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指导策略探讨

时间:2022-03-22 08:57:10

导语:高中作文教学指导策略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高中作文教学指导策略探讨

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然而,目前很多高中学校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比如学生的创造性无法得到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语言与个性化思维得不到充分展现等。探究高中作文教学策略,建立阅读机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积累素材。针对学生写作方面的困难予以引导,指导学生模仿名篇,学以致用,以便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综合素养

作文教学是一项富有创造力与创新性的工作。新课程改革对其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很多高中语文教师没有变革旧的作文教学方法,往往采用传统落后的“指导—作文—批改—点评”四部曲教学模式,缺乏创造性与新颖性。具体而言,就是作文训练时,教师首先预设与展示作文命题,要求学生文章内容必须思想健康、主题鲜明,而后读1-2篇范文,就放手让学生去写。两节课下来,学生仍然无法交上令教师满意的作文。为此,本文提出几点高中作文训练方法,希望可以帮助语文教师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一、建立阅读机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积累素材

我国当代作家王蒙认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致习作者》)然而,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要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从生活中吸取与积累写作素材,似乎难以达成预设的目标。既然如此,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从广泛的阅读中去发现生活,体味生活,认识生活。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只要广泛阅读课内外经典文献,就有可能迅速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因为学生在广泛阅读经典文献的过程中,会非常自然地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即便高中生活非常单调平淡,他们也会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得到丰富的体验,获得丰富的启发与经验。所以,在高中生目前尚难以与现实生活建立密切联系的前提下,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构建完善的阅读机制,指导学生在阅读广泛的经典文献的过程中发现生活,体味生活,感悟生活,以此积累作文素材。

二、针对学生写作方面的困难予以引导

高中生作文有两难:一难无话可写,二难不知如何写。不少高中生阅读了很多经典文献,学习了很多写作技巧,然而写起来仍然无法得心应手。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细致有效的写作指导。如果教师将指导学生审题立意列为作文教学的重点,学生就会很快选好切题的角度,写作思路也会很快打开。高中阶段大都以命题作文训练为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会审题立意、不会分析材料、不会迅速切入命题等现象。对于这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必须在课堂上对学生加以耐心细致地指导。比如,一次作文训练中,要求学生以“青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很多学生并不知道如何下手,咬着笔杆冥思苦想。这时笔者便引导学生从命题的关键词语等处来分析作文需要表现的主旨。笔者是这样引导的:“什么是青春?年轻,活力,还是什么?你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的青春里有谁?你们在青春里想留下什么,想获得什么?这些都可以拿来写,只要是你对青春的感悟,都可以尽情抒发。”听到这里,学生开始奋笔疾书,很快便写出了一篇篇青春洋溢的文章。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辩证分析法或者因果分析法等开启写作思路,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的辩证思维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抒发自己的真实感悟等。

三、引导学生模仿名篇,学以致用

高中作文难度加大,学生很多时候都不知道从何下笔。为此,教师可以降低难度,从模仿入手,在阅读教学、日常课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句或者技巧来写。历史上左丘明的《左传》、司马迁的《史记》,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课本中的许多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学生学了课文,可以模仿写作,学以致用。为此,教师应该多注重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在学习课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引导学生朗读文章中的这段话:“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这是一段景色描写,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十分优美。教师要求学生模仿这段话写一段景物描写,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指导学生写作,必须尽量引导学生采用自己习作或者教材中的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如此,学生容易做到得心应手。当然,在指导学生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还必须向学生补充一部分新鲜的、学生既感兴趣又比较容易接受与运用的实例,以此激发学生作文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作文的内涵。

作者:陈平相 单位:江西赣州市会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