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时间:2022-11-05 10:42:04
导语: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事业也不断推向前进,高校思政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完善思政课课程教学改革,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为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进一步扎实打牢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科学思想基础,积极引导大学生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地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本文就医学类专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出发,分析了课程教学的必要性,详细阐述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改革路径,希望为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医学类专业;思政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
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①思政课教学改革在医学类专业的课程改革研究中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在理论上,有助于开创新形势下医学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理论模式;实践上,有助于使医学类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更具有针对性和包容性,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可以做到更好地因材施教,促进医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真正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学生喜欢学、上课认真听、课下乐于看”的一门课,实现提出的“树人首先立德”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培养新时期新一代接班人做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做出的贡献。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机遇。在2019年3月18日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着重强调思政课教师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突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体现了思政课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和传播十分重要的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弘扬和传播的重要方式。思政课的设立是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地位不动摇的重要渠道,同时思政课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路人。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的通知,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针对医学类专业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必须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采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认识转变,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大学教学教育中的地位,从而达到真正的“进课堂、进教材”,最终实现学生“进头脑”的目的,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的信息技术优势。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技事业的不断腾飞发展,将加速科技与教育的结合,这将更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社会环境和科技事业的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环境的优势为更好的理论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文化和信息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结合医学类专业特点,利用信息技术优势转变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学习上变得更加高效和便捷,思维上更为活跃,视野上也更加宽阔,同时也能不断加强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人思想和个人观点,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达到新的精神层面,为社会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好青年,培养出能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更好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1.医学类专业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薄弱。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高度重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改革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师生队伍也不断壮大起来。但由于本科生源结构的原因,一部分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知识结构体系尚待完善,存在着一定的知识漏洞。尤其是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明显较为薄弱,通过观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政课,发现“抬头率”低的现象尤为严重。追根寻源,一部分原因是医学类学生学习的专业性较强,与思政学科的联系性较小;另一个方面是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学业压力比较大,一般为五年制,多花费一年的时间来学习,针对学生而言确实很有压力。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从整体上来看,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基础知识、综合素质等方面有待加强。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师资队伍有待强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结合当前思政课教学的目标,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具有自身素质过硬、本领过强、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等综合素质。目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学科教师自身的理论素养有待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及年龄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在医学类专业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中这种现象和问题尤为明显。在医学类院校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理论学科教学体系中表现出学生主体性体现不足,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环节不能进一步满足医学类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需求,需要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学科体系与医学类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同时注重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根据医学类专业的特点,加强医学类专业思政课教师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医学类专业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急需引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高层次人才,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与学科体系、人才培养的有效结合,提升医学生学习创新能力。3.构建医学专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需提上日程。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传统意义上的理论学习教育模式的育人功效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弱化。单一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现状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无法满足医学类专业学生自身发展的新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急需为医学类专业构建专门的教学模式,结合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学科特点和心理特点,打造出适合医学类专业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这为教育工作者来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结合新形势下医学类专业的发展需要,探讨和建立适合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对教育目标的完成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加强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类人才,而且为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开辟了道路。
二、构建医学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模式形式所需
(一)培育高素质医学人才,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在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指出:“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立德树人)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①思想政治教育课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关键课程,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融入到学生的思政课之中。通过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充分了解国史国情,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其中的艰苦岁月,逐步引领学生自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坚定“四个自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将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提供借鉴,提高医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培养提供有效指导,开创一门适合医学专业学生学习的思政课程。(二)有利于构建医学类专业思政课教学模式。在2016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让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②通过思政课教学不断改革,针对医学类专业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提出更高要求,也将进一步提升医学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更好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从而加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大力促进医学类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改革入手,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理论水平,不断优化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完善医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案,使医学类院校思政课迈向新的发展阶段,使医学在生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同时,思想上也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一)采用适合医学类专业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和评分规则。根据医学类专业的学科特点,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课堂理论授课,在授课中,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抓手,由相对单一的理论灌输向多种方法结合的双向互动的转变、由教师为主的大班授课向学生参与的小组研讨的转变、由集中封闭的课堂讲授向开放多元的课外延伸的转变、由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向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转变,是接下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堂教学多元化开展的方向。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化,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同时增加师生间的互动度、亲密度和反馈度,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在完成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使学生爱上思政课。同时改变单一的期末考试评定成绩办法,结合医学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各个章节采用分组实践、课堂实践、小组谈论等形式制定多元评分规则,让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不断激发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热情,让他们在主动探讨中了解中国的历史岁月。(二)关注医学类专业学生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医学类专业性较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科研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可以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一定的帮助,老师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教学或创新教学的方式,因材施教,制定出符合学生个体特色的引导策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使其掌握自主实践的方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教师应积极开发在线网络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拓宽教学渠道,丰富教学内容。设置师生互动专栏,推动教师对医学生各项认知的了解,从而设置以符合医学生特色、贴近医学生实际需求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及内容,为医学生自主实践和自主科研创新提供可能性。例如,教师在讲授鸦片战争这一章节时,结合中医类院校的自身资源特点,采用实践的方式,带领学生到医学院校校史馆中参观鸦片实物,可以邀请专业的医学类教师讲解鸦片的制作过程、功效以及过量吸食鸦片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再配合中国近代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们从直观感受中真正的理解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鸦片对中国造成的危害,更加真实的感受历史的沧桑感和知识的独特性。6(三)实践教学多样性,打造医学类专业的“特色教学方式”。开展医学类专业的“特色实践教学”活动,积极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理论更加贴切实际,打造出多种实践教学形式,让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活泼,更加能被同学们所接受。《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结合医学生所学不同的专业知识,根据专业内容确定相对应的教学形式,发挥出教育的不同功能,充分体现出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层次性。例如,在进行讲解中医废止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学习的方式,更直观地了解当时各界人士为中医的传承进行抗争的场景等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从多方面逐步培养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向主动进行转变,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使学生成为新时展需要的必备人才,真正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打造成学生喜欢学的一门重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四、结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途径,思政课教师是学生的重要引路人,运用科学理论知识的力量孕育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又丰富的,是紧密结合党和国家的执政需求、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紧扣时展主题而开展进行的。思政课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应该及时关注思政课教学现状,根据新时代医学类专业的发展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要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党、国家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
[2]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1).
[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4]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7.
[5]王易.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N].学习时报,2019-04-24(001).
[6]张丽红.当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8.
[7]李新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37):227-228+244.
[8]李学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7(12):80-84.
[9]张静,解庆宾,王俊桥.“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再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01):104-109.
作者:谭备战 陈改革 马小月 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
- 上一篇:新媒体下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研究
- 下一篇:“互联网+”下高等医学教育模式创新
精品范文
10医学检验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