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07-29 10:20:58
导语: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互联网技术在为高校提供了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带来了挑战。为避免遭受网络安全事故侵袭,高校开展多样化、全面化、日常化的网络安全教育,以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能力和行为。文章从当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重监管轻教育、教育内容不系统且滞后、吸引力不足及效果差强人意”等问题出发,提出加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网络安全教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便捷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互联网技术不断地渗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网络用户数量目前已达8.54亿,其中手机网络用户数量超过8.47亿,学生占据了网络用户最大群体,在校大学生尤为显著[1]。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国内互联网普及率为61.2%,其中有一半以上参与调查的网民表示在最近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威胁。在进一步调查中发现,网民遭遇的诈骗类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虚拟中奖信息诈骗、网络兼职诈骗、冒充好友诈骗、网络购物诈骗、利用虚假招工信息诈骗、钓鱼网站诈骗,分别占到调查对象的58.1%、45.1%、41.9%、37.8%、31.2%、30.0%[2]。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先锋者,但网络的开放性与延展性以及这一群体的不成熟特征使得大学生对待网络舆情或社会热点有时难以“以正视听”和“准确辨别”[3]。尤其是当前网络文化良莠不齐、恶性网络事件层出不穷的现状,对于网络安全意识弱、网络安全防范能力低的大学生安全构成了威胁,并且已有部分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4]。现今的网络安全问题时刻威胁着大学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5]。因此,在互联网普及的今日,探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大学生中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工作对于维护高校校园安全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现状
互联网为高校构建“互联网+”校园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信息载体,大学生群体在接受网络媒体便捷性特征潜移默化影响的同时,也在遭受着网络安全威胁。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是指大学生在正确运用互联网的同时,能够避免不良网络信息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害而处于安全网络环境的状态。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则是高校以维护大学生网络安全为目的,采取多种形式在大学生群体中围绕网络安全主体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一)安全教育内容丰富多样。首先,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的网络安全意识教育至关重要。植根于内心深处的网络安全意识是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目前高校已逐步通过理论宣讲、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大学生获取网络安全相关知识、提升安全意识,但其中存在的过于理论化、边界宽泛等特点似乎使得教育成效大打折扣。其次,大学生网络安全综合能力培养作用不容小觑。高校在学生中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安全主题实践活动,提升了大学生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处理能力和相关技能。最后,高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行为方式教育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重点。高校对大学生在面临网络侵犯时的应对方式进行了规范教育,但对大学生本身文明使用互联网的约束性行为教育明显相对薄弱。(二)网络安全教育特征显著。首先,高校开展网络安全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多样化。除了传统形式的主题班会、社会实践活动、专家讲座外,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平台也成为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次,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涉及内容复杂。网络病毒泛滥、信息交流载体扩展、网络购物形式复杂、支付平台的日益多样增加了网络不安全因素,高校也相应地扩大了网络安全教育的覆盖面和涉及内容。最后,高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呈现出日常化趋势。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日常化使得他们随着随地都可能暴露在网络安全问题中,高校在拓宽教育路径的同时也增加了网络安全教育的频率,微信公众号推文、朋友圈、微信和QQ群发消息等便捷途径已经将网络安全教育推向日常化。
二、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高校目前开展的网络安全教育内容覆盖面广且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动态化和日常化特征,但遭受网络侵犯的大学生人数却在持续增加,这一现实情况表明高校目前实施的网络安全相关策略仍然不尽完善。(一)重视网络媒体监管,轻视网络安全教育。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但辨别力尚待提高,高校普遍在学生中开展了充分的安全教育和网络监管,但网络安全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相比于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国内高校普遍对网络安全管理更加重视,具体方法则是减少线上学生活动、限制网络媒体使用以避免校园网络安全事故发生。但实际上,对网络媒体的限制性管理不仅降低了开展工作、学习生活的便捷性,也忽视了网络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同时也降低了对大学生网络安全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基于此,高校通过减少网络媒体使用频率以保证校园网络安全的限制性做法是不妥的,而应当在加强校园网络监管的同时,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技能才是防止网络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二)网络安全教育内容滞后,缺乏系统性。人们便捷化需求的提高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使新鲜事物快速萌发与传播,尤其是在高速运转的网速支持下,网络安全威胁因素也在日益更新。目前高校开展的网络安全教育大多是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才总结事件发生过程及情况、对学生进行相关教育,这种安全教育模式明显落后现实情况,教育内容的滞后性不能满足学生的网络安全需求。另外,目前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但辅导员本身的非专业性也决定了他们接触到的网络安全知识的碎片化,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开展的网络安全教育不具有系统性。当滞后的、非系统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内容遭遇到网络世界的飞速更新,大大增加了大学生遭受网络安全威胁的几率。(三)常规网络安全教育方法不足。目前高校的网络安全教育主要通过课堂讲授、专家讲座、谈心谈话、通知及消息等传统的、常规的方式开展,虽然采用的途径和形式多种多样,但学校管理部门处主导位置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形式实际上缺少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相比之下其他有趣的社团活动、网络游戏、运动项目更加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占据他们的精力。学生在校方开展的网路安全教育中处于被动接受位置,而非发自内心的认同、被吸引到网络安全教育中,缺乏主体性角色和主动性行为的教育活动自然吸引不了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获得最大效益,要求大学生在缺乏吸引甚至是在内心抗拒中获取知识和提升认同实属困难。(四)网络安全教育收效甚微。目前高校已经普遍意识到大学生群体暴露于网络安全威胁且最易受到网络安全侵袭,针对这一现实高校也开展了密集的网络安全教育。但在此之后,大学生仍然是网络安全事故高发的最大群体,财务诈骗、盗取个人账户、信息泄露等事件在大学校园内此起彼伏。除了遭受网络不法侵害外,在面对网络不法信息时分辨能力不足、应对问题的方法不恰当、逃离陷阱技巧欠缺等问题也常常困扰和影响着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从大学生目前遭受到的网络安全侵犯和骚扰等现状来讲,高校目前开展的网络安全教育事故防范效果远远低于预期目标。
三、强化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
频频发生的网络安全事故对大学生已然造成了经济、精神上的损害,为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从多角度着手以营造良好的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氛围、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效果势在必行。(一)多部门共同协作。针对目前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任务主要落在学生管理部门的现状,多个部门共同协作、查缺补漏才能在营造网络安全环境、提升网络安全教育效果方面发挥实效。除了学生管理部门将网络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外,学校组织部门制定网络安全教育制度以保障安全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网络管理部门加强校园网络监管以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使用环境、教务管理部门按照需求设置网络安全教育课程内容、安全保卫部门及时发现和制止网络侵犯事件发生并进行事例宣传教育,多个部门协作、全方面实施举措以共同消除校园网络安全隐患、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安全教育,才能消除围绕在大学生群体周围的网络安全盲点、切实有效地促使高校网络安全教育达到理想效果。(二)建设专业的网络安全教育教师队伍。教育者对被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效果有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但辅导员作为非专业网络安全教育者必然会影响教育效果,因此重视从事专业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教师队伍建设、壮大网络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培养网络安全教育骨干是优化高校网络安全教育现状的重要途径,设置网络安全教育课堂也是必不可少。除了要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外,应当将网络安全教育渗入到学生的专业课课堂、提升各科任课教师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安全教育能力,将高校校园的网络安全教育做到精细化、日常化,以提高网络安全教育覆盖面及网络安全教育质量。(三)营造“多位一体”的网络安全教育氛围。网络世界日新月异,借助网络平台的每个人都要不断地进行网络知识的社会化,个人的社会化途径包括了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工作单位和大众传播媒介五个主要方面[6]。就大学生群体而言,高校作为学校教育和工作单位重叠的重要社会化场所,自然在网络安全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但同时处于社会化首要位置的家庭、承载“同群效应”的同辈群体的影响力、举足轻重的大众传播媒介在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过程中各自承担着不同角色。高校应首当其冲地发挥引领作用,将家庭的精细化教育、同辈群体自我教育、社会媒介信息安全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完善网络安全教育者角色分工、营造“多位一体”的网络安全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王柳丁.高校思政教育中网络安全教育思考———评《网络安全管理》[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9,(8).
[2]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第44次)[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9.
[3]田树学,王占仁.“互联网+大思政”教育模式的实现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2).
[4]方兵.“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新型网络安全观培育研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
[5]刘佳欣.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的必要性[J].文教资料,2019,(3).
[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82-100.
作者:苏瑾 单位:西安理工大学
- 上一篇:贯通培养模式下课堂管理探索
- 下一篇:民办高校学生财产安全教育策略
精品范文
10高校网络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