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班级管理小团体分析

时间:2022-04-07 10:30:03

导语:高校班级管理小团体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校班级管理小团体分析

摘要:运用小团体理论,从团体密度、团体关系及中心性对某高校W班级的班级凝聚力、班级效率及班干部建设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在高校班级建设中要高度关注宿舍小团体与班级整体之间的关系;高校班级更适合建立小组化分群管理模式;高校班级管理中要关注边缘个人,也要关注边缘群体。

关键词:社会网络;小团体;高校班级建设

所为小团体,就是相对于其他人,团体中有一群人关系更加紧密,形成了一个凝聚子群[1]。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团体中小团体的存在不可避免。在高校中,班级一般以专业为原则组成,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受性格、地域、宿舍、社团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高校班级组织中不可避免的会形成小团体。小团体的形成并不一定意味着班级凝聚力或管理效率的下降,也不意味着班级凝聚力与管理效率的上升,小团体的特征及小团体间不同的关系,影响着整体班级建设。为此,从小团体着眼,可为高校班级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1小团体理论与班级建设

作为一个团体,班级管理同样具备团队管理的一些特征,例如希望班级具有凝聚力、班级管理效率高,班级同学之间具有良好的协作能力。而班级中小团体的团体密度、相互关系及团体内个人所处的位置结构,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班级整体运行,也影响着班级内部个人的行为选择。1.1密度、E-Iindex与班级凝聚力。一个团体内部成员之间可能有着很紧密的关系,也可能是疏离的关系。密度就是用来衡量团体紧密性的一种重要特征变量,一般来说,密度高的团体,联系多,信息流通畅达,行动效率高[1]。但是如果一个团体中小团体密度高于整体团体密度,特别是小团体密度过高而整体团体密度过低时,就意味着团体中有一小群人形成了非常严重的结盟现象,有可能为了小团体的利益会危及整体利益。所以人们一般把小团体密度与整体团体密度的比值,即E-Iindex作为其企业管理一项重要的危机衡量标准[1]。E-Iindex值介于-1到+1之间,越接近-1,说明小团体结盟越严重,反之,越接近+1说明小团体结盟不严重。E-Iindex的计算公式如下: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同样可以用密度与E-Iindex来测量班级的凝聚力,如果一个班级整体密度高且E-Iindex的值接近+1,说明这个班级的凝聚力高,班级同学之间相互联系较多。相反,如果班级整体密度低且E-Iindex值接近-1,则表示班级凝聚力低,且小团体现象严重,一小部分人形成了内聚力极高的私密群体,这对于整体班级建设是不利的。1.2小团体关系与班级管理效率。一个班级中可能出现一个小团体,也可能出现两个或者更多的小团体。出现两个或者更多小团体时,小团体之间的关系则会影响班级管理效率。总体来说,可分为两大类型,相互独立与相互关联。如果班级小团体之间相互独立,则在进行信息传达时,需要分别传达到不同的小团体并分别做好解释工作,影响班级整体效率;如果小团体之间相互关联,则信息可以在团体间进行传递,提升班级管理效率。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小团体之间具体关系复杂多样,需要研究者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1.3中心性与班级干部队伍建设。无论是身在大团体还是身在小团体中,对于个人来讲,每个人在团体中都有自己的结构位置,所处的位置不同,重要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中心性是衡量个人结构位置的重要变量,被认为是权利的量化研究指标[2]。中心性分为三种,程度中心性、亲近中心性与中介性,其中,我们一般用程度中心性来衡量团体中的中心人物[1]。一般来讲,程度中心性越高的人,其与团体中其他成员形成的关系数量越多,对团体成员的影响力更大。在高校班级管理中,我们可以通过计算班级个人的程度中心性来衡量一个人在班级中的地位,从而选择程度中心性较高的人作为班干候选人。当然我们也要衡量班级的群体中心性,如果班级群体中心性过高,说明这个班级过度依赖一个人,容易形成一言堂,在班干管理中也要注意避免。中介性一般指的是一个人作为媒介的能力,即在团体成员沟通的过程中,必须要通过某人作为中介才可以进行,越多的人联络时都需要通过某人,其中介性也就越高[1]。如果一个人处于两个或多个小团体沟通的中介位置,那么这个点就俗称为桥。桥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两个团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班级在选取班干时,也可适当考虑中介性高的人,但当班级群体中介性极高时,意味着信息可能被极个别人控制,在班干管理中要避免。

2小团体理论在班级建设中的实证研究

小团体理论研究对象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网络。而“整体社会网络的剖析,唯有透过个案进行深入调查才可以[1]”。在分析高校班级建设问题时,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抽取一个整体的班级进行调查,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研究班级小团体密度、小团体关系及班级中心性、中间人,了解班级管理现状,寻求提升班级管理的有效途径。2.1资料搜集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选择了一所本科院校国际商务专业班级学生。该班级是大二班级,组班已满一年,班级网络架构已经形成,班级成员之间关系基本确立,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班级行为准则。该班共有34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2人;该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班级凝聚力差,班级内部成员缺乏班级荣誉感,同学们参与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差,班干部工作困难,甚至有些班干提出辞职。2.2研究方法。依据奎科哈特的观点,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时,个人在组织的场域中大概包含四个维度的社会网络图,分别是情感网、咨询网、情报网以及信任网[3]。根据研究目的,在测量高校班级网络图时,我们主要侧重构建情感网维度的关系问题,具体设计的问题是“你和班级中哪些同学关系特别好,经常一起吃饭、学习、分享信息”。2.3数据结果分析。将数据录入后,运用UCINET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具体班级网络结构图如下,其中数字1-12均为女性,13-34均为男性,其中5、16、4、9、10为主要班干。2.3.1班级凝聚力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以弱连带进行班级成分分析,班级同学分为两大类,处于中间的四位同学独自成一派,较少与班级中其他同学联系。班级中其他同学关系呈现出一种半环形结构,属于比较分散的类型,从图中看,整个班级密度不高,通过计算,班级密度仅为0.087,说明班级整体凝聚力较差。再具体细分,对数据进行社会圈分析,最终班级被分为6个小团体,其中23与34号不属于任何小团体,用序号为小团体标号,具体见下图:需要说明的是,在进行小团体划分时,由于23、34两个成员不属于任何一个小团体,但E-I指数分析需要把每个班级成员都写进去,所以在进行分析时,把23、34分为看做一个小团体进行了分析,其实是独立的个人。由E-Iindex值可以看出,班级中6个小团体对内联系交流均大于其对外联系交流,6个小团体E-Iindex值均为负值,这说明班级内部派系严重,小团体内聚力很高,成员之间更倾向于小团体内部交流,在一定情况下,只要有利益矛盾冲突,小团体之间容易形成内斗,影响班级凝聚力的形成。2.3.2班级管理效率分析。小团体之间的关系影响着班级管理效率,具体小团体之间的沟通关系见下图:从图-6可以看出,大部分小团体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包括单独个体也与其他小团体之间有联系,其中团体1与团体2、3、4之间均有相对较强的联系,但与团体5、6没有联系,与独立于团体外的个人也没有任何联系。其他团体也有自己相应联系的团体,数值越大,说明团体联系越多,数值越少,说明团体联系越少。值得注意的是,团体6与其他任何团体没有任何联系,团体内密度为1,高度内聚,说明其严重脱离整体,影响班级整体管理效率的提升。2.3.3班干部队伍建设分析。对班级中心性与中介性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图5为中心性,图6为中介性):数据中,标号5、16、4、9、10均为班干,和班级其他成员比较,其中5中心性与中介性均较高,适合担任班干。编号16对外中心性大,中介性不是很强,可以留用考察。编号4对外中心性低,对内中心性高,且其中介性较低,说明其在小团体内部具有较大影响力,但对班级整体影响力较小,不适合担任主要班干。编号9、10中心性与中介性均较低,说明其对班级影响力较低,不适应继续担任班干。其中编号7、3、31具有较强的对外中心性与较高的中介性,可以考虑作为班干培养。另外,班级整体中心性为6.612%,中介性中介值为15.44%,都不高,说明在权力分配与信息流通方面,班级都没有形成极高的依赖某人的局面。

3结论与建议

从以上班级各方面的分析数据来看,班级相关指数与班级现状基本吻合,班干积极性不高,集体荣誉感差,班级管理效率低下,在全年级班级考核中排名处于末尾。对此,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注意以下几个问题:3.1正确处理好宿舍小团体与班级整体之间的关系。根据图-2所划分的班级社群图,可以看出小团体的建立90%与宿舍有关,小团体之间男女界限明确,极少有男女均属于一个小团体之内的。同时各小团体成员之间,绝大部分属于同一宿舍成员,宿舍成员之间形成了凝聚力极高的内部小团体,对班级整体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对此,在处理宿舍小团体与班级团体关系问题时,需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强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成立多样的跨宿舍形式的各类兴趣小组与互助小组,另一方面还需加强宿舍与宿舍间关系的建立,定期开展宿舍间的各类联谊活动,从而有效避免班级中E-Iindex指针负值多,对班级凝聚力形成阻碍,也可避免派系间相互独立,难以沟通,造成班级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3.2形成合理的高校班级小组化分群管理。高校班级的有效管理离不开高效的班干部队伍,目前,高校班级干部的确立以横向工作内容为模块进行划分,比如学委负责整个班级学习,体委负责整个班级体育活动,团支书负责整个班级团方面的建设等,在此基础上,设立班长、副班长总体协调管理。但高校班级与中小学班级组织有所不同,高校学生更加自主且业余生活更加丰富,相对于中小学,高校班级组织作用相对弱化,高校班级成员难免因各种原因容易形成小团体,我们可以合理利用小团体作用,让高校班级组织在原有班干建制的基础上实施小组化的分群管理,这样既能发挥小团体作用,也有利于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小组化分群管理的社会网结构如下:图-9小组化分群管理网络图根据社会网理论,这样建立起来的社会网络结构聚类度更高,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运行效率更强,同时也可有效避免权利过度集中,个别人垄断整体利益情况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时,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小组化班级社会网,小组内部成员之间连接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小组内部核心人员也需要根据小组中心性计算确定。在进行班级小组化分群管理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发挥小团体内核心人员作用。一般小组长的选定会选择组内中心性、中介性高,在组内的影响力大的成员,能够起到很好的带头组织作用;(2)班级主要负责人,即班主任、班长要与各小组负责人之间建立较好的联系,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有效下达与实施;(3)要重视联结小团体间的桥,即小团体之间的中介人,他可以在两个团体互动及及沟通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小团体之间相互连接关系的加强,避免孤立小团体的出现。3.3关注边缘个人与边缘群体。虽然团体中会包含小团体甚至是很多小团体,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团体所有成员都有自己归属的小团体,有时在网络图中会出现孤立点。比如本文实证分析中,根据图-2的社群图可以看出,34与23不属于任何小团体,但两者情况又有所不同,23具有极强的中介作用,所以其在班级中并不属于严重脱离同学,喜欢独来独往的个体。34则不同,其中心性、中介性均较低,且被孤立在小团体之外,在班级网络中,属于边缘人,说明其平时极少与同学互动,班级融入感差,需要特别关注。除了边缘个人,我们也应关注边缘群体,本文实证分析中,团体6内聚力极高,但团体内成员在整个个班级中中心性、中介性均较低,且与其他团体没有任何的中介联系。说明这个小团体完全独立于班级其他团体之外,是需要关注的边缘群体。

作者:赵翠 单位: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