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5-21 11:26:03

导语:临床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临床医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初探

[提要]互联网+时代传统医学课堂已发生结构性变革,教学目的从主要强调知识获取转变为实践能力培养。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的融合运用使得医学课堂的内涵与外延得以扩大。整合终结性和形成性评价2种主要形式,对临床医学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合理评价,可为修正和构建高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创造条件,客观展现课堂的价值。作者试图构建一套应用于临床医学课堂的评价体系,关注教学过程和成效,并及时在反馈中修正教学方法,了解和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引导临床各专业有效开展教学,促进临床医学课堂教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课堂评价;临床医学

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系统的结构和形态发生了深刻变革与转型[1]。作为重要的前沿学科,医学教育在互联网+时代同样受到了冲击。基于网络和在线平台的学习使得当代医学教育尤其是临床学科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不断发展。翻转课堂、云课堂等各种资源共享平台和新的教学手段使得传统医学课堂教学的含义在时空上得以大幅度扩展[2]。混合式教学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构建一种“线上”+“线下”的教学。应用于临床医学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同时,也给教学效果的评价带来了挑战[3]。医学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批判性思维、管理和终身学习等能力,因此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成效的客观评价显得至关重要[4]。目前,临床医学教学普遍使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前者以学生考试成绩反映教学成效,在了解学生的群体或整体理论知识、进行横向比较上有优势,但难以如实反映个体的学习情况,评价周期长、效率低;后者则重视教学过程、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调控学习过程,激励学生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5]。在互联网+教育的今天,唯有将2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统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两者自主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同时,应根据不同的学习节点,选择适宜的学习手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益。为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重能力、重医德”的医学人才,探索并构建适宜的课程考核评价新机制很有必要。

1临床医学混合式教学课堂评价的理论基础

学习者如何沿着符合个性化特征的路径得到有效、长期和充分的发展,成长为自主型、研究型人才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目的[6]。基于此,对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仍需要建立在相应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上。1.1认知发展理论。PLAGET[7]认为,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过程中,认知结构会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不同阶段。BIGGS等[8]的SO-LO分类理论则认为,学习过程是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具有阶段性。因此,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是可被观察和被评判的,反之,评判结果也可用于优化教学过程。1.2成果导向教育理论。斯派蒂学习成果导向理论作为目前高等教育主流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侧重学生个性发展,教学设计和目标以学生获得最大学习动力表征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在医学教育中,解决实际临床问题是终极教育目的,而“教为不教,学为学会”的学习成果导向思想恰好符合医学临床教育的要求。成果导向背景下,教师不再仅专注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学生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等,符合形成性评价的理念。1.3合作学习理论。医学病例的解决是一个需要合作的过程,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小组成员获取资料信息后采用对话、讨论的方式,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分析判断,得出结论,解决问题,以实现学习目标,是个体发展思维、沟通及对差异包容能力的有效手段[9],有利于形成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对形成良好学习态度,提高交流沟通能力,形成价值观和学会处理相互关系等也有积极作用[10]。

2临床医学混合式教学课堂评价指标选择遵循的原则

教学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基于以下原则:客观,科学,且具有较高的可信度。结合实际,评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2.1关注课堂教学三节点。传统课堂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出发点,是体现教学方法、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场所。由于各类资源和平台的整合,传统的教学场所与教学过程在时空上得以向课前、课后拓展。因此,教学过程中这2个阶段同样应受到重视并予以评价。2.2兼顾不同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等虽已逐步被医学教育者所熟悉,但由于个体差异,教师和学生运用和理解这些教学工具和手段时会出现一定的偏差[10]。与此同时,评价者也不可能同步掌握每一种教学工具和手段,因此,在评价时不仅要熟悉这些教学工具和手段,也必须抽离表象,切实抓住教学目的和实质。目前,仍以完成教学任务、达成预设教学目标、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为主要目的。2.3兼顾教学过程中各要素。当代课堂不仅涉及师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还要整合教学模式、教学工具和研究进展等。在一堂完整的课程中,这一系列因素与课程本身形成了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因此,开展评价时,若逐一评价,则难以平衡各部分的权重,容易偏离评价目的。1次客观的评价应考虑到:这些要素因为存在相互联系,在最终的整体教学效果中会发挥不同的作用。2.4兼顾不同的评价形式。课堂评价形式多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各有优劣,应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整合2种形式。教学过程中虽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仍需采用终结性评价的手段来考察即时或阶段性学习效果。而在考察最终的学习效果时,除了合理的终结性评价,学生的情感反应、综合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使用形成性评价手段来体现。2.5关注学生差异。由于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习惯与偏好,相同的课堂设置条件可能会影响不同学生的表现,因此在教学设计上要尊重和兼顾不同的学习风格倾向[11],同时也要在评价时关注是否有合理的权重。

3临床医学混合式教学评价的构成与实施

3.1考核内容与形式。利用临床医学课程的特点,结合临床实际,采用2种形式进行考核:(1)形成性评价,包括小组病例讨论、利用模拟患者考查学生对诊疗程序的掌握和临床思维发展情况、学生的认知能力变化、个性化学习的程度、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等。(2)终结性评价,包含课程单元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如期末考试、基本操作和技能考察、利用在线平台进行的课堂小测验等。3.2考核流程。本研究构建的评价体系,见图1。每一项内容的评价主体为教师和(或)学生,实际操作时根据需要安排课前和课后的学习活动,不宜过多或过于复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内容与结构相符,课前准备与课后学习的内容仍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突出评价目的,有行为导向的作用,促进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优化,并可根据实践结果进一步细化与完善。3.3教学评价体系的监控。评价体系的监控和调整可由教师和学生层面、教研室层面及学校层面等3个层级构成,采取督导、评课、座谈等形式,用信息反馈制度和日常教学检查制度来保障执行。具体来说,要建立常规的听课制度,包括同行听课、督导组听课并予以评分;对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综合测评,并注重反馈,充分发挥测评的作用,例如课后教研室的研讨反馈、测评后对教师的单向反馈、向教研室和集体的反馈。最终,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改进。

4小结

临床医学教育因其特殊性,采用混合式教学尤其具有优势。基于以上以形成性结合终结性评价的体系可以对混合式教学下的学生学习行为,尤其是临床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进行全面和客观的评价。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评价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大力配合,也需要学校相关制度来保障执行。随着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和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混合式教学内涵和形式必将更为丰富,学校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更为关注,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也必将进一步走向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并为医学生学习能力的长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观念更新与理论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6(2):3-10.

[2]BLIUCAM,CASEYG,BACHFISCHERA,etal.Blendedlearn-inginvocationaleducation:teachers′conceptionsofblendedlearn-ingandtheirapproachestoteachinganddesign[J].AustEducRes,2012,39(2):237-257.

[3]王文静.中国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学为导向”综合型课堂教学模式[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8-24.

作者:曹小丽 陈迎迎 单位:1.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2.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