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6-13 11:22:56
导语:高中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文章内容空洞无物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电视、网络等各种社交媒体都带给我们新的生活体验和视听享受。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的生活视野本应相对宽阔一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生整天被困于题海之中,很少与外界接触,生活的轨迹就是学校——宿舍——食堂这样的三点一线。因此只要老师布置写作文,学生的作文内容总是重复以前用过的陈谷子烂芝麻。爱因斯坦、霍金、居里夫人的事例似乎可以在任何一篇文章中使用,在这样的作文里,天空永远是蓝的,冬天永远是冷的,默默奉献的永远都只是蜡烛和春蚕,文章内容毫无新意可言。此外,学生对一些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不能进行深刻透彻的分析,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作文语言干瘪无味。
(二)作文教学指导模式化
教师都知道作文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因此为了学生能在考试中得高分,教师们对作文教学进行了一番“研究”,将作文中所涉及到的话题、材料及中心思想等都套入相应的模式,将如何审题、如何构思、如何表达的写法详细地教给学生。开头是“题记”,结尾是“后记”,中间是排比论述,例子是李白、陶渊明,屈原。教师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建立的模式去“填补空白”,害怕学生“出格”。如此,学生的作文就如同工厂加工后的零件一样,选材一致,结构相同,感悟相似,俨然成了新时期的“八股文”,教师对这样的作文却很满意。从而,对于作文中重要的因素,如语言积累、生活感悟、情感体验等,被搁置忽略不管,作文只是一种“纯工具训练”。教师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却不知“作文有法,但无定法”,两者的道理是相通的。
(三)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
从学生学习写作的经历来看,他们从小学开始学习写作,一直到高中毕业,进行了长达八九年的写作训练,然而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每次的作文课,每当老师开始布置作文的时候,学生就开始唉声叹气,两节课的时间用来发呆、走神,或者做其他与写作无关的事情。于是下课铃响了作文却还没写好,有的学生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能交上一篇作文,甚至还有少部分学生不交作文。由于作文教学的无序性,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学生没有创作的欲望,审题片面,题材老套,思维逻辑混乱,文体意识淡薄,写作文就是为了凑字数。如此,学生的作文质量就可想而知了。
二、高中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应试教育根深蒂固
高考是为了选拔人才,但它的负面影响又客观地存在着。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现行的考试制度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作文成了单纯获取分数的工具,应试成了作文教学的唯一出发点。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引下,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引导学生“说假话”“说空话”,作文教学在观念上和实践上陷入了一种固定的模式,并逐步走进了一条死胡同。在应试的教育氛围里,学生作为人已经变成了达到某种目标的工具,被迫按应试模式写作,逐步形成思维惰性,为作文而作文,成了造“文”的机器。翻开学生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教师的这种做法使得学生的“自我”可怜地待在人性最偏僻的角落里,无人问津。
(二)学生自身积累不足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由于它不像数学化学那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可以让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因此学校教师以及家长对语文特别是作文不是很重视,一部分家长反对孩子阅读课外书籍。而在学校里,阅读与教材无关的书甚至会被老师没收或撕毁。他们认为课IANDAIXUWENY2015.05写作教学外书是与学习无关的书,读了课外书会使学习成绩下降。此外由于繁重的学习负担和升学压力,大部分学生的阅读量都是欠缺的,这些直接导致了学生作文题材积累的不足、文学素养的贫乏,从而不能写出好的文章。
(三)作文批改、讲评方式单一
在作文批改上,常常以教师一人批改为主,有的教师要教两个班级,所以作文批改的工作量很大,很多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不去认真地阅读学生的作文,而只是写上一个简单的“阅”字,这样教师自然就不能真正看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和不足。因此作文的讲评课自然而然地成了老师的“一言堂”,教师讲评时往往很简单,老生常谈,流于形式,翻来覆去就那么几句话,学生只能成为被点评的对象,不能有效地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因此当学生拿到被老师批阅过的作文后,既没有修改的意识和习惯,也不知具体该怎样修改,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学生的积极性受挫,对于作文当然也是敷衍了事。
三、提高高中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作文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素材积累的越多,学生的肚里才有“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好的文章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故事,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让他们学会认真观察和思考身边的小事。学校还可以在春天的时候组织学生去春游踏青,在夏天的时候去夏令营,秋天的时候去爬山登高,冬天的时候去踏雪寻梅,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去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大事如2015年两会、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如明星吸毒事件、柴静的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和新兴的电视节目如《最强大脑》《开讲啦》等等,走出“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状态。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素材进行练笔,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作文素材库,在写作的时候能够信手拈来并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写作题材拓展了,学生自然“有米下锅”,人生境界也随之升华。
(二)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阅读是学生写作的基础,是写作的源泉之一。”它是主体由外而内的吸收、借鉴。写作是主体由内而外的倾吐、表现,它们是语文学习的一体两面。但在现实教学中,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生很少有时间来阅读,他们获得素材的主要来源就是语文教材。叶老的语文教材观认为“语文课本只是些例子”,它不仅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阅读的例子,更是写作方法的例子、审美的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类整理,如哪些文章论证了恒心毅力,哪些作品中的人物有人格魅力。一些经典课文如《药》《荷花淀》《守财奴》《雷雨》等,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要把握人物的特点,抓好修饰语的运用,为学生分析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的关键所在。这样既能立足阅读分析的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又能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的写作固然需要从语文课本中积累素材,但作文要保持新颖,用到的素材就要与众不同,这就需要学生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从课外书籍中去汲取营养。教师平时要向学生多推荐阅读杂志,如《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等,让学生摘抄优美的语句、经典的诗词、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做读书笔记,谈读书体会并在全班进行交流,以此扩大学生的积累,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三)师生的共写共改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能只有一桶水,而是更需要有“长流水”,水量足且不断地“添水”“换水”使之成为“活水”,教师才能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作文教学亦是如此。教师要教学生写作文,首先自己要会写作文并且能够写得很好。教师可以反问自己:能不能就自己出的作文题写上一篇,能不能根据一道作文题说出多种构思?如果这些都能做到,那么指导学生的作文才能不费力气。因此,教师平时要多读教育理论著作,多写教研论文,提升自己的写作素养。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学生中去,多些“下水作文”,有了切身的写作体验,教师才能够感受作文的难易程度,判断是否适合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避免指导的盲目性。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当做范文来读,但这里的示范,更多的是一种行动上的示范,教师通过自身的参与来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从而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传统的作文批改都是教师一个人的事,师生之间缺乏互动。笔者以为“自改——互改——再改”是一种有效的批改方式。首先是自改,即学生的自主评价。教师可以根据此次的作文题提供评改的要求,让每位学生根据评分要求来批改自己的作文,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是互改,即学生之间互相修改。为什么要互改呢?因为我们常常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改的过程中,学生很难发现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而通过相互修改作文这一环节,就能弥补其中的不足,而且给了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切磋的机会。最后是再改,即教师的再评价。教师既评学生的作文,又对学生的点评进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知道了“学情”并为下一次的作文指导积累了经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多给学生以鼓励,因人而异地给每位学生的作文做出点评。
四、结语
应试教育影响下的作文教学显得那么急功近利。教师为了让学生得高分,进名校,已经将作文教学模式化。学生在这种模式化的作文教学下,思想僵化,无话可写。然而写作是一条漫长的心路,从选材、构思、写作成篇,需要运用到多种能力,如:观察、分析、想象、表达等。它是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因此作文教学的过程是训练学生语言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过程,也是塑造学生人格的过程,它不应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教师要真正体现出教学的主导性,努力提升自身的写作素养,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让学生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真正品尝到写作的乐趣。路漫漫其修远兮,在作文教学的道路上,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地寻找出路,寻求方法,如此高中作文教学定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从而使作文教学真正能够为学生服务。
作者:王露 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 上一篇: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论文
- 下一篇:高中生物教学人文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