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分析3篇
时间:2022-05-19 10:14:28
导语:小学班级管理问题分析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针对学生特点,抓好养成教育
(一)以爱心关心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品质。小学低年级学生模仿能力较强,通常会模仿自己尊重与喜欢的人的行为,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同样也会敬爱师长,并进一步扩大爱自己的父母、朋友以及周围的人。因此,在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特点,运用自己爱心,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玩耍聊天等,以此亲近与关心学生,并通过这些活动形式,教会学生“尊老爱幼、友爱互助”等良好品质。同时,在实践工作中,应规范自身的的言行,实施“榜样教学”,实施“无声教育”,发挥自身表率作用,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形成。例如,要求学生书写工整美观时,首先自己要做到书写美观;在要求学生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时,应规范自身行为,当看到教室或者其他公共场合有垃圾时,应主动捡起来,从而给学生树立榜样与示范,潜移默化地规范学生的言行,形成良好品质。
(二)以耐心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其成长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在管理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首先,应尊重学生,将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做到严格要求学生,不放任学生的不良习惯,矫正学生的唯我独尊、娇生惯养等不良习惯,真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懂得尊重与关心他人。如利用班会课或者活动课的时间,开展一些活动或者做游戏、讲故事,如“献爱心活动”、“为老人献歌”活动等,使学生在活动中学生学生关心他人,树立团结与集体主义观念。其次,在学生中开展“典型教育”,树立典型,对于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要给予及时表扬,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讲礼貌、讲文明,专心听讲、课后休息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生活学习习惯。最后,还应结合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等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与日常管理中,积极开展评比活动,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学会竞争与合作,重点从“懂礼貌、爱劳动、守纪律、讲卫生”等方面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
二、强化与家长沟通,共促学生成长
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应积极加强与家长的双向沟通并与交流,实现班主任、家长与学校教育的三方联合机制,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个性,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应运用多元化的沟通形式,如借助家长会、学校运动会等时机,加强与家长的面对面交流,积极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针对孩子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双向教育与培养。或者可通过电话、网络、邮箱等平台,与家长实施有效对话,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对自己孩子的关心,从而促进家长投入更多心力到孩子身上,促进孩子成长。同时,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应注重沟通内容的合理性,在对于家长的教育理念方面,应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积极转变家长“唯分数之上”的观念,使家长积极关心学生的兴趣与特长所在,发展学生的个好,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发展。同时,也可积极鼓励家长参与更多的学校活动,陪孩子一起成长,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使家长参与学生管理,共促学生成长。综上可见,在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工作中,首先应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在学生管理中投入更多的“爱心、耐心”,关心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品质与习惯,同时还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形成双向互动教育机制,动员家长配合与参与,抓好孩子的成长教育。
作者:郭凤霞工作单位:济宁市实验小学
第二篇
1用目标驱动激励机制的建立
目标驱动,就是通过对班级集体总目标的制定,使学生在浓厚的氛围中找到前进的动力。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够不强,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需要得到恰当的管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的身心健康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班集体总目标的建立对学生的行为起到约束和监督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要想建立激励机制,首先,应该结合班级实际问题,包括班级人数、年龄阶段、学生爱好等等,通过对班级的深入了解,明白学生需要什么,再由班主任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班级发展目标。其次,班主任要以班级总目标为基础,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学生个人的阶段性目标,并帮助和鼓励学生努力实现目标。最后,以“大大心愿墙、小小明星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荣誉的授予,让学生的努力得到认可,从而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班级学习氛围,使激励机制的作用变得有效。
2用情感维持激励机制的实施
要想做好班级管理,并不仅仅是建立激励机制,还应该使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长久地发挥作用,而这就需要利用情感因素,让学生在情感上习惯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首先,让整个班级内部充满情感。无论是在教学的始末,还是在课余时间,班级的情感都是增强内部凝聚力的纽带。因此,教师除了在课上用自己的教学魅力吸引住学生以外,还需要在课下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锁住学生的注意力,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形成和谐的班级氛围。其次,重视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充满爱心的教育是班级建设过程所需。在课上,教师要表扬课堂上积极的学生,也要包容学生在交流中的失误。在课下,教师就应该主动找学生沟通,帮助课堂上出现失误的学生找到问题,并与学生一起寻找原因,鼓励学生课后多下功夫,而在整个过程中都应该注意避免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挫伤。最后,以情感为纽带,在班级内部引入竞争与合作。有竞争与合作的班级才是有活力的。比如,班主任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环保、戒烟、科技”等为主题,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来筹划活动或者演出,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体会到分工与合作,最后把各小组的作品在班里进行评比。在竞争中合作,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用评价提升激励机制的价值
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以教师为中心,对错都由教师一人进行评定,这种教师“一言定天下”的现象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那些经常受表扬的学生越来越骄傲,也使经常被批评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信心。传统的评价机制不仅制约了评价机制激励作用的发挥,也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班主任要认识到传统的评价制度的弊端,更新观念,从“一切为了学生”出发,学习新的评价理念,努力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让评价的激励的价值不断地发挥出来。第一,教学评价必须参考课堂内外的不同因素,包括课堂表现、课堂作业以及课后作业等。由于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教学成败的直接反馈,所以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认真批改,并在统计的基础上分析其中普遍的错误和个别的错误。在统计好作业质量以后,综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作业的情况,合理进行评价。第二,鼓励多元化的评价。多元化的评价包括教师、家长、同学以及学生自己的评价,把几者综合在一起,最终形成合理的评价,避免对学生过度赞扬或过度打击。除此之外,要想做好多元化的评价,还需要多渠道地获取学生信息,不片面地看待某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展开评价行动。第三,重视评价的互动性。除了对学生进行评价以外,学生也需要对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进行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体现班级的民主氛围,还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想法,对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作用。总之,小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强的求知欲,而在注意力方面却经常出现不稳定的问题。因此,要想做好小学班级管理,就必须积极引入激励机制,以培养小学生综合能力为出发点,让学生在竞争与合作中得到锻炼,运用目标驱动法、情感维系法以及评价法来实现激励机制的真正价值,最终达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目的。
作者:李桂珠工作单位:吉林省双辽市永加乡中心小学
第三篇
1、关于班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思想因循守旧,管理方法不当。新课改下,很多班主任没有转变观念和管理模式,仍以几个惯用指标来管理评价学生,如:纪律、成绩、出勤、活动参与等。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创新思维受到抑制,爱玩的天性也渐渐被泯灭了,逐渐会产生厌学情绪,惧怕上学甚至最终辍学。
1.2班主任工作繁杂艰辛,管理效率较低。班主任除了有教学的任务外,还要照看好每名同学的安全,以及解决同学之间的小摩擦,工作琐碎而繁重。现实情况是班主任从上班到下班都在管理学生,但效果却不理想,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同样的工作,效率低下。
1.3教育对象较为特殊,独生子女居多。当前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有些孩子养成了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班主任不能用强硬的态度来管教他们。如果班主任态度强硬,不仅学生不听从教导,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长也会不认可班主任的做法。所以,班主任工作比较艰难。
1.4现代社会对学校的冲击。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多元文化的引进,小学生的思想和个性也发生了转变。有些小学生注重对物质的追求,有些则盲目追求新鲜事物,比如有的孩子会和其他同学比较自己的衣服或者电子产品,有的孩子狂热追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这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学业的进步,不利于班级管理和学校秩序的稳定。
2、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对策措施
2.1有效进行思想教育,形成舆论导向:
2.1.1巧用主题班会进行思想教育。古代智者指出:“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育学中也有这样的观点:情感教育是最高层次的教育章程。只有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转变他们的观点,改变他们的做法。班队活动是感情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向学生们展示优秀人物的先进事迹或者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达到感化教育学生的目的。让学生们意识到奋斗的重要性,突破自我,实现成功;认识到自己的生活多么幸福,珍惜现在,发奋图强。
2.1.2关爱每一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小学生有着纯真的本性,一旦成为了他们信任的人,他们就会听从你的引导。班主任工作需要也应该和学生沟通交流,体贴关心爱护学生。当学生遇到危险时,挺身而出;当学生遭遇困难时,帮助学生。学生认为班主任是真心帮助自己,就会把难处告诉老师,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教导。
2.2选拔和培养班级干部,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班级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也是学生中的榜样模范,班干部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和风气。因此,班主任应该选拔思想进步,领导力强的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组建培养一支互相协作的班干部团队,进行班级管理和建设。
2.2.1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班主任选择班级干部时,应该发现学生们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热爱劳动,有的孩子则号召力强,有的学习能力强。班主任应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长处,提供给他们锻炼能力的舞台。有的班主任选择班级干部仅凭个人喜好或者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是不够客观公平的,也不利于班级的团结和管理。
2.2.2帮助班级干部树立威信。班级干部在刚上任或者工作中,总会遇到种种困难,这时班主任就应该引导班干部做好表率作用,要勇于奉献,乐于助人,并帮助他们树立威信。学生们看到了班级干部的付出与劳动,就会明白他们的不易,认同并支持他们的工作。
2.2.3大胆工作,标新立异。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引导者,不应该走经验主义的老路,墨守成规,应该推陈出新,鼓励学生和班干部对管理工作进言献策,共同促进班级的和谐与进步。每一班级都有自己的特点,应该制定与班情相符的政策。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勇于尝试,找到符合班情的管理策略。
2.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较差,但是班主任和班级干部不可能时时刻刻都监督学生是否自律。引导学生自我约束,培养学生自律意识,逐步形成自我管理能力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应该认可学生的自尊心,让班级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管理班级,让他们意识到管理工作的不宜和破坏纪律的坏处。
2.4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和管理艺术。班级管理要坚持人性化和民主化的中心思想,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体罚学生,不辱骂学生。班主任应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动态,使家长安心。班级管理工作的效率影响着学校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小学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对孩子一生都有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应该重视管理效率,不断的创新管理观念,用科学人性化的手段教育学生。结合独生子女的特点和小学生的特征,培养班干部团队,让学生形成自律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和谐互助的班级环境,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王洪亮工作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满族镇中心小学
- 上一篇:乡镇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
- 下一篇:西藏高校班级管理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