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念下的班级管理论文

时间:2022-02-02 09:36:46

导语:管理理念下的班级管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管理理念下的班级管理论文

一、实施“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价值

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在管理工作中要创新思路,积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与个人全面发展。在此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价值选择,较为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努力实现每个学生的充分、自主以及健康发展的培养目标,其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人的主体意识“学生为本”管理理念的突出特征是十分重视学生的中心地位,这对于革除高校管理中存在的只重视施教者、忽视学生主体性作用这一弊端具有极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学生为本”理念指导下的班级管理认为,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应采用多种措施、创设有利环境,让学生较好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参加到班级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学生与学校、教师三者之间在教学活动中是处在平等的地位,这样就能够在管理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较好地实现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目标。

(二)有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班级管理的“管”是为了“不管”,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与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这是现代班级的教育与管理的新思维、新理念。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多次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相关教育理论认为,在班级管理实施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要充分认识到不仅是“管”,更多的应该是“理”,最终实现一个“导”字,从管理走向指导是质的飞跃,其极其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高校管理中“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是社会管理创新理念在高校管理领域的具体实践,其最基本的理念就是突出学生发展的主体地位,把班级管理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积极树立学生是主学习体的管理理念,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最大化地实现每一个学生的最大程度的自我发展。在多种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创新能力是重点所在,要积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努力创造有利条件、积极构建各种发展平台来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机遇与保障,以此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够相应地得以较大的提升。

二、“学生为本”理念下学校班级管理的机制构建

班级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提升能力的主要路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树立“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构建高校班级管理的长效机制有助于指导班级各项管理行为,能较好地体现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的基本目标,可促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一)“学生为本”的“服务型”班级管理组织建设“学生为本”理念下班级组织构建的基本理念是促进班集体内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充分、全面地发展,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因此,“学生为本”理念下积极树立服务型的班级管理组织。服务型的班级管理组织具有其独特的管理优势,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班级内的每位学生都有担任某些职务的义务、权利与机会,把班级管理的主动权全面地还给学生,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在这一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对自身及别人会深刻的体验与认识,可以学会帮助别人,独立思考,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其次,班级全体学生的充分发展是班级组织结构设计的中心,其具有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以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在学校班级组织机制构建的诸多路径中,“班干轮换制”能够较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采取自我推荐、民主测评以及集中讨论等相结合的手段,以极富有竞争性特点的选拔方式来选取班干部,也可以定期或定阶段对班干部“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进行考核,评选出服务意识强、工作能力突出的较为优秀的班干部,以此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与服务意识。

(二)“学生为本”的班级制度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对于培养学生的秩序观念与规则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班级制度的制定、内容设计及制度的执行方面都要体现“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班级制度的制定要体现“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班级制度的制定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要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在这种理念指导下制定的班级制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与认可,也会较为容易被自觉遵守,其对于培养良好的班风、校风可以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其次,班级制度的内容要体现“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班级制度的内容要极富有人文情怀,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惩戒的条文,尽量扩大内容的覆盖面,不要过于绝对化。再次,班级制度的执行方式要体现“学生为本”。班级制度规范的对象是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在学生违反规定的情况下,执行规定的过程中,应该多些理解,多给学生几次机会,让其在错误中不断成长。这样就可以实现班级管理的良好目标,让每位学生在和谐的班级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素养,营造班级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三)“学生为本”的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具备较强的育人功能,是教育的重要载体。著名学者马尔库塞认为:“观念和文化的东西不能改变世界,但可以改变人,而人是可以改变世界的。”因此,班级管理应该致力于班级文化的构建,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较多地体现学生的内在价值追求、理想理念,以此积淀深厚的班级文化底蕴,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在制度层面上创新思路,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努力构建学生自我管理的规范体系。班级文化在制度层面上一般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指学习常规、个人行为规范以及各种其他的相关奖惩制度等。班级管理者在制定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文化的过程中要积极体现“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与人格,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管理、学生参与的管理目标。对此,在班级规章制度的规划、决策等一系列过程中要努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的个人意志与愿望能够在其中得以较好的体现。

(四)“学生为本”评价机制的建立“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与价值的认同,在建立学生评价机制的过程中让每个被评学生成为自身评价活动的主体与自主参与者。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评与被评双方能够真正建立起平等关系这一目标。在构建学生评价机制中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评价的内容方面应力求多元化,要高度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评价的方式要尽量多样化,可以采用观察、访谈、自我报告,“成长记录袋”等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再次,评价的主体要确立学生的参与权,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的价值功能。在实施学校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积极树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理念、努力构建人本化班级管理的长效机制意义深远而重大,是培养适应现代化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内在动力,也是新时期班级管理的基本发展方向,更是班级管理必须依靠学生这一管理理念的理性回归,其在学校班级管理实践中定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张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