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品德教育的途径
时间:2022-01-05 10:24:16
导语:技校品德教育的途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李志明杜卫有工作单位:甘肃省煤炭工业技工学校
要以养成教育为基础,校正学生的行为习惯
1、养成教育的前提是灌输。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会在学生身上自然形成,必须采取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予以灌输,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对“规范”有认同感。学校《学生管理制度》中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师生礼貌规范、学生交往规范、学生一日行为规范等制度中已经涵盖了作为技工学校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准则以及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班主任要督促、指导学生认真学习《学生管理制度》并结合班会将其精髓不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明确告知学生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使《学生管理制度》在每一个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2、养成教育关键是引导。由于我们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未成年人或是刚满、刚过18岁的人,他们的思想正处于可塑阶段,老师的教育和引导是他们思想成熟的关键因素。引导的目的是使学生有归属感与集体感,进而使学生对制度有认同感。教师的引导要注重从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主动地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取得学生的信任;要敏锐地体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带着感情从事班主任工作。当班主任成为学生的知心人,班级成为学生温暖的大家庭时,班级这个大集体就会产生很强的凝聚力与约束力,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集体荣誉感必然会得到明显提高。3、养成教育的核心是自律。他律是基础,自律是核心。从现状看,技工学校的生源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并没有享受到真正意义的九年义务教育,他们的实际教育年限远远低于名义教育年限。学生所受的教育普遍滞后于他们的实际年龄,其主体意识、自律意识等都较差。在养成教育中,我们要努力去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教育学生经常对“来到学校为什么?到了学校做什么?将来离校干什么?”等问题做些理性思考,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强学生自律的自觉性,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道德认知过渡到道德行为,使其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从根本上校正各自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虽然说学生的自律是核心,但学生的自觉性一旦失去了监督和约束,那就如同缘木求鱼,其结果可想而知。所以我们要在学生自律的基础上,加强各方面的监督与约束,通过考核、检查、评比等手段来维持学生自律的长久性,从而实现养成教育的连续性与长久性。
要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敬业、奉献精神
1、职业意识的培养是前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内招的学生由于在集团公司就业,且大多数均在采掘一线就业,其岗位往往与所学专业不十分对口;社招的学生虽由学校安置就业,但由于往届学生的就业形势和现状,使他们看到所学的专业在就业时并不显得十分重要。这就导致学习劲头不足,有的学生甚至报有学与不学专业无所谓,只要能毕业就行的态度。这种现象的存在使他们对职业的认识产生了严重偏差,职业意识淡薄。如果没有正确的职业意识,就不可能有牢固的专业思想,这就是目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师辛苦,学生受苦”现象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学校虽然也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来解决学生的职业意识,但作为班主任,还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深学生对职业的内涵、功能、素质及职业与专业的关系等方面的认知,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意识,来转变他们对专业学习目的的片面认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2、职业能力的训练是关键。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而且职业技能训练是技校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技工学校应该大力强化技能训练,它是提高职业能力的基础。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有学知识的意识,而缺乏提高能力的意识,不但要“学会”,而更要“会学”。这样当我们的学生具有一技之长时,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我们就能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就能使学生在多方面的成功中得到心理满足,从而以成功来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3、职业理想的树立是核心。成才先成人,成人先立志。正确理想的树立有助于道德的养成,而职业理想又是其个人理想实现的必备形式,我们如能帮助学生尽快制订一个方向明确、目标实在、符合实际、措施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能很好地引导他们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将精力全面投入到学习中,从根本上扭转学生厌学的心理。实践表明,对自己的将来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在学习和纪律上都要优于其他学生,特别是在学习主动性上,其差别更为明显。所以帮助学生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职业理想,督促他们为实现这个理想而去努力是班主任对学生实施个别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4、敬业、奉献精神的培养是目标。敬业精神是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和心理状态,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工作的专心致志。技工学校的学生虽然还没有参加工作,但不能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学业也是一种“业”,而且是为了将来就业打基础的“业”。因此,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要从敬学业开始。班主任通过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养成良好习惯出发,从学好文化理论课程,练好操作技能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学生具备了敬业精神,才可能在劳动力市场上被用人单位聘用,进入就业岗位。否则,非但不能获得就业机会,即使有了工作岗位,也可能会因为没有敬业精神或敬业精神不强而丢掉工作,从而丧失许多发展机会。因此敬业精神的培养是技工学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着眼点和目标点。奉献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建设国家需要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参与和无私的奉献。具体细化到学生的行动中,就是要求学生在刻苦学习文化理论知识,扎实苦练操作技能的同时,能够主动的打扫卫生、积极参加劳动和集体活动;给同学和周围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家里能为父母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社会上,能遵守社会公德,积极参加公益活动。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为社会做出了贡献,同时使学生也认识到奉献精神并不是一个响亮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个人行动。作为班主任,要事事细化学生的行为,并对学生的每个行为进行理性评判,使学生从自己的行为中体会奉献精神的真正含义,从而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自己的奉献中不断提高。
要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升华学生的道德素质
首先要学会在实践中去感悟,在虚拟现实中去提高。良好品德的养成仅凭说教是不可能实现的,最重要的是实践。要充分利用假期让学生深入到广大农村、厂矿企业进行参观、调研、实践,让他们广泛接触社会、开展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去体验工作的艰辛和艰辛工作中的敬业奉献精神,去感悟生活的不易和不易生活中的热情与乐观,从而使同学们的思想品德得到升华。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在网络虚拟空间里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多,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平台,积极展开与学生的信息、情感交流,通过聊天、游戏等轻松方式,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虚拟现实中得到提升。其次是要在活动中受教育,在参与中促升华。学校通过经常组织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设计各种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活动中学知识、练意志,发挥自己的才能,班主任要通过各种活动充分占领学生的时间阵地,使其过剩的精力得到充分的释放,最终使学生增强抵御不良习气的影响和诱惑的能力。班主任还要通过各种传统节日、纪念日举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使同学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也就是说,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式来改变学生的角色地位,可以让其充当新的角色;体验新的人格;接受新的要求;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参与中促升华,以达到改变学生不良品德的目的,促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应该说,面对技工学校的学生群体,仅仅依靠学校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很大,要培养技校学生的健康人格,还必须有赖于全社会特别是家庭的积极配合。学生家长应根据子女的特点确定恰当的培养方向,避免对学生做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或者以管不了放弃对学生的教育等不正确的做法。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要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方法与学生家长联系,特别是在对待品行有问题的学生时更应如此。通过编织学校、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使学生无时、无处不在接受教育。所以,只要我们有了持之以恒的坚定信心,在育人目标上多做文章,在工作方法上多做创新,因势利导,“投其所好”,那么技工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就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 上一篇:当代环境专业教学的建议
- 下一篇:建构主义与翻译教学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