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研究论文3篇
时间:2022-05-04 10:30:23
导语:中职数学教学研究论文3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第一篇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和现状
合作学习一般是指老师在完成基础的课堂学习的前提下,有老师进行分组或学生自行分组,并且每一学习小组在老师或队长的带领下,集思广益,发挥群体优势,通过组内成员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已达到加强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的作用和提高每一个体成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对学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的目标。根据了解合作学习虽在我国认知度较高,但其实是处于一种初级阶段,大多数学校将其进入课堂和教学方法的试用阶段,不过合作学习随着广泛的传播,在各学校的各个学科都被广泛地应用和认可,在不久的将来合作学习极有可能成为我国教学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在中职学校的教学中,合作学习也得到了很大的认可和支持,很多中职学校都对合作学习进行了有效的应用。随着合作学习的逐步被认可,合作学习的发展趋势一般包括,(1)参与合作学习的人员增加,合作学习的范围也逐渐加大。随着我国合作学习的逐步发展和应用,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参与合作学习的研究,由最初的少数几个研究人员进行学习和研究发展到如今不仅参与的研究人数大幅增加而且还有了专业的研究团队,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据了解,在山东就有上万的教师和学者对合作学习进行研究。(2)合作学习的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所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3)合作学习的研究机构和组织得到了建立和完善。
二、合作学习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在各学校的数学教学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更为重要,因为就我国目前情况来说,中职学校的学生数学基础相对于普通高中同学来说相对薄弱,数学的理念和知识都还比较缺乏,对数学的理解还不到位,能力相对来说也较弱,最为严重的问题是经过长期的挫败感,不仅对数学的兴趣不大,而且对数学的学习比较惧怕。除了以上提到的学生自身原因,数学这门学科本身的复杂性,深刻性也为目前中职院校数学学习现状提供了解释。
三、如何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
(一)小组的编排
在进行合作学习时,首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分组。对学生进行分组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的深入了解的基础之上,首先经过平时的接触和充分的了解对中职学校的学生进行调查总结,深入掌握各个学生的自身特点,然后根据学生数学的程度,将学生进行适当分组,同时保证每个小组都有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有利于学生中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帮助,确保整个小组的合作学习能有效地进行。
(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把握
在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的同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首先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和指导者,而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也由原来被动地接受新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进行自身独立的思考,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选择合适的时间
合作学习并不是随时都可以进行应用的,合作学习首先需要建立在基本课堂学习的基础之上,作为正常教学的一种补充工具,在适当的学习时机进行展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出合作学习的效果。一般来说在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时间时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的时间点:第一,学生在产生进行合作学习的需求时;第二,当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学习时遇到了困难,而且仅通过个人的学习无法得到科学合理的解答;第三,当需要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向深入的时候;第四,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第五,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需要相互讨论的时候。
四、合作学习在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一)课堂讨论缺少目标指向,且由教师掌控全局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仍然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习惯将课堂讨论的主导权交给学生,真正留给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极少,而且在自由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也受到制约,少数的发言机会常常被交给所谓的“优等生”,长此以往,将会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最终使课堂讨论、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本文认为,这种实践弊端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老师本身对于课堂讨论这种合作学习方式的不信任,还没有从传统的以“教”为重心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从而不敢将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另一方面则是由当今的教育环境所致,虽然倡导合作学习,但由于其成效尚未显现,中职教师依然面临教学进度和任务等多重压力,未能将讨论的宗旨和导向很好地传达给学生,加上讨论时间少,学生尚来不及思考或鼓起勇气发言,便已匆匆结束,合作学习效率低下,如此陷入恶性循环,合作学习得不到真正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二)合作学习参与的全面性受限,缺少公平
合作学习的根本宗旨是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的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让智慧的火花在交流过程中得到迸发。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合作学习所强调的“合作”常被虚置。一方面,部分教师尚不能做好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仅关注学生现有的学习成效,不愿挖掘学生的进步空间和潜力。另一方面,受教师态度的影响,“差”生参与的积极性遭受打击,由于缺少发言机会,本身基础欠缺,思考的角度、方向等得不到合理的引导,最后只能对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消极对待,使之沦为“好”学生的“表演舞台”。最终,教学模式的本质尚未发生根本变化,换汤不换药,合作学习的优势仍然不能得以发挥,无法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五、总结
在中职数学教学实践中,数学学科自身严密的逻辑性、较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为合作学习模式的开展提供了“温床”。因此,中职数学教育很有必要成立数学小组,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到合作学习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效率必将能得到显著提高。
本文作者:杨彩苹工作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第二篇
一、中职数学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方面
中职院校的入学门槛较低,大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有的学生甚至数学的知识结构存在断层,数学学习的困难较大.而近几年,我国中职院校规模不断进行扩张,这种情况进一步加剧.并且,大部分学生进入中职院校是为了掌握一技之能方便就业,对数学这些不能直接应用到工作中的文化科目学习兴趣不大.
(二)教师方面
在中职院校中进行数学教学的老师基本上都是师范学院数学专业毕业生,大部分具有很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同时大部分的老师并没有接触过中职专业的学习内容,无法有效进行知识的融合.同时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学目的与学生状况与其他学校有很大不同,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需要教师进行改变.
(三)教材方面
中职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都是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这些教材具备系统性与通用性,但是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界限分明,相互之间几乎没有渗透.再加上进行教学的老师一般是师范类学院毕业,几乎没有接触过中职的专业知识,很少有人能够自行进行两种知识的融合教学.数学教学与专业能力相融合困难重重.
二、中职数学教学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有机融合的策略
中职数学教学与培养专业能力相融合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融合,接下来我们将对此提出几条建议:
(一)首先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培养与数学教学相融合的必要性
俗话说,思想上认识到行动上才能落实到.要进行教学知识的融合首先要认识到其重要性.数学知识却在各科的学习中都有所应用,当然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也会应用到数学内容与数学方法.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另外,学生要想满足社会需求成为复合型的人才,就需要将专业知识与文化课知识结合起来.所以学校、老师、学生都要认识到专业知识的培养与数学教学相融合的必要性并将其落实到行动中.
(二)通过进行校本教材编制等方式优化教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整合,也是教学过程的指导.在中职中要进行数学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内容的讲述,需要有相关的教材做指导.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教材都只强调课程专业知识,极少有融合知识部分的内容.而且,国家也不太可能在近期内出版相关教材.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学校自行解决.有实力的学校可以组织专业课的教学人员与数学教学人员根据学生的实际,从教学目标出发,编写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教材.在教材的编制过程中,数学老师要与专业老师共同进行商讨,进行知识点的渗透.除此之外,学校也可以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教材的优化,比如直接采用多媒体实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等.
(三)对数学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
对教材进行优化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少学校难以做到这一点.如果教材的问题难以解决那就需要老师负担起进行知识融合的重任,因此需要对数学老师进行专业教育.教学是“教”“学”相结合的过程,老师是“教”的主体,对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老师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不仅是解决教材问题的无奈之举,还是进行教学知识融合所必需.中职学校的教育有很大的特殊性,单一的知识结构是无法满足教学需求的.学校要加强对数学老师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使老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储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从专业知识的角度引出数学概念并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进行分层次教学
中职的入学门槛低,学生的水平差异较大.在教学中,老师讲授的难度较低,基础好的学生难以满足.老师讲授的程度较高,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进行同一模式课堂教授的结果通常是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无法获得所需程度的知识,更何论进行数学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新课标要求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开展分层次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在中职的数学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老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划分出不同的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与教学难度各不相同.对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提早进行融合知识的讲授,而对于基础较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则先对其进行一般教学,基础巩固后再学习高难度的知识.在以就业为主要目的的中职教育中,将数学教学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是应对社会发展与岗位需求的必要措施,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学习的管理者、教学的执行者都要意识到其重要性并采取措施加深融合的深度,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本文作者:林炳工作单位:福建龙岩华侨职业中专学校
第三篇
一、提高动手能力,引入实验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引入实验,运用做实验的方法,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讲解柱体、椎体的侧面积和体积相关知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出柱体或者椎体,进而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柱体的构造,非常容易地就将侧面积计算出来。
二、设问引入,制造悬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通过运用设问引入的方式,在课前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制造一定的悬念,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数学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周期方面的问题时,通过提出类似“今天周二,那么一白天后是周几”“课程表为什么只有一周”等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三、故事引入,提高兴趣
学生都喜欢故事,因此,讲授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时,教师通过讲故事,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个小孩感冒发烧了,大夫给他量过体温后,说体温为103华氏度,并给小孩开了退烧药。由于小孩不知道华氏度与摄氏度是不同的,以为自己病得很严重,就给妈妈打电话说自己快死了,让妈妈赶快回来,小孩的妈妈回来后,看到医生量的体温,就笑了。然后学生就会想为什么小孩的妈妈会笑,而不是担心。进而教师适时地引入所讲的数学内容,告诉学生选择不同的度量单位,数据的结果就会不同,最后引入华度制的概念。
四、直接引入,开门见山
运用直接引入的方式,开门见山的讲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这样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快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向量的减法”时,可以通过引入问题。在学习向量的加法时,开始学习向量的减法,可这样提问: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向量的减法与加法有什么关系?向量减法的法则是什么?表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五、观察、归纳、分析的引入
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学生主动接受外界信息,获得想要的信息。因此,可以通过运用观察材料、方法的方式,找到其中的规律。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章节时,教师首先针对三角函数的定义进行讲解,然后将其不同角的函数关系式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对其进行归纳,进而证明出来。这样不仅有利于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总而言之,在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引入策略,并实现各个不同方式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和数学教材的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科学、严谨、合理的引入方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最终有效地提高数学的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作者:蒋优锋工作单位: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
- 上一篇: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防范
- 下一篇: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实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