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
时间:2022-09-12 08:54:06
导语:酒店管理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逐渐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成为全球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旅游业及其相关的“食、住、行、游、购、娱”行业也都迎来了各自发展的黄金时期。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支柱行业,对旅游业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行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在各高等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目的在于鼓励培养从事酒店管理的高级专业人才,以迎合和满足行业需求。但实际情况是,每年自愿报考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人数极少,酒店管理专业在读大学生愿意在毕业后进入酒店工作的人也不多,并最终表现为“供求错位”现象在酒店管理专业尤为严重,造成的就业缺口也越来越大。另外,在酒店业也存在着两种不合理的管理人员类型,一种是操作技能熟练但学历较低,长期在基层工作后得到晋升,工作经验丰富,但由于缺乏专业管理知识,难当管理重务;另一种是空有管理学历,但非酒店专业,对于应用性较强的酒店业比较陌生,很难深入一线,有效管理酒店,提高酒店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吸引更多学生填报酒店管理专业?怎样培养在读学生对酒店业的职业兴趣?如何培养和留住更多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了我们必须了解、分析和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背景
苏州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旅游大市,近几年其旅游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始终稳定上升地保持在10%以上。2015年,苏州入境游客人数、国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均位居全省第一和全国主要旅游城市的前列。旅游业快速发展所带动的酒店业在苏州也迅速崛起,截止2015年上半年,苏州星级酒店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排名全国第三。
三、调查分析
1.调查样本情况本次调查的对象是苏州地区的三所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常熟理工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和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的在读大学生。包括大一学生164人,大二学生157人,大三学生171人,大四学生87人;其中,男生140人,女生439人。2.调查方法和时间本次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历时两个月,共发放调查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57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9.1%。3.结果分析(1)专业满意度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满意度还可以,约40%的学生表示满意,因为“本身对酒店管理比较感兴趣”、“可以广泛交友”、“工作环境好”等,约55%的学生表示勉强满意,原因有“行业知识性不够”、“实践部分太少”等,只有约5%的学生表示不满意,他们认为“自己对酒店业不感兴趣”、或是“因为高考分数较低,被服从分配到该专业,之前对酒店管理专业并不了解”等等。(2)就业方向37%左右的学生选择考虑酒店业的工作,42%左右的学生选择其他经济管理类工作,10%左右的学生选择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9%左右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其余的选择例如“翻译”、“舞蹈”等职业。与学生就酒店管理专业比较高的满意度相反,有考虑在酒店业工作的想法的学生比例比较低,有超过六成的学生在毕业后可能流失到其他行业。(3)酒店层次与部门选择对于酒店的层次要求,79%的学生偏向高星级豪华型酒店,原因是“可以开阔视野”、“工资待遇更好”等等,19%的学生偏向低星级经济型酒店,“想要先在低星级酒店‘练练手’,积累经验后再进入高星级酒店工作”。在就职部门方面,选择“行政后勤部”“餐饮部”“前厅部”“客房部”的学生分别占40.4%、32.6%、29.5%和2.6%。客房服务是酒店服务活动的主体,工作量最大,人员工作最辛苦,因此愿意选择客房部门的学生极其少,大多数学生都倾向于工作量相对较少又轻松的其他部门。(4)薪酬期望最低薪资要求方面,选择“3500-4000元”的学生占多数,约46%,其余学生中14%选择“2500-3500元”,19%选择“4000-5000元”,21%选择“5000元以上”。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薪资要求在4000元左右甚至更高,而酒店业实际平均工资水平在3000元左右,差距明显。(5)留职意向当问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否愿意留在酒店工作时”,仅有约23.7%的学生表示愿意,其理由主要是“专业对口”、“工作环境较好”“机遇和挑战较多”。76.3%选择不愿意的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酒店业这类服务行业”,“对酒店业还不甚了解”,且“前期在基层的工作较为辛苦,工资较低”,“晋升困难,发展前景渺茫”。4.结论根据调查,酒店管理专业的在读大学生对于专业大多数是满意和认可的,因为课程类型比较多样,可以学习到经济管理、旅游、餐饮、茶艺等各类知识。但就以后的就业来说,只有不到四成的学生因为专业对口而愿意进入酒店工作,且选择的酒店等级和部门主要集中在高星级豪华酒店和工作量较轻的部门,不愿意深入最累最苦的酒店基层,一部分学生就是在酒店实习后感到又苦又累而放弃在酒店就业的想法。另一方面,在校大学生对酒店工作的薪资要求与实际酒店业的平均工资水平,两者间也存在一定差距。酒店业高强度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加上实际薪酬与期望薪酬之间的落差以及晋升的困难,让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于毕业后在酒店就职望而却步,转向其他相对轻松和稳定的经济管理类或事业单位的工作。
四、解决对策
1.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迎合行业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结合职业要求,以迎合和满足酒店行业的市场需求为起点。通过行业调查,充分了解酒店每个岗位的实际要求,以此为依据,在设计、实践、检查和反馈的各个环节都予以考虑,从而进行课程设计与安排,必要时还要参考酒店行业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另外,针对与实际职业需要不符的情况,要每年定期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滚动式优化更新,紧跟行业步伐。2.优化理论课程,增强多样性和趣味性第一,课程灵活多样,增强学生竞争能力,弥补不足。酒店管理专业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扎实的酒店管理专业知识;(2)流利的外语能力;(3)人际交往能力。理论课程应当注重对学生职业发展能力的提升,和外语能力的强化,将经济学、管理学、旅游学、人类学等学科交叉结合,丰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素质。酒店人际关系极为复杂,而很多学生在与人交往方面显得颇为胆怯,高校在开设理论课程时应当注意帮助学生克服与陌生人打交道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学生心理能力,提高应对学习和工作的抗压能力。第二,课程实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前的酒店管理专业在读大学生均为90后,其择业观和就业观在很大程度上为自身的兴趣爱好所主导。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应当充分考虑培养与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丰富课程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吸引初学者留在酒店管理专业,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发挥和利用自己的优势特长,找准职业需求与个人发展之间的契合点,实现自我价值,进而提高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认同感、使命感与忠诚度。3.改革实践教学体制,推行差异化培养酒店管理专业致力于培养能够在酒店业从事服务、经营管理、策划等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课程主要有两种偏向,一种是偏向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而忽视酒店专业管理知识的传授,培养出的学生只能停留在酒店最基层的岗位;另一种是许多本科院校的通病,普遍“重理论,轻实践”,使得学生难以真正接触和深入了解酒店业的面貌,失去了发挥和应用自己专业管理知识的平台,转而选择其他经济管理类的工作。因此,高校要尽可能找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间的平衡点。在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中,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酒店里不同的管理岗位对人才的技能和专业要求也有所不同,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课程供不同特点和特长的学生选择,以锻炼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面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培养外语环境等。另外,除了常规和固定的实践教学,在平时的课程中,可以适当多加入情景演练环节和建设校内模拟实训中心,让学生对酒店业工作任务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熟悉。例如,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实习酒店就建在校内,以供学生长期实践锻炼。4.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学校、酒店三方联系作为对实用性要求非常高的酒店管理专业来说,必须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的各种操作和应用能力。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传统模式,加强学生、学校、酒店三方的紧密联系,建成“三体一位”模式,是一种三方共赢的合作方案。对学生来说,在学生时期就能进入酒店见习或实习,既能锻炼自身能力,检验自己在校学习成果,开阔视野,还可能得到将来进入酒店工作的机会,免去毕业后找工作的烦恼;对学校来说,是为酒店、为社会培养出了更多的专业型人才,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与星级酒店合作也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生源;对酒店来说,可以优先吸收本地区的专业人才,提高酒店效益,还减少了对外招聘所带来的成本。但通常,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顶岗实习”的程度,很少得到三方满意。因此,在实际合作过程中,学校和酒店要切实落实各种合作项目,才能取得上述的成效。酒店方可以主动出击,让酒店专业人士到学校定期开展讲座和宣传活动,为学生传授工作经验,或组织学生到酒店各个部门参观和体验,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酒店就职的工作热情。比如常熟理工学院就与万豪酒店合作开办“万豪英才班”,将万豪酒店集团的人力资源带进学校,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培训、实训机会以及职业岗位。另外,在安排学生到酒店集中实习时,可以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不必始终待在一个固定岗位。很多学生就是在去酒店实习后对岗位感到不满意才选择其他职业的。所以,可以尽可能多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去自己心仪的部门实习,提升职业满意度,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来“留住人”,减少酒店管理专业的就业不对口,缩小酒店业的就业缺口,降低人员流失率。5.“行行出状元”,改变传统偏见,树立正确择业观一直以来,社会各界对酒店业之类的服务业都抱有一定偏见,认为服务业就是“伺候人”的行业。事实上,服务业在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落后的服务业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制约消费,且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是同类型发展中国家。我们大学生不该对酒店业持有“工作低人一等”的观念,改变服务业仅仅是接待服务他人的行业的观念,而应将在服务行业工作视为一种社会责任。作为即将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在择业时本就应具备对社会的奉献精神。对于工作的性质、部门、薪资不必有太高要求,要放低姿态,改掉眼高手低的“坏毛病”,但求在工作中得到锻炼,积累经验。只有工作认真负责、勤奋踏实、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的人才会受到行业的欢迎和重用。因此,高校有必要在常规课程后开设专门的酒店就业指导培训课,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真正理解“服务”的概念。
作者:顾胜贤 蒋安琪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
[1]刘伏英.“洛桑模式”对我国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08):78~80.
[2]袁国贤,杨庆国.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取向原因及其对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9(04):173~175.
[3]郑岩.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12(08):144~146.
[4]范智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04):41~43.
[5]张波.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0):7~8.
[6]俞金国,王丽华.从供需错位看旅游院校人才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旅游学刊,2004(01):49~50.
- 上一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探讨
- 下一篇:网络新闻舆论公共管理困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