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与目的语文化的融入
时间:2022-03-08 11:07:48
导语:英语教学与目的语文化的融入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一、西方文化的输入
(一)大学英语教学西方文化输入
1.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大学英语教材的文章几乎都是选自西方作者的文章,如果我们认真地去挖掘其背后的文化知识,毫不夸张地说———比比皆是。背景知识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对理解语句甚至整个语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相关的背景知识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学习语言材料的同时,能更好地了解其相关的文化。比如在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册的CharlieChaplin(卓别林)一课里,有这样的一句话,DickensmighthavecreatedCharlieChaplin’slife(狄更斯或许能创造出卓别林的童年生活)。如果我们不去给学生介绍Dickens(狄更斯)的相关情况,好多学生并不知道狄更斯是英国著名的作家,其代表作有《雾都孤儿》、《双城记》等,那么他们也不会正确的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尽管学生可能理解这个语句所包含的句法以及每个词汇的意思,但并不知道这句言语表达形式背后的相关信息。讲授相关的背景知识,把文化信息传递给学生已成了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解释词汇背后的文化
在一种语言中,词汇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某些信息,诸如生活、价值观,历史等都会在语言中留下某些印记。可以说,了解一国的文化从学习其词汇开始。在英语中,有许多词汇都蕴含着浓厚的文化信息。准确的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信息,我们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得体的运用语言。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特别的讲解具有文化内涵的词或短语,让学生了解异国的文化。我们知道,由于英语深受欧洲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所以好多词来源于古希腊罗马的神话。如Pandora’sbox(潘多拉的盒子)就源于这样一个神话,由于普罗米修斯盗了天火,宙斯派了美女Pandora(潘多拉)到人间报复,最终盒子被打开,灾难、不幸等撒向了人间。因此Pandora’sbox就意味着“灾祸”,如今在英语中已被广泛的运用。还有一些英语词汇则深深地烙上了美国社会特有的印记,如counter—culture(反文化)一词,就专指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那些玩摇滚乐,吸毒,堕胎等追求荒诞文化的人,而在汉语里并没有与之对应的词汇。所以,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也是我们学习语言文化的开始。
3.文化对比法
由于不同的历史沉淀,中西方的文化和社会习俗等都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方文化,大学英语教师往往采用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方法进行文化教学。这样学生更明了、清楚目的语的文化,避免在交际中造成的误解和障碍。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把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西方文化知识,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中国人在路上见面时,常常这样打招呼“哪儿去?”而英美人则认为这是干涉私生活,常常会以“howareyou”等打招呼;又如在中国熟人之间,很少会听到“谢”字,在家人当中,“谢”字更少。相反的,Thankyou这句话,英美人一天要说上千遍。学生了解了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进行更好的交流。
二、中国文化的缺失
我们注意到,在大学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中,教师灌输更多的是与目的语相关的西方文化,而对于中国的文化很少提及,更别说传统的中国文化。可以说,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处于一种失语、沉默的状态。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其一是大学英语教材的文章几乎没有关于中国文化的,所以教师也不会特意的把中国文化引入课堂;其二是教师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忽视,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西方的文化,压根和汉语文化没有关系。所以,在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会主动地用英语把本国的优秀文化表达出来,这种现象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这也暴露了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缺失现象。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缺失表现
1.中国文化传递的缺失
从小学到大学,英语一直伴随着我们,英语及其相关的文化也一直充斥着我们的头脑。然而大学生却面临着这样的尴尬:英语四、六级过了,能流利的用英语写,能熟练地读懂英语文章,却说不出来,完全成了“哑巴英语”。近几年虽然在教学和教材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力图给大学生创造一个完全的英语环境,免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然而,哑巴英语”现象依然没有减少,一种“新哑巴英语”却又悄然诞生,即学生不会把中国文化用英语表达出来,这已经成了目前大学生的一种通病。这种中国文化传递的缺失也暴露了我们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教学的缺失。根据我们的调查发现,大学英语教师课堂上很少讲授中国文化,一来涉及到中国文化的外语材料太少,许多老师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找相关的材料;二来没有认识到英语教学中输入中国文化的必要性,学英语就是学西方的文化,和汉语挨不上边。殊不知,学生不了解中国文化,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这造成了中国文化传播的悲哀。
2.中国文化理解的缺失
以儒家的思想为核心内容,还包括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其他的文化。从小学到中学,汉语一直是我们必学的课程,从中我们学到了好多中国的传统文化。但到了大学(中文专业除外),我们渐渐地远离了中国传统文化。许多大学生很少去接触中国传统文化,更别说了解其真谛与精髓了。即便学生开了大学语文,也只是泛泛的文章选读,并不能理解更深层的文化内涵。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汉语文化教学更是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不仅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缺失,对中国的节日文化亦如此。如今大学生热衷于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却很少关注中国的端午节、清明节、七夕节等。我曾经对一个班40名大学生做过一个调查,知道西方圣诞节来历的占三分之二,而知道中国春节来历的只有寥寥几个人。为了提高学生对的英语的敏感度,大学英语教师鼓励学生去阅读英文原版小说,去看英文原版电影。而学生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或没有时间去关注中国的文化,这是西方文化冲击的悲哀。
三、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大学英语教学属于双语教学,是在一种语言环境里学习另一种语言,这就必然涉及到两种文化—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既要输入英语国家的文化,又要融入我们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不可以全然的抛弃母语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抵御英美文化的冲击,也会在交际中处于失败的地位。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输入的必要性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把一些中国元素及中国文化的表达形式引入课堂,更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如时下流行的词“裸婚”(nakedwedding),学生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语言,又了解到了中国年轻人的一种观念。这样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能更好的与对方进行中国文化的交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东西方价值观,在课堂教学中不能过多地重视目的语的文化,淡化母语文化。应把提高他们文化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贯穿到文化素养以及价值观的提高中去。与此同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在今后的跨文化交际中始终保持着自己的中国文化身份,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对外来文化的宽容和理解,真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加强中国文化教学有利于中国文化的有效输出。我们学习英语不是仅仅学习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更重要的是用英语把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出去。而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学习外语却越来越变得西化。他们对中国的文化知之甚少,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表达,再加上中国文化教育长期地被忽视,中国文化已出现“断奶”、“贫血”现象。这样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成了被动者,中国文化也往往被误解、误读,从而使中国文化处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在国际交流中,大学生是中国将来与世界交流的主体,加强中国文化的学习,弥补他们中国文化知识的不足,真正的让中国文化处于中西文化交流的“顺差”。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文化输入的方法如何更好地在大学英语课堂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融入中国文化,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文化对比的方法,在讲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找出相关的中国文化融入到其中,通过对比既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又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本国的文化,还可以有助于学生做出一定的价值判断。实践表明,这种教学不但受母语的影响小,而且能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词汇联想法来进行文化教学,虽然大学英语教材所涉及的中国文化的文章几乎很少,但只要我们有意识地去挖掘,也可以在词汇等方面找到切入点,这既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又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前要做大量的查阅工作。如关于动物的词汇和习语,以dog为例,在西方文化里,dog被看成是自己的家庭成员一样,比如,“luckydog”(幸运儿),“Everydoghasitsdays(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里我们可以给学生解释一下“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三国东吴吕蒙的故事,这样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体会到了文化的差异,又可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民族文化的灿烂。
四、结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当中国传统文化遭遇西方文化的时候,我们在输入西方文化的同时,不能被完全的西化,本土文化的融入更是必要的。加强中国文化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可以更深刻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异同。这样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既可以领略到西方文化的异国情调,又可以把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传播出去。
作者:彭晓燕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
- 上一篇:英语教学的挑战与对策(共2篇)
- 下一篇:英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