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校本课程融入曲艺文化研究
时间:2022-04-19 10:43:34
导语:中职语文校本课程融入曲艺文化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对传统文化中的曲艺文化进行分析,探究其传承及发展特点,进而讨论中职学校将语文校本课程内纳入创新文化的切实意义,最终得出若干将曲艺文化逐步融入校本课程中的路径,为中职学校语文课程实现教育模式的创新。
我国拥有久远历史,从其中任何一段时间轨迹中都可发现,没有传统文化传承下来的当代文明是不完整、且抱有缺憾的,现代文明不可能和传统文化完全割断,需要不断继承、弘扬古典文艺,才能将传统文明繁衍生息。曲艺文化与我国传统戏剧文化同出一脉,却又在表达形式中有所不同,曲本中蕴含着强大生命力,是当代艺术家汲取养分的绝佳源泉,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纳入曲艺文化,有其必要性,并能将枯燥的教学过程与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进行相互渗透,以此将历史串联成一部耐人品读的厚重书籍。
一.曲艺文化的传承及特点
曲艺文化是传承至今的一类我国传统文化形式,在目前发展中,将说讲、歌唱等方式作为主要的艺术表达手段,并通过动作、神情,甚至口技等表演技巧,来完整的诉说一段故事,其中以塑造出脍炙人口的人物形象作为成功的曲艺作品。曲艺文化在其初始发展阶段,以描绘社会现实情景著称,充分反映出故事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借曲艺人物之口表达出相应情感,该类艺术传承至今,已然有众多表现形式。从历史渊源、形式种类进行划分,曲艺文化主要包括相声、评书、快板、弹词等形式,另外还包括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如少数民族曲艺、地方大鼓、时调小曲等。据我国1980年代初期统计的现代曲艺文化形式,其曲种共有近400种,我国曲艺形式在世界文化历史中是品类最为丰富的,且文化底蕴最为深厚,因此进行相关传承工作是重要的发展路径。曲艺文化在表演期间需要结合一定脚本,曲本文化应运而生,曲本作为曲艺文化中的文学代表形式,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备一定地位。曲艺文化和戏剧文化同根同源,漫长发展过程中便互相渗透但仍自成一派,因而曲艺文化有其专属特点。第一,曲艺文化的演出形式较为灵活,通常仅需要两三人、简单道具则可进行演出,因此曲艺文化并不会受到场地限制。第二,曲艺文化的表现形式很自由活泼,能以较低的说唱成本带动观众的情感,可庄重可诙谐,受到观众喜爱。第三,曲艺作品内容通俗易懂,符合中国人民的审美需求,语言较多使用口语化,拉近与观众的距离感,且易懂易记,观众人群广泛。
二.中职学校进行校本课程创新的意义
1.尊重文化多元。我国文化类型多样,尤其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上,中职学校学生获取文化咨询的渠道越来越宽,教师想要和学生在统一环境下探究传统文化,仅能在校园内、课堂上等少数场所中完成,因此在语文校本课程中纳入对文化传统的深入理解,创新课程内容、开展模式,有其重要意义。文化形式呈现多元化,这对中职学生来说并不意味着是不良情况,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能以传统文化中的包容思想作为学习中的基础态度,在不断接触多元文化的冲击后,能明辨是非,判断何种文化是符合中华民族进步的优良文化。教师在创新校本课程后,可首先着重教育学生养成尊重多元文化的认知态度,完善学生学习观念。2.增强民族认同。我国教育部下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对我国优秀文化传统进行继承弘扬,以便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进而凝聚起中国民族的发展动力,创造出民族优势。中职学校在其开展语文校本课程的前期准备时,便要遵守我国教育规定,在课堂上融入文化传统、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观念。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展的教学内容相对落后,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内容,都没有切实将传统文化融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路径,课堂形式仍旧以教师为主,中职学校学生被迫输入死板内容,完成了形式课程内容,却并不能在未来将所学传统文化内容学以致用,因此将校本课程进行创新改革,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参与,在课堂上不断强化民族认同观念。3.优化教育模式。在中职院校开展的课程中,常会以理论基础作为课程主体,将实践过程作为辅助教学的方法,该种教育模式让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一步下降,久而久之学生的厌学心理也会有所爆发,因此采用创新形势下的教育模式可优化现有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曲艺文化是一类以说唱作为主要输出的语言形体结合艺术,因此直接决定了课程安排中需要进行大量实践过程,通过对曲艺作品的学习、改编、演绎,可让学生爱上教学课堂,并逐步完善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架构。4.承担传承责任。语文课程是美妙的一场文学盛宴,学生手中的“筷子”能夹到何种文学体系,是教师在课程计划中要着重考虑的项目,因此在课程教学目标建设中,不妨将教科书中所建议学生要完成的教学体验加以落实,将民族优秀文化形式纳入到课堂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见识,进而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在承担国家交托给中职学校教师的任务中,教师可对校本课程加以创新,以现阶段社会学生能接受的教学方式,向其传递曲艺文学,以此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三.语文校本课程融入曲艺文化的路径
1.引导学生思考。语文校本课程是中职学校开展的特色课堂形式之一,通过在该课堂上融合曲艺文化,可将学生的文化修养进一步提高,并提高学生课堂兴趣。首先在课堂初步融入曲艺文化时,可通过播放曲艺文化作品,让学生独立思考该类作品为何会一代代人传承传唱下来,比如在播放曲艺作品《三元记》后,可以让学生就主人公做好事这一行为做出自己的分析,并对为何他的后人连中三元这一事件发表评价,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观后感,探究何类作品能流传千年[1]。2.观摩曲艺曲本。当课程进行到了解曲艺作品的具体表达形式时,可在分析某一具体作品时,将该作品的民间曲本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曲本中领略当时的社会特色,并分析人物、情节的发展变化,以此来进一步思考曲艺文化的特点。在学生尚未养成较高分析能力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曲本剧情的发展变化,分析其原因,并评价该曲本故事想要表达的现实问题,针对有能力的学生,可适当超前进度,进行对该曲艺作品的曲本改编过程,以此加快中职院校课堂进度。3.分析曲艺文化。学生在仔细阅读曲本文学作品后,对该曲本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时代背景已然具备初步了解,此时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曲本中蕴含的曲艺文化。比如在民间曲艺短篇剧目《潘金莲拾麦》中,让学生就其曲本内容与《水浒传》的相关章节进行比较,点评其中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改变,探讨其中变化的原因。学生会发现其中情节更为简练、集中,并且人物形象更为生动,表现手法更为本色,语言更为活泼[2]。4.探究文化变革。曲艺文化若想被学生进行充分吸纳,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曲本文学中将文化变革情况分析得出,以此还可让学生对学习曲艺文化的原因进行深度了解,提高学习兴趣。比如《潘金莲拾麦》中的武松形象经过曲本简笔勾勒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结合《水浒传》中武松过十字坡的一段文字描写,其中铺垫和悬念重重,一环扣一环,紧张而生动,把武松和孙二娘的形象塑造得更为真实和可爱[3]。由此分析,自然会给学生树立一个纵向的立体的文学史观,而且也会让学生领悟到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心理和文艺思潮,乃至一个时代审美趋势的变迁与形成。5.搭建学习平台。校本课堂重要的教育创新形式便是以创新学习平台姿态,让学生能充分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学校可搭建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中心,该平台上师生可进行彼此交流互动。比如在进行评弹艺术的课程进度时,学生可在学习平台上自主查阅相关资料,并将当代传承人的信息加以了解,方便课程进程的顺利开展,提高中职院校办学效率。6.走访民间艺人。让学生的学习课堂不仅限于学校内部,联系当地曲艺家协会,使学生有机会去近距离感受曲艺文化的魅力,通过民间艺人对学生的现场讲课,体味原汁原味的民间曲艺,体味民间艺术的动人之处。例如请评词艺人周少俊先生为学生们讲一课,便能让学生深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大家都深深为他的气质、学识所折服。此外,接触了现场艺术,能激发学生对曲艺演出的兴趣,还可带领学生去参观一些民间艺人的演出。例如我们吉林市当地的曲艺演出团体———凇曲社,演出形式多样,有相声、评书、快板、单弦、变脸、魔术……可谓是精彩纷呈、好戏连台。7.开设曲艺社团。依托学校的社团活动,指导教师开设曲艺社团,吸收曲艺爱好者进入社团,平时学习曲艺知识,练习表演作品,比如相声、评书、快板等。在学校的文化演出活动中登台表演,以演代练,如迎新演出,纪念一二九等活动。无论上台与否,相信这都是学生在校期间重要的文体经历,对学生个人性格、团队协作能力等养成具有促进意义。8.培养曲艺兴趣。为了将语文校本课程中完美融入曲艺文化,展开创新路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办法便是让学生在课程实践中养成对曲艺文化的浓厚兴趣,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接受曲艺文化的观念。曲艺文化作品中的人与事,无不投射出现实社会人生的缩影,其中浸润着的深厚文化传承与习俗理念、民族文化共同的心理积淀,都会以新的观点、新的视野吸引学生,加深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传统艺术的感悟,提高其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培养曲艺兴趣并不困难,教师可将现阶段中职学校的语文文学教育内容,与曲艺文化作品进行彼此融合,通过不同形式的曲艺作品,为学生营造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
综上,曲艺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虽然近年来的传承力度、社会可见度均有所下降,但曲本中蕴含的道德、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将持续引导当代人不忘历史、牢记传承使命,将我国历史文化进一步弘扬到教育领域。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观摩曲艺曲本、分析曲艺文化、探究文化变革、搭建学习平台、走访民间艺人、开设曲艺社团等创新路径,能在中职学校的语文校本课堂上培养学生对曲艺文化的兴趣,让学生尊重文化多元、增强民族认同,经由该种教育模式的优化,能创新语文课堂的开展,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容飞.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资源的创新开发与运用[J].职业,2020(07):89-90.
[2]陈爽.试论高等艺术院校中的曲艺音乐课程建设[J].曲艺,2019(08):38-41.
[3]杨泽松.本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作者:王大壮 单位:吉林工贸学校
- 上一篇: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探索
- 下一篇: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