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策略

时间:2022-07-29 10:24:51

导语: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策略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现状,然后从个人意识淡薄、家庭教育缺失、学校重视度不够、当前网络环境亟待整治四个方面阐述了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现状溯因,最后提出了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实施策略,包括加强民办高校对在校学生财产的保护力度、设置切实可行的财产安全教育课程、利用关键时期普及财产安全教育。

关键词:民办高校;财产安全教育;网络环境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明确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其将人类不同的需求按照从低至高的顺序排列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其中所指的安全需求,包含的既有人身安全,还有健康保障、财产所有权、家庭安全等,他认为在整个体系中就是人类在不断地追求安全的过程,所有的感官和智能都用于寻求安全。可见,安全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其更是生命个体探寻个人发展的前提之一。因此,在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安全教育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其更是当前大学生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研究背景

纵观国内,各民办高校近年来都十分注重对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民办高校的安全教育内容,促进了安全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也使各民办高校安全教育的方式得以不断更新。但是,纵观各高校对安全教育的落实,多体现在法律法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意识方面,很少有专门研究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方面的著作。就当前社会形势而言,我国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型的高素质人才,因此,特别是当下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更应具备一定的财产安全观念与防护意识。无论是大学生本人的个人财产,还是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公司或集体财产,都不容有任何闪失。尤其是近年来,一些高校大学生由于个人财产的丢失、被骗,以及校园贷等事件,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诱发其失当行为,进而导致高校校园和社会出现极其不和谐的现象。鉴于此,本文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财产安全等问题透过现状分析其成因,进而提出能够解决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问题的有效策略,以供大家参考。

二、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现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获知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有关高校大学生财产安全问题的事件也层出不穷。通过网站上一个有关在校大学生财产安全问题的问卷调查可以看出,在民办高校,大学生个人财产被盗案件的比例日趋上升。由以往丢失现金、衣物、智能产品等个人财产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校园贷、电话诈骗、钓鱼网站等新型诈骗手段,使很多大学生防不胜防[1]。由于在校大学生涉世未深,在此类诈骗犯罪中一般多属财产被侵害的高危人群,而且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智能设备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日益普及,使这一现状较之以往有更进一步恶化的态势,甚至早已超过学生人身安全隐患和心理安全方面的问题。而这些侵害在校大学生财产安全的恶劣行为会在很长时期内严重影响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甚至会对其心理状态造成极大的干扰,特别是深陷校园贷的学生,更是会波及其整个家庭。这些都会对在校大学生留下不可磨灭的心理阴影,影响其对社会的认知,甚至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极大的负面因素,因此民办高校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必须引起高校决策层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财产被盗情况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生不仅在校内存在财产安全隐患,在校外所发生的在校大学生财产被盗、被骗的比例更高[2]。因此,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财产安全教育绝不能只将视线停留在校内层面,还要将大学生财产安全意识培养放在社会层面上。特别是对于刚进入校园的大一、大二年级的民办大学生来说,他们很多都是初次离开故土和父母,其生活阅历有限,加之防范意识相对薄弱,很多学生一直都是在家人的保护伞下成长起来的“温室花朵”。故而一些大学生根本就没有保护其个人财产的防范意识,以致其在短时间内竟出现多次被盗、被骗事件,这也是大一、大二年级学生成为诈骗分子首选作案对象的重要原因之一[3]。因此,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财产安全教育已是当下势在2020年7月必行的教育趋势,唯有如此,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才。

三、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现状溯因

有关民办高校大学生财产被盗、被骗后的处理方式,在校园网络论坛中有留言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法律意识淡薄,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秉着花钱买教训的方式予以消极处理。只有少数学生因为涉及金额较大而选择报警或是拨打校内的110,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使各部门对此类案件的处理不尽理想。(一)个人意识淡薄。当前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多成长于物质生活较为富足的家庭环境之中,从小衣食无忧,一直在父母的羽翼下生活,很少有涉世的经验与认识,因而一直以来他们的财产安全意识都极为淡薄。加之,在高中毕业后就进入了大学,使他们的生活圈子一直都围绕家庭与学校这两个空间,真正能够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少之又少。故而民办高校的大学生无论是对社会的认知,还是对社会上常出现的一些现象都只是停留在听说的基础上,他们没有盗窃、抢劫、诈骗等方面的人生经历,更没有此类防范观念和意识,这使他们总觉得那些案件离自己很远,缺乏足够的个人财产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意识。此外,又因为当前民办高校大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几乎空白,而当其突遭此类财产受害事件时,他们不知该怎样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以致贻误最佳立案、破案时机,而后又误会法律无能,进而对法律丧失信心。这样一来,就会使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陷入恶性循环,加之在校大学生的个人财物多来自其家庭供给,学生不能体会钱财的来之不易和世道艰难,对个人财产自然就没有自觉保护的意识。(二)家庭教育缺失。当前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的期望极高,在子女的成长教育、生活上为其提供无微不至的关爱,并一味地注重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从而忽略了对学生认知社会、适应社会等方面的生活教育,更缺少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财产安全意识教育。有些父母甚至为了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仅约束学生的自由时间,也限制学生个人的生活空间,这使学生很难有与外界社会相接触的机会,更谈不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知社会和适应社会的发展了。这也导致民办高校大学生在真正进入大学或社会之前,严重缺乏自身财务安全保护和防范意识。(三)学校重视度不够。在我国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很多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都是针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如何落实人身安全,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内容,很少涉及大学生财产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平时学校在宣传时也只是简单提及,要求大学生树立防火、防盗、防骗的意识,多是从硬件设施上着手,但对大学生的个人财产安全保护与防范意识教育还十分薄弱。多数民办高校针对防盗方面的方法与措施难有长期持续的施行力度,更有甚者,有的民办高校只是在大一新生刚入校园时,以一种集体宣传的形式进行简单口头教育,一笔带过,致使民办高校大学生的防范教育最后不得不流于形式。(四)当前网络环境亟待整治。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科技经济的日新月异,互联网使我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越来越富足。但这也暴露出很多的社会问题,尤其近年来层出不穷的网络诈骗、电话诈骗、各类中奖虚假信息等,都使当前的网络环境极为恶劣,治安状况也令人担忧。各类有关诈骗的案件在自媒体时代下层出不穷,加之进入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被不法分子盗取利用,都使人民的财产受到了极大的侵害,老人和在校大学生在受骗群体中占很大比例。

四、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实施策略

高校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还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不可能与社会脱离,因而学生难免会与各种危险打交道。而目前民办高校中所出现的诈骗等案件,极大影响了大学校园环境的稳定,以及当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4]。为此,民办高校有关部门极力推行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免学生损失。笔者在此基础之上,对近年来民办高校校园内频发的盗窃、诈骗等案件进行分析,特提出以下针对性策略。(一)加强民办高校对在校学生财产的保护力度。民办高校校园内的管理部门要着手加强对在校学生财产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财产安全保护的有关措施,并积极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章程,有效落实学生财产安全责任制度。同时,民办高校还要不断加强对校园财产安全的检查力度,不定期、不定时地增大财产安全的检查频率,对检查过程中所发现的有关个人财产安全隐患,务必要在第一时间进行有力整改,进而查漏补缺,填补漏洞,并明确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分工,划分具体的责任区域,落实到具体的相关责任人[5]。此外,民办高校还需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安保队伍,不仅业务素质要高,同时还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和超强的战斗力。民办高校决策层必须加强对高校校园内部出现的盗窃、诈骗案件的打击力度,高度重视对校园内部关2020年7月键场所的巡查力度。如校内的综合教学楼、宿舍区域、学校食堂、校内体育场等场所,在不侵犯大学生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学校应在相关场所与区域安装密集的监控设备,力求做到校园内无死角。此外,民办高校还要及时举办有关大学生个人财产安全的专题讲座,向大学生及时普及最新的诈骗案件与信息,并印发相关文件张贴在校内宣传栏,让学生及时了解相关的信息,做到防微杜渐。同时,民办高校还可以举行大学生财产安全演习活动,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演习活动,让大学生意识到财产安全问题绝非某一个人之事,需要全员参与,进而使学生积极投身财产安全的保护工作,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二)设置切实可行的财产安全教育课程。民办高校开设的在校大学生法律意识课程,在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要不断对其进行财产安全教育。因而,民办高校要重视对相关法律课程的开设,可以利用开展外出学习的有效时机,通过课外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从而让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做到知法、懂法,还能做到守法和用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当下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生成,从而使民办高校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个人财产保护意识[6]。民办高校应让大学生对其个人财产有一个正确合理的认知,进而意识到一餐一饭来之不易,从而从内心深处树立珍惜个人财产的价值观念。此外,在加强民办高校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中,教师要尽量避免用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向学生传授有关财产安全保护意识的内容。这需要教师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学情现状和兴趣爱好,多采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的案例作为教学示例,这些真实发生的事例能够极大地吸引大学生的眼球,同时也能让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在这些具体的案例中总结有关个人财产安全保护方面的知识,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与他人进行积极交流,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当前大学生对校园内所出现的财产安全事故的解决能力,让大学生在这些事例中学会如何应变突发事故,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最终促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对个人财产安全的保护与防范意识的自发生成[7]。(三)利用关键时期普及财产安全教育。在民办高校普及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工作,最有力的措施就是结合大一新生刚入学时期、寒暑假前后、各类假期期间,以及毕业生即将求职和应聘时期,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这些时段都是民办高校大学生真正开始与社会接触的关键节点。民办高校职能部门可以借助这些时段,对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个人财产安全教育活动,在这些关键时期务必提醒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以及注意个人财产的携带和存放等问题,同时,借助相关事实案例向学生讲解最新的网络诈骗活动,让大学生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的头脑,理性消费,合法且科学管理个人财产,谨防网络、电话诈骗等不法分子的违法行为,这能使学生在短时期内就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最终有效确保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财产安全[8]。当然,在这个宣传和教育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式就是实践教育,在这些关键节点,民办高校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更好地将有关个人财产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记得更牢,并将相关的措施与方法切实运用到生活中,进而能够更好地掌握,并自觉运用。此外,为了让大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演习融入教育实践,民办高校还可以让大学生围绕某一具体的主题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活动,如个人财产安全知识竞赛及其演习活动。民办高校还可以开展有奖征文活动,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具体案例的想法与意见,让大学生在切身实践之,真正掌握有关个人财产安全保护与防范的应对办法。此外,民办高校还要邀请校外的知名防盗打假方面的专家走进民办大学校园,为大学生进行财产安全教育知识的普及,让学生从这些专业的反扒人员与公安人员的讲解中,更好地了解相关反扒防盗方面的知识与实战经验,从而使自身财产安全教育知识体系能够更加健全。这种零距离的接触方式能够使大学生更好地吸收到有关财产保护方面的具体做法与经验,其教育效果也必定是显而易见的。

总之,在民办高校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过程中,学校切不可将财产安全教育独立开来,而是要将财产安全教学与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有效落实财产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苏文博,袁战江,刘继祖.民办高校消防安全教育模式的研究[J].科技风,2018(25):213-214.

[2]李朝辉.民办高职院校书院安全的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

[3]苏丽.西安民办高校学生安全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8.

[4]周小莎.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轻工大学,2017.

[5]刘星言.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16.

[6]温娟,彭明慧,戴雨燕,等.当代大学生财产防范意识研究[J].中国市场,2016(30):76-77,79.

[7]薛金侠.大学生安全意识及其培养路径探析[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8]王华光.大学生财产安全教育探讨[J].职业时空,2013,9(3):111-112,114.

作者:林荷 单位:福州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