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论文4篇
时间:2022-08-01 09:35:49
导语:我国大学生安全教育研究论文4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新时期艺术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思考
自1999年起,我国高等院校开始大规模扩招,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了很多新形势,突显了许多新问题:人数急速增长,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增多,高考无年龄和地域限制让学生成份复杂化,网络不良思想的干扰等等,使高校学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高校教育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面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阶段,这是对我国人才培养计划的肯定。但是,在此过程中,高校教育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由于教育改革中存在一些不安全的因素,对高校大学生的安全产生了威胁,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面对这些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大学生的安全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艺术院校要贯彻和深化国家教育改革战略,就必须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因此,培养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
(二)是全面施行素质教育工作的需要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新时期教育改革中的指示,当代大学生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才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发展。高校要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大学生的素质,需要保证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从而全面提高我国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安全教育也是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艺术院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才能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面对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的管理制度存在很多问题。目前高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保安系统不完善,而且大学生安全意识比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大学生的不安全现象频发。要保证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成长环境,需要强化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在新时期条件下,大学生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人们都希望为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因此,在新时期条件下,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的特点
艺术院校的学生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共性:思想积极向上、吸收新生事物快,自我意识强等特点,同时也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第一,观察力强,感性思维强,但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面。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长期受专业学习的熏陶,在思维方式、看问题的角度等方面,往往表现出观察力强、情感丰富、富于想象力、喜欢追求鲜明的艺术个性、崇尚艺术个性的积累等特点。但另一方面,由于他们的感性思维强.对事情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不容易透过现象抓本质。第二,生活独立性较强,社会化程度较高,但自我约束意识较弱,自律性较差。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性格往往较普通高校的学生更为活泼,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再加上艺术院校的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艺术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在人际沟通方面要强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有些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家教、外出演出、设计产品包装等形式已经有了固定的经济收入,独立生活能力较强,对家庭的依赖性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更能适应社会的竞争力。但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功利性较强,自我约束意识薄弱、自律性较差等问题。第三,对专业课的学习吃得苦、毅力强,但对文化课的学习却常常忽略。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热爱专业学习,他们普遍认识到专业水平的高低对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专业课。但另一方面,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从小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课,大多文化基础较差,进校后往往不能正确处理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关系,常常忽视文化课的学习。第四,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有部分文化基础较差的艺术院校学生,并不是喜欢艺术专业,而是由于艺术院校文化分数要求低,容易考上,为了一张学位证而选择了艺术院校,这些学生进校后,往往学习动机不明确,过一天算一天,缺乏学习动力。
三、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
1.互联网安全教育
互联网以其独有的特点:使用的开放性、存在的虚拟性、传播的快捷性、信息的海量性等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大学生已成为了网络使用者中的巨大群体。艺术院校的大学生由于自身特点,容易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影响,存在安全问题。艺术院校在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中,应结合学生特点,加入网络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现状、提高网络信息识别能力,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培养,学会维护个人隐私、提高网络自控力等。
2.公共安全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思想观念、利益格局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社会上的一些不稳定、不确定、不和谐因素,必然也会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对于生性活泼的艺术院校学生,仅仅靠说教式的公共安全教育十分不合适。因此,艺术院校一方面应利用学生活动:消防演练、地震演练、安全日、禁烟活动、讲座等加强对艺术院校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另一方面,艺术院校应丰富公共安全教育课程内容,让学生知道公共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了解常见灾害,学会应对不法侵害和各类事故的方法。
3.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广泛引起高校的关注,根据艺术院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减少或避免因心理问题带来的安全问题,显得极其重要。艺术院校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外,还应在其它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教育,不是单一的。艺术院校要利用好“3•25”、“5•25”等这些心理健康活动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艺术院校应经常开展心理健康调查与调研活动,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除此,艺术院校还应注重开展好平时的心理咨询活动等等。
4.财产安全教育
艺术院校的学生,普遍家庭经济情况较好,又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的财产安全教育不够,学生个人财产安全意识也淡薄,再加上现社会环境并非完好,因此在艺术院校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中加入财产安全教育内容就显得很有必要。一方面,学校要完善好财产安全保护的相关制度和措施,提高学校对学生财产安全保护的力度;另一方面,学校要抓住新生入学、寒暑假这些关键节点,加大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宣传。
作者:丁一芩 邓萌萌 单位:四川音乐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是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条件,是利用有线与无线将信息进行传递的一种形式。对于大学生来说,主要利用QQ、微博、微信以及大学生手机来构建新媒体环境。
一、新媒体
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意义上发展的一种媒体形式,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它主要以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点,利用信息网络、无线通讯等为传输介质,并形成了一种信息传送的媒介形态。以新媒体为高新技术发展主要为数字杂志、数字广播等现代软件,对于大学生来说,利用新媒体的主要手段为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自身发展具有多种优势,形成的内容是数字化,数字化内容的形成主要在计算机中进行运行,在传播过程中形成多种方式。还具有环境的虚拟性优势,新媒体能将信息虚拟化,使用户能在虚拟环境中进行交流与沟通。而且,还能形成主体间的交互性,新媒体主要利用网络、智能手机等技术对信息进行、传输,从而体现了较强的互动性。在这种形式上,新媒体不仅改变了传统传输的单一式条件,还促进了传播主体之间的明确界限,以形成了传播主体以及信息交流之间的交互行为。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不法分子的利用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主要场地,而且,大学生属于青少年,不仅富有活力,还具有较强的正义感。但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社会阅历比较低,对相关的信息内容不能及时分辨,如果遇到一些不满事情,就会比较冲动,因此,大学生的这些情况很容易被非法分子所利用。随着新媒体环境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开始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交流、学习,一些不法分子针对该现象也开始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侵袭,并煽动大学生走上犯罪道路。
(二)网络诈骗现象
网络诈骗现象主要以非法占用为目的,利用互联网的虚拟特点,骗取人们的公共财产等行为。该诈骗行为主要利用黑客、病毒对人们的财产进行盗取以及利用虚拟现象骗取财产等。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网络诈骗也出现了新的方式,如:网上银行诈骗、QQ中奖等方式。特别对于大学生,由于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都不足,而且大学生又存在贪小便宜的心理,对该诈骗行为就很容易上当。
(三)心理健康问题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心理现象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同时,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差、心理比较脆弱,对于一些紧急事件的发生根本不能利用正确思维有效解决。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出现,网络诈骗现象也在不断增多,特别是骗色、骗财现象日益严重。虽然有些大学生掌握一些法律知识,能够利用法律途径进行解决,但法律途径不能完全解决网络诈骗现象。而且,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在面临一系列打击后,严重的会出现自杀现象。
(四)沉迷网络问题
学生沉迷网络比较严重,存在的身体健康问题也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会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不会沉迷于网络。但当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学生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中没有自制力,导致学生开始沉迷与网络。在这种现象中,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会使学生的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例如:学生长期处于网络环境,会导致视力下降、肥胖现象等。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机遇发展
(一)发挥指导员的思想引领作用
大学辅导员主要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并形成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明确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念,以实现思想化的引导。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过程中,可以组织班会,要利用网上的信息进行辅导,还要明确信息的真假,以免被相关的不法分子利用。
(二)加强网络防骗知识
加强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知识,以防止受骗现象。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特别是新生,因此在学生入学阶段,加强网络防骗知识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入学后,教师要根据相关的主题知识进行网络防骗知识教育。也可以利用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软件,利用这些软件可以将相关的网络诈骗案例进行。学校还可以聘请民警、相关专家为学生开展网络防骗知识讲座,学校也可以开展安全知识教育课程。
(三)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大学校园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心理变化引起的,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要注意的问题。而且,很多大学生也不愿与教师进行友好交流与沟通,一般情况下,都在网络上与教师进行沟通。所以,高校教师应经常利用QQ、微博等新媒体与学生进行沟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并利用有效方法予以疏导。高校还应开设大学生心理辅导机构,能够及时对心理困难的学生进行疏导。
(四)宣传远离网络教育
由于大学生经常沉迷于网络,就会容易导致身体素质下降等现象发生,因此,高校就应对该问题予以广泛关注。高校在网络宣传过程中,可以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转移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多参加户外活动。对于大学中一些自制力比较差的学生,还可以采取晚间断电以及限制学生上网时间等方式,并在多种渠道上解决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
四、总结
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为大学生创造了较大方便,不仅在生活上,在学习上也得到较大发展。但新媒体的发生也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因此,在新媒体网络环境下,研究大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在高校中创建大学生安全教育模式,改革发展任务成为重要内容。
作者:钱大海 单位:河南省南阳市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系
第三篇: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路径探讨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寄托着祖国和人民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他们的成长成才关系到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随着国家的发展和改革,高等教育事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例如,高校校园社会化改革,一些商家和务工人员进入校园,这些人员鱼龙混杂,对校园安全存在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经常运用各种信息载体,受到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尤其是西方国家有意识地渗透其文化和价值观,极易影响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甚至被其利用。此外,高校中发生的一些安全事件表明,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涵义
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健康、重大公私财物以及公共生产、生活的安全,它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比较丰富的范畴。在法学上,将公共安全定义为“故意或者过失实施或者足以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私产的安全”。从公共安全管理理论分析,公共安全问题由自然因素、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经济、社会、技术、信息等多重侧面组成。基于以上的论述,笔者认为,公共安全教育涉及到较多领域,是较多学科综合和多方位知识技能的普及。同时,公共安全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个分支,应该符合教育的规律,即通过教育把学生从“现有状态”转化为“应有状态”。因此,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应是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家庭、自身的责任履行教育,围绕责任实现价值,构筑国家安全,加强防范意识,传授基础的应对技能,确保大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成长安全。
二、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
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存在威胁或影响的事件,均是大学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因此,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项目较多。归纳起来,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家层面;另一个是大学生个人层面。国家层面是从国家当前和发展战略角度考虑的,包括影响国家安全、发展和利益的一些因素。大学生个人层面是从本人的人身安全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担当责任角度考虑的,包括影响其人身安全和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因素。从两个层面中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包含着个人层面,个人层面是国家层面的基础,国家层面的实现是个人层面实现的最高目标和价值体现,个人层面实现是国家层面实现的关键,两个层面相互依托,紧密联系。因此,当代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应以国家和个人这两个层面为依据、以重点类别和项目为依托来开展。
(一)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重点,应从以下三个类别来开展。其一是国防教育以及与国家安全和利益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教育。目的是使大学生了解国家安全、发展和利益的各个方面,认识到国家安全、发展和利益对自身的影响和相互关系,具有国家安全意识和观念,学习国家安全知识,自觉地保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其二是生态环境安全教育,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环境安全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的使用原则和保护方法,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其三是文化安全教育。文化是凝聚人的重要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正受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类型文化的冲击和渗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此外文化的影响还具有隐蔽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安全教育十分必要。通过文化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意识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观念和能力,自觉防止和抵制来自国内外的各种腐朽文化和错误思潮对自己的影响。
(二)灾害安全教育
对大学生而言,灾害安全教育主要涉及火灾、地震和大型活动的安全防护教育。消防安全一直是学校关注的重点,也是灾害安全教育的重点,大学生居住密集,用火用电等现象时有发生,防火意识差,存在消防隐患。通过一些火灾事件可以看出,火灾发生时大学生们的自救能力差。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教育,能使大学生认识到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养成较好的防火意识,掌握基本的灭火技能和火灾发生时的逃生、自救和互救能力。地震安全教育主要是让大学生掌握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防护措施和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方法。高校经常会举办一些大型活动,大学生是参加大型活动的主体,因此,大型活动安全防护教育十分必要。大型活动安全教育是要告诫大学生在参加大型活动的时候,要听从指挥人员的安排,有序入场和退场,防止拥挤踩踏等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出行安全教育
大学生的出行现象比较常见,如节假日出行和日常出行、集体出行和个体出行,出行安全主要涉及交通、旅游、防骗、防盗和防抢。因此,出行安全教育主要包括交通安全教育,旅游安全教育,防骗、防盗、防抢等方面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出行安全教育的重点项目,通过进行交通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掌握必备的交通安全知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能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人身安全。旅游安全教育旨在让大学生掌握必备的旅游安全常识,避免造成人身或财产的损失。大学生不仅要增强防护意识,牢固树立防盗窃、防抢劫抢夺、防诈骗等观念,而且要懂得用法律保护人身财产安全,及时报警求助。
(四)生命安全教育
生命安全教育旨在让大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实现人生价值。生命安全教育包括心理安全教育、身体安全教育和自我价值实现三个方面。心理安全教育,即采用普遍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人际关系和谐教育、环境适应教育、健全人格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挫折应对教育以及心理疾病防治教育。身体安全教育,即让大学生对自身健康状况和体质情况进行认识和调整的教育,使其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体质。目前来看,身体安全教育容易被忽视,一些事件警示我们应该重视身体安全教育。据调查,大一至大四的学生,体能测试结果呈倒序排列,加上大学生作息、饮食不规律,严重地影响其健康。通过身体安全教育,使大学生关注身体状况,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防病防毒等常识,树立健康生活的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锻炼,为健康体魄打下基础。自我价值实现教育是要按照教育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运用多种主题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追求卓越。同时,加强抗压和抗挫折教育,使大学生在困难面前能客观面对现实,理性解决问题,懂得生命的精彩和价值体现。
(五)网络安全教育
在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网络占据着非常重要的部分,网络对其吸引及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有关数据显示,网络中的无效信息竟占到了50%以上。大学生在网络上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的同时,如果不具备足够的是非辨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网络中的信息“垃圾”极易腐蚀大学生的思想和意志,因此,网络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别。网络安全教育通过对大学生普及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和条例,使大学生能够依法使用网络。同时,还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中的危害,自觉防范,理性认识和使用网络。
三、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一)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是确保国家安全的需要
在《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及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中,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看待和处理问题存在很大的感情色彩,对问题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和理性,容易受到有害因素的误导。在信息社会,西方一些国家企图用他们的文化和思维习惯影响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征服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或是制造矛盾阻滞我们国家的发展。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骨干力量,对他们进行公共安全教育,使他们能够辨别这些企图和阴谋,心中有国家观念,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理解和支持国家的政策、方针,关心关注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保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二)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安全和成长的需要
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频繁与社会接触和使用网络,必然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在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中的重点类别和项目可以看出,不仅是涉及到大学生人身财产安全,还涉及大学生健康成长和人生价值的实现。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使其掌握安全知识,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能够保证安全。同时,也能为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步入社会服务国家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的路径
(一)整合学校内的教育资源
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涉及项目较多,对大学生进行公共安全教育,不是单独一个部门所能做到的,需要学校内各个部门配合和联动。高校可以成立一个公共安全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按照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委托各个部门负责实施具体类别或项目的教育,如委托校武装部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委托学生处开展大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等。同时,学校的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领导小组要结合学校实际,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本校的公共安全教育体系,明确分工,加强检查和督导,确保工作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
目前来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多采用课堂教学、实践观摩教学和模拟体验教学三种形式,要依据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不同类别或项目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国家安全教育大部分采用课堂教学,配备多媒体播放一些视频资料,但如果涉及某个专题,也可以采用实践观摩教学,如参观一些革命纪念馆。此外,教学地点的选择不仅在校内,也可以在校外,授课人员可以是学校的教职工,也可以是校外的专业人员。充分挖掘社会上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目的是提高公共安全教育的吸引力,使大学生能掌握公共安全知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氛围
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是一个新的理念,师生的认识认同需要一个过程。在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内容中,一些类别或项目容易被忽视或淡化,存在认识不到位的问题。因此,高校要着力做好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橱窗和新媒体,宣传公共安全教育的知识和成果,利用好特殊阶段的公共安全氛围营造,如每年的全民国防教育日和消防日等,引导更多的师生关注认同,逐步培育安全文化,传递公共安全理念。安全理念的传输最容易取得效果。例如在日本,政府把每年9月1日定为防灾日、消防日,要求全国各地举行防灾防火演习,以唤起国民的安全意识。
(四)加强防范,发挥网络优势
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和依赖非常普遍,网络呈现的广泛内容、多样功能、方便快捷等特性,得到大学生们的青睐,他们的学习、交流、娱乐等各方面,都通过网络。然而,网络中的信息和内容良莠不齐,一些有害信息和内容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对此,高校要加强网络监管,过滤有害信息和内容,教育学生如何防范和处理网络中的有害信息和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自觉抵制网络犯罪等活动。同时,高校也要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发挥网络优势,利用网络,深入做好大学生的公共安全教育。如高校设立公共安全教育网站,以网站为平台,由各个负责部门公共安全常识介绍和预警信息,整理典型案例教育警示学生,利用网上答疑等形式,与学生在网上直接交流,丰富大学生的公共安全知识。
(五)发挥学生骨干队伍的重要作用
在高校的各项教育活动中,学生骨干都起着重要作用,在公共安全教育活动中,学生骨干同样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骨干队伍处于事发的第一时间和第一现场,发挥其能动作用,避免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这对于稳定大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抓好学生骨干队伍建设,让学生骨干率先掌握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知识,能促进公共安全知识的宣传。同时,学生骨干队伍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通过学生骨干,学校能够准确的掌握大学生对公共安全知识的认知程度和意见、建议,以便及时做出调整,通过学生骨干能了解学校用意,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另外,学生骨干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及时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并上报,学校能在萌芽阶段就将这些安全隐患进行处理,维护校园安全。由此看来,在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骨干队伍既是教育的受益者又是教育的实施者,不仅能充分体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也提高了高校的公共安全防范能力。总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实施不仅需要学校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更需要学校的鼎力支持。首先,相关领导要高度重视,并给予资金、政策等支持,保障公共安全教育的顺利实施。其次,高校要着力建立完善一支专门从事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加强对师资队伍的选拔和培训,保证教师的教育水平。再次,高校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制度,确保公共安全教育的长期开展。最后,高校要充分挖掘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选择恰当的教育形式,提高教育效果。
作者:张志勇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第四篇: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及对策
高校安全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内容,更是高校保障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校园安全以及社会稳定提供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走访调查天津市部分高校的安全教育状况以及分析我国相关高校安全教育类的文献资料,发现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安全教育存在以下方面的现状。
一、安全意识存在普遍淡薄现象
(一)高校对安全教育的意识不足
目前各个高校针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经费投入、教育体系完善、教研队伍建设等方面差距是比较明显的。经过笔者的多方调查了解,我国还没有对高校安全教育的经费投入有一个官方比例,从天津地区各个高校经费投入情况来看,多数没有专项经费,并大多以打包的形式混杂在一起,缺乏长效机制,部分高校安全教育经费都是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而定,没有专门的经费保障,导致经费严重不足,安全教育处于应景或应急状态。多数高校安全教育工作者有保卫部门的保卫干部担任,侧重于刚入学学生的安全教育,多以消防、治安为主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队伍和安全知识教材;保卫部门工作繁杂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对日常安全教育的开展多靠保卫工作人员自身的积累,缺乏系统的、专业的校园安全知识培训学习。
(二)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淡薄
新形式下导致大学生安全意识的问题主要是部分大学生安全素质底和防范安全意识差,不能及时发现、处理安全危机。如2016年济南19岁女大学生宿舍阳台产子身亡案;2016年河南郑州在校大学生小郑因无力偿还高额贷款而跳楼身亡等。还有部分大学生缺乏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缺乏责任感,意识不到社会的险恶。如宿舍门窗肆意开放、贵重物品随意摆放等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宿舍内无视学校规定,乱扯电线、乱用电器给寝室同学的财产和生命构成无形的威胁;轻信“猜猜我是谁”“我是你领导”“免息校园贷”“您中奖了”等各类电信手段诈骗,直接威胁自己的财产和生命安全。
(三)社会和家庭对安全意识的忽视
社会安全教育意识缺位,成为大学生缺乏正确认识社会和正确心态接触社会的主要因素。部分大学生随心所欲,自傲放纵,以及社会经验少、思想单纯、贪便宜、急于求成等特点去被动地、盲目的接受社会,常常被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还有部分大学生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思潮的影响,片面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安全问题,轻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重者甚至为此付出生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安全教育的缺位主要在于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大学生发生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如家庭的离异、家长的溺爱、打骂孩子忽视人格教育、忽视善与恶的道德教育、重视智力培养忽视基本安全知识教育等家庭的生活、抚养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高校安全教育机制不够健全、安全教育体系不够完整
笔者通过走访天津地区部分高等院校发现的情况来看,部分新老校区更替过程中的硬件设施配套设施差距比较大,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体系不够完整。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机制不够健全,安全教育机制缺失严重
大部分高校没有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列入正常的学生必修课计划内,使大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的学习效果和实践应用大打折扣,阻碍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持续性;大学生安全教育缺少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大学生安全教育机构设置配置不完整;安全教育方法枯燥单一,只是偶尔对学生进行一次消防演练或者开展一次安全知识讲座,且尚未形成长效机制;安全责任力度落实不到位,责任不具体,部分师生责任流于形式,责任主体意识淡薄;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研队伍建设大部分还停留在保卫人员范围中,缺乏法律政策、形势、国防、消防、治安、心理、生理、就业、社交等多学科整合的教研队伍和多学科交流的机制。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不够完整、不够科学
主要在于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时效性不够突出、要素建设科学性不足。从安全教育体系时效性来看,有内容枯燥无味,局限于新生入学安全讲座的形式教育;管理缺失、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制度不完善,职能部门在事故处理中出现权责划分不明确、配合不到位等现象;大部分院校未纳入必修课程,导致专业师资力量不足、学习效果无法考核、经费不足等保障措施堪忧;安全教育评估建设缺失等。从安全教育体系建设科学性方面来看,大学生安全教育过程中照搬照抄其他兄弟院校的经验;没有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安全教育的重点和特色不突出;安全教育体系各要素认识不足,缺乏协调和均衡发展。新形势下大学生安全问题触目惊心,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学校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就目前我国高校安全存在的问题来讲,高校安全教育的创新迫在眉睫,需要我们转变传统的安全教育观念,立足于安全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立足于安全教育机制和体制的与时俱进、立足于安全教育的不断创新和安全教育教研成果的勇于实践。
作者:王兴富 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
- 上一篇:我国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及对策10篇
- 下一篇:高校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研究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