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要素思考
时间:2022-02-17 04:05:30
导语: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要素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引言
做好高校安全教育,既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积极响应,也是以点带面,推动社会整体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实践,还是维护校园安全稳定,保障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必然选择,更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师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求。如何做好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安全教育,是当前全国各高校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命题。关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育学》和冯文全编著的《现代教育学新论》均提到“教育的基本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对应地,安全教育则应该包含教师队伍、学习人员、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本文正是基于这四个基本要素,浅析如何做好新时期高校的安全教育。
二、完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关键是以人为核心
教师是指具有一定资格的从事专门教育活动的人,而在高校安全教育中,教师则是在安全知识、技能、文化等方面起到主导影响作用的人。[2]可见,“人”是教师队伍的关键,这个“人”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必须具备扎实的学识和过硬的技能,还必须“接地气”。过去多数课程设计者都有两个“思维定式”,一是崇尚权威,即一定要聘请专家或领导,二是形式固化,即教师就应该一本正经站在讲台上。而在安全教育的实践中,专家领导往往讲得相对高远而深奥,难以融入学习者的具体生活,如某群学生的思想行为习惯、某间教室宿舍的安全隐患以及学习者已经掌握的安全知识技能等具体问题,外请的权威学者并不熟知。可见,安全教育与意识、行为、生活紧密相关,那么具有一线实战经验的安全保卫干部或者与学生长期接触的辅导员、班主任、团学工作干部等,显然更具实践优势。从这些人中选拨一些骨干纳入安全教育的教师队伍,通过培训着重提升其安全教育信念,增强其安全知识技能水平,让其成为接地气的安全教育“权威”,是以人为核心完善安全教育队伍的可靠路径。
三、组织安全教育学习人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第一,高校的每一名成员,既是安全教育效果的直观反映者,也是学校安全管理服务的直接参与者,所以安全教育的全面覆盖不应只是数量上的全面覆盖,还应包括角色的全面覆盖,即不能忽视教师与其他工作人员。[3]只有打破了身份局限,才能突破场合的限制,及时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领导的讲话、辅导员与学生的谈话、公寓管理员的嘱咐、党团支部会议等也都可以变成一次小而精的安全教育课。[4]第二,许多高校已将教职工等纳入安全教育对象,但却未分类、无层次,常通过一两次活动,将各种知识技能杂糅,一起灌输给随机参与者。但科学的组织不能只“打包销售”——所有学习人员都应掌握的是安全防范知识和急救自护技能,而楼宇管理员、师生骨干等则可进一步学习应急救援,对于单位一把手、安全责任人、实验室安全员等,还必须熟悉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等,这些不同层次的学习人员都应当有针对性地区分。第三,教育过程与传播过程有着天然的一致性与相融性,安全教育效果也会在师生群体中无形传播,学习者的示范效应不可小视,其辐射作用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中,重点培养一些师生骨干或培育一两支社团,让其以点带面,耳濡目染地开展以其为圆心的同事、室友、同学、朋友圈子的安全教育,不仅利于更广泛地传播安全知识,还便于效果反馈和对学习人员的跟进。
四、设定安全教育教学内容需要全方位把握
第一,安全教育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国安、消防、治安、交通、生活、自然灾害等方方面面,但若事无巨细,纠结于面面俱到,总会顾此失彼,加之多数高校开展安全教育的时间和条件有限,教学内容必然要敢于舍弃。学习者知道的,尽量不讲,以免厌倦,学习者不知道的,有些也要少讲,避免为不安全甚至不法行为提供参考。取舍的实际是合理把握“多与少”,既不要奢望学习者主动记住过多,也不要让教育承载太多,不能用课程和教学活动完全替代管理服务的功能。第二,随着时展和社会变迁,师生面临的安全隐患、威胁也悄然改变。宏观上,中国高速发展所承受的国际压力增大,社会转型、矛盾日趋突出,由此产生的政治、生态、资源和环境等安全问题要求人们以教育的方式进行干预;微观上,高校管理模式的改变、学生结构的变化,网络对生活的影响,迫使人们对师生心理、社交、财产等安全要更加关注,这些新变化要求人们引征新时期的新实例,拓展和延伸安全教育的新内容。第三,安全教育的内容既应有原则性,也应有可操作性。以杜绝校园传教为例,除讲清“教育与宗教分离”“校园不允许传教”等法规外,还可根据一些科学标准制定相应行为准则加以规范。如教育部某调研结果显示,判断学生是否为教徒的标准有三个,熟悉教义教规、定期参加宗教活动、自觉利用教义指导规范行为,第一、三个标准对应的情况很难干预,但基于第二个标准,高校可制定“三不”原则(即“本身无宗教信仰不参与;在非宗教场所不参与;不了解具体情况不参与”)引导学生参照执行,这样,面对校园传教,学生既有防范意识,又能把握底线,有章可循。
五、探索安全教育教学方式可以多维度入手
第一,形式可以改善教学效果已得到广泛认同,但与其盲目地标新立异,不如回归内容本身,紧扣内容主题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形式,比如讲国家安全时,让学习者假设自己作为间谍,根据反奸防谍注意事项去反推、想象如何完成策反任务,开展消防教育81页)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比拼环节,让学习者集体参与到必须依靠所学技能才能“存活”的“逃生大赛”中,都是行之有效的安全教育新形式。第二,当前,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模拟事故、逃生演习等诸多安全教育方面均有成功实践,而移动互联网的兴盛也让安全教育更加便捷高效,但部分高校也因此“对新技术过度依赖”或者“被新技术牵着鼻子走”。为破解这两大难题,高校应以提高安全教育的效率为根本,建立科学的标准,评估到底“是否需要创新”、“如何创新”、“用什么新技术”,不能没有条件也要“硬着头皮上”。[5]第三,文化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深远影响,而“三观”决定着“安全观”,所以,树立师生正确的安全观,必先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如若能将安全知识贯穿到恋爱观里、应用到电商购物节中,或者将安全技能融汇到成长细节上、设计到生活情趣里……那不仅只是安全教育形式的创新,更是一种时尚的引领,安全文化自然也就形成。五、结束语高校安全教育是一个大局命题和系统工程,需要所有师生共同参与。做好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一方面,应从四个基本要素出发,全面把握、与时俱进、多管齐下、落实改进;另一方面,也应由宣传、统战、学工、后勤、保卫等多部门联手,共享工作经验和智慧成果,一起出谋划策,以安全教育为抓手共创和谐美丽的平安校园。
作者:许可 查国清 牛国富 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参考文献:
[1]冯文全.现代教育学新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3.
[2]元林.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传播性因素及对策[J].社会科学家,2010(10):127-132.
[3]陆锦冲.关于高校安全教育新内容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1(04):49-52.
[4]余冬燕.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J].轻工科技,2016(11):136-139
[5]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5-22.
- 上一篇: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探析
- 下一篇: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