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
时间:2022-10-22 11:29:50
导语:班级管理中任课教师的积极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做好班主任教师的义务助手
任课教师应先明确认识到班主任在全班的影响力。班主任工作做得好,班级向心力强,班风正,学风浓,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使任课教师教学工作轻松自如、游刃有余。但班主任工作要想做得好,更需要各科任课教师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促成良性循环,使每位教师的工作都既轻松,又高效。试想,如果班主任教师在学生面前对某位任课教师施加负面影响,可以肯定,这位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必将陷入困境。明确了班主任影响力的重要性,任课教师就要积极地配合班主任教师做好班务工作,充当好班主任教师的义务助手,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教师团队。
二、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使学生感到教师在时刻关爱着他们
学生除了学习,还有各类文体活动。这时候,任课教师要经常性地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积极参与活动的组织和策划,表现出对活动的热切关心,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让学生感到任课教师是他们中的一员,感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关注、关爱,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必将有助于任课教师自身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对学生的教育培养。
三、以第一人称称呼班级和学生
在实际生活当中,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有些任课教师常对学生说“你们班……”“你们班的学生……”之类的话。我感到,这些话语一方面使学生感到任课教师和他们之间有较远的心理距离,另一方面会使学生感到任课教师是一个旁观者,并没有融入到学生当中。尤其是任课教师用这种用语批评教导学生时,最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相反,如果用“我们班……”“我们班的某某同学”这样的话语会使学生产生亲近感,即使是对他们的批评,他们也会乐于接受,并真正认识自身的错误而不至于产生逆反,最后会心悦诚服地改正自身的错误。由此可见,任课教师应尽量使用第一人称,努力少用第二人称。我们发现,没有一个学生说“你老师”这样的话,不论是喜欢还是不喜欢你,他们的用语都是“我们老师”或“我们的英语/数学老师”等等。学生有这样亲切友好的语言,我们的语言有什么理由“生硬”不堪呢?第一人称使我们的工作舒畅、顺心,有助于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并且也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的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四、和学生共同分享班级成果
虽然我们不是班主任教师,但对学生说“祝贺我们班运动会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学生一定会感到异常的高兴、兴奋,感到我们和班主任教师一样,在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如果我们以冷漠的态度、毫不在乎他们的成功,“不就是个第一么,有什么了不起”,可以肯定,他们也不会在乎我们。我们的工作如何开展呢?我们的心情还舒畅吗?和学生共同分享班级成果,这不仅使我们的工作顺利开展,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一个愉快的心情、健康的心境。何乐而不为呢?
五、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为学生排忧解难
上课过程中,某个学生心不在焉,愁眉苦脸,心事重重。暗示不起作用,这时用点名或者直接批评是否管用呢?如果我们在课后谈心中了解到学生家中出了事情,那么,在当时的情况下,点名乃至批评并不能使学生听进去你的课。这是客观事实,换了任何人都一样。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帮助学生缓解精神压力,告诉他“没什么大不了的”。为学生排忧解难,我们会感受到,学生的心头,定会是一片辽阔的天空,一片晴朗的天空。事后,他或许会对老师说:“真的,老师,没什么大不了的!”为学生排忧解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从中学习、积累人生的经验,也为班主任教师和自己减轻了一份工作负担,其意义不在小,任课教师绝不能小看。
六、选择适宜的时机和方式批评教育学生
假如,学生早晨上学迟到,家中受了父母的责骂;学校受到教师的批评,试想这一天他会是什么样的心情?某学生上课当中小动作不断,我们忍无可忍,大发脾气,课堂会是怎样的情景?于是,我告诫自己,必须以适当的时机和方式批评教育学生,才会有好的效果,否则,徒劳无功。如果学生有正当理由,定会满腹委屈,不仅不接受教师的批评,相反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样的批评教育适得其反,与其批评教育,不如不批评的好。所以,任课教师一定要注意批评教育学生时机的把握和方式的选择,怒不可遏时想到耐心询问一下,可能使我们的批评不至于主观武断;公开的批评私下里教育,早晨的错误下午批评,或许会使其既感激教师,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发怒的方式幽默解决,也许因其难为情而改正错误。任课教师批评教育学生要做到不放大学生的错误,不把学生的小错误漫无边际地联系到危言耸听的程度,并且做到不与学生在小问题上纠缠。任课教师切忌凡事不分芝麻西瓜都往班主任教师那里“集中”的做法,否则,释放出的信息让学生怀疑教师的能力,导致教师自损人格魅力。加之班主任教师已经很辛苦,为其排忧解难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分内职责。
作者:崔红梅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青西中学
- 上一篇:小学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下一篇: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