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班级管理模式应用3篇

时间:2022-06-09 10:26:15

导语:职校班级管理模式应用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职校班级管理模式应用3篇

第一篇

一、8S管理理论介绍

8S管理方法是由于日本企业的5S管理方法扩展而来的,具体为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八个项目,简称为8S。1S整理是区分要用和不要用的,不要用的清除掉,目的是把“空间”腾出来使用;2S整顿的是要用的东西定位、定量摆放整齐,明确标示,不要浪费时间找东西;3S清扫是清除工作场所内的脏污,并防止污染的发生,保持场所干净、明亮;4S清洁是保持环境美观的状态,清洁是整理、整顿、清扫之后维护工作;5S养成好习惯、好风度、遵守规定,目的是培养良好习惯、营造团队精神,增强核心竞争力;6S安全为消除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防患于未然;7S节约为减少企业的人力、空间、时间、库存等因素,养成降低成本习惯;8S学习是深入学习各项专业技术知识,从实践和书本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目的。8S管理法目前在企业管理中运用最成功,它的目的是使企业在现场管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素养,消除安全隐患、节约成本和时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存在问题

1.现场管理问题。现场管理工作主要是指教室和宿舍的卫生、物品摆放布置方面工作。干净、美观、整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能够愉悦心情,促进学习的兴趣。然而,职业学校在这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在日常的卫生打扫中,多数学生留于表面,打扫了以后很快就出现了垃圾,而且很少有人主动捡起来,这些反映卫生工作存在问题。物品摆放工作主要体现没有定位和定量,教室和宿舍物品到底放哪里以及放多少,学生没有这种意识,不仅影响心情又浪费时间。

2.学生学习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现在没有进取精神,不知道主动学习,他们总觉得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拿到毕业证书就行。职业学校好多学生失了学习的兴趣,不愿意去上课,即使去上课了,大部分学生上课不是很认真,睡觉、说话、玩手机等现象经常出现,部分学生沉迷于游戏之中,经常利用晚上去网吧,时间一长很多学生每学期挂科现象严重。

3.没有养成道德行为习惯。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养成娇生惯养,没有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形成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习惯。有些学生对于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有抵触心里,不遵守作息时间,迟到﹑早退﹑无故缺席经常发生,不遵守学校有关仪容仪表规定穿戴,经常出校穿拖鞋﹑高底鞋、烫发等现象,还有上课睡觉、玩手机、吃东西、乱丢垃圾等。这些现象反映了我们职业学校很多同学没有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这方面的管理有待我们加强。

4.安全法律意识薄弱。职业学校经常发生各种安全问题时常发生,安全隐患随处可见,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多数人的安全意识的不足,他们还没有要学会正确认识人和事、区分真善美和假恶丑,往往出现问题不知道怎么处理。交通安全、防火安全、卫生安全和户外活动安全问题是职业学校安全经常出问题地方。职业学校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经常出现偷盗、打架斗殴现象,个别学生容易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走向犯罪道路。

5.节约意识差。职业学校的没有养成良好的节约意思,不懂得勤俭节约,生活上大手大脚,浪费显现比较严重,没有体会到家长工作的辛苦,造成了各种学习和生活资源的浪费。另外,没有时间意思观念,做事拖拉,浪费时间。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职业学校中,学校缺乏各种形式的教育,造成学生没有养成节约意识。对于一些问题较大的,班主任可以通过重点帮助,定时督促等方法加以引导,同时及时和家长沟通,以期取得好的效果。

三、班级管理8S管理对策

1.8S管理思想宣导教育训练。为了将8S管理方法很好推进,成立了8S管理领导小组,从组织实施、考核达标等方面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推行方案,形成了《班级“8S”管理实施细则》、《“8S”德育量化考核卡》,涵盖所有学生、教室及所有物品的管理,将一切生产活动都纳入8S管理之中。然后,就对8S管理思想内容、如何实施以及实施后效果进行宣导教育训练,让8S管理思想贯穿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2.现场整理和定置管理。整理是8S活动的初始环节,也是基础工作,做好这个环节的工作是顺利推行8S的前提。在空间上将学习、生活、实训场所的所有物品区分为“有必要的”和“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存放别处或处理掉。教室、实验室物品门类繁多,管理难度大,实行现场定置定位管理,将现场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用标志线区分各区域,对教室物品实行三定管理,即定点:放在哪里合适;定容:用什么道具;定量:规定合适的数量,对大到实训室设备、小到辅助工具的摆放,都规定了标准的放置位置。

3.规范行为提升素养。提升职工素养,是8S管理的落角点,在班级管理中,针对学生各种不文明的行为习惯出发,收集编写了《日常行为规范手册》,人手一册,让学生从文明做起并相互监督遵守。每天根据手册内容,采用班组长进行监控、护导人员加大巡查力度等一系列措施,从一点一滴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扎实作风。

4.使用各种管理工具。使用一些管理的工具,可以有效帮助实施8S管理,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目前,常用的管理工具主要有定点照相、颜色管理、标签管理和看板管理。定点照相,就是对班级或实验室同一地点和方向,进行持续性的照相,以便进行连续性改善;颜色管理可以用在不同场合,如在实验室可以颜色管理来区分不同状况物品;标签管理就是对场所标示名称、状态及负责人;看板管理,即在有关区域规划看板及张贴相关信息,如在教室里设置学生德育考核表。

5.实施PDCA循环管理。进行8S管理,要想在班级管理中产生效益,班级8S管理要持续不断的运用及推广,要有持续性,遇上可以改善的地方要提出意见。对于持续性的问题可以利用PDCA循环管理来解决,即Plan(计划)、Do(实施)、Check(查核)、Action(处置),是从事持续改进改善所应遵行的基本步骤。Plan,制定班级8S管理计划;Do,进行班级、宿舍和实验室大扫除,進行整理整顿;Check,由班级8S小组评审;Action,检查评价以后,缺点改进,标准和指标再设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职业学校的班级管理不同于企业管理,但是管理本质都是相通的,企业的8S管理方法只要能够合理的运用和嫁接到班级管理中来,充分发掘8S管理方法的精髓,将会使班级管理工作产生良好的效果,班级通过8S管理可以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安全意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和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陈抗工作单位: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第二篇

1大学高校班级管理现状

1.1管理角色的绝对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辅导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上说一不二,而且大多数学生认可辅导员“一言堂”的独断管理方式,着重在班级事务管理中树立辅导员的权威。对于班级而言,辅导员的片面化管理角色使得班级内部整齐划一,学生个性不能发挥和张扬,这直接导致班级缺乏活力。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凡事都会请教辅导员,及其容易产生依赖心理,或者产生逆反心理,两面都走向极端。对于辅导员个人而言,他们事事操心,劳心劳力,甚至抱怨学生不领情。

1.2学生在班级事务管理中缺乏参与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以培养听话的孩子为荣。这样的教育目标迫使学生慢慢的养成不表达自身诉求的习惯和性格,很多人即使看到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也不会直接提出解决,在辅导员专断管理的情形下更是不可避免的“漠视”。对于教师指定或者学生选出的班干而言,他们认为他们的管理职务只是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认可,是一种光荣称号,因此在管理中并不认真对待,甚至直接成为体辅导员传达意见的喇叭。

1.3任课教师以及家长的管理意识不足

无论是任课教师还是学生家长,他们都认为学校以及班级的事物都应当遵从辅导员的想法和意见,他们无法认识到自己在班级事务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任课教师而言,他们认为自己好好备课上课就是完成上班任务了,这一消极的管理思想一方面使得他们在课堂的地位得不到落实,导致课堂纪律得不到保障;另一方面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很多任课教师只能通过抱怨和比较的方式来批评学生,这使得自身同班级划出分界线。对于家长而言,他们对于学校给出的管理意见往往包有消极应付的态度。

2基于职业目标下的班级管理

2.1辅导员在职业目标管理中的职能

在职业目标管理理念具体应用中,辅导员的职能定位应当是:引导、协调以及示范作用。如果说学生是管理的主体,辅导员则是班级工作中的灵魂。辅导员应当负责一系列的宏观问题,对于其他大大小小的事物不应过度操劳[2]。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应当对学生职业目标进行有效了解和指导,在日常的教学中养成优秀的教育理论素养以及学生职业目标管理发展战略眼光,同时能够将层次性管理理念运用到对班级现状以及学社职业发展方向的分析和管理中去。辅导员应当对传统专断的管理模式全面的抛弃,努力培养为学生职业目标发展提供服务意识,尊重学生的职业个性发展,并通过自身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领悟言传身教对学生职业目标发展的实践效果。

2.2任课教师及家长在职业目标管理中的职能

任何教师都应当承担起对学生职业目标发展的教育指导职责,而这一职责应当体现到班级管理中,非辅导员的任课教师应当积极了解班级的管理规划以及学生职业目标规划情况。而家长可以在教室之外监督子女职业目标发展规划,对子女进行有效的鼓励。任课教师及家长应当为辅导员的宏观管理提供足够多的学生职业目标信息。他们可以利用自身的教学素养以及生活实践对学生或者子女职业目标发展施加正面影响,使其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中。

2.3学生在职业目标管理中的职能

在班级管理中应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细节中把握以职业目标为基础管理原则。班级管理一系列的问题根源都在于管理主体角色没有落实到学生身上,问题的严重性应当被及时察觉,很多辅导员甚至连学生做早操都要实时监督,这显然是没有必要的[3]。很多监督管理的权力应当交给学生自己,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职业目标的有效发展,为将来的社会工作自我管理做准备。

3结语

总而言之,在大学高校管理班级中,基于职业目标下的班级管理关键在于有针对性的确立管理方案以及定位管理角色,对处于身心飞速发展的大学生来说,职业目标班级管理的作用可想而知。职业目标管理发于社会环境也要用于社会环境,要将职业目标管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实现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

作者:周靓高安崇工作单位:吉林大学动物医学学院

第三篇

一、班级管理概念及其作用

班级管理就是班级管理者运用教育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结合班级自身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方法,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教育为手段,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对班级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等综合性的管理活动。班级管理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服务的,良好的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离开了班级管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开展,教书育人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而良好的班级氛围又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有助于学生树立团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感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大都是以班级为单位来进行的,而教育教学活动又是学校教书育人的基本途径,因此,班级管理效果的好坏就直接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否,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

二、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误区

(一)重视对“后进生”的批评教育,忽视对“中、优生”的引导

近年来,随着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以前有所下降,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生活邋遢、学习懒散、自律性较差的学生数量有所增加,而这部分学生常常是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因此,许多班主任往往把班级管理工作的重点定位在批评、教育、引导这部分“后进生”上,忽视对“优生”的引导和对“中等生”的带动。

(二)依赖传统的制度管理模式,忽视对学生进行成长成材教育

职校多数学生学习上自信心不足,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不强,不够踏实;心理较脆弱,自尊心强,情绪易波动,偏激易冲动;个性强,有一定的表现欲,有上进心,是非观念强,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一定的是非鉴别观点;思想不成熟,有危机意识,能预感到生存压力,表现为苦闷、焦虑、浮躁和无助,寻求理解与开导;精力充沛,积极参与活动。不少班主任为了应付学校对班级的各项考核,依然采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和家长制作风来管理学生,要求学生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来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

(三)重视智育,忽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中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而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仅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很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往往陷入“高分低能”的泥潭。

三、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应采取的措施

(一)对学生实施分层次管理

常言道:知人才能善教,善教须先知人。首先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建立学生档案,详细记载学生的生活、学习、性格、思想、爱好特长等情况,正确分析,对症下药。然后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学生实施分层次管理。对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应引导其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引导其在学习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对于“后进生”则应实行“赏识教育”,尽量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继续努力,逐渐改掉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缺点。

(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中职生基本上都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是独立性格形成时期,依赖性强、自律性差、逆反心理大,这就要求班主任正确引导教育,除进行制度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进行道德观、价值观、行为规范、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等。重视学生自我管理教育,建立、激发学生的自律意识,激励学生参与自律活动。

(三)更新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鉴于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在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不但要注重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学习,而且应该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应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定单式”教育,那么班主任就应该根据本专业的相关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学生感兴趣的班级活动,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

(四)创新班级管理制度,重视

“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目的的创新教育,除了要求以教学为主渠道研究创新教育的实施方法外,还应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班级管理制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有创新意识,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班级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打破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大胆创新,敢出新招,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同时,班主任还要善待学生“奇怪”的个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成绩落后不等于能力落后,调皮捣蛋不等于道德滞后,成绩落后的学生身上蕴藏丰富的创造力,调皮捣蛋的学生也有许多闪光的道德品质。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创造力和闪光点,要有意识地引导并鼓励学生敢于向习俗挑战、敢于表现自我,多给学生提供求异思维、张扬个性的机会,对于爱幻想、爱标新立异、富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当倍加关注,充分肯定他们求异思维的价值,而不应当视学生的“异想天开”为“怪异”进而否定甚至冷落。

(五)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主动、生动的发展。其核心问题是主体性的发展。主体性既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在班集体中,集体的目标和追求、文化智力背景、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班集体的管理方式以及学生在集体关系中的角色、地位、作用等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关系犹为密切和直接。这是因为班级是学生隶属群体,是学生生活于其中的一个微社会系统。因此,它对学生主体性发展具有十分直接和巨大的影响。班级管理包括教师对班集体的管理和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一方面,班级管理通过对班级集体活动关系和地位结构的管理,使班集体与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主体性发挥、发展的有利空间。同时,班级管理过程,特别是学生集体的自我管理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主体性实践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表现学生主体价值、锻炼多种能力、进行自我教育和创造的舞台。现代班级管理应更多地关注学生主体的需要和主体性发展。学生正处在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具有自己的需要、能力和发展节奏。他们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接近成人的过程。学生个性发展必须通过自己参与实践活动,并在发挥主体作用、获得主体体验中得以实现。现代教育的学生管理,应当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而不应当是一种理想化、成人化、刻板化的管理模式。因此,积极改革班级管理方式,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就能优化班集体的关系、地位结构和活动结构,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主体性,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主动发展。

作者:乔小逢工作单位:辉县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