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2-04-18 02:57:58
导语: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回顾多年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职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自卑心理。步入职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中考成绩不理想,没有被普高录取的学生,进入职校是无奈的选择。也有少数同学是被普高录取的,但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认为读普高将来考上大学也上不起,从而被迫跨入职校的大门。不论何种原因进入职校,从学生内心来讲都是被迫和不情愿的,所以在同学朋友面前,他们普遍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其主要表现是不愿和普高的同学交往,不愿和亲朋交流学习情况,自我封闭,自我颓丧。有的同学甚至比较孤僻,对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怨天尤人,叹世态炎凉,恨生不逢时。
2.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多半又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受宠爱,独立性差,依赖性强,怕吃苦,平时以自我为中心,不能承受挫折。而职校学生又有强烈的自卑心理,当遇到挫折时,脆弱与自卑的心理交织在一起,情绪低落,心灰意冷,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更有甚者,当自己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或与同学发生争执,或受到老师批评时,便自动退学或出走。
3.扭曲的自尊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学生是极少数的,不具普遍性,但他们所造成的影响却相当严重。职校学生和每个正常人一样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而且极力维护这种自尊。如果由于学习或其他方面的失意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他们就会想方设法找到补偿和替代,但他们常常不用积极、健康的方式来寻找,而是采用破坏性和攻击性的消极方式来显示他们的“自尊”。其主要表现是破坏公物、顶撞老师,或以“我看你不顺眼”这种荒唐的理由打骂、欺负弱小的同学。
4.混日子的心理。这种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不良家庭和社会环境,以及入学时基础较差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等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主要表现是不遵守学校纪律,学习、生活懒散,对老师的教育反应冷漠,不愿与他人接触、交往,我行我素,得过且过。
二、解决职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对策
对职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师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必须及时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合理引导他们克服以下障碍:
1.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行为学家皮鲁克斯在《人生中最常遇到的心理问题》一书中说:“每个人的成功人生并不直接与智商和能力挂钩,而是与其心理素质是否健全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一个心理脆弱的人,一定在生活中是一个难以应对无数坎坷的人,因为在他的心理平台上,缺少的就是‘坚强’两字字;相反,一个心理极度坚强的人,他就会把困难和曲折看成成功之路上的条件和跳板,并由此来推动和开启自己的人生。”因此,职业学校应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上议事日程,切实采取措施,使全体教师树立起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增强他们主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同时,要加强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并对有明显心理缺陷的学生进行重点管理和追踪服务。
2.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要教育学生勇敢地正视自己的弱点,勇于正视眼前的事实,同时要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读职校同样可以考对口高校,从而增强自信心,化挫折为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对800多名青年进行3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成就最大与最小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而在于是否有自信心、坚持性、不屈不挠、不自卑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所以,必须通过疏导、教育、锻炼等方法培养职校学生坚强的性格。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保护每位学生的自尊心。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多组织一些演讲、辩论、表演、社会调查及其他单项竞赛。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甚理想,但却有诸如体育、文艺、书法、口才等方面的特长,通过各种活动可以发现并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也有一种优越感,有被尊重的感受,这样才有利于培养他们正常的人格心理。同时,还要开展各种活动,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沟通的机会,培养学生团结拼搏、爱校乐学、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
4.教育学生学会合理地宣泄情绪。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挫折,非常容易引起情绪反映。这些消极的情绪郁积于心,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指导学生及时排解或宣泄消极情绪非常重要。合理的情绪宣泄方法有:(1)倾诉性宣泄。找自己信任的知心朋友、亲人、同学、老师交谈,将自己的苦闷、悲哀、愤怒、悔恨等不良情绪发泄出来。在倾诉的过程中,自己的心理负担得以减轻,而对方的劝慰、理解则可以进一步改善自己的情绪状态。俗话说的好“快乐讲给朋友听,快乐就有了二份;痛苦讲给朋友听,痛苦就只有一半了”,就是这个道理。也可以采取写信、写日记等方式,写好后仔细阅读,或寄出、或烧毁、或收藏,同样可以达到宣泄的效果。(2)活动释放。就是借助某种体力或精神活动,将内心的消极情绪释放出来。例如,打球、跑步、登山、唱歌、写诗等都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释放出消极的情绪,维护心理健康。(3)想象性宣泄。充分利用想象力,想象一些顺利或愉快的场面。这对于缓解心理压力也有一定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心理是受到家庭、社会等因素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又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学生家长、社会密切配合,方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才能真正培养出既懂理论、有技能,又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新型人才。
作者:徐小云工作单位:江苏省泗阳中等专业学校
- 上一篇:中小学教师的师德建设
- 下一篇:职校背越式跳高教育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