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指导策略
时间:2022-06-14 09:52:14
导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指导策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是学界广泛探讨的问题。经过理论研究和课堂实践,我们认为,读写结合的写作训练模式是能显著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针对这一问题,毕胜航、刘云云、林秀华等学者已经做了一定的研究。在此基础之上,本文立足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实际,提出了一套可行的读写结合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语文教材
小学高年级的文章大多是写人、记事、写景的文章,从整体上看,其思路是有条理的、严密的。理清思路,有助于人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可以从作者的思路当中感受作者的匠心独运之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潜移默化地读懂作者的行文思路,使之成为学生作文的范例。
一、把握文本线索,学习表达顺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了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渗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地点的转换顺序等)。为此,教师要立足学段目标,根据文本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文章怎样安排写作顺序,安排得合理才能做到层次分明,适应表达中心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文找句中整体把握文本线索,再以文本的线索为阅读的切入口,在上下文的联系中随机渗透作者的表达顺序。这样的教学不仅有“读”的训练,更体现了“写”的思维,实现读写结合教学。同时还应依据段式特点,学习构段方式,学生在习作时做到言之有序至关重要。语文教师在阅读教数学中,可以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段式结构,掌握构段的规律,让学生认识并学会运用,逐步建立起段的概念。先概括后具体(总分段式)是要求小学生掌握的段落结构。《翠鸟》一课,充分借助课文例子,进行两次反复的学习、体会、模仿和迁移运用,让学生对这种构段形式有一个比较清晰深刻的印象。
二、充分发掘教材的价值
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去掌握语言运用的规律。而语文教科书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要资源,其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学习的范本,富有特色,体现出语言的规范性。在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中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不是空洞的说教,诸如作文技法之类,而是具体的实践与引导。让学生可以操作,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语文教师要紧紧依托课文,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品读文中富有表现力的段落并能在实际运用中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结合阅读情境,井进一步思考作者为什么用以及怎么用写作方法的同时,还要关注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也就是说,人们在关注写作过程,而语文教科书中的很多课文都是语言学习的典范,因此语文教科书理应成为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主要对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语言,积累和运用语言,使富有表现现力的语言得以呈现,语言表达的形式得以内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三、抓文本语言的亮点
文本语言的亮点是指一篇课文中具有丰富味道的语言,读来耐人寻味的语言。因此,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比喻、拟人、夸张等具有显著语言特色的句子,这些优美规范的语言就是课文语言的亮点,也展示出文章的写作特色。教师要指导学生捕捉文章字里行间语言的亮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感悟出课文的人文内涵,熏陶感染学生的思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养成摘记语言的良好阅读习惯,训练学生的语感。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鉴赏这些富有特色的语言,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与习作水平。当然,语文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安排适合语言表达训练的情境。例如,一位教师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的《花钟》一文时,课上重点强调描写每种花的特点的写法,以及写花的时间和方法,总结出语言表达要按顺序、按节奏、用词要准确。课后教师让学生发挥想象,选择几种花,抓住花的特点以及开放的时间写段话,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这老师抓住了文章语言的亮点,并突出强调这一表达方法,让学生领悟并学会运用。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的写法,而且也培养了学生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能力。
四、寻文本语言的空白点
文本语言的空白点是作者写得简洁的地方,给读者留下充足的想象空间,可以激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因此,语文教师应深入解读课文内容,寻找文本语言的空白点,引导学生填补空白,这样的训练不仅有利于让学生感悟课文的语言表达方式,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内化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比如《诗经·采薇》就是很好的教学范例,又如五年级《穷人》一课,在学习第七自然段描写桑娜目睹西蒙家的遭遇时,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揣摩作者的想法。此处教师指导学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给人物内心“添枝加叶”,既是一次习作训练,又是对文本写作方法的体会从而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文本、作者之间的对话。
五、借鉴文本语言
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类型多样,为文字运用能力提供了条件。文本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其中包括想象、联想、衬托、对比等。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这些表现手法在文中传情达意的表达效果,并能在习作训练中加以运用。六年级下册《匆匆》这篇课文主要是以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人们说明时光易逝,劝诫人们更珍惜时间。其中,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通过写燕子、杨柳、桃花许多自然现象都会复返,作者提出疑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经过探讨可以发现,作者描写燕子、杨柳和桃花是为了衬托出时间易逝。在教学中,教师问学生:课文主要写的是时间,可是为什么还要写这几种自然现象的复返呢?学生很快体会到这样写可以凸显时间的一去不复返,也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无奈和惋惜。教师总结:这种表现手法能够衬托时间易逝,一去不复返。教师不失时机地列举平时学生作文中的例子:我们在写这样类似的作文时,可以先写其他同学不闻不问的表现,以此突显乐于助人的那位同学的品质;我们要表现同学爱读书,连课间10分钟也不放过,可以写与其他同学一下课就迫不及待做游戏、玩耍等。这样学生既理解了文章对比衬托的表达作用,又可以学以致用。语文教师联系课文中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
六、结束语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读写结合点,架起阅读与写作之间的桥梁,创造更合适的表达空间,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以语文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努力挖掘出文本所隐含的语文教学价值。重点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将理解文本内容与文本表达达到统一,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语文教学不仅应该思考如何读懂内容,更应该关注读懂后如何进步巩固活用,并且能够从写作的角度与文本进一步对话,使文本的作用达到最大化,做到读写结合。总之,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指导策略主要从学习立意、选材、结构以及语言运用四个方面入手,依据优秀的教学案例,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指导策略。在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与教学要求,深入剖析语文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还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安排具有实用价值的方式方法,从而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参考文献:
[1]毕胜航.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的学生观及其转变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4.
[2]李娜.小学高段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案例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3]刘云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
[4]林秀华,基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分析[J].学周刊,2019(14).
[5]杨静.基于读写结合目标的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6]卢那察尔斯基.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M].蒋路,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作者:范丽梅 单位:南部县桐坪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 上一篇: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升途径
- 下一篇:初中作文教学法高效融合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