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下安全教育论文

时间:2022-02-25 08:27:45

导语:安全意识下安全教育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安全意识下安全教育论文

1.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基于如上分析,导致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具体如下:首先,中小学安全教育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基础,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继续和拓展。安全教育遭遇应试教育的排斥,虽然我国中小学教育已被称为“素质教育”,但很多学校仍然以考试为中心,安全教育往往是“务虚”范畴;其次,部分家庭对子女教育不健全的因素,由于“独生子女”已成大学生的主体,他(她)们基本上是在父母的细心呵护和老师的关心下成长的,人生经历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对于社会的复杂性知之甚少。一旦离开父母和老师,开始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留下种种安全的隐患;再者就高等院校教育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对安全教育存在侥幸和漠视。尽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发文强调大学生安全教育,但往往到了各高校则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一些学校甚至流行这样的说法:只要学生在校期间不出事就万事大吉。

1.2站在学校层面,除专业课教学计划外,还有素质教育、国防教育等,唯独缺少对安全方面的教育,以及明确的定位,有关安全责任、安全责任观等概念和内容只散见于国家相关的文件中,未被纳入教学课堂。

1.3绝大多数学校将安全教育理解成为安全管理,把两者等同起来,并将硬件安全作为安全教育的“要旨”。于是当学校发生安全事故后,一些学校总是找管理上的漏洞,如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值班制度没落实、防范设施不齐全等。殊不知,安全事故频发的背后,正是安全教育的长期缺位所造成的。

2.提升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对策和建议

安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安全意识是安全保障的前提,要通过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安全意识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深入分析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着眼于防范可能危害大学生的各种安全隐患。学校安全教育目标的确立,对于大学生的行动具有指引、激励和规范的作用。科学有效的安全教育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生的安全。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他包含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是某个部门或者某个单位单独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各阶层学校的系统开展安全知识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1将安全意识教育纳入素质教育的体系。从中小学开始把安全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对学生全面开展安全教育,使之制度化、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安全教育,并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安排政治素质过硬、业务素质扎实、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兼职教师进行启蒙教育,待遇与其他基础课教师一视同仁,以确保授课质量和专业知识及业务能力的提高;制订统一的教学计划,保证授课时间,既要安排正规的课堂教学内容,保证学生学到科学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要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期末统一进行考试考评,其结果记入学生综合测评成绩,以达到学生从小就重视安全、了解安全的目的。

2.2大学阶段的安全教育,要有继承性、全面性、系统性、前瞻性。首先,要与中小学阶段安全教育所列的教学内容进行衔接,对已在中小学阶段已经熟练掌握的内容,在简单回顾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和提高,对中小学生可能没有涉及的内容要进行补充和拓展,做到知识系统的继承。其次,就是根据涉及大学生在校期间及走向社会后应具备的安全知识,进行分类编写和讲解,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以便大学生从感性到理性,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最后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全员化教育。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学校保卫、学工、宣传、教务、团委、心理咨询、后勤等职能部门各尽其职、相互配合,专业课老师要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把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及学生自我保护的教育渗透到课堂,形成全校齐抓共管的安全教育氛围。

2.3不断更新完善安全教育的内容。教育部相关部门应及时收集安全教育实例和事故案例,组织编写教材,保证其教材的先进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还要做到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高质量理论用书。高等学校在加强思想和文化教育的同时,根据最新教材大纲,引导大学生深刻了解有关生命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的措施,懂得防火、防盗、防暴方面的自救常识,使他们在遵纪守法、保障安全、珍惜生命、预防犯罪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2.4不断创新、丰富教育形式。学校可尝试开展校园安全随手拍、知识竞赛和座谈等形式活动,通过以案说法、以点带面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共鸣,使安全教育生动形象,利用现代的通讯手段,建立网络微信、微博平台,更好地开展宣传安全知识活动。

作者:白长青单位:南京晓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