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范畴及监控研究

时间:2022-12-13 03:46:28

导语: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范畴及监控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范畴及监控研究

[摘要]对高等职业教育教育类型的准确把握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效果的前提和基础,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德育教育。目前对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研究还不深入,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教学方法的安排上、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以研究。大职业教育观念有助于我们探索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德育监控模式。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监控模式

一、大职业教育概念的构建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为职业做准备的教育。事实无可辩驳,一个人不管接受多少教育,当他离开学校,参加工作走向职场,那么之前他所接受的所有教育都是为从事一种职业做准备,职业可能是工程师、科学家、文艺工作者,也可能是一线工人、农民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所有的教育,即使是家庭教育也可以被囊括到职业教育之中,我们把这种为所有职业做准备的教育称之为大职业教育,以区分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现行教育体制下职业教育之外的教育形式称之为普通教育,高中阶段普通教育称之为普通高中,高中阶段职业教育称之为中等职业教育,高中后阶段教育称之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统称为职业教育,但这样的划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方法是否正确是有待商榷的。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通篇讲的都是物质生产过程,旨在说明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劳动并不一定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诸如在生产过程中从事生产指挥、组织管理、产品设计、产品检验以及从事生产过程必不可少的服务劳动,都是“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1]。这是笔者提出大职业教育的理论依据。现行的教育体系把职业教育单列为一种教育类型,其目的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而设,这种教育类型有把人培养成“机器人”的倾向,而不是“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与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宗旨背道而驰,其引发的教育伦理体系的混乱给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导致现行职业教育德育的理论构建步履艰难,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效果也屡屡遭社会诟病。

二、现行职业教育体制的反思

现行教育体制下,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划分标准为学生的高考或者中考分数,考试分数高的学生上普通本科或者普通高中,而考试分数低的则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或中等职业教育。但是这种依分数划分普、职教育的方法是否合理还值得进一步论证。疑点有五:第一,按照这种划分方法,分数一分之差可能就是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差距,可是一分之差真的能够区分出学生是适合上普通高校、普通高中还是上职业院校?我们如何看待和划分那些经过补习考取高分的学生?如果按其补习之后的分数划分可能他能够进入普通高中或者普通高校,如果按其补习之前的成绩,那么他应该上职业院校,可见依分数划分普、职教育的方法本身存在悖论。第二,这种划分方法的一个前提假设是考试分数高的学生更适合学习理论,而考试分数低的学生更适合学习技术,而事实上这个假设也经不起更多的推敲,因为影响学生分数高低的因素很多,学生的努力程度、教育水平的高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都可能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仅仅依靠学生考试成绩来划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理论假设是站不住脚的。A省能上本科的高考分数在B省可能只能上职业学校,教育条件的优劣使得用考试分数划分人才培养方向的方法出现了明显的漏洞,也有失公平;第三,从大国工匠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学好技术的前提是喜欢、爱好并且需要“够用的”理论支撑,更需要辛勤的付出和顽强的毅力。很多在基础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学业成绩不高的学生恰恰缺乏了这些品质,而研究者访谈了多个职业院校的教师也反映,有些学生的文化课学不好,学技术技能的时候也学不好,归根到底是学习动力不足或学习习惯不好,那么这些学习动力不足或者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能否成为合格的一线员工还是一个未知数;第四,在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代,对技术工人的文化基础要求也水涨船高,文化课基础将会在将来的技术工人培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把文化课考试分数低的学生划到职业教育的范畴,很难培养出技术过硬的现代产业技术工人;第五,现行普职分类教育更多“考量的是企业行业的诉求”[2],而非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的教育本源,“将会在无意识中把学生当成了技术的容器,试图使其将来成为掌握实用技术的高级‘机器人’,这与教育的本性背道而驰”[3]。这给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有效性带来较大冲击。现行的按照考试分数划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方法暗含的意义是:“不好好学习,去职业院校学技术”,职业院校和技术被贬低如斯,怎么能激发职业院校的学生去认真学习技术?而没有文化基础的技术教育能否行得通也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三、对现行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有关探讨

(一)关于职业教育德育的语义分析。德育即育德,育人之为人的德行,在教育语境下即为育学生之德行,在职业教育的语境下即为育职业院校学生之为人的德行。育人之为人之德是所有德育的基础,其教育内容为政治准则、思想观点、道德规范、法纪规范和心理需求[4],而职业教育德育的内容包括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5],可见职业教育德育比普通学校德育多了职业素养这样的内容表述。从字面意思来看,这也是职业教育德育区别于其他类型学校德育的特点,所以现在我们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也就成了理解、界定职业教育德育的关键尺度。用这个尺度去界定职业教育德育与普通教育德育其实是有危险性的,因为职业素养所指向的不仅仅是狭义职业教育所独有的范畴,大职业教育范围之内的所有职业都需要与职业相匹配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个人从事一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责任心,这种基本素质是一个人能够在后天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的从事一种职业的基本技能要求,事实上,银行柜员快速的点钞技能与优秀教师用“三块糖”教育学生的娴熟技能在各自的职业中所占的比重同等重要。当职业素养教育这个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分界点被质疑了以后,还能有什么标准能够为我们所用去区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呢?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这些德育范畴是职业教育独有的教育内容吗?我想没有一个大学能够说我们学校德育课程没有这些内容。(二)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重要意义的探讨。职业教育研究者们对德育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进行了充分肯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育教育是整个职业教育的前提,离开了德育,职业教育也就会迷失或偏离方向,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6]。“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中,良好的思想道德是核心要素。”[7]“要把高职德育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8]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观点中的职业教育元素去掉的话,这些观点依然是成立的。可见把德育分为普通教育德育与职业教育德育是没有实际意义的,硬性的区分普通教育德育与职业教育德育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德者,才之帅也”,这里面的德应该不仅仅是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普通本科教育同样适用,所以,以上观点中高等职业教育这个因素不是观点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也从侧面证明了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实际上与普通高等教育德育是一致的,都是培养人之为人的德育,不存在职业教育德育与普通教育德育之分。我们要从大职业教育观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本质和范畴。(三)现行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模式的探讨。德育模式是使德育能够取得良好实效的途径。现行职业教育研究范式语境中,部分专家学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要体现职业性,如陈开梅认为“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理念,作为保证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德育工作,就要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努力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9]。这些对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研究有一定的道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有指导意义,但是这些观点同样也存在疑点。总结上面的研究成果,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有效性的一个前提假设是,学生如果处于职业环境中,就一定会爱上工作的环境,在具体的工作环境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效果就会有明显效果。这样的前提假设同样经不起推敲,颠倒了因果关系,一个人从事一项职业的前提应该是喜欢这个职业,而不是因为从事了某一职业就一定会喜欢这一职业。(四)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现状进行的探讨。德育效果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考量指标。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对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研究比较少,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对象研究较少,对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本质把握不准。马长世认为,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对德育理论缺乏了解和研究,对德育规律把握不够,势必影响德育成效[10]。唐红辉认为我国对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德育问题研究比较少[11]。张晓峰认为目前高职院校的德育状况概括起来是“五多五少”:大范围灌输多,个别交流少;大好形势宣传多,针砭时弊分析少;技能训练多,素质培养少;一次性教育活动多,系列教育活动少;专业素质培养多,人文素质培养少[12]。林玲认为,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时,若只是仅仅强行地灌输枯燥的说教,或用一些政治思想、理论原则来简单地代替德育工作,是不可能了解到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弱点及其心理需要的[13]。研究者认为之所以会产生“五多五少”的现象和采用“强行灌输枯燥说教”的教学方法的原因之一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本质把握得不准,所以不能采用“精准德育教育”,不能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德育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林韧卒认为,德育内容同高职学生思想品德实际发展水平与需要相脱节,形成知行不一的虚假人格,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德育的实效[14]。这种脱节同样是因为对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本质把握不准的缘故,还有一个原因是德育基础不牢固,致使高职院校的学生在接受更高层次的德育教育时接受能力差。(五)对德育评价机制的探讨。德育评价是对整个德育工作进行控制、检查、督导、评估与反馈,推动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正确认识学生的道德发展状况和德育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我国专家学者对德育评价的研究取得了建设性的成就。明确提出了德育评价的主体是多元性的,评价的方式有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方式[15]33,而且必须构建德育评价体系[16]95,因为思想道德评价对调节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普遍存在着“一张考卷定高低”的现象,但是,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不是考出来的,是通过学生自身修养和日常操行而逐渐形成的[17]。这些真知灼见对我们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四、大职业教育德育观构建与高等职业教育德育

(一)黄炎培大职业教育观的时代意义。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之一黄炎培先生的“劳工神圣”“金的人格”“敬业乐群”等大职业教育德育思想对我们进行高等职业德育研究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地位不高,受社会传统观念的排斥和歧视,即只有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的学生才就读职业学校。黄炎培的“敬业乐群”思想从根本上纠正了这一旧的观念。他认为,上什么学校不要紧,关键是要树立一种正确的职业观。只有“敬业”才能达到“乐群”,才能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达到职业教育的目的[18]。他认为,各行各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一样都是平等的、神圣而光荣的[19]35。黄炎培先生的德育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思想高度吻合,都认为职业不分贵贱,人应该多向度的发展,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二)人本主义视野中的高等职业德育教育。我国研究职业教育德育的部分专家学者们从人本主义角度对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进行了深刻的阐述,首先是承认人在德育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不是被动的承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陈晓莉认为,德育视野下的人格教育,强调对个体德行人格的塑造,即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德行人格的提升[20]。卓高生认为,“社会发展最终体现为人的本性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体现为人的创造性活动的拓展和创造性能力的提高”[21]。其次是承认人在接受德育教育时的个体差异性,陈中建认为,德育目标的定位应该区分共性与个性,考虑不同层次、不同思想状况学生的可接受程度[22]。再次,杜威的“生活即教育”思想也暗含了德育教育的原理。高德胜认为,生活是德育的基础,是德育的意义之源,道德感是在人的生活的种种关系中生成的,它是对生活的领悟。生活也是德育不可避免地要回归的地方[23]。钱伟荣等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要贴近职业,贴近学生,德育工作者要爱学生、懂学生[24]。由上述材料分析可知,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应以人为本,重视个体的差异化教育,与工作、生活实际相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开展比较好的形式,重视课堂德育与家庭德育,多管齐下,高职德育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三)高等教育精英化到大众化对德育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之后,特别是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兴起,我国高等教育的入学率达到48%以上,与扩招之前比较而言,一些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也升入大学进行学习。与此前精英教育模式相比较,扩招之后的大众教育模式下的大学生(包括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用精英教育阶段的思维看待大众教育阶段的学生会觉得大众教育阶段的大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用精英教育阶段的管理模式管理大众教育阶段的大学生也会觉得力不从心,用精英教育阶段的德育教育模式也觉得很难教育大众教育阶段的大学生。而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必然历史进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这个事实,不断探究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基本规律,形成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理论,用以指导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四)德育教育的木桶原理。黄炎培倡导人格修养,强调“人格必须完整”,提倡培养“金的人格”[25]35。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学生在基础教育和高中教育阶段学业成绩不佳的原因在于人格的不完善,这里所讲的不完善并非指学生的道德品质差,而是学生在学习努力程度、学习方法方面有欠缺,特别是学生的毅力、专注力、学习能力的缺失是导致初高中阶段学生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这些影响学生成绩的道德品质是可以通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得以改善的。换言之,学生在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成绩不佳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后果,当然这种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校的原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因素。初高中的学生没有形成“金的人格”,即基础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德育存在短板,才导致他们的学业成绩出现问题。(五)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德育问题的探讨。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1)有必要对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概念进行重新阐释,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应该是高中后所有教育形式的德育,而不能专指现在在高等职业院校就读学生的德育。(2)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实质是补课教育,是完善人格的教育,是补齐人格的短板,补足在中学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的不成功之处,以形成“金的人格”,对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真正了解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德育短板,实行精准教育,补齐短板,激发学生学习知识和技术的内生动力,培养学生的毅力,以适应将来的学习型社会对学习能力的要求。(3)职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德育和基础理论课的夯实,这三项对于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可或缺,而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更是基础中的基础,根基不牢、地动山摇。有职业学院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文化基础课成绩差,他们同样学不好技术。这是因为文化基础是学好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在技术对文化基础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时候,文化基础不扎实,对技术的原理也难以理解,也就很难掌握现代工艺技术了。所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特别是德育的前提是有足够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否则接受职业教育只能是照猫画虎,反类其犬。(六)改善高等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目前从内心深处愿意接受职业教育的人较少的原因是:(1)从事技术的工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低。(2)社会的人才消费观念扭曲,一些技术含量极低的岗位动辄要求应聘人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给人们的成才观念带来极大的困扰,给职业教育带来较大的冲击。(3)接受职业教育意味着社会的上升渠道狭窄,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感觉前途无望,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反应。因此,赋予职业教育应有的地位,提高其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加快建立技术系列学位授予制度,吸收技术工人入党、提干的比例,增加人代会一线工人代表比例,规范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并严格执法提高技术工人工资水平,淡化职业教育名称,打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立交桥,引导普通高校毕业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弥补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术工人短缺的现状。(七)高等职业教育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内容是进行德育的载体,我们要选择哪些德育内容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内容,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如何选择适合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内容。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基础文明、公民道德、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思想教育等是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教育内容。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文明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这部分内容教会学生做人;第二部分是与职业相关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教育,这部分内容教会学生做事;第三部分为心理素质教育,这部分内容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能够应对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压力。因为研究者认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而做事是生活的基础,经济独立才能很好的生活,这三个方面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在高等职业教育德育中要按照年级的变化进行逐步安排。

五、高等职业教育德育评价机制的探索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重视德育课堂教学效果。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前提,课堂教学是道德认知的主渠道,优秀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不容忽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效果的有效途径。采用试卷考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考核方式。采取试卷考试的方式可以直观地看到道德认知的程度,能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但是这种测试方式的弊端在于不能测试被试对象的道德知识的内化程度,也就是学生的知行合一的程度。因此必须采用其他方式对试卷考试的道德测评方式进行补充。(二)采取匿名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道德认知水平。不同于问卷考试方式,问卷调查方式题目可以更加灵活,测试的范围可以更加广泛,可以从多个角度,更加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状态,问卷星网站和百度问卷服务都可以提供此种测试,学生用手机即可作答,收集数据比较容易,成本低,范围广,所得数据可以直接进行数据分析。(三)采取积分制对学生进行道德测评。每个学期初或者学年初可以给定学生一个初始分数,按照学生的日常行为酌情加分或者减分,考试作弊、上课迟到、旷课、不整理内务、不打扫卫生等违纪行为酌情减分;做了好人好事、连续一个时间段没有旷课、考试成绩比之前有提升等情况予以加分,学期末或者学年末所得分数为德育得分。此种方法的好处是可以激发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更能够发挥德育的育人功能,促进道德知识向道德行为的转化。(四)与企业合作进行德育成绩第三方评定。与企业联合办学的班级可以把对学生的部分德育成绩评定权交给企业,让企业根据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的实际情况给予德育成绩评定,使学生更加符合企业的用工标准,促进校企合作在德育方面有更高的融合度。可以引进麦可思等教学质量评定机构对德育效果进行第三方评定,第三方评定的优点是评价比较公正合理,可以真正了解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真实效果,以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与历史悠久的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较,高等职业教育是个新生事物,近些年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使得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落后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发展。同时,对高等职业教育德育的研究远远没有普通高等教育德育的研究那么深入,对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本质、内涵与外延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正确的、合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可以真实、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状态,可以对症施策,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德育有效性的提高,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郭官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