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教育现状及思考
时间:2022-03-04 09:06:38
导语:预防医学教育现状及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提要]PBL学习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协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PBL日益成为适应知识爆炸时代的学习模式,但PBL在当前我国预防医学教育中面临着信息技术运用效能亟须强化、学科内还是跨学科开设确定、形成性评价引入不足等问题。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基于信息化技术开展PBL学习是我国预防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出口。
[关键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教学模式;预防医学
教学模式的探索一直是高等教育的研究热点。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PBL)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HOWARD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创的[1],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学习方法。目前,该种教学模式在我国预防医学领域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预防医学教学中仍以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方法(LBL)为主。PBL学习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主要讲授、“满堂灌”的LBL学习模式截然不同,其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把学习设置于真实、复杂、有趣的情境中,将学生置于积极的问题提出者、分析者及解决者的位置,让学生处于直接面对反映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PBL学习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促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更全面地学习相关知识,加强学生、师生之间的知识交流互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1PBL学习成为适应知识爆炸时代的学习模式
PBL学习模式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知识单向传授、缺少师生及学生间交流、学习者被动学习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截然不同。PBI的特点是以问题为基础、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为引导,学习者自主学习,注重学习者的能力培养,如主动学习、创新意识、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PBL的目标是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具体真实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3]。杜威等[4]在昆明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研究生一年级的基础课程学习中探索了“翻转课堂”、PBL、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TBL)、互动式4种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过程中发现PBL学习模式可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知识与信息呈指数增长[5],新知识不断涌现取代现有知识,传统的授课式教学已不再能满足学习的最终要求,可以说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日益成为适应知识爆炸时代的教学模式。近年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6],如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疫情的全球大规模流行、人感染猪链球菌等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公众健康、社会经济发展及国家安全,这些都是预防医学领域必须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无现成的教科书可循,必须通过及时、高效、深入、细致的现场调查,综合分析,才能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对症处理,才能较好地控制整个事件的变化与发展。传统的LBL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的深入思考、终身学习能力方面有欠缺。而PBL学习模式将学习置于真实、多样、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学生需转变为积极的问题提出者、分析者及解决者,尤其是问题的解决必须首先借助于网络完成文献查阅,经梳理、分析、综合才能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又可能会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因此,PBL学习方式可使学生学习的深入和广度不断延伸,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未来不断学习的能力。
2PBL学习模式亟需强化信息技术运用的效能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有约半个世纪的历史,但审视目前的教育模式时会发现,教学活动仍以教师为导向的知识传授为主,信息技术及相关工具仅是教师的口语教学辅助媒体。在该种教学模式下,教育的本质无法发生巨大变革,更无法体现“互联网+教育”应有的精神。世界各国已在呼吁改革教学模式,强化信息技术的运用效能,进而培养未来主人翁的关键能力。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7],而应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信息的搜索、整理,加强团队协作,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提出、分析、解决真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地平线报告》(Horizonreport)于每年2月在美国新媒体联盟(NMC)官网上正式,旨在探索和开发在学习、研究和创造性探究方面的新兴技术,其中的高等教育版由NMC和美国高校教育信息化协会(ELI)合作完成。2015年《地平线报告》指出,当前教育的技术应用有6大趋势,其中之一就是向深度学习方式转变,PBL学习模式就是深度学习方式之一,指运用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工具,将课程与真实的情景联系起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限制,让学生头脑风暴,思考如何解决具体问题[8]。2016年《地平线报告》指出,创新概念的摇篮,往往都在高校[9]。2017年《地平线报告》指出,协作学习是基于学习的一种社会建构的视角,指学生或教育者通过点对点或小组形式在一起开展学习或活动[10]。协作式学习通过支持开放、多样化的学习,可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成就感,促使学生间及师生间思想碰撞、交换见解,并互相获益。协作学习活动一般而言基于4个原则,即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互动、团队合作和为真实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案。《2018年中国职业教育技术展望:地平线项目报告》指出,教育信息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对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具有重大意义。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预防医学PBL实施过程中,亟须强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效能,在学习过程中可使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等工具将课程与真实的情景联系起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3学科内还是跨学科开设PBL学习模式
学科内PBL是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内容局限于单一学科内部,不涉及其他学科的渗透、融合,开展的主要形式是在某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以PBL小组讨论学时代替传统的讲授式授课学时。跨学科PBL学习模式是将PBL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单列,将预防医学各学科的知识进行交叉、融合。学科内PBL学习模式可以说是比较适合我国预防医学教育国情(学科体系、师资队伍、政策法规)的初步PBL学习方法尝试,通过该种学习实践可使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习者了解PBL理念、欣赏PBL学习,促使更多的师生愿意投身其中、乐在其中。单学科内PBL学习模式在PBL学习的推广、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学习者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学科内PBL学习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也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预防医学院校所采取的形式。跨学科PBL学习模式在多学科融合、知识整合方面更进了一步,教师团队是由来自预防医学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目前国内采用这种学习模式的预防医学院校还不多,以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为例,该校开设的公共卫生PBL课程采用“独立设课、特色案例”的学习模式,以疾病预防和控制为核心、以环境-人群-健康为主线、整合了预防医学多个二级学科。该跨学科PBL学习与原有预防医学课程是并行存在的,之所以没有全盘推翻原有课程体系可能是考虑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希望将PBL学习作为传统教学的辅助或补充,优势互补,使教育效果达到最优化。
4PBL学习中形成性评价引入不足
PBL学习方法,是当前国际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方法之一。随着现代医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PBL学习实践在国内外多所预防医学院校的教学中逐渐开展,但许多环节需进一步完善。就PBL学习评价而言,在PBL学习实践中发现,基于网络的PBL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用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评价并不科学。PBL评价要面向过程、注重表现、多元评价、及时反馈,国内真正开展PBL形成性评价的例子很少。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不断获得有关教学的反馈信息,并以此改进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较好的掌握程度所进行的一种系统性评价过程”[11]。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因此能不断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并最终达成学习目标。而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则主要采取课程中期测试和课程结束时的期末或结业考试,向学生呈现的仅是考试分数和是否合格的总结性评估。终结性评价常无法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不利于调动学生持续性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也不可能针对这些过程性特点及时调整教学活动,因此影响教学质量[12]。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体系而提出的,其贯穿于学生课程学习的全过程,可以很好地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13]。形成性评价和PBL的结合顺应了医学教育观和评价观的转变,有助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质,强化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教学提供持续反馈和参考。但如何在PBL学习中正确使用并推广形成性评价,尚需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和完善。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PBL学习模式采用小组讨论的自主式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早期接触实践、鼓励批判性思维、培养推理能力、促进交流与团队合作,以期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团队、沟通、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造就出未来更多优秀的预防医学工作者。因此,PBL的教育理念与新形势下预防医学人才的培养目标高度契合。在“互联网+”时代,基于信息化技术开展PBL学习是我国预防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出口。
作者:杨丽萍 单位: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系