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时间:2022-01-14 09:02:18
导语: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规则是保障社会良好秩序运行的前提,任何组织、集体都要有规则,没有规则以及没有遵守规则的意识很难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不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小小的家庭或集体都应有明确的法规来约束个人意志。人的规则意识一般在初等教育阶段基本养成,所以,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意义重大。一个好的班集体必有明确的班规和班级目标,否则这个班级就会一盘散沙,不会有任何作为。张大均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指出班级要有明确统一的规范,在班级内部和外部都要有各种严格的规章制度,这种规章制度是维护班级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那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呢?笔者结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制定民主科学的班级制度
1.过程民主。在班级制度的建立中,我们要始终坚信“规则的制定者,注定是规则的受益者”这一原则。因此,在班级管理制度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班级制度的建立中来。因为只有学生经过思考,本着规则受益的原则,把自己的思考的一些权利,形成“公权力”,即公共规则。因为学生是规则的制定者,学生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去遵守。从而,学生就会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2.内容科学。班级制度的制定必须有科学依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规律。内容可以参照《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定,还要有明确的奖惩办法。班规的内容做到了科学合理,简明易行,同时又全面可信,方可达到规范学生的言行,提升学生规则意识的目的。制定的班规既有法律依据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这样必会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同,班规也会得到很好的执行。
二、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监督
不遵守规则比没有规则更可怕。班级管理过程中,一定要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监督。也就是在规则意识还没有很好地形成之前,外在的约束是极其必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差班,班主任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班主任就是规则的践行者。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先做到。如要求不迟到、早退,班主任将成为以身作则的好榜样。班主任可能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在我带毕业班时要求全体同学提前一小时到班级上晚自习。起初,不论我是否有晚课,都每天提前一小时到班;没有人值日,也没有人愿意值日,我就亲自拿起拖把、扫把,一个人打扫教室卫生。我发明的用毛巾擦黑板,要求连擦三遍,直到黑板一尘不染,最后还要把毛巾叠成方形被很多班级效仿。慢慢地班级秩序会越来越稳定,继而班干部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班级管理逐渐走向自动化。各小组长、班委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事做。对个别问题生要做好跟踪帮扶,对常违纪违规的学生进行实时提醒、强化,头号问题生由班主任亲自监管,其他个别问题生班干部分管,做到预防为主。
三、完善评价制度,奖罚分明
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使其逐渐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对于学困生或问题学生,班级的很多规章制度和校纪校规似乎显得很苍白,几乎每位班主任都会遇到几个难缠的问题生,他们敢为天下先,每次都敢率先触犯班规。任何不遵守规则都是从第一次开始的,针对第一次迟到、第一次不按时交作业、第一次扰乱课堂等等的第一次。面对每一个第一次的违规违纪,班主任必须做到让违规违纪的同学清醒地认识到错误,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必须让每一位同学认识到班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任何人不得随意违反,违者必究,违者必罚。当然惩罚首先是让当事人认识到错误,并决心改正,之后加以为班级做些服务性的惩罚,如擦黑板,卫生监督员等。案例:2009年9月,我做九(1)班的班主任,全班46位同学都是从薄弱学校撤并过来的黎族学生,第一次摸底测试中我们班的物理平均分仅有2分。开学初,他们就给我的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没有人愿意做班干部,没有人劳动,上课也没人听得懂老师在讲什么。也正是这些,却给我的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无穷乐趣。第一次无故旷课,也不请假,不来上课的吉亚三同学家住距离学校10公里外的山区。当天放晚学,我借到两辆摩托车,由两位本地学生带路连夜从吉亚三家里请他回校上课。回来以后,我以吉亚三同学无故旷课、被我无情地从家里请回来为背景,在班级里进行了一番教育。让每一位学生清楚地明白任何人都不能无故旷课,有故也不能随意请假。还有第一次听说晚上有人去网吧上网,夜不归宿。我夜里十一点多带着几个住校男生从网吧里带回来了罗少卿。次日,继续进行告诫教育,当然效果很好,之后,很少有人夜不归宿。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是德育的重要目标,唯有个体间严格遵守各项规则,个体在互动交往中才会有自由、平等、和谐的关系。班级管理中只有注重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方可打造出纪律严明、目标一致的优秀班集体。
作者:孙秀伟 单位:海南乐东思源实验学校
- 上一篇:中职学校实施班级管理的认识
- 下一篇:房屋权属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