对员工的业绩考核。所以如果能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适应这种管理文化,肯定可以降低学生进入社会之后不适应的状态,实现学生从学校环境到社会工作环境的完美着陆。

3绩效管理思想在班级工作中的应用

根据著名管理学家威廉姆斯的定义,绩效管理的系统可以分为4个。首先是制定目标和计划,即要让员工知道要完成的绩效目标和评价绩效的标准;第二,持续的沟通,员工接受绩效目标和计划需要不断的磨合,所以需要给员工进行反馈,并对违反目标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帮助员工能够顺利完成绩效目标;第三考察和评估,这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过程,需要定期对员工某一阶段的任务进行考核,务求客观真实,能使员工满意。最后发展和奖励,绩效最原本的想法就是能者多劳,多劳多得,避免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低效局面,要营造这种氛围,那么必须要进行定期的发展和奖励,对完成绩效目标的员工给予培训、晋升或者是相应的物资奖励。同样在学生管理中,在利用绩效管理思想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观念,制定符合班级发展的目标和绩效管理系统。如果单纯地将绩效定位于管理评价,会给学生增加更多的管理压力,用通俗的话来说,给学生头上多悬了几把剑,但是目的应该是在学生的眼前设立努力可以获得的“胡萝卜”,因为绩效管理目的是提高组织的绩效,用激励性的手段使得学生目标和班级目标一致。在思考绩效考核标准的时候,操行分和行为分是非常常见的学校和班级的管理手段,这种管理模式有它的合理性,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合理性在于以分数来评定表现操作简单,且容易让学生理解。管理手段目的都是来提高管理效率,所以复杂的操作标准不符合班级管理的要求。当然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学校操行分更多适用在校纪校规上,比如寝室管理、课堂管理等等。这更多的是一种惩罚性的措施,比如说扣分到了什么程度需要给予什么处分和处罚,也有部分学校将操行分纳入学分管理体系之中,将操行分的重要性和专业性课程比肩,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尝试,但是这违背了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制度本身不是为了打击和惩罚,而是为了激励和成长。所以将绩效考核标准注入班级管理过程中,也是引用操行分的管理方法,但是在适用的过程中以积极性的激励手段为主,消极性的惩罚手段为辅。首先,将操行分纳入学校学生各项评优评先之中。在分析以往操行分时,总会发现学生对这个分数不会太感冒,无非就是变化了的校纪校规,无法和学生形成共鸣。为了让这种管理制度更好地融入班级管理之中,必须要让学生知道考核结果会对学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其次,合理适用扣分机制,塑造学生良好行为和习惯。养成教育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难点。传统的方法往往是以老师的说教为主,这种方法虽然是一种主流的管理方法,但是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比较有限。学生从小听到大,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所以从制度层面让学生明白行为习惯的不良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在扣分机制的使用上,可以根据班级管理的目标设立相对细化标准。高校的学生手册在校纪校规方面大多都是一些严重的违纪行为,这已经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后果,那么自然要给学生相应的处分;但是养成教育的目的是能预防严重的违纪行为的发生。比如为寝室的卫生、教室带食物和穿拖鞋等属于不符合大学生良好形象的行为,但是没到违纪的层面,无法适用学生手册,但是可以适用到班级的操行分管理制度上。最后,设立导向型的加分项目。正如前文所说,绩效管理方法设立的初衷不是为了增加负担和惩罚学生,而是为了减轻班主任工作压力,并给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导向。同样班级是否优秀,遵守纪律只是基本的标准,关键在于班级是否有一个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班级风貌。所以能否设立一个符合管理预期的加分项目非常重要。在班级管理过程的一个大难题就是学生能遵守基本的校纪校规,但是积极性不高,对各种活动漠不关心。所以在设立加分项目的时候,应该以提高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和比赛的积极性为目的。设置的加分项目可以多元化,比如担任职务、组织和参加各种活动,参加专业性的比赛等等。其中加分还可以设立不同的层次,比如参与就可以加分,参与获奖可以加更多的分。

参考文献:

[1]黄琴琴,眭国荣,刘海存,朱永华.基于关键绩效指标法(KPI)评价班级绩效的创新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09):99-100.

[2]陈爽.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班级绩效管理项目全过程管理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4.

[3]肖云,陈湛军.技工类院校班级管理创新模式实践——ScoreCard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中国职协201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学校一等奖)[C].: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秘书处,2016:9.

作者:黄为 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